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华北抗日战场

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华北抗日战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华北抗日战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华北抗日战场


华北战场与淞沪战场,是关系到抗战战略大局的两大战场。然而,不容讳言,有一段时间蒋介石更重视淞沪战场,所投入的兵力与关注程度上,均是淞沪战场为先。1937年“八一三”之后,蒋介石日记中关于淞沪战场的内容,明显多于华北战场。9月26日华北战场失利之时,蒋介石在日记中写:“本日心身较舒泰,对北正面战事虽不利,但于心无甚虑,系以主战场在上海也。”固然也可以理解蒋是自我安慰,但两个战场此时在他心中的位置,还是一目了然。
但是,作为全国的军事统帅,蒋不可能对华北的战局熟视无睹。在1937年9月底到10月初的日记中,天天都有华北战场战况的记载,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9月26日 平汉线军溃败,沧州亦已不守,北正面只可守沿太行山脉侧面阵地矣。
9月27日 由晋出击。
9月29日 策划援晋部队。
9月30日 增援山西……平荆(型)关、繁峙连失,晋局甚危。
10月1日 晋战可虑。
10月2日 山西战事严重,如太原失陷,则应准备抗战之办法。
《毛泽东年谱》记载,当时华北危殆,局势严峻:“保定、沧州、献县均失,国军溃乱不堪,卫立煌退石家庄。”华北战场之阴霾,依旧令蒋介石忧心忡忡。蒋介石在9月的“本月反省录”写下了对华北局势的判断,足见其思绪之复杂与纠结:
本月战事危急,上海虽能勉强支持转危为安,而沧、保失陷,绥远放弃、晋局危殆,以全局论,军事处于劣势失败之地。但本来国防计划限于陇海路以北一线,故冀察得失,不关胜负;惟山西失利实出意外,不仅收复华北,失其依据而已。然此为死症,本不可救药,当从根本打算也。
由此可见,蒋介石判断,华北军事在全局上已处于“劣势失败之地”,虽然国防战略之大局的确不以“冀察得失”为重,但是整个山西的战事失利,仍让他感到失望与悲观,认为“此为死症,本不可救药,当从根本打算也。”
蒋介石担心华北战局的另一个原因,是华北守军多为非蒋嫡系,蒋一直怀疑其忠诚度与抗战决心。9月28日的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可为此种猜疑的一个注脚:
本日,闻济南有敌机载人落场见韩消息,甚忧,乃急电沈、韩,知非事实。以后应急事缓处,切勿自扰。
日记内容是说,蒋介石听闻日本飞机载人到济南,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见面的传言,甚为忧虑。韩原系西北军将领,此时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蒋害怕韩与日本勾结,于是急电沈鸿烈、韩复榘等核实查证,方知不是事实。
由此一事足见华北局势紧张的情形下,蒋介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情状:蒋介石对诸如阎锡山、宋哲元与韩复榘等地方实力派将领,内心深处有不信任感。对韩复榘与日本人见面的传言,蒋在日记中虽轻松一笔带过:“以后应急事缓处,切勿自扰。”实际上,他不得不做两手准备。在当日的日记中,还是提醒自己注意“鲁韩叛离之预防”。蒋介石在10月9日的“本周反省录”中提到:“宋(哲元)、韩(复榘)两部皆甚复杂,顾虑后患,不知为怀。”之后的事实,又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蒋介石的疑虑并非全无道理。韩复榘在对日作战中,消极畏战,擅自退却,被军法审判后正法。这是中国方面在抗日战争时期枪毙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在全民族抗战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嫡系与非嫡系的关系,确实考验蒋介石应付艰难局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