目录导航:
- 唐朝上朝时要喊什么
- 唐代士兵官员能否带剑上朝
- 唐朝大朝会在几月
- 史上第一位上朝的女官
- 古时候几品官可以上朝
- 百官曙色进宫殿的意思
- 上朝的地方所有朝代的
- 古代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
唐朝上朝时要喊陛下。
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就是说居住在京城九品以上(九品是最低的官职)朝臣在初一、十五这两个日子都要去上朝,而五品以上的大官每天都要去上朝。
唐代士兵官员能否带剑上朝内侍禁军 应该是可以 带刀行走的,进殿(皇帝在的屋子里),没有特殊的命令,是要把随身武器解下来,放在门口 才能进去的。
御前带刀,是明朝才有的规矩。经过皇帝批准,一些特殊的侍卫可以是皇帝面前持刀护驾的。至于大臣的一些高级待遇,戴剑上殿 都是一种荣誉,而且基本是 形式上的荣誉,,,领了这个荣誉后, 就离谋反篡位 不远了唐朝大朝会在几月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参加的官员比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阁。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这个会朝的规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因为这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春天开始以及冬天的开始,要有新气象、新风貌的。由于有假日制度,叫休浴,即给予休息洗澡浣衣时间,还有中元节即七月十五前后放假三天。当朝廷面临水火意外灾害,有政变,有贵宾来访需要讨论应答接待,就需官员临时上朝,叫追朝。还有备皇帝召问的叫待制。也有值班的叫寓直、值宿。
五代时朔望大朝称人阁,常参称起居,横行参假就是休万假后的销假制度,由于在一定时期官员懒散或借口其他原因而不上朝,所以仍有追朝制度。这就是朝廷的上朝制度。
史上第一位上朝的女官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古时候几品官可以上朝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下面举几个例子。
唐朝: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最低官阶为九品。宋朝:因为官员较多,所以能参加朝会的人员官阶都是比较高的。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台中丞以上,每日参见皇帝。明朝:朱元璋曾破除高官上朝的规定,凡京城在职官员都可上朝禀事,比如明朝的御史,给事中等都是六品以下官员,但都能上朝。清朝:四品以上京城官员都必须上早朝,四品以下以及地方官必须得到皇帝的传召才能上朝。基本上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大学士,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御史这些都是朝堂上的常客。百官曙色进宫殿的意思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白话译文: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
“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上朝的地方所有朝代的唐朝有太极殿、含元殿;唐朝有太极殿、含元殿;明朝开始叫奉天殿,后来改名为皇极殿,清朝时改名为太和殿;秦咸阳宫,西汉未央宫,东汉崇德殿 ,晋景仁宫,唐大明宫,宋宣和殿,元皇极殿,明清乾清宫
古代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1 中国文化以北为尊 宫殿都是 坐北朝南 上朝时官员 文东武西 对应青龙(文官)白虎 (武职) 如果你以皇帝的位置来讲 文左武右
2 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清代中堂),右第一一般是太尉(清 军机大臣),按官位高低排下去的 。
3 按品阶站与按官位高低站下去 一般是四品(包括四品)以上的京官 相当于现在政治局全体 人大常委会全体 王公贵族一般有官职才能上朝
4 大朝会时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一直沿用至清代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相当于今天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 这时各个省的领导冒号 们就来鸟
答:春秋战国时期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是按照官职的高低次第排列,还没有出现日后的文武分列左右,但此时古人却是以右为上,左为下,比如“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就是说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到了汉朝这朝仪就讲究多了,上朝的官员必须有“门籍”,出入宫门必须办证,没有证件是不会让你入宫的。在站位上也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三师的副职)第一,诸侯王排在第二,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其次。从站位上也能看出来,在汉代武官地位还是很高的。
在唐朝,这上朝的站位变成了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据说这是源自《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表现唐朝上朝的泥塑,可以看出来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唐朝站位其实和汉朝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唐朝的正一品都不怎么上朝,唐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大多是荣誉衔,一般获得这种荣誉头衔的都是给那些上不了朝的老官员。唐朝上朝时站在第一排的都是正二品,比如左右仆射(ye)、中书令等等,剩下官员按照 品级前后站班。
到明朝,这上朝的官员也多了,而且明朝官员经常来回调动,所以站位也就不再是一成不变,为此,明朝特地有官员编制朝班表,根据大臣官职高低每次上朝前贴好“名牌”。
到了清朝,其实就不在有“常朝”了,也就是文武大臣不用天天跑来上早朝了,一般都是皇帝和内阁学士、各部大臣召开小型“早朝”,也叫作“御门听政”。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庆典的时候会举行“大朝”,一年也没有几次。清朝上朝的站位就是内阁学士在前,各部大臣在后,但和前朝有所不同的是,如果王爷或者皇子担任某部官员,那么他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清朝会给一些封无可封的官员赏赐上朝时宫中跑马、乘轿的特权待遇。
历史上大臣们上早朝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大家分列左右,高喊“臣有本奏”“无事退朝”,不同的时期上朝的规矩是不同的,不按规矩的下场可是很惨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