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介

《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介


李鹏涛
《世界历史》 2006年03期
人类历史的演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类的事件,相比之下,对于与人类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疫病事件关注较少。即便在某些历史着作中提到疫病,充其量也只是作为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附属品而一笔带过,疫病成了“史学家的漏网之鱼”。这使得人们在处理疫病问题时无法从以往的历史中寻求到真正有价值的借鉴,因此重新发掘、审视、探讨历史上的疫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正如《疾病改变历史》的作者所说:“认为疾病是引起某种历史巨变的首要原因这种说法是荒谬可笑的,但在特别强调历史的社会学方面的因素时,有必要审视那些疾病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段,尤其是在其重要性被大多数传统的历史学家忽视或误解的时候”①。王旭东、孟庆龙所着的《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②就是一部研究世界瘟疫史的力作。该书依据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重要疫病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疫病的源起、流行或蔓延,人类社会的抗疫,疫病和抗疫给社会及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观点鲜明突出。
本书不是专业技术类的医学史着作,而是一部将医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医学社会史着作。在书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于历史上发生的疫病以及人类抗击疫病的过程的描述上,而是极力地探讨疫病对社会,以及历史沿革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对于疫病的影响的分析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疫病引起人口的大量伤亡,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作者在书中运用大量的史料详尽地描述了麻风病、炭疽热等数种疫病对社会人口和生产力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其次,疫病引起恐慌甚至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体系的重构。疫病以其极强的传播效率、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当社会恐慌非常严重时,便会对社会原有的信仰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信仰危机以及人际关系和道德体系的重构。以中世纪欧洲发生的黑死病为例。当人们所采取的措施都不能奏效时,人们便把瘟疫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类自身的深重罪孽导致上帝的愤怒,人们开始四处寻找上帝的惩罚。
以麻风病对于古印度的影响为例。当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后,害怕当地人中广泛流传的麻风病会传染到自身,“很可能是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所以才有了“禁止不同阶级的人相互接触,以及一旦违反此禁忌就必须净身的规定”;这种为不同社会群体“制定出的安全距离”的做法,“很可能就是为了隔离流行病”。种姓制度是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雅利安人为维护
―――――――――――――――
①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着,陈仲丹、周晓政译:《疾病改变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导论”第1页。
②王旭东、孟庆龙:《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自己利益而确立的大规模、大范围的社会隔离。这可能是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唯有古代印度出现了将整个社会彻底隔离开来的种姓制度的根源。麻风病对于古代印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极有可能催生了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时候恰恰为古印度麻风病猖獗之际。佛教普渡众生和出世的教义,能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芸芸麻风病患者一线希望,使之有所安慰,这不能不被认为是佛教为何能在南亚次大陆迅速传播开来的重要原因之一①。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出现及其日后的演化,到佛教产生和广为传播,折射出麻风病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人和家庭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并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再者,疫病影响战争结局,引发王朝更迭或加速国家衰亡。雅典瘟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正是瘟疫带来的人口大量死亡,导致了雅典实力的衰败;也正是瘟疫带来的人口大量死亡如此集中在较短时段,才导致雅典社会的衰败,葬送了处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另外,公元6世纪发生的“查士丁尼鼠疫”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使得查士丁尼重振古罗马帝国雄风的梦想破碎,也就使得古罗马对于欧洲文明的影响在此后日渐消失,并预示着欧洲“黑暗年代”的到来。
另外,疫病也驱使人们改变陋习,重视并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速医学以及其它相关科学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对于麻风病等传染病的恐惧与隔离,在客观上起到了阻止疫病传播扩散的作用,并促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医院的形成;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国际上把黑死病大流行期间人们对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正是在同这些疫病抗争的过程中,人们取得了公共卫生学、人体免疫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在同疫病的抗争中逐渐完善了自身。
第二,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疫病,这些疫病发生和发展在时间上往往贯穿古今,空间上往往跨国跨洲,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该论题不易把握,不过作者在书中紧紧围绕着“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线展开论述,从而使得本书显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第一编为“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作者阐述了历史上一些重大瘟疫的形成、病理原因、发病征候、流行病学特点、起源脉络、传播扩散或世界范围蔓延流行的轨迹,并就疫病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层面或范围的揭示;在第二编“炼狱里的生死较量”中,作者从不同疫病的角度,阐述了古代至当今社会的人类抗疫的漫漫历程;第三编为“在作用于社会中改变历史”,在这一编中作者从不同疫病的角度阐述了其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历史沿革所发挥的影响。
第三,史料翔实。作者在论述中引用了古今中外关于瘟疫、麻风病、梅毒等数种疫病的大量史料,详尽地再现了世界历史上疫病的演变、人类的抗疫斗争以及其这些重大疫病影响历史的方方面面,勾勒出疫病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客观作用。这就说明本书在资料收集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另外,本书所引用的资料中还包括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本身就是很好的历史书,作为章节内容的一部分,它们也大大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可读性,使得本书图文并茂,更为引人入胜。《世界瘟疫史》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某些方面理论论述的深度尚嫌不够。即便这样,该书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资料翔实的特点都足以使本书成为一部世界瘟疫史研究的力作。[本文作者李鹏涛,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