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陶金: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

陶金-陶金: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陶金-陶金: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陶金: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


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
陶金
引言
最近公布的清华简《繫年》释文,使我们对先秦历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第四章简20-21:“公子啓方奔齐。戴公卒,齐桓公会诸侯以城楚丘,□公子啓方焉,是文公。”向我们揭示了卫文公燬的本名为啓方,笔者由此为基础尝试对过去一些关于公子啓方(或作公子开方)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探讨。
卫文公名避讳考
李学勤先生已经指出公子啓方见《管子》(《大匡》、《小匡》、《小称》、《戒》)[1],亦见《吕氏春秋·先识》、《韩非子·十过》、《史记·齐太公世家》,由于这些古书多经汉朝整理,避景帝讳,“啓方”多改为“开方”。
《贾谊新书·审微》言卫文公本名辟疆(一作辟彊,彊亦可写作强,疆彊强古通),由于周天子的行人提出“啓疆辟疆(啓强辟强)”是天子之号,诸侯不能使用,所以卫文公改名为燬。[2]《史记集解》与《汉书·文帝纪》顔师古注并引为《贾谊书》,文字略有出入。
何有祖先生指出:“啓方,与传世文献所见‘辟疆’、‘啓疆’义同,皆有开疆辟土之义。清华简作啓方,当是未作避讳处理前之名,与传世文献中的燬爲一人。”[3]
但截至卫文公时代的周天子,并无名“啓疆辟疆”者,倒是周孝王名辟方,而《繫年》载卫文公初名啓方。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有:“皇啓方邦”,今本《逸周书·祭公》作“大开方封于下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啓方”与“啓疆辟疆”含义相近。《贾谊新书》已是西汉作品,内容多少有点讹传可以理解。
周孝王本属于违背嫡长子制而登上王位,但周王室仍将之列入正统。周宣王时期的《逨盘》列举了自文王至剌王(厉王)的西周历代君主谥号,其中有“考王”,即“孝王”,但没有将共伯和计入,可见同样是非正常程序获取周王之位,周孝王获得了认可,而共伯和没有获得认可。既然周王室承认周孝王为天子,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卫文公避讳就可以理解了。
实际上同时代名“啓方”的姬姓诸侯还有一人,那就是鲁闵公。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杜预《世族谱》俱作“啓方”,《春秋穀梁传疏》、《史记·鲁世家索隐》作“啓”。鲁闵公在位仅两年即被杀,无缘朝见周天子,所以避讳之事也就无从谈起。虽然鲁闵公生前没有涉及到避讳之事,但是部分史家可能还是会在意这个问题,史书中时而简称为“啓”可能就是史家所做技术处理。
卫文公新名之燬,盖取自《诗经·周南·汝坟》的“王室如燬。”《尔雅·释言》:“燬,火也。”言王室如火如焚,后世多用此句形容国家倾颓。卫文公使用此名,表其作为王室后裔,应知王室疾苦,为王室分忧。
管仲遗言真实性的分析
管仲是齐桓公的贤臣,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的霸主,然而《左传》作为“鲁本位”的史书,对齐桓公称霸的史事有意无意地忽略,使得我们很难从中了解到管仲的谋略。
在管仲去世两年后,齐桓公重病之际,其诸子由于争立引发内乱。使得先秦学者对管仲的重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所谓管仲遗言,劝齐桓公远离那些对他阿谀奉承之辈,主要出处有《吕氏春秋·先识》、《管子·小称》、《管子·戒》内容大同小异。
《史记·齐太公世家》也涉及到这段遗言,由于《史记》的影响力,后世读史者将这段遗言当作信史看待。清华简《繫年》对卫文公初名的记载,使我们有了重新审视管仲遗言真实性的依据。
按照《左传》的说法,齐桓公诸子之乱中,涉及的关键人物有雍巫、寺人貂,文中也提到了易牙这个名字,但是结合上下文来看,易牙与雍巫应该是指同一个人,《左传》的作者喜欢在同一史事中,将同一人物的不同名字在不同位置写出来,有时候难免会给读史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大戴礼记·保傅》作竖刁、狄牙,上博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作竖刁、
陶金-陶金: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 1005陶金:由《繫年》谈卫文公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