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香妃”其人与“香妃墓”释疑

香妃-“香妃”其人与“香妃墓”释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香妃-“香妃”其人与“香妃墓”释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香妃”其人与“香妃墓”释疑


赵云田
在新疆喀什以北5公里处的浩罕村,有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陵墓建筑群。墓园内有大小礼拜寺、教经堂、主墓室和塔楼等建筑,精巧华美,造型绮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香妃墓”。据传说,墓的主人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爱妃买姆热?艾则木,也就是香妃。那么,历史上真有香妃这个人吗?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一、香妃传说及其由来
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香妃的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这样讲的:
新疆南部,清代称回部。回部的霍集占和卓有一位长得很漂亮的王妃。据说,她不经沐浴,身体就能散发出一种奇香,因此被称为香妃。后来,霍集占发动叛乱,反对清政府,乾隆皇帝就命令将军兆惠在出师平定叛乱时,务必要得到香妃。兆惠在平叛过程中,果然俘获了香妃,派人把她送到京师(今北京)。香妃到达京师后,被乾隆皇帝安排住在西苑。香妃对乾隆皇帝的态度非常冷淡,还对宫人说:“如果皇上逼迫我,就和皇上一起死。”乾隆皇帝想,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复仇意念会逐渐泯灭。为了减轻香妃的思乡之情,乾隆皇帝还在香妃居住的西苑外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盖起了礼拜堂、庐室和集市。后来,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宪皇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怕因此影响乾隆皇帝处理政务,就在一年的夏至节,趁乾隆皇帝到天坛行圜丘(yuán qīu,古代帝王为祭天所筑的高坛)大礼,把香妃召到慈宁宫赐死。乾隆皇帝回宫后知道香妃已死,也无可奈何,只好下令以妃礼厚葬香妃。
上述关于香妃的传说当然不是真的。那么,这些传说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一种看法认为,这是民国初年一些小说家编造出来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来的人总会从这个灭亡的朝代中编造一些故事进行演绎,或是歌颂,或是嘲讽。在清朝的皇帝中,只有乾隆皇帝一人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妃子,况且乾隆皇帝又生活在盛世,能诗能画,素有“风流天子”之名,所以就成了后人编造故事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事。还在1913年,就有人编写了《满清稗史》一书,书中讲了许多清朝的故事,其中就有关于香妃的传说。
也有一种看法认为,香妃传说与民国初年的一次展览有关。1914年,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的南部,有关部门成立的“古物陈列所”搞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美女”展览,香妃便是其中之一。展方在浴德堂展出一幅“香妃戎装像”,并附有一个“香妃事略”,介绍了香妃的“身世”和“生平”。这幅“香妃戎装像”,据说为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西洋人郎士宁所画。“香妃事略”则说香妃是回部和卓的妃子,被俘送到京师住进西苑以后,总想着复仇的事,为此经常在怀里藏一把剪子,想刺杀乾隆皇帝,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还说当孝圣宪皇太后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回答说是“死”;孝圣宪皇太后表示可以满足她的要求、命她自缢时,她还感谢皇太后的知遇之恩。该“事略”还渲染香妃死了以后,脸色仍然白皙、红润、有光泽,肌肉也是柔软的,这一切都令乾隆皇帝唏嘘不已。
事实上,这个展览中的“香妃戎装像”和“香妃事略”的介绍,都是错误的。就说那幅“香妃戎装像”吧,按清朝的制度,郎士宁是不可能给嫔、妃画作戎装像的。实际上,这幅画是不知名的画工师傅为了展览的需要而设计的。然而,就是这个错误百出的“香妃事略”和“香妃戎装像”,引出了关于香妃的上述传说,不仅影响了国内的民众,也影响到国外,以至于一些外国的书籍,如日本的《东洋历史大词典》、《亚细亚历史事典》,美国联邦政府印刷局出版的《中国清代名人传略》,就都以上述传说中的内容记载了香妃的事迹,还肯定地说香妃是自杀的。
二、历史的真实情况
那么,历史上的香妃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在乾隆皇帝的妃子中,确有香妃其人,不过她的封号是容妃,即容貌出众的意思。容妃的父亲是阿里和卓,哥哥叫图尔都。乾隆二十三年(1758),回部大小和卓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发动叛乱,图尔都和他的叔父额色尹都没有参加,而是跑到了布鲁特(当时中亚的一个民族)境内。后来清军出征霍集占,图尔都和额色尹带领一支精锐人马参加了平叛斗争,他们率领着军队一直打到喀什噶尔(今喀什)。乾隆二十四年九月,额色尹到达北京,被清政府封为辅国公(清朝藩部爵位的中等爵)。不久,图尔都和他的妹妹也到达北京,图尔都被授为台吉(清朝藩部爵位的末等爵),他的妹妹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被选入宫。图尔都的妹妹入宫后,初被封为贵人,以后又晋升为嫔、妃。她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在宫中,乾隆皇帝对容妃非常关心,时时处处都照顾到她的民族风俗和习惯。在清宫档案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容妃生活方面的事情。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1762年6月12日),容妃由贵人封为容嫔。因为她已经有了维吾尔族样式的朝衣朝冠穿戴,就没有再做新的,只是把圆明园富春楼松绿春绸红里夹帐一床赏给了她。
乾隆三十三年元月初五日(1768年7月18日),容嫔被封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三日到四月初七日(1771年3月18日至5月20日),乾隆皇帝陪同孝圣宪皇太后到山东拜谒孔庙,容妃等人随行。这期间,容妃不断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赐,有时是野鸭子,有时是羊肉干,有时是维吾尔族饽饽。乾隆四十年(1775)秋,乾隆皇帝巡幸热河,容妃等随行,途中,她也得到过乾隆皇帝赏赐的羊肉等。这以后,乾隆皇帝巡幸盛京(今沈阳),或者到热河及木兰围场哨鹿,容妃都随行,得到乾隆皇帝赏赐的食品也更多,有奶子月饼、狍子肉、黄羊肉等。
乾隆皇帝不仅在巡幸中赏给容妃食物时照顾到她的生活习俗,而且平日居住在皇宫时也都考虑到她的民族特点。当容妃还是贵人的时候,她得到的新疆哈密瓜等贡品就比一般的嫔妃多。乾隆皇帝赏给她的御膳,大都是鸡、鸭、羊肉等菜肴。为了照顾容妃的饮食,宫里专门设置了维吾尔族厨司,做维吾尔族的“谷伦杞”(抓饭)和“滴非邪则”(洋葱炒的菜)等饭菜。
容妃病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她的墓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容妃棺木的正面和侧面,都有手写的阿拉伯文金字,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里面的一句话,译成汉文开头的一句是“以真主的名义”。在容妃墓的遗物中,还有一条扎着辫绳的85厘米长的发辫,夹杂着花白的头发,容妃死时55岁,这条花白的发辫自然是她的。由此可见,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并非其真墓,它只是和卓家族的墓园而已,与香妃的安葬之处没有关系。
上述档案中的记载,已经证明了有关香妃的传说是不真实的。此外,北京一些建筑物的历史也可以证明香妃传说中许多事实是虚构的。比如,传说中,乾隆帝特为香妃修建了一座“宝月楼”。它坐落在西长安街路北,袁世凯称帝时改为新华门,现在是中南海的南门。回子营就在其斜对面安福胡同一带。据史料记载,因这里比较狭窄,明朝时并未在此建筑宫室。乾隆皇帝觉得太液池南岸逼近皇城,在皇宫中临台南望,显得过于空旷,于是决定在此处建一座楼台。宝月楼开工修建的时间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春天,同年秋完工。因为楼的前面有池有月,很像月中的广寒宫,所以就起名为“宝月楼”。这样看来,宝月楼也与香妃没有关系。
作者简介
赵云田,1943年生于北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着有《清代蒙古政教制度》、《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清朝治理边陲的枢纽——理藩院》、《乾隆出巡记》、《清末新政研究——20世纪初的中国边疆》等。主编有《中国社会通史?清前期卷》、《中国文化通史?清前期卷》、《北疆通史》等;参加《西藏通史》编写;为“清史史表”《藩部封爵世表》、《四大活佛世表》项目组负责人。发表论文200余篇。
(转引自《清史镜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