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受古代皇帝欢迎的古籍是《孝经》吗?

在《十三经》中,有一部经典的字数最少,内容最浅,古代的儿童识字以后便要读它。不过,对于这部文简义浅的经典,历代帝王和文人却推崇备至,多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更先后亲自为它作注。究竟是哪部典籍如此“尊贵”,能够吸引多位帝王为它亲作“御注”?答案就是仅得一千九百多字的《孝经》。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确是一部先秦典籍

《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有别。后者的“经”字,是由于汉代人奉儒家著作为经典而加上去的;《孝经》的“经”,则是道理、原则的意思,大概在《孝经》成书时已有这个名称。这部古书的作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孔子,有人说是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又有人说是他们的门人、后学,更有人怀疑这部典籍是汉代儒生所作,与孔子无关。但是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明确引用了《孝经》的书名和内容,可见《孝经》确是一部先秦典籍,并非汉儒伪造的古书。书中称曾参为“子”,也反映了这部古书很可能是由曾子的后学整理先师言论而成的。在汉代,《孝经》出现了今文、古文两种本子,其中古文本是从孔子故宅的屋壁中发现的,孔壁中还藏有《尚书》、《论语》、《礼记》等,这些典籍都是用战国时代的“蝌蚪文”写成的;而今文本经过刘向整理后,则成为了后代的流行本。

揭秘:最受古代皇帝欢迎的古籍是《孝经》吗?

讲行孝道的道理和方法

顾名思义,《孝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行孝道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今文孝经》共分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总述孝的宗旨和根本,是全书的总纲;第二至六章顺序是〈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分别论说由天子到一般平民百姓等五种社会阶级应有的孝行;第七至九章分别是〈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阐述孝道对政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统治者可利用孝道,使天下得到治理;第十章〈纪孝行章〉、第十一章〈五刑章〉,论说应如何行孝,以及何谓不孝;第十二至十四章分别为〈广要道章〉、〈广至德章〉、〈广扬名章〉,进一步阐述第一章“先王有至德要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两句话中的涵义;第十五至十八章分别为〈谏诤章〉、〈感应章〉、〈事君章〉、〈丧亲章〉,主要论述行孝道的具体方法。

分辨那些为统治者服务的观点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一环,也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均应重视的美德。《孝经》中有关“事亲”、“行孝”的道理,的确值得我们珍视。不过,对这部备受历代帝王推崇的古籍,我们也要清楚分辨那些为统治者服务的观点和内容,才能算得上真正了解它的本质,了解它受到历代帝王“欢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