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科技史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中国科技史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科技史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在原始社会,科学知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尽管原始社会的知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然而,科学毕竟是从原始社会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开始产生的。
一、天文学知识的萌芽
传说中国的先民最早是根据红色亮星'大火'的出没来安排农牧业生产的。《尚书·尧典》中说:帝尧曾组织了一批天文官员到东南西北四个地方去观测天象,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适应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需要中产生的。
我们的祖先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对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月亮的圆缺、动物活动的规律、植物生长和成熟的时间,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到了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逐渐进入以农、牧业生产等为主的阶段,人们更需要掌握季节变化的规律,以便不误农时。考古学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最早的天象观测,并用以定方位、定时间、定季节了。最早人们以日出为东,日落为西,以每天日影最短时太阳的方向定为南北方向。在中国裴李岗和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房屋都有一定方向,在氏族墓地上,墓穴和人骨架的头部也都朝着一定的方向,在氏族墓地上,墓穴和人骨架的头部也都朝着一定的方向,有的向南、有的向西北。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根据物候变化来掌握农时,安排农活。人们很早就发现天象的周期变化和物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于是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这就产生了最初地天文知识。
二、数学知识的萌芽
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体上,已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刻划符号50余种。这些刻划符号可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也可能是数字的起源,或可能是一种绘画艺术品。这些刻划符号至今尚不能认读。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结绳记事'的传说。很早就制造了背厚刃薄的石斧、尖的骨针、圆的石球和弯的弓等。形状不同的工具,说明他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应用。如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竹篾编织物和丝麻织品。又如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器形和纹饰,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数与几何图形(如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弧形、三角形等)已有一定认识。湖南江陵毛家山和四川大溪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的陶制空心球,球面上就布满了用三股一组的篾纹或刻划纹彼此相交构成的六个对称的'米'字纹。在原始社会会晚期,人们还创造了划方圆、直线的简单工具和方法,出现了最早的规矩。
三、物理学知识的萌芽
人们在石器的制造和利用中,已逐渐认识了许多物理和机械性能知识。如人们把石、石铲、石凿磨制成背厚刃薄的形状,就符合劈尖原理。打猎用的投掷武器石矛就很符合动力学原理。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是专门用来提水的容器,很符合力的平衡原理。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乐器如土鼓、石磬、陶钟、陶制埚等说明当时的人们已具有一定的声学知识。
四、化学知识的萌芽
火的发现和利用,制陶、冶炼、酿酒、染色、鞣皮等技术的出现,说明人们已掌握了一些最早的化学知识。
五、生物学知识的萌芽
人们在长期的采集、狩猎和原始农牧业活动中,对动植物已渐有认识。如在河姆渡、半坡和马家窑等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与骨器上往往绘有或刻有鸟、蛙、龟、鱼、鹿等动物和植物图案,形态生动逼真。山西方荣荆村出土的一件完整彩陶上面绘有一株植物,根、茎、叶、花齐全。原始农牧业的出现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应用生物界的生殖规律知识来控制生物界的一个成果。
六、医药学知识的萌芽
中国的先民很早就知道用火熟食、取暖、防寒、防潮,此外还发明了最早的'热熨法'治玻把干草点燃,用温热刺激人体某些部位,用荆棘刺、骨针、竹针等针术医治疾病,针灸疗法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由于原始社会医药水平低下,往往医、巫不分。他们既用祈祷、祭祀等巫术替人消灾解难,也用药物方法医治疾病,这种医巫混杂现象使早期的医药学带上了不少宗教迷信色彩。
在原始社会,先民们还常常把集体的创造发明,归功于一些被神话了的部落首领。如仓颉造字,嫘祖(黄帝妻)养蚕,共鼓、货狄作船,隶首作算数,容成造历,黄帝发明黄钟等。黄钟是一种用竹管做成的律管,用它吹奏出来的声音作为音乐中的基音。并把中国古代的音乐、天文、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单位初步统一于一体,开创了以自然界不变常数为基准确定单位制的先例。因此,黄钟被认为是中国黄帝时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吕氏春秋》中把这项发明归功于黄帝本人。
(资料来源:http://www.cas.ac.cn/html/Dir/2002/03/26/2907.htm)
中华文史网编辑
<>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69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中国科技史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