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从档案记载与会内文件的结合看天地会的起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天地会-从档案记载与会内文件的结合看天地会的起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档案记载与会内文件的结合看天地会的起源
六十年代以来,在海峡两岸的清史学者中,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场有关天地会起源问题的讨论,发表了大量论着。从这场讨论中可以看出,在关天地会起源问题上分歧的重要原因,是争论各方所依据的史料有不同的解读,因而所得结论各异。一方依据会内流传的秘密文件,沿用30年代以来常用的“影射推求”法进行研究,并坚持认为天地会是清初康熙年间明朝遗老为了“反清复明”而创立的。另一方则依据官书、档案进行考证,认定天地会是乾隆中叶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创立。争论双方皆难以使对方信服。近来有学者呼吁,把官书、档案中的记载同天地会内秘密文件中的传说结合起来,以消除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的分歧。笔者认为这倡议很有意义,因就此作一大胆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一、官书、档案记载了天地会起源的真相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末,在台湾爆发一场由天地会所发动和领导的下层人民起义。清廷在镇压这场起义的过程中,第一次发现天地会这个民间秘密结社的存在。乾隆皇帝对此十分重视,命令有关省份的督抚大吏,对天地会的起源加以追查。福建、广东等省的地方官纷纷出动,到各地去追究天地会创自何人,于是形成了一大批有关清政府追究天地会起源的档案。这些史料曾被有选择地编入官书《清高宗实录》与《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如今原件大部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些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这批档案、官书的记载中,史料价值较高的是几名天地地会首领的供词。杨振国:“听得严烟说及天地会的根源,是广东有个姓洪的和尚,叫洪二房同一个姓朱的起的。洪二房和尚居住后溪凤花亭,不知何府何县地方。那姓朱的年才十五、六岁,不知叫什么名字,也不知住在哪里”。[1]许阿协供:“赖阿边勾引入会时,曾告以洪李桃系头人姓名。”又说:“赖阿边又教小的诗句两首。小的记不清,只记得内有‘木立斗世知天下,顺天行道合和同’两句。这木立斗世,木字系指顺治十八年,立字系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系指雍正十三年,世字系因天地会起了乾隆三十二年,故供这世字暗藏的”。[2]严烟供:“这天地会闻说是朱姓、李姓起的,传自川内,年分已远。有马九龙纠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头传教,后未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处起会。那么广东起会的是万和尚,俗名涂喜。”[3]严烟在被作为“钦犯”押赴北京后,又在刑部供出:“天地会名目,因人生以天地为本,不过是敬天地的缘故。……至此教起自何年,我不能知道,但听得陈彪说,此教年代久远,从前有个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实不知名字,后来有个马九龙,纠集和尚多人,演就驱遣阴兵法术,分投传教。近年又有个万和尚,俗名涂喜,都是传教的人,陈彪曾教我两句口语:三姓结万红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这就是天地会的根由。”[4]。根据上述史料,有的学者认定天地会是福建漳浦县僧提喜即洪二和尚于乾隆二十六年创立点。[5]有的学者则认定天地会是提喜于乾隆三十二年创立的。[6]另一些学者则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严烟供词》所说朱、李二姓,朱姓系指朱姓皇帝朱由松,李姓系指明帝后妃李神妃。朱、李二姓实际上代表朱明王朝,因此,严烟供词表时天地会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创立,只能创立于清初康熙年间。[7]又有人以郑成功“受赐朱明国姓”,与朱姓创会“并无矛盾”而断言天地会乃郑成功于康熙初年所创立。[8] 1986年我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了清吏伍拉纳、徐嗣曾审拟提喜之子行义、嫡传弟子陈彪的奏折,为天地会由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创立之说得到了可靠的证据。该折明确写到:“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会名目,编造悖忘诗句。”“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号洪二和尚。”[9]该折所述系根据提喜之子行义与嫡传弟子陈彪之供词,因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伍拉纳奏折的发现,不仅使我们为天地会起源问题找到了可信的史料,而且澄清了以往难以解决的争论问题。
首先,它使我们弄清了严烟所供天地会创始人朱、李二姓究竟为谁。奏折提起,陈彪供:“朱李桃实只见过李少敏一人。其朱鼎元、桃元及马龙和尚,提喜传法时,只说他们都是远省有法术的。”可见朱、李二姓皆实有其人,朱姓是朱鼎元,李姓是李少敏,并非影射朱姓皇帝与李姓后妃,与朱明王朝毫无关系,故而不能据此得出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结论。从奏折中还可知道,天地会创立以后,曾于乾三十三年十月在福建漳浦举行了以卢茂为首的起义,于乾隆三十五年又在该县举行以李少敏、蔡乌强为首的起义。在卢茂起义中,提喜“本系同谋”,他“暗中主使,不露姓名”。这次起义因“无辞惑众”,只好虚捏了一个“赵良明”,假称他是“宋代后裔”,以资号召。说明提喜在天地会创立这初,并非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否则决不会这样做。直到乾隆三十五年李少敏起义时,才编造出“朱振兴”,并假托为“明朝后裔”,开始出现“复明”的内容。
其次,它澄清了关于官书,档案中有关天地会始于乾隆三十二年的问题。过去,有的学者曾根据许阿协所供对木立斗世四字隐语的解释,认定天地会始于乾隆三十二年。[10]伍拉纳奏折则帮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奏折提到:“该犯(指提喜——引者。)又编出木立斗世等字为三十二年起会之根,情节甚为可恶,非寻常惑众剑钱可比”。可见,许阿协所供天地会始于乾隆三十二年之说,实出于提喜本人口传。他倡此说,乃是具有取清王朝而代之的深意,即不仅预言清王朝将于乾隆三十二年灭亡,而且将由天地会所取代。许阿协的供词,既非受审时临时胡诌,更非清吏所删改。
二、会内文件为官书档案有关天地会起源的记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天地会内文件中,有一个关于该会缘起的传说,大意是:康熙年间,曾有西鲁番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将惧无退敌之策。因而在全国发布榜文,征集英雄豪杰去平定西鲁之乱。福建少林寺僧闻讯即赶赴北京,奏请往征西鲁,这128人,在神将“六丁六甲”的帮助下,一举打败西鲁,得胜回京。辞谢了皇帝的封赏,仍回少林寺清修。后遭奸臣诬陷,皇帝派兵将少林寺焚毁,僧众大多惨死。劫余五僧逃至广东惠州高溪,遇万提喜万云龙,一同结拜,其时为甲寅年七月廿五日丑时。过去,人们由于对上述传说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分歧。一些学者用“影射推求”的方法,附会清初历史,证明天地会系明朝遗老于康熙年间创立;另一些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则认为该传说纯属后人虚构,不能做为研究天地会起源的史料。现在看来,这两种看法俱未妥当。当我们把官书、档案同会内传说结合起来,加以对比、分析,则不难看出,两种史料的记载,实际上并不矛盾,官书、档案中记载天地会由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创立,会内文件则把一事实,巧妙地隐藏在少林寺僧征西鲁的传说之中。西鲁传说的抄本有多种,以往人们公认贵县修志局发现的抄书为最早,而该抄本据罗尔纲先生考证,系咸丰初年阵开在贵县时之遗物。而近年来又发现两件天地会件抄本,一件是1979年我们在编《天地会》一书时,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找到的,该抄本系清吏于嘉庆十六年的广西武缘县办理姚大羔结会案时搜获,时间较贵县修志局为早。该文件提到少林寺僧征西鲁的故事时有一段内容涉及天地会的起源:少林寺被焚后,劫余五僧逃至“海石连天,长沙汉口”,见海上浮起一座白碇香炉,炉底有“兴明绝清”四字。众僧遂“当天结盟”,参加者起初只有师徒六人,“师尊万提起,法号日云龙”,后来又有小主朱洪竹,再集107人,共凑成108人,歃血拜盟,结为洪家。[11]文中提到“师尊万提起”,当系万提喜之误。它肯定了万提起(喜)法号为“万云龙”,十分重要。它表明较晚抄本中的万云龙、达宗,也就是万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1985年王熙远同志在广西田林县浪平乡又找到了一件道光年间的西鲁传说抄本,该抄本在讲到天地会起源时写道:少林寺劫余众僧“走至高州府自(石)城县,有座丁山,山上有座高溪庙,庙内有一位长老,姓万名提喜,道号去龙。”“五人拜万云为师。”[12]这件抄本,再次证明天地会创始人是万提喜。在较晚的抄本中,如贵县修志局本、守先阁本及萧一山所辑《近代秘密社会史科》所收抄本中,才把万提喜改为“万云龙”。那么,是否可以证明万提喜、万云龙也就是官书、档案中提到的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呢?回答是完全肯定的。
首先,从会内文件的各种抄本来看,万提喜、万云龙皆同“高溪庙”有关。而高溪庙正是官书、档案中提到的提喜即洪二和尚最早传会的福建漳浦县观音亭(今属云霄县)。在姚大羔抄本中提到:万云龙大哥与清兵交战阵亡后,葬于“高溪庙三层楼脚下”。在田林县发现的抄本中提到:高州府自(石)城县“山上有座高溪庙”,并称庙中长老为“万提喜”。在《守先阁天地会文件》中也提到:“高溪万云龙大哥”。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所辑《西鲁叙事》中提到:万大哥同五僧“仍回高溪庙相酌,欲竖义旗,同心盟誓。”在《西鲁序》中虽称万云龙又名达宗,同样提到“高溪庙”。而且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收录的图像《素珠牌》中还明确写道:“始初居住福建云霄高溪。”1988年笔者曾到福建云霄县对天地会起源问题做实地考察,了解到官书、档案中的漳浦观音亭,就是在今云霄县高溪村内的观音亭,当地群众至今仍称之为高溪庙。高溪村属于今福建云霄县东厦乡,位于该县县城以东八公里处,提喜当年传会的观音亭,如今尚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观音亭从前濒临大海。据《云霄县志》记载,观音亭“在高溪保,榕阴盖瓦,海浪排门”。[13]后来,因围海造田,如今已经见不到这种景象了。据当地群众介绍,从前有三条河在观音亭前汇合,即漳江的两条分支及梁山蔗港(小溪)。观音亭地处海滨高岗之上,可以纵览海边景观。天地会内图象“高溪庙”有一副对联:“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所描绘的正是观音亭当年的景观。
其次,在实地考察中还发现,天地会文件中提到的许多地名,大多在现在福建云霄县境内,尤其在高溪村附近,如“下港尾”,位于今云霄县城附近,今称下港街,亦称下港尾。“粪箕湖”,位于高溪楼村附近,湖在闽南非指水面,而是指山谷中的平地。“粪箕湖”系高溪楼村后山中一块形似粪箕的平地。“白狗洞”,也在云霄境内,据《云霄厅志》记载:“白狗洞汛,在厅治西南三十五里,上连诏安狮山,斜引高陂、庶林诸小径也,地甚荒僻”。[14]这表明天地会内文件作者,对云霄一带地理情况十分熟悉,他把云霄的地名写入会内文件,大概是为了纪念天地会创始人提喜。另外,据该县新闻工作者方道金同志调查,在当地郑氏家族的后裔中,至今还流传许多有关提喜的传说。云霄郑氏家族如今大家住在该县高塘村,相传该县郑姓家族系明代永乐年间由泉州石井迁来。乾隆年间,郑氏十世祖(佚名)生有三子,长房又生三子,长子佚名不知所终,次子名郑开,做了和尚,三子郑答,于乾隆三十三年携妻黄氏迁居台湾。郑氏后裔称,祖上有一位“浪荡子”,“做了和尚贼头”,乡里人都叫他“和尚仔开”,“他不但武功很好,而且会变法术,使阴兵”。这个“和尚仔开”,便是郑开提喜。[15]通过将官书、档案中有关天地起源的记载同会内文件的对照、排比与分析,并证之以实地考察的材料,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结论:天地会确由乾隆年间福建漳浦县(今属云霄)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所首倡。创立的具体时间,根据提喜本人生平与天地会初期活动,当以行义,陈彪供词中所提到的天地会始于乾隆二十六年为可信,至于会内文件中提到的康熙甲寅或雍正甲寅年结盟一事,则是会内首领为了表明天地会源远流长和迷惑清政府官员而有意提早了。(原载《江苏社会科学》,1990 年 第4 期。)
注释:
[1] 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一)第64页。
[2] 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一)第70——71页。
[3]《天地会》(一)第110——112页。
[4]《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十八。
[5] 蔡少卿:《关于天地会起源问题》,载《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1期。
[6] 戴玄之:《天地会的源流》,载台湾《大陆杂志》第36卷第11期。
[7] 赫治清:《论天地会的起源》,载《清史论丛》第5辑。
[8] 胡珠生:《天地会起源初探》,载《历史学》1979年第4期。
[9]《天地会》(七)第523——529页。
[10] 戴玄之:《天地会的源流》,载台湾《大陆杂志》第36卷第11期。
[11] 清史资料丛刊《天地会》(一)第4——29页。
[12]《广西会党史资料汇编》,P484——485。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13]《云霄厅志》卷16,卷8。
[14]《云霄厅志》卷16,卷8。
[15] 据方道全、方群达的调查报告《提喜籍贯考证》。
(资料来源:秦宝琦:《中国秘密社会新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