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对民国社会史的执着研究一一记日本学者森正夫教授

中国学者-对民国社会史的执着研究一一记日本学者森正夫教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学者-对民国社会史的执着研究一一记日本学者森正夫教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对民国社会史的执着研究一一记日本学者森正夫教授


对民国社会史的执着研究一一记日本学者森正夫教授
王 翔 王秀芳
平心而论,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海外的中国史研究,日本学者居于领先地位,森正夫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森正夫教授,1935年出生于京都市。196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1967年,于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修完了博士课程,专攻东洋文学(森正夫教授后来获得了日本国文学博士学位)。其后,先后任高知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助教授、教授,名古屋大学文学部部长。现在,森正夫教授在名古思大学讲授中国历史,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还担任名古屋大学学生部长(约相当于中国大学的副校长兼教务长)、日本国政府大学咨议会成员、日本东洋史研究会评议员等职。
森正夫教授在中国史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和所作出的贡献,使他成为一位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得到了各国学术界的承认。
森正夫教授从学生时代起,就对中国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他楔而不舍,精研深究,发表了大量中国交研究的论着,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瞩目。其中人物往来社出版的《李大钊》、平凡社出版的《中国民众叛乱史》(上、中、下三卷)、同朋舍出版的《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的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会出版的《江南城镇的研究——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结合》等着作,是森正夫教授不同时期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反映了当时日本学术界对这些课题研究的最高水准,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森正夫教授对于中国史研究在30多年的教学研究中,触类旁通,对中国历史的几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是明清史研究的专家,但在民国思想史和民国社会史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果。
对历史学家来说,形成富有个性的一套研究理论、研究风格和研究方法,并能启发和影响周围的一批人,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森正夫教授研究民国史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他很早就坚持、并一直在倡导民国社会史的研究。这一特色,在《李大钊》一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同时也是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森正夫教授为他立传,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笔表现出李大钊崇高的民族气节、热烈的爱国情愫、勇敢的战斗精神、质朴的思想气质和倔强的人物性格,描绘出一代革命导师的动人形象。然而,森正夫教授并不只是满足于这样的考察、研究和描述,而是更进一步,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因素去说明以李大别为代表的一代志士仁人的出现和成长,从中国社会的变动中去论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表现出的中国化的特征。因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一种理论学说的传播,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归根结底由社会历史的发展所决定。某种理论在一个国家里受欢迎程度、被接受的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于这个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动,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提出了不同的时代命题,先进的思想家们据此选择、宣传和实践某一种理论学说,直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通过森正夫教授冷静而详尽的论述,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代思想家的成长,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社会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李大钊才成其为李大钊。他们与抚育他们的中国社会和文化氛围,有着割不断的血统联系,由此凸显出他们的先进、伟大还有局限。这样一来,一个革命导师的真实形象,便血肉丰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信,可亲,也有可敬。
出于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心和理视,在中国最重要的是农村和农民问题,从一开始就处于森正夫教授的研究视野之内。他所着三大卷本《中国民众叛乱史》,系统阐述了古往今来中国农民战争的起因、过程与不同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森正夫教授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民国时期的农民间题和农村社会进行了富有独创意义的研究。他不仅着力去说明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剧烈变动和中国农民的不同精神面貌,还揭示出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他发现,实际上从李大钊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就已经在关注着农民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则进一步沿着这一思路,利用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积累的思想资料,以及某些理论成果,加以创近性的改造和发挥,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完成了先驱者们未能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在这里,森正夫教授告诉人们,研究任何一个社会观象和社会阶层,都不应该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当考察某一社会历史问题时,必须探究它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发展来考察它目前的状况。
近年来,森正夫教授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中国江南地区城镇研究的课题上来,经过数年的辛勤耕耘,如今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一部分研究成果,反映在《江南城镇的研究——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结合》一书中。该书以几个江南名镇作为具体考察对象,内容包括村镇居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江南城镇的经济活动、政治生活、社会结构、基层组织、民间纠纷、人口变动、闲暇生活等等,都被研究者纳入了社会史研究的框架。这一个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多层次、立体型地反映出江南城镇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把江南城镇这一研究对象置于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考察,对之进行动态的分析,从而把握它所呈现出来的事物总体性的特征,通过城镇的兴衰反映社会的变动。其中很多方面的研究,不仅在日本是开创性的,就连在中国过去也很少有人认真尝试过。考虑到国内长期来忽视社会史的研究,民国社会史研究的园地倍感寂寥,尽管江苏古籍出版社的《民国春秋》杂志和《民国春秋》丛书亦这一方面作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努力,一些治社会史的学者也发表了一些论着,但是总的来看还足比较薄弱。监于这样的现状,森正天数授民国史研究的着眼点和方法论,可能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与惜鉴。
对于历史研究来说,证据就是史料。重视史料向来是日本历史学研究的优秀传统,每个日本学者都在这方面受到过良好的训练,具有着非凡的收集资料、鉴别真伪的本领。森正夫教授从大学时代起,就非常重视收集和积累中国史研究资料的工作。他曾对笔者说过:当时他在京都大学读书,每逢节假日都要乘车赶往东京,与当时就读于东京大学、如今同为日本东洋史研究名家的滨岛敦俊教授等一起,在各大图书馆看书、抄录史料,成为东洋文库、内阁图书馆等地的常客,甚至有了他们固定使用的房间和座位。如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中,说森正夫教授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可以车载船装,那—点也不是夸张。走进他的研究室,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书库,从上到下,层层叠叠地堆满了书,日文的,英文的,中文简体的,中文繁体的,应有尽有。这固然反映了日本学者治学条件的优越,但也正说明他收集资料的热情与执着。除了文献资料以外森正夫教授还特别重视口碑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了从事中国江南城镇的研究,他曾经数下江南,或是率领一班人马,或是单身一人进行实地调查,江南地区的许多村镇,都留下了他辛勤调研的足迹。仅从这一点来看,森正夫教授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边样的学术成果,当不是侥幸。
森正夫教授古道热肠,持人真诚、豪爽,有忠厚长者之风。他对中国人民怀着十分友好的感情,热心于推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与研究项目合作。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他以48岁的年龄来中国留学一年,现在已经能说—口流利的汉语。森正天教授在中国的学术界里有好多朋友,他的博士生、硕士生里,也有很多负笈东瀛的中国学子。
“相期更看水流处,步履末倦夸轻翩”。森正夫教授仍在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从事着中国史的研究,让我们预祝他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摘自《民国春秋》199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