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二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说到孙权和刘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曹操不啰嗦

就如林俊杰歌中所唱,“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啰嗦……”曹操不愿意啰嗦,理由其实也简单,单论个人能力,另外两个对手,着实不配与他过招。

曹操之政治、军事和文化,超越刘备和孙权实在太多,而曹操的三样能力中,又以军事最次之。

除去征讨黄巾起义军,曹操的军事首秀,开始于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就在这一年,曹操与董卓之将徐荣,大战于荥阳汴水。

可惜,曹操没能交上完美的答卷,由于兵力太少,他的军队被徐荣杀到丢盔卸甲,曹本人也为流矢所伤,所谓帅不过三秒,大抵就是这样。

之后的曹操,便很少尝过失败的滋味。至建安二十五年,曹丞相逝世,30年的光景中,他亲自指挥三十多次战役,胜者占了绝大多数,败绩不足十之一二。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二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除此之外,曹操还写了军事著述,即《孙子注》。书如其名,兵法是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历史上注解兵法的人很多,真正被后人承认,且流传于世的,曹操还是第一个。

且不说刘备与孙权,这样的成绩,在整个三国时期,恐怕也没有几人能望其项背。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他受到世人的唾弃,但古往今来的诗词名家,对曹操从不吝赞美之词。

赞美曹操最出名的诗句,出自主席之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魏武挥鞭”、“碣石遗篇”,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曹操之军事、文学素养皆举世无双。

鲁迅也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英雄是多少男人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对曹孟德而言,准入门槛而已。

刨除曹大魔王,孙权和刘备,从 “矮子里面拔将军”,他们两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刘备的荆州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看谁不爽就和人家硬干,那是愣头青所为,真正的统帅,讲究以一场战争结束所有战争。

这便是所谓的“拐点之战”。

在三国时期,类似的战争,譬如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的霸业;再比如赤壁之战,促成了天下三分之格局。

官渡之战与孙刘无关,赤壁之战的实际指挥者是周瑜,刘备和孙权虽是老板,荣誉却属于打工人。

于刘备而言,他人生中的“拐点”在荆州。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二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早已言明,荆州“北拒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连接中国战略地图上,最为重要的四大区域。

刘表是荆州最早的主人,他在文教工作上建树良多,东汉末年的中原,群雄逐鹿,再无一方净土,荆州却相对安宁,是贤才和俊杰的乐园。

刘表是名士,却不是好将士,豪杰也不待见他。而刘备的到来,相当于“县长来了,青天就有了”,《三国志》上记载说,“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刘备也爱这片热土,从公元200年屯兵新野开始,至211年兵发益州,刘备在此生活了十年有余。

公元211年,刘备入蜀之前,特意令“亮与羽镇荆。”这个将相的组合,远不如你我想象中光鲜,关羽督管荆州所有事务,而诸葛亮却没有实际职务。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初一见面,刘备即把印信佩剑交给诸葛亮,命他号令三军。现实却总是啪啪打脸,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征收赋税的主管而已。

两年之后,刘备甚至把打酱油的诸葛粮官调走,关羽终于成为荆州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作为“出则同舆,入则同席”的兄弟,刘备应该很了解关羽目中无人的性格,他竟然心大到把战略要地,完全交给关羽。

刘备取益州后,孙权曾向其索还荆州,刘备当然不同意,谈不拢就打,孙权派吕蒙袭击长沙等三郡,刘备也气势汹汹地杀回。就在剑拔弩张之际,曹操进军汉中,刘备怕后院着火,不得已向孙权求和。

如此,荆州三郡都归了东吴。

照理说,这多少算一种警示,刘备但凡警惕些,就不该再让关羽独揽大权。但刘备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继续将余下三郡交给兄弟,自己则回师益州,与曹孟德争夺汉中去也。

刘备在汉中节节胜利,关羽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他决定攻打樊城,以此向大哥献礼。关羽不愧是名将,很快就拿下樊城威震华夏。

他在前方打的爽,后院却吃了瘪,吕蒙包抄关羽大后方,不费吹灰之力占领江陵。

读书人观史到这里,更多的是惋惜,惋惜的不是他关云长,倒是一代名相诸葛亮。

巴山汉水本兴刘,诸葛才华备赞留。

但得关髯师广武,北州韩信在南州。

“但得”二字,言尽诸葛亮的无奈。实事求是地说,关羽之失,其罪却在刘备,他在将领的任命上,犯了极大的错误。

刘备完全打乱了诸葛亮《隆中对》的节奏,本着破罐子破摔的原则,他之后向东吴宣战,仗打败了,刘备也就寿终正寝了。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二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孙十万”一战成名

刘备不懂军事,其实早有公论。陆逊说他“多败而少成”,赵戬不是曹操手下第一流的谋士,他评价刘备曰:“拙于用兵,每战则败。”曹丕算是小辈,在刘备眼中,黄口儒子而已,曹丕则直接对群臣说:“备不晓兵。”

后世的诗人刘克庄曾作《杂咏一百首》,诗作中有对刘备的评论。

华容芦荻里,一炬可无遗。

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

刘克庄所叹者何事?刘备反应迟钝而已。

刘备的军事能力不算出色,孙权但凡努力一点,就不至于比他差。孙权用行动告诉世人,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孙权曾亲自指挥大军,不止一次地折戟于合肥。

一次失败就算了,孙权为何不惜“数败”,难道堂堂吴大帝,不要面子的吗?

于东吴而言,合肥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

赤壁之战是三国战争史上的奇迹,谁也不敢保证,曹魏再攻一次,东吴还能胜一次。孙权想要保障长江天险,必须把战线推进到黄淮流域,所谓“守江必守淮”。

且不说孙权,后世的地理学家也有相似论调,古往今来的政权,但凡是坐镇南方,“其时之盛衰,大约以淮南北之存亡为断。”

至于诗家用语,更是言简意赅,所谓“合肥一都会,世号征战地。”是也。

孙权选择北上的路线,经由濡须口入巢湖,最后至淮河,而合肥则是北上的必经之路。

拿下合肥,孙权便可无忧,进可问鼎中原,退能巩固长江。

赤壁之战后,东吴士气正盛。公元208年,孙权亲率雄兵,浩浩荡荡直抵合肥。他仗着自己兵多,按《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原则,孙权围困合肥一百余日。

彼时的合肥,天降暴雨,城墙已然垮塌,胜利就在咫尺,孙权也是志在必得,天时地利人和,他尽得之,合肥好比囊中之物。

就在此时,魏将蒋济恰好给合肥送去几封密信,“恰好”被孙权得到。信札中写道,援兵将至,魏军坚持就能胜利。得到密信的孙权,大呼不好,灰溜溜地撤军。

七年之后,孙权统十万之众,抱着必胜信念,雄赳赳二征合肥。孙权的对手是张辽,他回应给孙仲谋的,仅有区区八百人,还都是步兵。

张辽以一己之躯,杀得吴兵哭爹喊娘,孙权望风逃窜。不止于此,孙权逃跑之时,又被张辽突击,再次兵败。

这场大战之后,“孙十万”、“张八百”的名号不胫而走。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二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公元233年,孙权领兵围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当他敢下船时,魏将满宠也已磨刀霍霍,等候多时,满宠以六千步骑设伏,大杀吴兵数百人。

次年,孙权又号称十万大军,卷土重来,他的对手还是满宠。满宠这次仅带领数十壮士,点火烧掉孙权的攻城器具,孙权无奈,再次选择默默撤退。

孙权指挥的合肥之战,生动诠释了“有多大脸,显多大眼”。

半斤对八两

两人的军事能力,都差点意思。

刘备两手空空来到世间,为了实现宏图大业,他不得不“亲当矢石”,在夹缝中求生存。

刘备24岁从军,打黄巾军这种杂牌,他的战力颇值称道,刘备的第一个官职“安喜尉”,就是因此而得。与袁术缠斗,他能做到“与术相持经月。”但若对手是曹操或者吕布,刘备便有些力不从心了。

据《三国志》等书统计,与刘备有关的战争21次,刘备亲自督阵指挥16次,失败9次,他终究不是善于用兵之人。

与孙权相比,刘备还属“进攻型选手”,毕竟,他实在是无地可退。

孙权倒是有些家底,但他也没有幸运多少,孙权接了乃兄孙策的基业。

起事之初,孙氏的处境绝好不过刘备,父亲战死沙场,部下军队尽被袁术所夺,孙策只能寄人于篱下。袁术为人苛刻吝啬,他后来仅给孙策一千名士兵,几十匹战马。孙策用这点家当,平定了江东,站稳了脚跟。

看来与刘备相比,孙策的战力,还是颇得称道。

他很知道兄弟孙权的斤两,临死之时,孙策就说道:“冲锋陷阵、争霸天下,你不如我。”

江东本地有四大家族,分别是陆、朱、张、顾,《三国志》所谓“吴郡四姓”,而孙家是江东的外来户,要想在此立足,何其难矣。

这便是孙权当初的处境,好在孙权善于笼络人才,用孙策的话说就是“举贤任能、守护江东。”

东吴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二人谁的军事能力更强?

后世的诗人,敬重孙权为英雄,其缘由大概就是源于此。

唐末诗人徐寅写诗赞他: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

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

孙权于公元200年接班,252年身死去世,他主政江东五十余年,超过三国时期任何一位统领人物。孙权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他的父兄足以含笑九泉了。

但就像孙策预料的那样,孙权不适合冲锋陷阵,反而更善于打防守战。

曹操攻打濡须口,孙权却能与他相拒月余,曹操虽然善战,最后也无奈到退兵,并且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的这句话,最终流传下来,与后世诗人不厌其烦地引用,有极大的关系。

清初高僧东樵山人,曾作诗言及人生之四美:

立身当如陈太丘,生子当如孙仲谋。

娶妻当如孟德曜,学仙当学张留侯。

孙权的基建工作做得出色,甚至到无懈可击的程度,连曹操都望而却步,孙权防守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孙权善权谋,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刘备则是以拼命三郎的姿态打仗。若是把两人拉出去单干,多少有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味。

孙权攻打刘备,按其小心翼翼的性格,恐怕难有建树;刘备要想攻打孙权,必然也占不了便宜。

对于三国争霸的林林总总,范仲淹则看得很淡。打什么打,争什么争,还不如学“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放浪形骸,纵情饮酒,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正所谓: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