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
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
王宁
枣庄广播电视台
清华简五《殷高宗问于三寿》比较难读,主要是其中的通假字较多,且用语多与传世典籍不同,难以索解。原整理者对该篇作了比较详细的注释,1后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在《清华简第五册整理报告补正》(下简称《补正》)又作了部分修正和补注,2但仍有不少难以通读的地方,故作此文就一些语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1、可(何)胃(谓)厌?可(何)胃(谓)亚(恶)。【2】
原整理者注:厌,同“猒”,足也。
按:《说文》:“厌,笮也。从厂猒声。一曰合也。”段注:“《周语》:‘克厌天心’,韦注:‘厌,合也。’韦注《汉书叙传》亦同。按《苍颉篇》云:‘伏合人心曰厌。’”此为合意、称心、喜欢之意。
2、少寿畣(答)曰:“吾闻【2】……【3】中寿曰:【4】
按:根据中寿和彭祖的回答句例,此当补文为:“少寿畣(答)曰:‘吾闻【2】[夫长莫长于囗,吾闻夫险莫险于囗,厌非囗,亚(恶)非囗。”高宗乃或(又)问于]【3】中寿曰”。其中有四个关键字不可知而已。
3、厌非(必)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臧),恶非(必)丧。【5】
原整理者注:非,疑以音近读为“必”,韵分别在质部和微部。
《补正》:综合来看“非”如字读较好,大意是“藏”、“平”、“富”未必是最“厌”的东西,“丧”、“倾”、“无食”未必是最“恶”的东西,仍从反面入手论述,是一种特殊的修辞。
按:《补正》之理解近是。“非”当依字读,意思相当于今言“不仅”。“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即“赃”之或体,《玉篇》:“藏也”,此为蓄积财物之意。“丧”与“藏”相对,为丧失、损失财物之意。盖人所厌(喜欢)、所“恶(厌恶)”之事甚多,三寿与高宗各举一物为例说之,而曰“非”,谓非止此一物也。此中寿以财物为例说明之,故曰使人喜欢的不仅仅是厚藏财物,使人厌恶的不仅仅是丧失财物。
4、厌非坪(平),亚(恶)非倾。【7】
按:此亦以“平”与“倾”为对文,“平”为平整,“倾”为倾斜,此是以地势为例说明,故曰使人喜欢的不仅仅是平整,使人厌恶的不仅仅是倾斜(或倾覆)。
5、高宗乃言曰:“吾闻夫长莫长于【7】囗【8】
按:第8简首字残损,尚存一弧形笔画,疑当为“山”之残泐,盖三寿与高宗均用自然之事物为喻,中寿言“风”,彭祖言“水”,高宗则言“山”也。残存的字形可以与本书《厚父》12简之“山”类比。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殷高宗问于三寿》8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厚父》12
6、吾闻夫险非矛及干,厌非富,恶非亡(无)飤(食)。【8】
按:此三句是说:我听说危险的东西不仅仅是矛和干(兵器),让人喜欢的不仅仅是富裕,让人厌恶的不仅仅是没有食物。又疑抄手于此笔误,根据句例,原文当作“吾闻夫险莫险于矛及干”,言兵器乃杀人之物,最为兇险也。
7、句(茍)我与尓(尔)相念相谋,殜=(世世)至于后飤(嗣)。【8】
原整理者注:飤,读为“嗣”,皆邪母之部字,续也。后嗣,指后继者。
按:“殜=”当读为“泄泄”或“洩洩”,《左传·隐西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杜注:“洩洩,舒散也。”杨伯峻注:“洩本作泄,今作洩者,盖仍《唐石经》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金泽文库》本作泄。”《文选·张衡〈思玄赋〉》:“聆广乐之九奏兮,展洩洩以肜肜。”旧注:“洩洩、肜肜,皆乐貌。”后飤,马楠先生认为:“‘后飤’,整理报告读为‘后嗣’,但‘世世’与‘后嗣’语意重複。疑‘后飤’如字读,简【八】‘亡(无)飤’,正是如字读。《尚书•盘庚上》‘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至于后飤’语意即同于‘从与享之’,谓世世配享。”3言“后飤”如字读是也,然解释疑非。“后飤”即吃饭而后,谓耽误吃饭。这是高宗说一旦我和你们思考、讨论问题,就感到非常快乐以至于耽误了吃饭。
8、我思【8】天风,既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回)或止。吾勉自印(抑)畏以敬,夫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兹)囗。【9】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字又见清华简《说命上》第五简:“说于~伐”,此字以前说法较多,或释为地名,实应即“围”之或体,《说文》:“围,守也”,其字从“宀”与“守”字从“宀”会意正同,“围伐”即围而伐之,《公羊传·襄公十二年》:“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伐而言围者,取邑之辞也;伐而不言围者,非取邑之辞也。”《说命》之“围”亦此意,故下文言傅说取失仲之邑。此读为“回”可通,古有“回风”、“廻风”之说,《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王注:“回风为飘,飘风回邪,以兴谗人。”《尔雅·释天》:“迴风爲飘。”《诗·何人斯》毛传曰:“飘风,暴起之风。”回风之“回”的后起专字当即“颹”,《玉篇》、《广韵》:“大风貌。”《文选·郭景纯〈江赋〉》:“长风颹以增扇”,李注:“颹,大风貌,音苇。”盖暴起之风迴旋而大,故引申为大风貌也。末一字残泐模糊不清,原整理者未释,《补正》补作“怠”,引马楠先生云:“‘以敬’下属爲句,‘兹’下据残存笔画补充‘怠’字,则此节谋、飤、止、怠、友、起爲韵。”今察此字当即清华简二《系年》中用为褒姒之“姒”的“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字,只是下面的“心”的两竖笔写得较靠近,又正位于残泐之处,使残存的笔画近似一横笔,此读为“始”。此二句当断读为“吾勉自印(抑)畏,以敬夫兹始。”“敬夫兹始”即谨慎对待这个开始,古书多言“敬始”,如《左传·昭公五年》:“敬始而思终”,《荀子·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后汉书·孝顺孝沖孝质帝纪》:“方春东作,育微敬始。”亦称“慎始”,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礼记·经解》引《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缪以千里。”《说苑·建本》:“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简9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系年》5
9、君子而不读箸(书)占,则若小人之𤼃(聋)狂而【9】不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友)。【10】
按:“读书占”当是读书而占卜的意思,《金縢》载周公占卜曰“乃卜三龟,一习吉;启籥见书,乃并是吉。”贾谊《鵩鸟赋》:“发书占之。”盖古人占卜要读书(筮书)而断。“友”或当读为“有”,《玉篇·有部》:“有,不无也,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宷也。”此可能为“果”或“得”义,占卜準确则曰“果”。此二句言君子若不读书而占卜,就会和小人一样糊里糊涂而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10、殷邦之妖蛘(祥)并起,八纪则缗(紊),四𠪚(严)将行,四晦(海)之夷则作,九牧九矣(有)将丧。【10】
原整理者注:纪,纲纪。《礼记·礼运》:“以日星为纪”,孔疏:“纪,纲纪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云:“天有八纪”。
按:“八纪”又称“八维”,实指八方,《初学记》卷八引《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三间四表,八维九隅。”张载注:“四角四方为八维。”“𠪚”不当读“严”,而应读为“巖”或“险”,《博物志》卷一:“周在中枢,三河之分,风雨所起,四险之国。”“四巖(险)”指国家四周的边塞,亦指四方边缘之地;行,《广雅·释诂二》:“去也”,离去之意,这里当用为背离、背叛义,“八纪则紊,四巖将行”谓八方乃混乱,四方边缘之地将背叛而离去也。九牧,本指九州之长,亦用作九州之代称,《荀子·解蔽》:“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杨注:“九牧,九州也。”“九矣”如果读为“九有”,仍然是九州之意,似乎是重複,疑当读为“九垓”,亦作“九陔”、 “九阂”,《说文》:“垓,兼垓八极地也。《国语》曰:‘天子居九垓之田。’”段注:“凡四方所至谓之四极,八到所至谓之八极。《淮南书》曰‘八紘之外乃有八极’,非此义也。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郑语》曰:‘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韦云:‘九畡,九州之极数也。’”此处九矣(垓)殆谓九州以外之远地,王势力所能极者。
11、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惶惶)【10】先反,大茖(路)甬(用)见兵。【11】。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之“=”疑非重文符号,当为合文符号,即“往矢”之合文,读为“枉矢”,妖星名,《开元占经》卷八十六《妖星占中》引《洪範五行传》曰:“枉矢者,弓弩之象也。枉矢之所触,天下之所伐,灭亡之象也。”又引《春秋合诚图》曰:“枉矢……故以为谋反之徵,在所流受者灭,皆为天子之详。阴道于六,期六年,萌二十四年,天子以兵亡。”又引《尚书中候》曰:“夏桀无道,枉矢射。”“枉矢先反”即枉矢先反射于殷,此为兵起之徵,故曰“大茖用(以、因)见兵。”“茖”不当读为“路”,而当读为格斗之“格”,本字作“挌”,《说文》:“挌,击也。”段注:“凡今用格斗字当作此。……《公羊·定四年》注曰:‘挟弓者,怀格意也。’《庄卅一年》注:‘古者方伯征伐不道,诸矦交格而战者,诛绝其国。’此等‘格’字皆当从手。”《墨子·天志下》:“民之格者,则刭杀之;不格者,则係操而归。”《逸周书·武称》:“穷寇不格”,孔注:“格,斗也。”《说文》:“战,斗也。”“格(挌)”、“战”义同,大格即大战;“甬(用)”意同“以”、“而”。
12、龟筮孚貣(忒),五宝覍(变)色,而星月乱行。【11】
原整理者注:龟筮,泛指占卜。孚,训信。忒,《诗·鸤鸠》毛传:“疑也。”简文云卜筮信疑混乱。五宝,疑指五星。
按:凡训“信”之“孚”均“符”之假借字,《说文》:“符,信也。”由实物之符、信引申为符合、诚信义,故龟筮占卜準确则为“孚(符)”。忒,当读若《诗·抑》“昊天不忒”之“忒”,郑笺:“不忒,不差忒也”,《释文》:“忒,差也。”“忒”即“差忒”义,谓误差、差错,“孚忒”即占卜结果的準确性出现差错,谓占卜不准也。下文“星月乱行”之“星”当亦包括五星在内,则“五宝”恐非五星之谓。疑“五宝”乃“五色之宝”义,当指日,《开元占经》卷五《日占一·日变色》引《礼斗威仪》曰:“君乘土而王,其日太平则日五色无主”,宋均注:“包五行之色,不主于一也。”又引《孝经内记》曰:“日和五色,君有德。”又引京房《易传》曰:“日者,众阳之精,内明玄黄,五色无主,以象人君。光照无主,不可以色名也。”又曰:“圣主在上,则日五色备。”《太平御览》卷三引《孝经援神契》:“日神五色,明照四方。”又引《尸子》曰:“日五色,至阳之精,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又曰:“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盖古人认为日备五色,犹若珍宝,故称“五宝”。日五色具备,浑然一体,是圣主在上之象;若变色则多为灾害,《占经》又引《孝经契》曰:“日和五色,明照四方。黄白失信,赤青夺明,黑多暴害。”又引京氏曰:“日变色,青为饥与忧,赤为争与兵,黄为德与善,白为旱与丧,黑为水,民半死。”龟筮乃占卜必信之物,日乃恒不变色之物,今龟筮占卜不信,日色改变,与星月乱行一样,都是不祥之兆。
13、高宗恭(恐)愳(惧),乃尃(复)语彭且(祖)【11】曰。【12】
《补正》:马楠:“尃”,读爲“敷”,言所论之广。
按:马先生说近是。“尃”不当读为“复”,当依字读,《说文》:“尃,布也”,又同“溥”、“敷”,均布陈义,古上语于下曰“敷言”或“敷语”,“尃(敷)语”于某人相当于今天对某人说或告诉某人说之意。
14、古民人迷乱,象矛(茂)康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懋),而不智(知)邦之将丧。【12】
按:“象”当读为“潒”,《说文》言“读若蕩”,此为放纵意。“矛”与“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古音当相同或相近,此当读为“暓”和“愗”,“暓”为昏乱义,“愗”《广雅·释诂一》:“愚也”。“潒暓康愗”是说放纵、昏乱、逸乐、愚蠢,故曰“不知邦之将丧。”
15、可(何)胃(谓)音?【13】
按:此“音”与第21简“音色”之“音”义不同,疑当读若《诗·思齐》“太姒嗣徽音”之“音”,郑笺:“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可知古代以语言教化人称“音”,教化之语言也可称“音”,它的意思相当于《书·大禹谟》“声教迄于四海”之“声教”。
16、余(余)亯(享)献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攻),适还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妖)【14】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祥)。【15】
原整理者注:献,祭名。……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祭名。适,读为“括”,捆束。……还,环围。
按:此处“享”当同“飨”,《仪礼·士昏礼》:“舅姑其飨妇以一献之礼”,郑注:“以酒食劳人曰飨”,此即慰劳、犒赏意。后二字当读为“献功”,献上功绩,即报功。典籍习见。《诗·泮水》:“不告于訩,在泮献功。”《左传·宣公十四年》:“于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襄公八年》:“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飨献功”实即“赏有功”之意。适,《说文》:“疾也。”还,《尔雅·释言》:“返也。”《仪礼·鄕飮酒礼》:“主人答拜还”,郑注:“还,犹退。”《汉书·楚元王传》:“则贤人退而善政还”,颜注:“还谓收还也。”这里是消退、消除意。此二句是说:多慰劳献功者,可快速消除妖祥。
17、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申)豊(礼)劝怾(规)。【15】
原整理者注:怾,从只,支部章母字,读为支部见母之“规”,指规矩,见《说文》段注。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字又见郭店简《性自命出》第7简:“雁生而~”,当即战陈(阵)、陈列之“陈”的或体,“雁生而陈(阵)”谓雁生来即会列阵飞翔;上博简四《曹沫之陈》中亦多见此字,亦用为“陈(阵)”。故此处亦当依字读为“陈”,“陈礼”即陈设礼仪之意。“怾”当读为“技”,暮四郎先生云:“此句当读爲‘申礼劝技’,上古‘只’声、‘支’声字常相通用。申、劝并言可参《管子》卷一:‘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劝技’可参看《史记•货殖列传》:‘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4其说可从。
18、楑(揆)中水衡,不力,寺(时)型(刑)罚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赦)。【16】
按:“水”当读为“準”, 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中“準绳规矩”均写作“水绳规矩”,即以“水”假“準”。5“揆中水(準)衡”为揆度符合于準衡的标準。后面数句当断读为“不力时,刑罚赦”,“力时”当是“力时使”之省语,《大戴礼记·少闲》:“庶人仰视天文,俯视地理,力时使,以听乎父母。”方向东曰:“使,役也。力时使,言力时役,《礼记·檀弓下》:‘使之虽病也’,郑注云:‘谓时徭役。’”6此处之“不力(勒)时”当谓不大兴时徭役耗费民力。“刑罚赦”谓刑罚宽宥。
19、惠民由壬(任)。【17】
原整理者注:壬,读为“任”,《广雅·释诂一》:“使也。”此云以(音乐)导民、使民。
按:“惠”通“慧”,《说文》:“惠,仁也。”段注:“《人部》曰:‘仁,亲也。’经传或假‘惠’爲‘慧’。”《说文》:“慧,儇也。”徐注:“儇,敏也。”段注:“‘慧’古多叚‘惠’爲之。”此当作动词用,《广韵》:“慧,开也”,谓开导之使聪敏,实即开导、教导意。《毛公鼎》载王言“余非庸又昏,汝勿敢妄(荒)宁,虔夙夕惠我一人,雝我邦小大猷,毋折缄,告余先王若德”,其中之“惠”当与本文之“惠”义同。“由”当是虚词,同“以”。“壬”读为“任”者是,《说文》:“任,符也”,段本作“保也”,注云:“‘保’之本义《尙书》所谓‘保抱’。‘任’之训‘保’则‘保’引伸之义,如今言‘保举’是也。《周礼》:‘五家爲比,使之相保’,注云:‘犹任也。’又‘孝友睦婣任恤’,注云:‘任,信于友道也。’”此当为相信、诚信义。“惠民由任”谓开导人民相互信任。
20、𡋕(徇)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句)杰(遏)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淫)。【17】
按:“𡋕”即“均”或体,犹“钧”亦从“旬”作“銁”,此读为“徇”当为遍示义,《尔雅·释言》:“徇,徧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以徇三军”,《正义》:“徇,行示也。”《周礼·司市》:“中刑徇罚”,郑注:“徇,举以示其地之众也。”“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即“购”之或体,与下文“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高玟富而忘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之“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同字,当读为“诟”或“垢”,训“耻”。“杰”通“桀”,当读为“揭”,《左传·成公二年》:“桀石以投人”,杜注:“桀,担也”,杜注不当,此“桀”分明是“揭”之假借字,当训“举”,《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刘桢〉》:“暮坐括揭鸣”,李注:“《毛诗》曰:‘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毛苌曰:‘鸡栖于杙为桀。’括,至也。‘桀’与‘揭’音义同。”是“桀”、“揭”通用,此即用“杰(桀)”为揭举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原简文作“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下第25简上亦有此字,形同),是从心坙声,暮四郎先生已经将此字隶定为“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而括读为“淫”,7是也。字形亦见清华简三《说命中》第4简,原释作上㸒下心。而《命训》中的“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淫)”所从的“㸒”上均从“爪”(分别见9、10、13、14简),又清华简一《保训》第4与第11简上有“淫”字,所从的“㸒”上亦从“爪”,均与“坙”不同。仅由字形而言,这个隶定当是从心从坙,但从本文的用韵来看,它与“壬(任)”、“愖”为韵,则确当释“淫”,盖“坙”、“㸒”因字形相近而被混用也。《国语·晋语七》:“知程郑端而不淫”,韦注:“淫,邪也。”《吕氏春秋·古乐》:“有正有淫”,高注:“淫,乱也。”此即谓邪乱之事。“徇诟揭淫”是说遍示百姓以耻辱,揭举邪恶之行,让百姓知道什么是耻辱,什么是邪行,这也是教导的一种方式。蔡邕《胡公碑》:“其为政也,导人以德,帅物以己,敦以忠肃,厉以知耻,人悦其化,天乐其和。”是均教化之内容。
21、监(滥)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媚)莫淦(感)。【17】
按:“监”当依字读,监视、监督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即“薇”字,通“微”,此指事物不好的苗头。淦,《说文》:“水入船中也”,段注:“淦者,浸淫随理之意。”此用为浸淫、扩散之意。“监微莫淦”意思监督不好事物的坏苗头不使扩散,意思同于《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之“防微杜渐”。
22、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留)邦妟(偃)兵。【18】
原整理者注: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读为“留”。《国语·楚语上》“举国留之”,韦昭注:“治之也。”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即中霤之“霤”的或体,《礼记·月令》:“其祀中霤”,郑注:“中霤,犹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複穴,是以名室为霤。”“中霤”为“中室”,故其字从“宀”,或从广作“廇”,《楚辞·九歎·愍命》:“刜谗贼于中廇兮”,王注:“中廇,室中央也。廇,一作霤。”“霤”音与“留”同,此当读为“揉”或“柔”,《诗·崧高》:“揉此万邦”,《笺》:“揉,顺也。”《释文》:“揉,本亦作柔。”“柔”古亦训“和”、训“安”,“揉(柔)邦”即安邦。“柔”、“留”可通,《山海经·海外北经》:“柔利国,……一云留利之国”,可证。
23、元折(哲)并进。【19】
原整理者注:元,《礼记·月令》“元良”,郑注:“元,大也。良,善也。”哲,智也。
按:“元”即《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八子“八元”之“元”,杜注:“元,善也。”《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郑注:“元,善也。”《说文》:“哲,知也”,段注:“《释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元”谓善良之人,“哲”为有智慧之人。
24、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谗)䌛(谣)则𢼶(屏)。【19】
按:楚简文字“流”写作“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郭店·语丛四·7),从水从上下二虫,则此字当为流言之“流”的专字,故从“言”,“流谣”意同于“流言”。也可能此从言之“流”即代表流言,“谣”代表谣言。
25、共(供)枉(皇)思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修)。【20】
按:“共”疑当读为“恐”。“枉”字亦见第28简:“补缺而救枉”,用为为枉曲、弯曲义,此亦同。“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疑修治土地之“修”的专字,《国语·吴语》:“地之不修”,韦注:“修,垦也”,故其字从土。“恐枉思修”即畏惧枉曲而思自我修正之意。
26、上下毋仓(攘)。【20】
按:郭永秉先生认为“‘上下毋仓’当读爲‘上下毋爽’。…… 爽,过也,差也,忒也。”8此说是也。“爽”通“丧”,失也,谓丧失协和,亦即《韩诗外传》卷二“上下乖离”之意。《墨子·节葬下》:“是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是故大国不耆攻之,无积委,城郭不修,上下不调和,是故大国耆攻之。”“上下毋爽”即上下调和不乖离之意。
27、强𢼶(并)丩(纠)出。【21】
按:“𢼶”、“出”暮四郎先生读为“屏”、“黜”,9均可从。“丩”疑当读为“仇”,《说文》:“雠也”,谓仇雠。
28、经纬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顺)齐。【21】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齐”疑当读为“徇齐”,《史记·五帝本纪》言黄帝“幼而徇齐”,《大戴礼记·五帝德》作“幼而慧齐”,《五帝本纪》《索隐》云:“《孔子家语》及《大戴礼》并作‘叡齐’,一本作‘慧齐’,叡、慧皆智也。……言黄帝幼而才智周遍且辩给也。”当为周全齐备义。
29、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观)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觉)悤(聪)明。【21】
原整理者注:观觉,指视听。
按:第15简言“民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劝)毋皮(疲)”,“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读为“劝”,此恐亦当读为“劝”,勉也,犹言努力。“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字亦见清华简一《金縢》第5简,用为“就”。此字盖即趋就之“就”的后起专字,故从“止”会意。此亦当用为“就”,《论语·颜渊》:“如杀无道以就有道”,《集解》引孔注:“就,成也”,《尔雅·释诂》:“就,成也。”“劝就聪明”即努力成就聪明。又《广雅·释诂二》:“就,归也”,努力归于聪明,于文意亦通。
30、牧民而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御)王。【22】
原整理者注:牧民,见《管子·牧民》篇。御,训“进”。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即“驭”之或体,读为“御”是矣,通“御”、“圄”、“圉”、“敔”等,《后汉书·马融传上》:“莫敢婴御”,李注:“御,扞也”;《战国策·西周策》:“而设以国为王扞泰”,鲍注:“扞,御也。”《说文》:“圄,守之也。”这里是捍卫、保卫义,“牧民”即管理人民,“御王”即保卫王。、
31、天下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甄)爯(称),以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告)四方,寺(是)名曰叡信之【22】行。【23】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即“䚈”字或体,《玉篇》吉缘切,训“视貌”,《广韵》训“视也”,然与文意不合。此字已见清华简一《尹至》第4简:“女(汝)告我夏䚈率若寺(时、是)”,《吕氏春秋·慎大》此句作“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时、是)”,此字显然相当于《慎大》的“尽”,那么“䚈”很可能就是“眕”之或体,《说文》:“目有所恨而止也。”其读音当同于亦从“垔”声的“甄”(之刃切,章纽文部),与“尽”为章精準双声、文真旁转叠韵,音近可通假。在《尹至》和本文此处都当读为“尽”,意思相当于“悉”、“皆”;《尹至》“尽率”乃同意连用,大略之意。“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读为“鞫”,《尔雅·释言》:“鞫、究,穷也”,此为问察之意。“鞫四方”即“鞫四方之政”之省语。
32、彭且(祖)曰:“于(呜)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呼)!我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寅)晨共(降)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在)九厇(宅)。”【23】
原整理者注:我,顷刻间,《说文》:“或说我,顷顿也。”亦可作“俄”,《公羊传》桓公二年“俄而可以为其有矣”,何休注:“俄者,谓须臾之间,制得之顷也。”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从均声,读为同在喻母真部之“寅”。《论衡·譋时》:“平旦寅。”共,见母东部字,读为冬部之“降”。九宅,或指周天之八方加中央九个方位。
按:“我”不当训“顷刻间”,当为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们”、“我国”,自卜辞即此用法,赵诚先生云:“‘我’指的商,是商这个集体,而不是商王自指,不是个体。这是和余不同的根本点。”10《左传·庄公十年》:“齐师伐我”,“我”指代鲁国,用法同。上面第9简“我思天风”之“我”,恐怕也当作“我们”来理解。“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即郭店简《唐虞之道》2简及上博简二《容成氏》30简之“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之异构,皆用为“均”,实“均”之繁构;郭店简《成之闻之》7简“均冕”之“均”通“袀”,《说文》:“袀,玄服也”,段注:“《左传》卜偃曰:‘童谣云:袀服振振’,服虔曰:‘袀服,黑服也。’《吴都赋》:‘六军袀服’,刘注曰:‘袀,皁服也。’《士昏礼》:‘女从者毕袀玄。’袀玄言衣色。《月令》:‘孟冬乘玄路。’郑云:‘今《月令》作袗,似当爲袀,声之误也。’按今《士昏礼》、《月令》袀皆譌作袗,知其字形相近易误矣。又郑释《士昏》、杜释《左传》皆释‘袀’爲‘同’,此谓‘袀’卽‘均’之假借字耳。”《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杜注:“戎事上下同服。振振,盛貌。”《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晨”当读为“振”,“均振”当是“均服振旅”之省语,谓出兵作战也。“共”当读为“攻”,二字古书通用。11“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读“兹”;“九宅”当指九州,《秦公簋》言“鼎宅禹责(绩)”,《叔夷钟》言“虩虩成唐,又严在帝所,溥受天命,翦伐夏司,败厥灵师,尹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禹绩”、“禹之堵”即“九州”,九州人所宅处,故曰“九宅”,相当于后言之“天下”。盖商汤始取天下,广伐葛、韦、顾、昆吾等不服之国,《竹书纪年》言“汤有七名而九征”,最后才是灭夏,故曰“我均振攻兹九宅”。另:《书序》及《史记·夏本纪》皆云:“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集解》:“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汉代《胤征》篇已经失传,郑玄和伪《孔传》的作者均不得见,其所言显然为揣测之辞,伪古文《尚书》据郑玄等说所造伪古文《胤征》乃曰:“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由本篇观之,“胤”很可能并非是人名,而是“均(袀)”之假借,“均(袀)”虽为见纽字,但每与余纽字通假,如《尔雅·释训》:“畇畇,田也”,《释文》:“《字林》云:‘均均,田也。’”“畇”为余纽真部;《书·禹贡》:“沿于江海”,《释文》:“沿,马本作均。”“沿”余纽元部。盖“均”从“匀”声,亦读若“匀”,古音或在余纽真部,故得音转为亦余纽真部之“胤”,“胤往征之”即“均往征之”,谓夏师均服而往征,与本文之“均振”之“均”义同,非人名也。
33、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诊)夏之归商,方曼于茖(路),甬(用)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孼)卲(昭)句(后)成汤,弋(代)杰(桀)【23】尃(敷)有下方。【24】
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字已见上,用为“尽”,此当读为“殄”(同为文部舌音字),《尔雅·释诂》:“灭、歼、殄,尽也”,读为“尽”意亦当同于“灭”、“歼”、“殄”。“曼”当读为“嫚”,《说文》:“嫚,侮㑥也。”段注:“㑥各本作易,今正。《人部》曰:‘侮者,㑥也。’㑥者,轻也。”“茖”当与上第11简之“茖”同读为格斗之“格(挌)”,此指战争。“嫚于格”意为对战争不慎重,轻易随便。因为商汤征伐天下,直到灭夏都是一直获胜,所以对战争产生了轻易随便的思想。“甬(用)”当训“因”。“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当读为“䢃(乂)”,《说文》:“治也”,此为劝其改正之意。彭祖说:“呜呼!我均振攻兹九宅,䚈(殄)夏之归商,方嫚于格,用䢃昭后成汤,代桀敷有下方”,意思是:我们兴兵征伐天下,灭夏回商的时候,众人对战争产生轻易之心,因此我劝告昭后成汤改正,才取代桀广有下方。彭祖的意思是统治者对待战争要重视谨慎,认真加以对待。大约是古传高宗之时用兵频繁,战争连年不断(卜辞可证),所以彭祖才说这番话予以劝诫。同时也说明彭祖自商汤之时已经供职于商,到高宗(武丁)之时已经过了400年左右,真如《天问》所言“受寿永多”了,《太平广记》卷二引《神仙传》说他“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可能确有古传所本。
34、敢问疋(胥)民古(胡)曰昜=(扬?扬)则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捍)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佚)亡(无)常。【24】
按:“昜”即“阳”或“旸”之本字,与下文“晦”为对,则此当依字读。“阳”有显明义,引申为大胆放纵之意。“晦”有幽隐义,引申为小心谨慎之意。“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蚊首先生已疑是“臿”字,12是也。《说文》:“臿,舂去麦皮也。从臼,干声。一曰干所以臿之。”(此从段本)简文此字正是从臼从干。 “臿”疑读为“摄”,《说文》:“㛼,疾言失次也。从女臿声,读若慑。”“㛼”从“臿”声读若“慑”,则“臿”疑亦可读为“慑”或“摄”,《说文》“慑,一曰服也”,“摄”训“引持”,亦收敛意,与“佚”为放纵意相反,“慑(摄)佚无常”即或收敛或放纵,反复无常。
35、……(以上有20个缺文)戏(虐)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淫)自嘉而不缕(数)。【25】
原整理者注:戏,读为“虐”、“谑”,戏谑。《书·西伯戡黎》:“惟王淫戏用自绝”,《史记·殷本纪》作“维王淫虐用自绝”。
按:缺文中包括了高宗的部分问话和彭祖的答话。“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字亦从“坙”。 “戏”无须改读“虐”,“戏淫”当即“淫戏”之倒语,谓戏乐无度也。《论衡·语增》:“《传》又言:‘纣悬肉以为林,令男女倮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淫戏无节度也。”是亦作“淫戏”。《殷本纪》之“虐”疑“䖒”之形讹,“䖒”、“戏”音同可通,“包戏(伏羲)”《楚帛书》作“雹䖒”可证。
36、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顾)复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勉)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祗)。【27】
原整理者注:顾复,反复。
按:“顾复”一语出《诗·蓼莪》:“顾我复我”,毛传:“顾,旋视也。复,反覆也。”《疏》:“旋视,谓去之而反顾也。复,反也,故为‘反覆’,谓小者,就所养之处,回转反覆之也。”由此而言,所谓“顾复”犹照顾、顾念、关爱、关照等义,后用以代指父母的关爱抚育,《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诸王幼稚,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顾复勉祗”指人民要互相关心照顾、互相勉励恭敬。下文言“天顾复之用休”【28】,即天以美好关照之,意思相同。
37、
天下九州-王宁:读《殷高宗问于三寿》散札(束)柬(简)和慕【28】
原整理者注:束,约束。《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柬,《荀子·修身》:“柬理也”,杨倞注:“柬,与简同,言柬择其事理所宜而不务骄逸。”慕,《说文》:“习也。”
按:《说文》:“束,缚也。”《释名·释言语》:“束,促也,相促近也。”《汉书·食货志下》:“束于帛”,《集注》引李奇曰:“束,聚也。”《说文》又曰:“柬,分别𥳑之也。从束从八。八,分别也。”段注:“《释诂》曰:‘流、差、柬,择也。’《韵会》无‘𥳑’字爲长。凡言‘𥳑练’、‘𥳑择’、‘𥳑少’者,皆借‘𥳑’爲‘柬’也。‘柬’训分别,故其字从八。一说当作‘分别䉍之’,䉍,在也;在,存也。”根据这些解释揣测,“束”本为束缚义,有聚集、紧密意,引申为亲近意;“柬”本为挑拣、选择义,有分别、分离意,引申为疏远意,故本文“束柬”很可能就是传世典籍中常见的所谓“亲疏”、“远近”之意,“束柬和慕”为无论关係亲近的还是疏远的都和谐爱慕。
1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中西书局2015年。《殷高宗问于三寿》释文、注释,见该书第149-160页。
2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清华简第五册整理报告补正》(下简称《补正》),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5-04-08. 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5/
20150408112711717568509/20150408112711717568509_.html
3 马楠:《清华简第五册补释六则》,《出土文献》第六辑,中西出版社2015年4月。
4 《清华五〈殷高宗问于三寿〉初读》(下简称《初读》),简帛网·简帛论坛。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249 第18楼,发表日期:2015-04-12.
5 王宁:《读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散札》,复旦大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论坛•学术讨论2014-12-20. 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53
6 方向东:《大戴礼记汇校集解》,中华书局2008年。1150页。
7 《初读》20楼,发表日期:2015-04-12.
8 《初读》29楼,紫竹道人代发贴,发表日期:2015-04-13.
9 《初读》31楼,发表日期:2015-04-03.
10 赵诚:《甲骨文简明辞典——卜辞分类读本》,中华书局1988年。306页。
11 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2页【攻与共】条。
12 《初读》32楼,发表日期: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