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元帅排名藏骇人秘密待遇差别太多

喜欢读军事材料的朋友应该会对中国十大元帅排名感兴趣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接下来一起了解下中国十大元帅排名的内幕真相。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位是以军事能力而定的幼稚说法现在已经遭到很多人的否定,那么十大元帅的排位是如何定的呢?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1、朱德元帅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彭德怀元帅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

3、林彪元帅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高。

4、刘伯承元帅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位列第四的原因是因他的资历,在军中人望甚高,

5、贺龙元帅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

6、陈毅元帅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高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曾任新四军军长。

7、罗荣桓元帅众所周知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同时是十元帅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红四方面军代表人物。

9、聂荣臻元帅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10、叶剑英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中国十大元帅

由此十大元帅的名单就出来了,后来引起人们争议的元帅之间排名,其时就是当时中央军委成员(军职人员)名单上写下的次序而已,这个次序也就成了以后十大元帅的习惯排序,把这个排序说成军事能力高低的排序显然是错的,其实1955年的全军受衔说到底就是我军当时的军队职务进行的评衔工作,与以后的评衔相比只不有一点区别,那就是身处军职最高的人不再授元帅军衔,而是以上将封顶,希望大家看过以后不要再依这个排名妄论军事能力了。

一、朱德

老总乃讲武堂出身,蔡锷大将军的嫡传子弟,体轻时还当过体育老师,其体力与敏捷度当不在话下。旧军阀部队的一个特点是领导人枪法往往得压得住台面,老总这方面肯定也不会差。八一起义失败后南下途中粟大将眼见老总亲率一彪悍卒攀崖而上直取拦路者的后方,油然而生敬意,可见年过四旬的老总依旧不减当年之勇!长征电视剧中我们还看见老总亲端机枪射击飞机的壮举。综合而言老总的单兵做战能力全面而持久,位列三甲恐怕没有问题。

二、彭德怀

彭总出身贫苦,年少时当过矿工,参加湘军后以训练刻苦出身,估计其体能一定很强,而且耐久力恐怕还在当过军阀,一度养尊处优的老总及贺胡子之上。彭总过人之处在于善于操炮,曾在攻克长沙后与武亭同志亲自操炮轰击英帝之军舰!据说当时三军见之无不欢欣鼓舞。拼大刀的事虽没在相关回忆文章中见过,但是以彭总的做战风格,刺刀见血的功力恐怕也不差。特别是在旧军阀中能从士兵升到团长,没点真本身是不行的。彭总的功力我感觉也可排进三甲。

三、林彪

林总身体相对前二位显然不够健硕,在挨了友军一枚子弹后更是缺乏前线直接杀敌的能力了。不过轻年林彪也是黄埔嫡传,以黄埔训练之严,这位八一起义时的连长估计也中规中矩。由于没在相关回忆文章中见到林彪甩膀子冲锋厮杀的描述,其枪法表现方面也没文字资料,这方面可能不如前二位。林彪的单兵能力我不是太看好,恐怕要排在后五名了。

十大元帅

四、刘伯承

刘师长年轻时就号称川军名将,做战上不但勇敢还善于出奇制胜。可惜丰都一仗打瞎一只眼后再不复当年之勇,只能在智的方面多做文章啦。看电视剧及书籍,解放战争时的刘师长为振作部下士气,带头打靶示范,当然,成绩不好,纯属于表演性质了。刘军神的单兵能力综合评定我觉得也在后五名。

五、贺龙

贺帅袍哥出身,当然,也可以称为民间爱国义士。其枪法肯定不会差,刀法呢?虽说是两把菜刀起家,但我没在各种资料中看到贺老总拼刀或是教部下练刀法的记述,只能认为其虽然与刀有缘,但并非刀法大家。根据张老四回忆,南昌起义南下时贺帅还坐轿子!显然,其颇是潇洒了一阵,显然,过于优裕的生活对其耐力有一定下降。虽说长征时的贺老总已经完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了,但是做为一个没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军队领导人,其做战技能的训练上肯定不是太全面,比如炮兵知识或工程知识方面,大字不识几个的贺老总恐怕不会太好。我感觉单兵能力贺龙大概在五六名之间。

六、陈毅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门外汉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颇值得怀疑,事实上陈军长也常自嘲"最善打败仗"。但是枪法上面经过三年游击战的考验,胖帅显然大有进步。其他技能呢?骑马显然不会差,虽说日益发福的身体让坐骑愈益疲惫!好在以后有了汽车,一切都解决了……拼刺刀对胖帅来说显然也是项吃力不讨好的活,更别说挖工事了…胖帅的单兵能力我感觉要排倒数三甲。

七、罗荣桓

政治元帅的人格、实干能力、鼓动宣传才能无疑都是一流的,但是军事技能呢?做为一名大知识分子,罗帅早早戴上了眼镜,这对他的枪法进步恐怕不无影响。井岗山时期的罗帅由于缺乏锻炼,加上年轻阅历不足,误把一担银元交给某战士挑,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这或者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罗帅体能不出众,虽说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久经锻炼,但由于先天条件,其耐力、体能只能是一般。事实上罗帅也是个百病多灾身,由于肾不好解放战争时还要去苏联看病,解放后也没根治,最终成为第一个去世的元帅!罗帅的单兵能力可能是副班长。

政治元帅的人格

八、徐向前

作为黄埔老大哥,徐总指挥受过严格训练,按资料及回忆早在太原师范时期阎老西已经对他进行过准军事训练了。广州起义失败后艰苦卓绝的一年多游击生涯对其军事敏感性及耐力的锻炼恐怕相当于粟大将在浙江打游击那三年的效果。大别山时期把一帮土包子训练成我军最勇敢的战士群,可见其教头素质堪称我军第一!但是一个好教练不等于一名好运动员,徐总枪法显然不会太差,可也没相关资料显示其举手打鸟如罗炳辉那样的能力。刀法嘛,徐总部下不乏这样的人才,如程世才、许世友之流,不过这方面刘英、许继慎等猛人也有极大贡献。不过徐帅早期经常带头冲锋,视机枪如无物,肉搏起来显然也是不含糊的。并且在跳跃及攀爬能力上有突出表现。比如攻打白沙关时如老总一样率军攀越悬崖,西路军时在倪家营子在房屋顶上到处腾跃,从容战斗。这种经历十帅中大多数人显然都不具备。可惜在延安被马踏伤又得了肋膜炎后徐总就与担架结了缘!综合评定,我感觉徐总指挥的单兵能力恐怕与老总在伯仲之间,或者次于彭总。

九、聂荣臻

聂老总虽说加入我党以来一直都干军事工作,但是早期在黄埔是当政治教官,八一南昌起义后聂帅一直高高在上,没有第一线做战的锻炼,因此枪法十有八九不如陈军长。其他诸项技能对一位身材并不魁梧,又没经过严格训练的政治干部来说也显然难以精深的掌握。我感觉聂帅的单兵能力大概与罗帅相伯仲,身体要好些,可还没有罗帅从连指导员一层层打拼时练过的硬功夫!

十、叶剑英

花帅是位不出世的高人,虽说缺乏表现机会,但是做为老总在讲武堂的小师弟,花帅实有过人之处。没见他上学时就拼剑刀赢过东洋教官吗?枪法上作为旧军官出身的花帅显然也不会差。由于长年呆在机关中工作,花帅缺乏实践机会。这些不可能不消弱花帅的战斗力,综合评定花帅与育帅大概半斤八两。

待遇差别太多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竟藏骇人秘密 待遇差别太多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但也有人因自认为军衔过低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

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

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单向好友是什么意思?单向好友意思是:对方QQ好友列表里有你的QQ号,而你自己的QQ好友列表里,却没有显示对方QQ号。)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

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剑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陈毅的应答则多了分风趣:“如果叶挺在的话,我们就有两个叶元帅。”

十位大将的评选,也同样综合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当时的职务因素:

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

黄克诚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第二野战军 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山头平衡无关;萧劲光是第四野战军的又 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

除了“平衡山头”、时任职务、资历、业绩等因素外,这些将领们在中共早期革命斗争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对他们的授衔结果有所影响。

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张国焘时保持了沉默,被认为是站在了张国焘一边。用萧克自己话说是“站错了队”。这成为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没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因素之一。

参加了《萧克回忆录》的编撰工作的周炳钦认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萧克不仅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还有着与同时授衔的共和国元帅们相处共事的特别经历”,“在这次授衔的55名上将中,他名列榜首。

也许这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实价值,授衔前毛泽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的个案相对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而赢得毛泽东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955年将帅评衔的具体工作中,负责单位和领导一方面要尽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纠正一部分干部错误的认识和态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平衡排队工作,尽可能评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满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没有意见。

因为只有评得适当,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干部积极性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全面考核了解干部的基础上,根据评衔的条件和标准,反反复复地比较,多方面征求意见。中央和军委领导也很关心、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听取汇报,及时指示。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

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这套制服本是给毛泽东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天也没有穿过。

许光达大将三次让衔,尽显高风亮节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表态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

那时候,刘少奇、周恩来已经主持党务、政务工作,他们拒绝元帅军衔尚可理解,在军中挂名的邓小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坚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毛泽东之外,另一个没有元帅军衔的人。

彭德怀也在同干部的闲谈中多次透露:“我并不需要这个牌牌,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不评一些元帅,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

1959年6月,他又在同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谈话时强调:“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

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后,还曾主动给毛泽东等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着: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商请降街。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着者以大将。

功勋卓着

毛泽东拿到这封信后,激动极了。军委会议室里,他扬起信,走到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军委领导人面前:“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彭德怀插话说,这样的报告许光达连写了三次。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越说越激动,起身离开座位:“不简单啊。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

他随即大步走到窗下,双手用力推开窗户,用带着浓浓湖南乡音的语调低吟:“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虽然在正式授衔时,许光达仍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中央军委在慎重考虑了他的意见后,将他的行政级别定为五级,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唯一被定为行政五级的大将。

类似的让衔、请求降衔、不争衔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按条件,他理应授衔上将,但当他得知上将名额需要减少时,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这次授衔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为由,申请降为中将。彭德怀几次找他谈话,都拗不过他。

最终,他成为当时的兵团级干部中仅有的几名中将之一。

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孙毅,历来谈泊名利,心胸豁达。他对人说:“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足矣。”但组织上考虑到孙毅资深望重,最后仍授予他中将军衔。

白志文,红军时期就是师长。被评定为少将后,有人建议他去争取一下,他却说:“有什么好争的?多少人连命都没了,我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牺牲时不到30岁。我们命大活下来了,评一个少将就该知足了!”

段苏权,红军时期就是黔东独立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四野第八纵队司令员。

授衔那天,他站在少将行列里。他的周围,是当年他亲自指挥的团长;前排的中将行列中,有几位当年在他手下当过师长;再前排的上将行列中,则站着曾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战友。有同事小声说:“老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

他却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宋任穷回忆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泪长流,两三天不吃饭。

还有人跑到领导那里,说自己如何劳苦功高,点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青在《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上)》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评为中将。王必成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便找到老领导谭震林,希望他能帮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谭震林还真去了,结果让上边一顿批评。

王必成知道以后,还专门找谭震林道歉。谭震林丝毫没怪罪王必成。谭震林的很多部下都说,“谭老板”人很厉害,爱发脾气,但对部下很体贴。王近山也喊过几嗓子,被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就算了。

还有被评定为少将的钟伟。他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纵队司令、四野四十九军军长。

这次授衔时,和他平级的人大多被评上了中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低了”,火气上来,骂了人。

这事传到林彪耳朵里,他气得将钟伟叫去狠狠批评了一番。

事实上,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所以评级后,钟伟的待遇一直是按中将甚至上将的标准定的,毛泽东甚至亲自点名,让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可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

还有,从部队调到外交部当大使的和在地方工作的人中,有的也提出要军衔。好在有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工作,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亲自出面去做了。

贺帅袍哥出身

实事求是地讲,王近山、王必成等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他们并未违反党的规定,也不该因此受到人格和品德上的质疑或批判。只是相比较而言,让衔者当然更值得尊敬、佩服,甚至是敬仰。

就这样,伴随着大家的不同反应,将帅军衔评定从1950年开始筹划,在经历了5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后,直到1954年9月28日,才出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名单,1955年9月27日才召开将帅授衔典礼。单从时间上,就能看出将帅人选的遴选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

而1955年的将帅授衔,也因此呈现出多面、多层次的立体状态,作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重要现场”,被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些元帅都是独当一面具有丰功伟绩的人才。对这些元帅的事迹你们都知道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