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二)

洋务派-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洋务派-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二)


四 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洋务派有强烈的改革意识,然而,他们是封建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的清王朝的统治,能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继续存在下去。从主观上讲,他们不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而是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的忠实拥护者。因此在涉及到是否要从根本上改变清政府的性质,用什么标准做人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并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表现得很充分。
兴民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最重要的标志性要求。洋务派始终反对讲民权。当《时务报》上发表了鼓吹民权的文章,张之洞便要让幕僚给汪康年传信说:“要打民权一万板,民权屁股危矣哉!痛矣哉!”(注:梁鼎芬:《致汪康年》,梁启超:《致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1页。)。在《劝学篇》中,张之洞多次对民权论予以贬抑。他说,一些中国人所讲的民权在西方并不存在,外洋所谓民权不过是说民间人士可以对国事发表意见而已,并非让民揽其权。至于说人人有自主之权,“益为怪妄”,其本意是,上帝予人以性灵,人人各有智虑聪明,皆可有为,译者竟释为人人有自主之权,“尤大误矣”。又说任何国家必有法度,各行各业亦都有规矩,使人们按一定规则行事,否则,人皆自主,各遂其愿,不顾他人,必将是“子不从父,弟不尊师,妇不从夫,贱不服贵,弱肉强食,不尽灭人类不止。环球万国必无此政,生悉蛮獠亦必无此俗”。还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外国将借保护之名,把军队开到中国,人民不能自保,“全局拱手而属之他人”,是民权之说“有百害者也”,“固敌人所愿闻者矣。”(注:《劝学篇·正权》。)他把民权思想理解为会给社会带来大乱的无政府主义。
张之洞一再压制民权说,引起资产阶级改良派强烈不满。谭嗣同说:“而动辄与言民权者为敌,南皮督部于此为大不仁矣。”(注:谭嗣同:《上陈右铭抚部书》,蔡尚思等编:《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79页。)
康有为借用《春秋公羊传》宣传“改制”,即以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引起洋务派一致反对。孙家鼐批评宣传是说的《孔子政制考》等书,“杂引谶纬之书,影响附会,……煽惑民志,是导天下于乱也。”他请光绪明降谕旨,将康有为着作中有关孔子改制称王等字样,“亟令删除”(注:孙家鼐:《奏译书局编纂务书请候钦定颁发并请严禁悖书疏》,孙家鼐:《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2册,第430页。)。大吏中思想最开放的陈宝箴也奏请光绪,为厘正学术,造就人才,命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销毁”(注:陈宝箴:《奏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孙家鼐:《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2册,第359页。)。
张之洞的批评最为严厉,早在1895年与康有为初次相交时,就“频劝”康有为“勿言”今文经学(注:《康南海自编年谱》,刘声木:《苌楚斋随笔·〈校邠庐抗议〉》,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4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35页。)。稍后,又以《强学报》不当用孔子纪年为由,禁止该报发行;还曾“强令《湘学报》馆改正素王改制之说”(注:谭嗣同:《致汪康年》,《汪康年师友书札》,第4册、第3266页。)。在《劝学篇》中,张之洞说,今文经学本为西汉时“曲学阿世”之徒所伪造;“乾嘉诸儒,嗜古好难,力为阐扬,其风日肆,演其余波,实有不宜于今之世道者,如禁方奇药往往有大毒可以杀人。”特别提出:“假如近儒公羊之说是,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喜也”(注:《劝学篇·宗经》。)。即把康有为归为乱臣贼子一流。
今古文经学之争本为学术之争,康有为用今文经学宣传其政治思想,洋务派从政治高度加以痛斥,双方不约而同,围绕着今文经学在政治思想方面进行了斗争。
在戊戌变法运动走向高潮之际,洋务派进一步把资产阶级改良派作为首要对手加以批评、排斥。张之洞着《劝学篇》说:“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交相为愈,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敌既至,无与战,敌未至,无与安。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洲之内矣”(注:张之洞:《劝学篇·序》。)。“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显然是指康有为等。在他看来,康有为等人的危害性不仅超过守旧派,也超过虎视眈眈的列强。
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把《时务报》从洋务派手中夺过来,以利于宣传其思想,让宋伯鲁奏请将《时务报》改为官报,由梁启超负责办报(注:见宋伯鲁:《奏改时务报为官报折》,孙家鼐:《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2册,第349-351页。)。光绪命孙家鼐“酌核妥议”。孙家鼐覆奏,一“请准如请”,将《时务报》改为官报;二“以康有为督办其事”。他要把康有为挤出北京。还提出:“《时务报》虽有可取,而庞杂猥琐之谈,夸诞虚诬之语,实所不免。今既改为官报,宜令主笔者,慎加选择,如有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挟嫌妄议,读乱宸聪者,一经查出,主笔不得辞其咎”(注:孙家鼐:《奏遵议上海时务报改为官报折》,见宋伯鲁:《奏改时务报为官报折》,孙家鼐:《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2册,第431页。)。给康有为加了一道“紧箍咒”。光绪依其所请。洋务派又暗中支持汪康年抗旨不交《时务报》,即使不发生政变,康有为已进退失据。
梁启超等也看出,让康有为去上海办《时务官报》的实质是:“政府借以放逐南海”。并看出是“诸老深意。”(注:梁启超:《与碎佛书》,梁启超、康广仁:《与穗卿先生书》,丁文江等:《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83年版,第130、129页。)在洋务派的带动下,“南北诸报,纷纷评议,皆右汪而左康,大伤南海体面。”(注:王照:《复江翊云兼谢丁文江书》,梁启超:《与碎佛书》,梁启超、康广仁:《与穗卿先生书》,丁文江等:《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83年版,第130页。)“右汪而左康”即支持汪康年抵制康有为。在舆论界洋务派的力量远在资产阶级改良派之上。
打击、排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就是打击、排斥思想界的领袖和主导力量,也就是阻滞思想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在变法运动走向高潮时打击康有为等,后果更为严重。洋务派的目的是要把变法运动完全纳入洋务派的轨道。就反对改良派而言,洋务派已成为顽固派的同盟者,站到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反面,而洋务派有“开新”的一面,故所造成的影响也非顽固派所能比拟。
简而言之,1898年以前,洋务派是戊戌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虽然也有保守性,但是其正面作用更为突出;1898年,洋务派对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仍有贡献,但不敌其负面作用,即功不能抵过。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氵加肃
②原字阝加齐
③原字衤加中
④原字衤加覃
(资料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