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辉-杨秀清逼封万岁考辨

韦昌辉-杨秀清逼封万岁考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韦昌辉-杨秀清逼封万岁考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秀清逼封万岁考辨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所以,一百多年来,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天京事变中,一个绝大的事件是东王杨秀清为北王韦昌辉所杀。关于杨秀清被杀的原因,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一直在探讨、争论,大多数学者均认定,杨秀清之所以被杀,乃系其逼封万岁所导致,并将这一定论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及很多大专院校历史教材。近年来,不少论者对杨秀清逼封万岁事件提出质疑,有的甚至说逼封万岁“不过是道听途说的传说,不是历史事实”。笔者通过对逼封事件持反对意见的论者的论点进一步研究,并对逼封事件再次加以考证,认为逼封事件确是事实,无庸置疑。兹特抒管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众所周知,天京事变是一场权力之争,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据《天父天兄圣旨》记载,早在紫荆山时期,拜上帝会领导集团内部即已存在着矛盾,定都天京后,杨秀清集神权、军权、政权于一身,更加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竟发展到对天王洪秀全也要借天父下凡进行“杖责”的严重程度,从而使洪、杨矛盾加深,埋下了洪秀全遣韦杀杨的种子。
可是,对逼封事件持反对意见的论者有的却认为,杨秀清对洪秀全进行杖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杖谏”收到了完满的结果,以此说明此事和杨秀清被杀无关。诚然,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开始堕落腐化,不理朝政,过着封建帝王的腐朽生活,是应当指责的。但是,“杖谏”却大大超过了指责的范围,“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故意贬低洪秀全,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杨秀清自己在生活和作风上又怎样呢?众多史料证明,东王不仅妻妾成群,而且“充塞其王府以天下的奇珍异宝,穷奢极欲;那里有最佳的洒,西洋乐器。总之,他心有所欲,如在太平天国境内,即无不如愿以偿。”(禅治文:《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记实》、转引自《全史》(中)第1354至1355页。)对下属专横已极,任意打骂杀戳。他在生活上的奢侈腐化,作风上的专横霸道,较洪秀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却借天父“传言”,对有过失的洪秀全进行杖责。而洪秀全为什么对杨的杖责采取“完全容忍的态度”,甚至称赞杨的谏言是“金玉药石之语”呢?具体分析当时洪秀全所处的社会环境就能找出答案。首先,太平军的北伐,西征尚处于激烈的争夺阶段,敌我矛盾大于内部矛盾。其次,虽然洪秀全深知杨秀清有篡权夺位的野心,但洪秀全仍得到天国诸王及非东府文武官员的拥戴,维持着太平天国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其天王宝座尚未动摇。还有,杨秀清三权在握,实力雄厚,迫使洪秀全必须忍气吞声,暂作让步。所以,洪对杨的杖责持“完全容忍的态度”纯粹是一种假象。把这种假象看成是洪杨君臣之间已“达成谅解”,认为杖谏“收到了完满的结果”,是不能使人信服的,而且也不符合客观事实。因随着杨秀清的专横霸道和权欲的增长,他与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承镕等的矛盾却不断加深,这在天京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并为敌细作探知,预测“似不久即有吞并之事”。(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Ⅲ,第48页。)
1856年夏,随着西征前线和天京破围战的辉煌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杨秀清把这些胜利都归功于自己,头脑更加膨胀,认为篡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的时机已到。几经策划,把他视为夺权障碍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调离天京,分别打发到江西、湖北、苏南督师。接着,便于8月14日(丙辰年七月初九日)“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Ⅱ,第791页。)直接威胁到洪秀全的统治地位。于是,洪秀全一面采取以退为进的缓兵之计,爽快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一面“遣腹贼至江西调北贼韦昌辉回金陵”(涤浮道人:《金陵杂记》、《太平天国》Ⅳ,第640页。)诛杀杨秀清。韦昌辉接密诏后挑选三千精兵火速赶回天京,在忠于天王的武装接应下,于9月2日凌晨袭杀了杨秀清及其全家。天京事变终于在逼封事件十八天后爆发了。
可是,有些对逼封事件持反对意见的论者却认为,导致杨秀清的被杀,不是逼封事件,而是杨秀清在丙辰年七月初九日(1856年8月14日)代天父下凡宣布“秦日纲邦妖,陈承傛邦妖,放火烧朕城矣,未有救矣”的这一事件。他们分析认定:“邦妖”就是叛变,是非同小可的重大问题,在此情况下陈承傛联络韦昌辉与秦日纲,并伪造密诏,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杀掉了杨秀清,制造了天京事变。然而,此时韦昌辉、秦日纲却远在江西、苏南前线督师,陈承镕在天京怎能联络韦、秦,伪造密诏而袭击杨秀清呢?他们仅凭洪秀全在靖难之时将韦、秦、陈三人一起处死,便认定杨秀清宣布秦、陈“邦妖”事件是其被杀的诱因。而事实上,是杨秀清被杀后,三人结成死党,妄图取代东府集团,与洪秀全发生尖锐矛盾而被处决的。此外,他们在论证陈承镕在事变中是一个神秘人物时,主要依据是《镇江与南京》、《东王与北王内讧事件始末》、《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事件详记》等几篇文章记述的史料。可是,这几篇文章都是根据自诩为天京事变“目击”者的北爱尔兰水手肯能提供的口述写成。而肯能所述是否可靠,是很值得怀疑的。大量的考辨材料证明,肯能很多所谓的目击材料纯属胡诌,是十足的慌言。因此,他们对陈承镕这一认定的可靠性,就不言而喻了。所以,那种认为导致杨秀清被杀的原因,是由于其宣布秦日纲、陈承傛邦妖事件,是不能成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持此种观点的论者所言杨秀清代天父下凡宣布秦、陈邦妖事件的时间与现存《天父天兄圣旨》中有一份记录洪秀全御架至“九重天府”(东王府)听诏的时间都在同一天,即丙辰年七月初九日。而两封诏书的内容迥异。就是说,当日天父曾两次下凡宣诏。现存《天父天兄圣旨》系王庆成同志近年从英国访得,其真实性为史学界公认。如果当日天父只下凡宣诏一次,显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宣布秦日纲、陈承傛邦妖之说纯属捏造,因而认定此次事件导致杨秀清被杀的论点就不能成立。若当日天父曾两次下凡宣诏,内容分别记入两封诏书里,则杨秀清代天父下凡宣布秦、陈邦妖便确有其事。前已论证,它也并非是杨秀清被杀的诱因。相反,把这同一天天父宣布的两份诏书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进一步否定了前一说,而且有力地证明逼封事件才真正导致了杨秀清的被杀。
现存《天父天兄圣旨》中,有一份天父诏书记录了丙辰年七月初九日洪秀全御驾至“九重天府”(东王府)听诏,而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御驾亲至东王府仅此一次,所以,有的学者考定这就是杨秀清逼封万岁的那一次,事后,仅过了18天杨秀清就被杀了。这一认定,笔者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就在逼封万岁的当天,杨秀清又代天父下凡宣布秦日纲、陈承镕邦妖。杨秀清此举的目的,除了打击秦、陈,为其篡权夺位扫清障碍外,无非是警告他们二人不要帮助洪秀全,只能规规矩矩,不能乱说乱动,因为秦、陈是邦妖的罪人。但杨秀清必竟尚未取得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且与其有尖锐矛盾的韦昌辉、石达开等尚拥兵在外,所以,他虽然宣布了秦、陈“邦妖”,但尚不敢对秦、陈采取贸然行动。而洪秀全却因此进一步看清了杨秀清的真实意图,认识到与杨秀清的矛盾已没有调和的余地,除了对杨严加防范外,断然决定密诏韦昌辉等回京谋杀杨秀清。此事绝不是偶然或巧合,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逼封事件持否定态度的论者认为:如果确有逼封事件,为什么太平天国官方文书对此从未作过记载?就连专门记录天父天兄诏令的《天父圣旨》、《天兄圣旨》、《天父下凡诏书》等也没有一个字的记载?《李秀成自述》中虽有记载,但它是经曾国藩篡改过的,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地主阶级文人对此记述倒不少,但他们都是太平军的敌对分子,这种极端仇视太平天国革命的立场决定他们是不可能正确反映太平天国的实情的。因此,逼封事件是不存在的。笔者认为,首先,太平天国官方文书对逼封事件从未作过记载并不能否定逼封事件的存在。因这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一场大规模的自相残杀,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不值得永载史册。其次,天京陷落时天王府被焚,使太平天国的文书档案化为灰烬,无从考查。至于逼封事件为什么在专门记录天父、天兄诏令的《天父下凡诏书》、《天父天兄圣旨》里也没有记载呢?众所周知,早在紫荆山时期,杨秀清就掌握了神权,后又三权在握,为所欲为。其为天父“代言”之真伪,他自己、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诸王人人心中有数,真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当时谁又能戳穿其真象呢?假若戳穿了又意味着什么呢?因此,若逼封事件记录入《天父天兄圣旨》、《天父下凡诏书》,无异于记录了杨秀清篡权夺位的阴谋活动,成为历史罪证而遭后人遣责。故逼封事件在杨秀清控制下的《天父下凡诏书》、《天父天兄圣旨》里没有记载,是很自然的事。关于丙辰年七月初九日的天父诏书中记录的:“朝内诸臣不得力,未齐敬拜帝真神”十四字,不少论者认为这是说明“逼封万岁”之说不能成立的最有力的反证。殊不知,这十四字只不过是杨秀清为掩盖其篡权夺位的野心而进行敷衍、搪塞的托词罢了。次之,关于曾国藩篡改《李秀成自述》问题,笔者认为,天京事变时,李秀成已官至地官正丞相,在石达开出走后,又擢升为副掌率直至封为忠王,与陈玉成同为太平天国后期军事上的两根台柱,主持天国军政。根据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对天京事变的内情决不会不了解而信口开河。故其自述亦是较为真实可靠的。但《李秀成自述》是否篡改过还值得商榷。退一步讲,即使曾国藩对它进行过篡改,亦只能在李秀成投降变节,何清廷乞求宽恕及对曾国藩奉承、献媚,愿效力赎罪等方面。至于对李秀成本人的经历及其对太平天国历史的记述等方面进行篡改的可能性则极小。第四,地主阶级文人对逼封事件的记述是否真实问题,应具体分析。应当看到,这方面的材料是很丰富的。如《金陵省难记略》中说:“一日,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贼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张汝南:《金陵省难记略》、《太平天国》Ⅳ,第702页。)又如《瓮牖余谈》亦记:“称天父下凡及群议佥同,宣称尊号状。洪逆曰,四弟功大酬轻,勤劳懋着,万岁之称,久宜顺天应人,顾得何以处我?曰,二哥当称万万岁,洪逆徉喜,许之,期以八月。”(王韬:《瓮牖余谈》,《洪逆颠未记》。)还有《金陵续记》中也载:“咸丰六年秋,东王杨秀清欲夺洪秀全伪位,……于七月间,假称天父下凡,传洪逆之子不至,洪自往焉。……杨逆假天父语问洪逆云:‘尔打江山数载,多亏何人?’答云:‘四弟(杨)’。杨云:‘尔既知之,当何以报?’答以愿即加封。随出向众党云:‘嗣否均应称东王万岁,其二子亦称万岁。’众贼诺。”(知非子:《金陵续记》。)这些记述虽然有些出入,但有三个共同点:一是都记述了杨秀清逼封万岁事件。二是都肯定了天王亲到东王府听“天父”宣诏。三是记述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时间大体一致。这与其它各种史料中有关逼封事件的记载是基本一致的。此外,在这些地主阶级文人中,如张汝南、知非子等还在天京城内生活和工作过,比较了解天国的军政情况,他们对逼封事件的记述也特别详细。虽然他们都极端仇视太平天国革命,在记述中把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者污蔑为“贼”、“逆”,把太平天国领导者的职位辱称为“伪”位。但结合各方面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的说来,他们对逼封事件的记述还是比较真实的。对这些史料一概加以否定,亦是片面的和不科学的。应以谨慎的态度,综合各方面的史料,对每个具体事件加以考证、辨别、分析、综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的论者根据《金陵兵事汇略》、《瓮牖余读》等书所记,杨秀清说他封了万岁之后,洪秀全“当称万万岁”,来证明杨秀清并没有决心要取洪自代,即使有逼封事件,也不能是等同于取洪自代。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把现象当作本质。杨秀清逼封万岁其目的是要夺取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不然,其逼封万岁就没有任何意义。正因为洪秀全看出了逼封事件的实质,才断然决定密诏韦昌辉等诛杀杨秀清。
不少论者以杨秀清被杀之后,洪秀全不但没有一点痛恨杨的表示,宣布其僭位逼封,反而对杨表示了怀念之情,来证明逼封事件纯属子虚乌有。笔者认为,在杨秀清被杀以后,洪秀全的种种表现完全是故意制造假象,是其为自己推卸责任,转移人们视线的一种策略。洪秀全之所以这样作,究其原因无非是:其一,在杨秀清被杀以后,若洪秀全宣布了杨僭位逼封,人们自然就会将此事与杨的被杀联系起来,这无异暴露洪秀全是杀杨的主谋。其二,洪秀全此举的目的是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以掩盖自己遣韦杀杨的事实,将东王被杀的责任全部推给韦昌辉。其三,杨秀清被杀之后,洪秀全暗地里与韦昌辉合作,共同镇压东王部众,表面上却又假腥腥地表示对东王部众“以宽纵为宜”。(张汝南:《金陵省难记略》、《太平天国》Ⅳ,第702页。)随着洪、韦矛盾的上升,洪秀全对杨秀清的悼念活动亦不断升级,以拉拢东王残余势力,求得人们对自己的谅解,共同对付韦昌辉。可见,以此证明逼封事件纯属子虚乌有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实事求是

(资料来源:《实事求是》199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