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管道设施不够先进,古人怎么洗澡的?

不是不爱洗澡,首先得看有没有条件洗澡。

普通平民家里是不可能有像今天这样的独立浴室的。男子自然是没有什么禁忌,而女子想洗澡了,最多就是在房里放个浴盆,提前准备好洗浴用品,关好门窗,屏风挡一下,冬天没有浴霸暖光还得小心着凉,稍微有钱点人家的小姐可以让女婢在一旁伺候着。

这种情况的改变要等到宋朝洗浴业的兴起。到了宋朝,洗澡已成为百姓们的日常活动,出现了许多公共澡堂。

这种公共澡堂一般是在浴室前安装一口大锅,有管道与浴池相通,用辘轳把井水注入锅与池中,然后在下烧火加热锅里的水,锅里热水与池中冷水交混,池水可以一直保持温热的状态,浴室内热气腾腾,即使在冬季也不觉冷。

临安的浴堂还成立了行业组织,叫“香水行”,也叫“混堂”,大概是说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交钱就能进大浴池泡澡。部分商业浴室还提供有搓背、剃头、修脚、按摩等服务,用水亦有冷热之分,有池浴也有盆浴,这和现代澡堂也差不多了。

古代的管道设施不够先进,古人怎么洗澡的?

元明时期,商业性的公共澡池更加普及,浴室服务的对象从平民百姓扩展到了读书人,“为士者每亦浴之”。苏东坡大诗人就特别喜欢沐浴在澡堂氤氲的湿气中享受搓背的服务,完了以后还诗兴大发:“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看来苏学士是极为讲究卫生的人了。

不过呢,就算洗澡已经这么方便了,爱不爱洗澡还是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邋遢的人还是邋遢的。

史料记载王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经常不洗澡的王安石身上长了虱子,有一次,面见皇帝时,这些琵琶状的虫子竟然爬到了他的胡须。宋神宗看到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件事也成了同僚调侃王安石的笑料。

古代的管道设施不够先进,古人怎么洗澡的?

看来无论爱不爱洗澡,当时社会上的人们普遍认为讲卫生是一件好事,是值得鼓励提倡的。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洗澡只是关乎个人卫生的日常小事,但是在古代士大夫阶层的眼里,洗澡却和德行修养联系在一起。

《礼记·儒行》中提到:“ 儒有澡身而浴德”,洗澡不光为了清洁身体,更重要的是灵魂的洗涤。所以每当碰上什么大事,像是祭祀晋官等严肃活动,必定要提前斋戒沐浴,以示虔诚之心。

甚至从汉朝开始,官员们洗澡以“ 休沐” 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仪礼·聘礼》所载的“ 三日具沐, 五曰具浴”,由于汉代官员是入属办公,国家专门设立假日让官员回家洗澡,洗干净在回朝廷办事。到了唐朝,这个假期延长到每十天休一天,称为“旬假”。

不仅如此,士大夫阶层洗澡也十分讲究。《楚辞》中就有“浴兰汤兮沐芳”,用兰草为浴汤,叫做“浴兰”。用兰汤沐浴,想想也是既舒服又浪漫,有点像现代的泡温泉。

除了普通的胰子、皂豆,在魏晋以后有了种新的去污产品,叫澡豆,一种用豆粉合药制成的去污剂。

澡豆有多神奇呢,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话说“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 这牛皮吹的和当今商家如出一辙,不过不管效果好不好,都不影响贵妇们争相抢购。

到今天,人们洗澡已从盆浴、池浴、温泉发展到淋浴、桑拿,用的清洁剂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洗澡越来越方便。 但愿大家在洗浴时,勿忘古人所说的“澡身浴德”,不仅洗去身体上的污垢,也给心灵洗澡、搓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