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


释齐国圆钱中的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字
(首发)
王恩田
山东省博物馆
战国时代的齐国刀币币文一般皆隶为“化”,读作“货”。铭“齐法货”“齐之法货”或“安阳之法货”“即墨之法货”等等。吴振武先生改释“法货”为“大刀”,认为刀旁的乇为刀字的加注音符[1],其说可信。
齐国又有方孔圜钱。铭“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刀”“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四刀”“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六刀”。圆钱中的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字的释读,在古今泉界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宋)洪遵《泉志》列为不知年代品;张崇懿《钱志新编》误为“天赞左读”的辽太祖年号的辽钱,或以为是外国钱;(清)翁树培《古泉汇考》引毅堂于《永乐大典》中唐以前佚名钱谱中着录有“宝四货”“宝六货”,改释为宝货;秦宝瓒《遗箧录》定为齐钱,释为重二十两为賹的“賹”字;马昂《货布文字考》改释为“燕”;蔡云《癖谈》释为“朋贝”二字;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引嘉定何梦华释为“益贝”二字;孙诒让《周大泉宝货考》释“嗌”,读作“益化”;刘燕庭《嘉荫簃论泉绝句》据胶州出土“六化范”改释为“益货”;《奇觚室吉金文述》引濮瓜农云:“陈寿卿尝疑景王钱不得犹聚东海,在潍时得四化、六化范,知此泉齐所铸。又于宅前土埂掘得古陶器一窖,底、盖皆止一字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始信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为齐之地名矣。”丁福保说:“賹为益的后起字。益为汉武帝元朔二年所封淄川懿王子刘胡之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寿光西。益货当为汉武帝时益都‘所造之泉也’。”[2]目前泉界多释为“賹”,读其文曰“賹六化”“賹四化”“賹化”。
按古代賹为黄金重量单位。如《管子·乘马》:“黄金一賹。”《史记·田单列传》:“田单又收民金,得千賹。”币文中“賹”不是重量单位,否则应作“六賹化”“四賹化”,显然币文中的这个字不能解释为表示重量的“賹”字。或释为二十朋。金文中廿朋写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戍嗣子鼎),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卫盉),字形相去甚远。或认为賹即益,地名,即汉武帝阳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之侯国。上述齐国圆钱常常与齐大刀等战国时代的齐国货币共存,并非西汉货币。齐国战国陶文中的“賹”字前面往往加地名,如“豆里賹”(《陶文图录》2.445.1)、“高闾賹”(《陶文图录》2.427.1)等等。“賹”是人名,不是地名。陈簠斋发现的“賹”字陶文,“賹”也应是人名。战国时代的齐国有无“益”这个地名,尚待确证。即使有此地名,把齐国全国通行的货币不铸上齐、即墨、安阳等通都大邑的地名,而铸上这样一个不见经传的地名也难以理解。
何琳仪先生认为:齐国圜钱铭文有“賹刀乇(刀)”“賹二刀乇(刀)”“賹四刀乇(刀)”“賹六刀乇(刀)”等等……,检《广韵》:“賹,记人、物也。”齐圜钱中所谓“賹刀乇(刀)”即记载一枚法定刀币,“賹四刀乇(刀)”即记载四枚法定刀币,“賹六刀乇(刀)”即记载六枚法定刀币。凡此“记物”无疑都是指圜钱与刀币的兑换关系。换言之,以上三种圜钱分别表示一枚、四枚、六枚刀币而已[3]。
按齐圜钱只有賹刀、賹四刀、賹六刀三种,并没有“賹二刀”,何氏显系误记。何氏说“以上三种圜钱分别表示一枚、四枚、六枚刀币而已”是对的。果真如此,完全可以像燕国圜钱那样,铭作“匽刀”“匽四刀”。即可分别表示一枚、四枚刀币,何必还要加上“賹”字?“賹”字不见于《说文》《玉篇》等早期字书,仅见于《广韵》《集韵》《类篇》等宋代字书。而丁度在编纂《集韵》时已经注意到“今添字多与《玉篇》不合”。因此,《集韵》《类篇》释賹“记物”,《广韵》释賹为“记人物”未必合乎古训。
丁佛言释此字为员:“按字从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从贝,是员字。许氏说‘员,物数也’。与圜、圆并通。‘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六化’即员六化,兼有圜法及物数二义。古益字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篆文员从口,盖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之省文。陈簠斋释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为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诚有所见。”(《说文古籀补补》)后又进一步阐发其说:“员字从益,毫无可疑。簠斋释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为益,非无所见。惜未知员之从益。《说文》员从鼎,乃传写者误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为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许随从而附会谓之鼎。又于鼎下曰籀文以鼎为贝,其说焉可解乎?”(《古陶初释》稿本)
丁氏释员是正确的,但却没能搞清楚员与益的关系。而误认为“员字从益”,认为员字从口,为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之省文,并指责《说文》员字籀文从鼎,是由于“传写者误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为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的结果等等都是不正确的。
其实,益与员本是两个字。益在甲骨文中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续》5.19.4),金文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益公锺),《说文》篆文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从水从皿,会意。象水从器皿中溢出之形,是溢之本字。
员字甲骨文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佚11),金文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员父尊),初文的确是从鼎。鼎上的圆圈表示鼎是圆口的,是会意字。《说文》员字籀文从鼎之说不误。后讹变而从贝,《汗简》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说文》员字籀文从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都是员字之讹变以后的字形,这与币文中的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字形是相近的,而和益字相去甚远。《汗简》和《说文》员字的籀文中所从的目,即贝字之简化。贝在战国金文中有时简化为目,如贮字简为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三体石经古文和《古文四声韵》等传抄古文中的益字作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并非益字的本字而是员的通假字,只是省去了贝。益、员均影母,一声之转,音近义同,可通假。《诗·小雅·节南山》:“员于尔辐。”毛传:“员,益也。”是其证。《说文》“嗌,咽也。从口益声”是对的。但认为“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籀文嗌”则是错的。“上像口,下像颈脉理也”的解释也是牵强附会。
其实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字应是从员,加注冄的音符,员字所从的口与冄字的横画,借笔公用。员,元部。冄,谈部。元、谈通转。员通圆。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六化,即圆六刀,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四化即圆四刀,
汉朝-王恩田:释齐国圆钱中的[ ]字化,即圆刀。圆均指圆形货币,以便与“齐大刀”中的刀形货币相区别。圆六刀、圆四刀、圆刀,分别表示六枚刀币,四枚刀币和一枚刀币。诚如何琳仪先生所说是“指圆钱与刀币的兑换关系”,只不过是就重量而言。圆钱较之刀币已大为缩水,显然是通货膨胀的产物。



[1] 吴振武《战国货币铭文的“刀“》,《古文字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1983年7月。
[2] 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册470~477页,中华书局,1982年。
[3]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