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曾国藩-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湘籍资深编辑、知名学者易孟醇先生在写作《曾国藩传》十数年后,近日又推出了《曾国藩真相录》。作者于史海中钩沉索隐,辨毫芒,纠时弊,以详尽可靠的史料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贴近历史真实的曾国藩,一个去除消费文化印记的曾国藩。
“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曾国藩这一近代史上的人物,向来受到大誉大毁。正如章太炎在《检论》中所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誉之者,如李鸿章称其“坚如会石,重如山岳”;刘坤一颂其“纷纷诸子谁能媲”;梁启超誉其“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蒋介石尊其“足为吾人之师资”,不一而足。谳之者,时人冠其有“曾剃头”的封号,后有章太炎“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的评论,以及孙中山的“不明春秋大义”的评价等。
就《曾国藩真相录》的写作缘起,易孟醇在《后记》里解释说,“近几年在对曾国藩的宣传中,出现了许多异声杂音,鼓噪一时,贻误青年,心实难安,于是写了几篇文章,略作澄清”。在近年持续的曾国藩学术研究和文化出版热潮中,人们进行了诸多新的思考和探讨,不少可资借鉴的历史和文化经验得以整理、阐扬。不过,一些关涉曾国藩的文化行为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市场消费文化的迷雾之中。在商业逻辑下,曾国藩往往被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符码进入消费社会,其形象塑造上追求传奇色彩而忽视历史事实。有的书商极尽包装之能事,“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须知胡雪岩”之类的广告用语泛滥于市,竭力挖掘曾氏官场上的权谋之术;有的论者对曾氏的美化甚于昔日谀墓之词,称之为“完人”、“内圣外王”。在这些对待历史人物的功利化行为中,历史无疑成了一种虚假的代用文化。
有感于当下驳杂的观点和看法,易孟醇主张“让历史事实出来说话,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全书就时下流行的诸多观点,如“完人论”、“最优秀的成功者论”、“爱国者论”、“湘军大学论”、“抢劫有功论”、“平定叛乱论”、“天津教案非爱国运动论”、“爱民者论”、“集大成者论”、“影响红军论”等,用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一辨析,郑重地罗列相关史料,以求历史的真实性。以讨论“谁创建了湘军”的话题为例,作者结合学界新近研究成果,就“湘军”一词的指称范围进行了严密考证,从年谱、书信、奏疏等资料中梳理了“湘军”的来龙去脉,指出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建者”、“最高统帅”之说并非事实。
易孟醇全面收集、研究历史资料,不单是描述、辨析历史的表面现象,更在于揭示历史过程的本质。在书中,作者详尽地考察了历史上评价曾国藩的几波热潮,指出各种评价之间的极大分歧、尖锐对立有其历史必然性,背后存在着评价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异趣的需要。在辨析“毛泽东‘独服曾文正’”时,作者指明“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一语写于1917年,此时的青年学生毛泽东“正在上下求索,寻找‘大本大源’”。随着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的确定,毛泽东评价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立场有所发展变化。有人不断引用毛泽东“独服曾文正”的话来作为宣扬曾国藩的理由,表现出了对历史的断裂和误读。
易孟醇在《后记》中谈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史学标准时说,“尽管史学思想和史学标准可能出现差异,而有一条却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即,史实必须准确,要求实、求真,更不可毫无史实根据地或牵强附会地乱联乱判”。《曾国藩真相录》一书,体现了这种追求,凸显了求实、求真、不媚俗的品性。
曾国藩-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145.html
以上是关于曾国藩-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曾国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