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鹏宇
一
在汉代诸镜中,有一类以含有“湅石华”镜铭的铜镜。其镜铭格式常有如下种类(图1-13)[1]:
1.内而光,眀(明)而清,湅(炼)石华,下之菁,见△己,知人请(情),心志得,乐长生。
《收藏家》2005(9)第12页图1[2]
2.内而光,眀(明)而青(清),湅(炼)石华,下之菁,见△己,知人请(情),心意得,乐长生。
上海泓盛2011春拍:2020
3.内而光,眀(明)而清,湅(炼)石华,下之菁,见△己,知人请(情),心志得,毕长生。
《巖窟藏镜》第二集中第96图[3]
4.内而光,眀(明)而青(清),柬(炼)石华,下之菁,见△己,圭(窥)人青(情)[4],而长生,心中兮。
《古镜今照》图版一一一
5.内而光兮,眀(明)而清,湅(炼)石华兮,下之菁,见△己兮,知人刑(形),心志得兮,毕长生。
《越地范金》第132页
6.【外】内而光,眀(明)而清,湅(炼)石华,下之清(菁),见△己,知人刑(形),心志得,毕长生。【内】长宜子孙。
东方博物2006夏拍:0318
7.【外】内而光,眀(明)而青(清),柬(炼)石,下之青(菁),见△己,而人菁(情),长生。【内】宜子孙。
中国嘉德2010春拍:7173
8.【外】内而眀(明),湅(炼)石华,下之菁,见△己,知人清(情),心志得,乐长生。【内】宜子孙。
《古镜今照》图版一〇〇
9.【外】内而眀(明)而光,湅(炼)石华,下之清(菁),见△己,知人菁(情),心志得,乐长生。赵。【内】宜子孙。
《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图版一八[5]
10.湅(炼)石崋(华),下之菁,见△己,知人清(情),心志得,乐长生兮。
《陈介祺藏镜》图版一四七[6]
11.湅(炼)石华,下之清(菁),见△己,知人请(情),心志得兮,乐长生。
中拍国际2010庆典:8041
12.【外】湅(炼)石华,下之清(菁),见△己,知人菁(情),心志得兮,乐长生。【内】宜子孙。
《长安汉镜》第142页图四十一:3
13.【外】湅(炼)石华,下之清(菁),见△己,知人菁(情),心志得,乐长生。【内】宜子孙。
中国嘉德2010秋拍:6893
去除通假的因素,1-5可作为“湅石华”镜铭类型中的标準镜铭,6-13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字、漏字现象,是对标準镜铭稍加改造的结果。
这一类的镜子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对此李零先生曾有考释及译文[7]。李零先生认为“内”之镜面,“内而光,明而清”形容铜镜明亮干凈,“湅石华,下之菁”,指用取自地下的矿石铸铜镜,“心志得,毕长生”指心想事成,得遂其愿,长生久视,与天无极。对于这些意见,我们觉得都较为正确合理,符合汉代镜铭的表达习惯。
不过,李零先生将△释作“乃”,将“见△己,知人情”解释为“镜中照见的乃是自己,但推己及人,想到的却是他人之情。”我们认为似不够準确。其中△字(参表一),我们认为应释为“弓”字,读为“躬”,“弓己”即“躬己”。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越地范金》第132页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长安汉镜》第142页图四十一:3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考古》1975(3)第179页图二,1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古镜今照》图版一一〇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古镜今照》图版一一一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上海泓盛2011春拍:2020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中国嘉德2010春拍:7173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中国嘉德2009秋拍:5696
“弓”读为“躬”,典籍有徵。《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经典释文》:“躬,郑本作弓。”《隶释》十八《陈寔坛碑》:“君讳寔,字仲躬。”洪适释:“诸书皆字陈君曰仲弓。独此碑不同,殆是备用。”[8]
躬有身体之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胈,肤不生毛。”司马贞索隐引张揖曰:“躬,体也。”躬常指自身、自己。《诗·邶风·穀风》:“我躬不閲,遑恤我后。”朱熹集传:“而又自思我身且不见容。”《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郑玄注:“躬,犹己也。”
“躬己”见诸典籍,《汉语大词典》释其义为亲身,引唐代冯翊《桂苑丛谈·赏心亭》为书证,惜较晚。典籍中又习见“躬身”[9]、“躬自”[10],镜铭中“躬己”大约也是这一类的意思。而且“见躬己”与“知人情”都是动宾结构,从对仗的角度考虑,似乎也远胜于“见乃己”。
更为直接的证据是,最近我们新见到的一面“湅石华”汉镜,异文径作“躬己”,可佐“弓己”之说。该镜近日在上海泓盛2013江南桂月拍卖会“百湅石华——铜镜专场”上拍(5134号)(图14),镜铭作:
内而光,眀(明)而清,湅(炼)石华,下之菁,见躬己,知人请(情),心意得,乐长生。
又“躬己”,亦或作“躬身”,如《西安文物精华·铜镜》图版三五(图15)镜铭:
维镜之旧生(性)兮质刚坚,处于名山兮俟工人,湅(炼)取菁华兮光燿遵(焞),升高宜兮进近亲,昭(照)兆朕兮见躬身,福憙(喜)进兮日以前,食玉英兮饮澧(醴)泉,倡乐陈兮见神鲜(仙),葆(保)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11]
“兆朕”,原整理者隶作“兆焕”,殊误。细审拓片,“昭”字后两字分别作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当为“兆朕”二字。“兆朕”,指形体。《淮南子·俶真训》:“天气始下,地气始上……缤纷茏苁,欲与物接,而未成兆朕。”高诱注:“兆朕,形怪也。”[12]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卷一》:“‘怪’係‘性’之譌,性犹体也。见《读书杂志·俶真篇》‘知不能平’条,形性犹形体,乃古人成语。”[13]葛洪《抱朴子·道意》:“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狶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猪疾走,不能迹其兆朕乎宇宙之外。”[14]
二
“湅石华”镜,最早着录于《西清续鑒·乙编》卷十九第39页,原题名“汉长生鑒”(图16、图17)。“弓己”二字,原阙释。
后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亦收录有此类镜(卷十五第93页a下),更名为“汉湅石峯镜”,虽将“石华”误释作“石峯”,但却将“弓己”二字正确释出,然刘氏于“弓己”之意无所阐说,故而后来信服者甚少。
梁上椿《巖窟藏镜》收有一面“光明八乳仙人禽兽带镜”(第二集中第96图),其中“弓己”二字误释作“以之”,当系梁氏臆造。
王士伦先生《浙江出土铜镜》序言《历代镜铭选录》将“知人清(情)”前一句引作“见上下”[15],虽新添一说,然亦不可信[16]。
新修订版《浙江出土铜镜》收有一件“东汉七乳禽兽带镜”,其中“知人菁(情)”前一句作“见乃己”[17]。
以上诸说中以“见乃己”流布最广,近年来新出版的铜镜着录、书籍多用此说,如《越地范金》等等。尤其自李零先生《读梁鑒藏“内而光”镜》一文后,此说渐成定论。
考诸秦汉时期,“乃”字常作如下诸形[18]:
Ⅰ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秦诏权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行乐钱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汉印徵
Ⅱ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相马经
Ⅲ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汉印徵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睡虎地秦简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定县竹简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武威医简
Ⅳ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史晨碑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熹平石经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汉印徵
“弓”字常作如下诸形[19]: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说文》小篆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武威汉简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武威医简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礼器碑阴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汉印徵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汉印徵
其中Ⅰ式的“乃”字与“弓”字写法相似,这大概是不少人将镜铭中“弓己”误释作“乃己”,长久流行而不被人怀疑的主要原因。
需要补充地是,清宫旧藏的那件“湅石华”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除着录于《西清续鑒·乙编》外,其彩色照片近年来又见于《故宫铜镜特展图录》[20](图18)。该镜径17.6公分,边厚0.5公分。新出版的《图录》已识出“弓”字,但又将铭文割裂误读作“湅石峯下之菁见,弓己知人清心志,□□长生,内而光,明而清。”显然未完全理解镜铭的含义。
近日,陈学斌先生又赠我一拓,其中“弓己”写作“己弓”,亦属少见。其铭曰:
【外】谁(唯)内而光兮,精(清)而眀(明),湅(炼)石华兮,下之清(菁),昭(照)己弓(躬)兮,知人刑(形),心志得兮,乐长生,受大<天>保兮,永安宁。
【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因其文辞精美,铭文罕见,故附图于文末(图19)。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2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3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4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5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6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7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8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9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0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1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2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3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4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5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6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7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8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
图19
[1] 此类镜较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举出一些具有典型特徵者。
[2] 本释文採用宽式隶定,如“眀”直接释作“明”,“崋”直接释作“华”。
[3] 《巖窟藏镜》“内”字前有起迄符号,故而我们知道这一类的镜铭应该从“内”字起读。相同铭文镜又见于《考古》1975年第3期第179页图二,1,《西清续鑒·乙编》卷十九第39页a,中国嘉德2010秋拍也拍过一面相同铭文的铜镜,拍品号6794。
[4] 承蔡伟先生告知“圭”可读作“窥”。“窥”古音在溪母支部,声在一系,韵又相同,于音可通。此外,“圭”也可能读爲“知”,“圭”古音在见母支部,“知”,古音在端母支部,文献中见系、端系相通之例极多。《淮南子·主术》“若欲规之,乃是离之”,《庄子·在宥》作“若彼〈欲〉知之,乃是离之”。
[5] 赵,镜师姓氏。“内”字前亦有起迄符号。
[6] 是镜又着录于《小校经阁金石文字》卷十五第93页a下
[7]李零《读梁鑒藏“内而光”镜》,中国文物报,2012年3月16日第6版
[8]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第31页,齐鲁书社,1997
[9] 《国语·越语下》:“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10] 《诗·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1] 此镜又着录于《长安汉镜》第143页图四十二,《文物》1979年第1期刊图版拾壹,1,原书及期刊中镜铭释文中
[12] 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9年5月第1版,第44页
[13]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卷一》,《于省吾着作集》,中华书局,2009年4月第1版,第805页
[14]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3月第2版,第170页
[15] 王士伦《浙江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7,第42页
[16] “弓己”与“上下”字形相差较大,王氏此条引文中值得怀疑处不少,如“早发生”,疑为“毕(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长(
文化-鹏宇:补说汉代镜铭中的“弓己”一词及相关问题)生”的误释。
[17] 王士伦编着 王牧修订《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第228页
[18]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第310页引诸字形例
[19]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第910-911页引诸字形例
[20]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着《故宫铜镜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6,第90-91页图版贰柒。
主要参考文献:
[1].梁上椿编.巖窟藏镜[M].大业印刷局1940年印行
[2].王育龙,程蕊萍.西安地区近年新出土的汉镜[J].收藏家,2005(9)
[3].浙江省博物馆编.古镜今照——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镜精粹(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3
[4].浙江省博物馆编.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越地范金[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11
[5].(清)王杰等编纂.西清续鑒·乙编[M].北平古物陈列所民国二十年(1933)影清寳蕴楼抄本
[6].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9.4
[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新编诸子集成(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3
[8].辛冠洁编.陈介祺藏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6
[9].王士伦编,王牧修订.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
[10].王士伦编.浙江出土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12
[11].程林泉,韩国河着.长安汉镜[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6
[12].刘体智编.小校经阁金石拓本[M].民国二十四年(1932)小校经阁印本
[13].李零.读梁鑒藏“内而光”镜[N].中国文物报,2012,3(16):6
[14].孙福喜主编.西安文物精华.铜镜[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11
[15].高亨.古字通假会典[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6].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故宫铜镜特展图录[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6.
[17].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