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圆明园-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刘云枫
为纪念圆明园受难 150 周年,中西书局出了一套书: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这是一项正儿八经的“文化事业”,出版前言写着:“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帝 150 多年的精心营建,占地 350 公顷,建成了 200 多座精美的中国式宫殿和园林,楼塔宫阙,金碧辉煌。……”
圆明园果然经过 150 多年的、精心营建吗?需要那么久吗?150 年是建设时间?还是其寿命呢?两者可以混而为一吗?在我看来,1707 年是其始建年代,1860 年是其焚毁时间,153 年是其寿命而不是建设时间。或言之,建设时间根本就用不了那么长,估计连 1/5 都不到,其余时间只是居住使用以及有些必要的维护,罢了。
还原历史是必要的,如此还原,就是篡改了;不能为了增加敌人的罪行,就随意扩大犯罪的标的额,正如对于杀人犯,我们也不能随意增加其罪行一样。
以下,从两个方面证实,圆明园之营建,根本不需要 150 年。
先横向对比。
紫禁城乃中国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规格之高,技术难度之大,施工组织之复杂,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建筑可以与其匹敌。即便如此,由于土木结构兴建之简便、易行和迅捷,在短短十四年中,紫禁城就拔地而起,宣告竣工了。即:永乐 4 年(1406年)始建,永乐 18 年基本完工。工程量有多大呢?据 1973 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 90 多座,房屋有 980 座,8704 间,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
紫禁城建于明初,比圆明园始建年代1707 年,正好早了 300 年。300 年间,技术再停滞,也不至于倒退的。因为,大兴土木、修房盖屋、叠山引水、整治园林是经济社会之必需,必须的技术是不会失传的,也不会停滞和倒退。
在清代,最后一座皇家园林是颐和园。颐和园之面积比圆明园稍小,不过,圆明圆是圆明、长春、万春三园之和,长春园和万春园之面积均在千亩上下,这就是说,要是只算主体(圆明圆四十景,都在圆明园内)的话,颐和园与圆明园面积相等,都在三千亩上下。只是,颐和园的水面占更大,占全园面积的 3/4,圆明圆水陆面积大约是平分秋色,各占一半。
清漪园(颐和园之前身)是乾隆为其母亲 60 大寿修建的。借祝寿大兴土木,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堵住大臣的嘴。在儒家道德主导的帝国,皇帝虽有无限权力,可是,也不可奢侈和奢华,这与尚简的儒家道德相违背。历代,都有正直、好事的大臣在奏折里不厌其烦地教导皇帝要勤俭治国。乾隆也不想担奢靡之罪名,一方面大臣会反对,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超越自己的父亲雍正和祖父康熙。
以“孝道”之名,原有的“恶行”就摇身一变成为善举。正如怀橘遗亲,本来是毫无疑问的偷盗,却成为人们颂扬的孝行。在修建清漪园上,乾隆就使了这么一个小手段,使得捆绑自己的道德枷锁被彻底打碎。在圆明园修建中蹑手蹑脚的乾隆,终于可以在颐和园放开胆子、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了。史料也显示,乾隆在颐和园修建过程中,几乎事必躬亲,投入之热情、精力,远非圆明圆可比。
如此,是想说明,颐和园之建设规模,虽比圆明园略小,但是,其规格、技术难度、奢华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是不超过圆明园,何必再修一个呢?要是不超过圆明园,如何表达乾隆的孝心啊!要是不超过圆明园,见惯了圆明园的乾隆母亲会满意吗?这才是符合逻辑的史实。
乾隆十五年(1750 年),清漪园开建,1764 年全部完工,用时 15 年。乾隆自比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要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织女,地上牛郎,遥遥相望。
再据实分析。从时间上看,圆明园历经康雍乾三朝,三代相继;空间上,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并立,而以圆明园为最。其中,一个必须单独讨论的是位于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景区,因为,一则,这是西方建筑引入中国皇家园林之始,二则,也可以间接佐证中式园林建筑之用时。
圆明园始建年代,经专家多方考证,为康熙 46年。起因是,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每年都有一百多天居住在西郊,诸皇子也都随驾住进御园。皇太子允礽住在畅春园内西南部的无逸斋,后移居西花园,其他皇子也都集中住在西花园。《日下旧闻考》载:“西花园之前有荷池,沿池分四所,为皇子所居。”四所中南所有殿堂、房屋 22 楹,东所21 楹,中所 20 楹,西所 11 楹,共有房屋74 楹,其中有三楹二层小楼四座。
康熙朝的皇子,一般是到 15 岁时完婚,标志着长大成人,即应实行分府。赐予什么等级的府第,要根据各位皇子册封的爵位。同时,住在畅春园中的皇子,也要在适当时机,从御园西花园荷池四所迁出,移居到在畅春园周围新建的皇子赐园。如皇四子胤禛的赐园是圆明园,皇九子允禟的赐园是彩霞园。
赐园之规模与建制,必须与其册封的爵位相一致,不会是一座普通的平民宅园,但也不能逾制僭越。此时,雍正只是皇子,他既不能和康熙比,也不能和太子比,甚至不能和诸位皇子比,因为,他要标榜自己的德行:谦逊、俭约,不尚奢华,返朴求真,以此获得康熙的青睐和欣赏,以谋求皇位。换言之,圆明园只会比其他皇子的园子更简单、更朴素,更少花钱,而不是相反。
事实也是如此。
《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四十六年正月记载:“丙子。是日南巡,阅淮套河工。命皇太子允礽、皇长子多罗郡王允禔、皇十三子允祥、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随驾自畅春园启行。驻跸南苑。”按通常惯例,允祉、胤禛等人应随驾南巡,这一年却置身其外,其原因不问自明,康熙帝予以宽免,命他们用心建造各自的赐园去了[1]—http://www.yuanmingyuanpark.com/zy/yj16.htm。
皇四子胤禛赐园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年初,当年即大体建成,并且入住。到这年十一月,康熙帝曾莅园进宴。正如胤禛在《圆明园记》中所说:“恭讶銮舆,欣承色笑。庆天伦之乐,申爱日之诚”。《圣祖仁皇帝实录》也有明确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己未。皇四子多罗贝勒恭请上幸花园进宴。”此处,“花园”当指圆明园无疑。
即:康熙朝,圆明园建了不到一年,就完工了。至于,康熙当政时期,雍正有没有继续添砖加瓦、再兴修建,如上文所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韬光养晦、觊觎皇位才是其重心所在。雍正既没有心情,也没有能力在花园上浪费时间。
雍正登基,畅春园归了皇太后,圆明园成了御园。扩建圆明园遂在雍正主持下,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不过,雍正也不敢太张扬,毕竟有畅春园比着。在《雍正御制记-圆明园记》中,雍正写道:“及朕纉承大统,夙夜孜孜,斋居治事。虽炎景郁蒸不为避暑迎凉之计。时逾三载,佥谓大礼告成,百务具举,宜宁神受福,少屏烦喧。而风土清佳惟园居为胜,始命所司酌量修葺亭台邱壑,悉仍旧观,惟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诸臣有视事之所。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晨曦初丽,夏晷方长,召对咨询,频移昼漏,与诸臣相接见之。”
以上文字,透露了几个信息。
1,圆明园大规模建设时间——“时逾三载”。根据杨乃济《圆明园大事记》所记:雍正二年,请了风水先生看风水,为圆明园制定总体规划;三年,拨付圆明园工程银 30万两,这也是圆明园建设史上第一笔大额资金。同年 8 月 27—29 日,雍正首次驻跸圆明园。雍正《圆明园记》,也在这一年写成。雍正四年正月,雍正下旨:“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廷臣皆应“照常奏事”。足见,经过三年的大规模建设,雍正三年末,圆明园之规模当已大备,所以,雍正才能“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
2,雍正扩建圆明园的重点——始命所司酌量修葺亭台邱壑,悉仍旧观,惟建设轩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诸臣有视事之所。重点不在亭台丘壑,而在朝署;康熙在位的时候,圆明园只是皇子的赐园,政治中心在畅春园而非圆明园。要把政务中心移到圆明园来,必须先把各衙门的房子修起来,否则,三部六院王公大臣们可如何理政啊。
可以断定,这三年是圆明园最重要的建设时期,标志是雍正所写的《圆明园记》。要是圆明园还没有模样,还没有大体完成,雍正是不会写《圆明园记》的。这不是说,三年之后,圆明园的建设就停止了。事实是,雍正在位的 14 年间,圆明园的朝署再没有动静,“亭台丘壑”却一直在修建。这一点,可由《圆明园大事记》中,每年雍正都会为新景点题写匾额证实。
雍正末年,圆明圆四十景中的 32 个景点,已经完成。也有说 29 个的,也有说 33个的。其实,具体是多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就算是最少的 29 个,也足以说明圆明圆的大部分在雍正朝已经布局落成。留给乾隆的,只是见缝插针和修修补补了,再用大手笔、做大文章,已经没有空间了。
乾隆三年正月,传旨沈源、唐岱将圆明园各所合画册页一册。——为圆明园盖棺论定做准备。
乾隆六年,传旨将方壶胜境、蓬岛瑶台、慈云普护三图增入册页内。——建成一个,加入画册一个。
乾隆九年,即 1744 年九月,绘制成“圆明园四十景”图。又后奉旨将雍正御笔《圆明园记》、乾隆御笔《圆明园后记》裱于画前。——四十景是两代皇帝亲赐的,以后谁还敢改啊。圆明园四十景,直到 1860 年圆明园遭难,再也没有改变。
至此,圆明园大规模兴建宣告结束。此后,乾隆的兴趣和建设中心,就转移到长春园了。
综上,圆明园建设期为:1+14+9=24 年。以颐和园对比,这才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可信的圆明园建设时间。且,24 年是充裕的,并不需要争分夺秒大干快上。
长春园面积为 1000 亩左右,相当于圆明园的 1/3。以乾隆帝的意思,修建长春园是为了他退休之后园居的。着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在《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一文指出:“而圆明之东,复拓水磨村为长春园,据乾隆三十五年御制诗:‘预修此园,备六十归政后悠游之地。’然考澹怀堂、含经堂,实建于乾隆十四年前。”
《清史稿.职官志》记:乾隆十六年,长春园建成,置六品总领一人;据此,长春园之修建,应该开始于乾隆十年,也就是圆明园工程画上句号的第二年,终于乾隆十六年,历时六年。这一点,无论从时间上——要在圆明园工程之后——,还是在空间上——长春园的工程量,最多相当于圆明园的1/3,都是合理的。
不过,据张恩荫在《清五帝御制诗文中的圆明园史料》中考证,乾隆每次南巡之后,都会将南巡看到的江南美景“移天缩地在君怀”,在长春园仿制一个。所以,长春园的大规模建设虽然在乾隆十六年结束,可是,小规模的新建工程则持续不断。乾隆十七年,修建茜园;乾隆二十三年,修建小有田园;乾隆三十二年,修建如园;映清斋、鉴园、狮子林则分别建成于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
自乾隆十年开始计,至此,已历时二十六个年头。面积只有圆明园 1/3,建筑的规模、尺度和技术难度,与圆明园相当,却比圆明园还费时,解释只有一个:长春园之建设在磨洋工。换言之,建长春园根本用不了26 年。之所以变成“马拉松工程”,完全是乾隆下江南之故。
长春园的修建,到底是多少年呢?这要看从什么角度看。笼统地讲,建了 26 年,也没啥;可要是一本正经地说“精心营建”了 26 年,则与事实不符,有吹牛和哗众取宠的意思。因为,如果有人以 26 年为单位去向乾隆要工资,乾隆爷显然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乾隆知道,26 年的工作是不饱满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了一处是一处,想起一处盖一处。以 26 年给人工资,岂不是当了冤大头了吗?较为合理的算法是,以其有工程营建的年份为实,即:乾隆十七年,修建茜园;乾隆二十三年,修建小有田园;乾隆三十二年,修建如园;映清斋、鉴园、狮子林则分别建成于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合计为 5 年。
长春园还有一处重要建筑,也是今天圆明园遗址中唯一看得见的文物:西洋楼。西洋楼是一组建筑,在长春园的北边,呈长条状,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西洋楼是委托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操办的。郎世宁干不了,就举荐在华的、有建筑才能的蒋友仁。乾隆十二年(1747 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 年)基本建成,历时十二年。
据此,长春园建设年限:6+5+12=23 年。
绮春园的情况较为特殊,在乾隆时期,绮春园已经加入圆明园,成为圆明园的附园。《清史稿•职官志》记:乾隆三十七年,增绮春园总领一人。然而,一开始其规模很小,且未作大的修缮。乾隆时期的绮春园除宫门和正觉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型建筑,只有一些小型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如浩然亭、涵远斋、知乐轩、联晖楼、竹园、双寿寺、庄严界、环秀城关等。乾隆皇帝从来就没进去过。这一点,可由乾隆御制诗文从没出现绮春园景物为证。嘉庆朝时,将绮春园西边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
绮春园面积 800 多亩,比长春园略小。它是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分建于不同时期,因此,全园并不像长春园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总体布局,大体说来,绮春园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加之,若干小园之主人,无论家世多么显赫,财力如何雄厚,也不敢和皇帝叫板!何况,与圆明园、长春园仅一墙之隔,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不低眉顺眼地表示臣服,岂不是自找苦吃吗?所以,这就决定了绮春园的品质只能是“小家碧玉”,圆明园和长春园才是金枝玉叶。
如此推理,绮春园之修建更不应耗时、耗力、耗物太多,最多,五年就是其上限了。圆明三园的合计建设年限为:24+23+5=52 年。其中,西洋楼是西式建筑,采用石料、石雕较多,还有一些“高科技”的机械设施,例如大水法所用之水泵,因此其修建是最耗费时间的。其实,其建筑面积,不到圆明园的 1/20。
需要说明,由于中式建筑的脆弱性,水火不容。所以,古建筑的维护、保养乃至重建,是十分常见的。但是,无论是维修,还是重建,都没有新增建筑内容,因此,不应将其计算在建设周期内。
(来源:《圆明园》学刊第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