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网摘:《清华一》专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网摘:《清华一》专辑



本网编辑任攀、程少轩整理

说明


本文为网站非定期製作的专题网摘。由于本中心研究生读书会近期撰写的如下7篇讨论清华简的论文后评论较多,特製作此网摘供读者参考。本网摘发布后,这7篇文章后的新评论不会再被摘录,请网友们注意。这7篇论文是:
1.《清华简〈尹至〉、〈尹诰〉研读札记》
2.《清华简〈程寤〉简序调整一则》
3.《清华简〈耆夜〉研读札记》
4.《清华简〈金縢〉研读札记》
5.《清华简〈皇门〉研读札记》
6.《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
7.《清华简〈楚居〉研读札记》
摘录的评论内容,儘量保持评论原样,仅在保持评论人学术观点不变的基础上作一些技术性改动,这些技术性改动包括:
1.文字统一改为繁体中文。
2.标点符号统一改为中国大陆地区通用标点。
3.错字、漏字、衍字、语病等,凡编辑发现者径直更正。
4.网络词彙替换为正式用语,如“俺”改为“我”。
5.因技术问题丢失的图片径补,部分以图片格式添加的评论转为文字格式。
6.需要加以说明之处,以编辑按语形式用〖〗括注。
网摘摘录依照本网的《实名讨论制度细则(试行)》进行。原则上,网摘只摘录实名评论的内容,非实名评论不予录入。在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反复讨论的特殊情况下,在无法避开非实名评论时,酌情收录个别非实名评论以使实名评论的学术信息保持完整。这些非实名评论,儘量改署实名,无法知晓评论人者,径以“网友”指称。实名评论中,不涉及学术观点的言论以及评论人又跟帖声明放弃的学术观点,不予摘录。
本次摘录依《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篇章顺序分为9节,每节内容依该篇的简序排序(《程寤》篇依照调整后的简序排序)。摘录内容依内容分别归入相应的简号下,并依次编号。如是对于同一问题的多则评论,且字数都不多,就用一个编号。如是对于同一问题的反复讨论,即便字数很多,也用一个编号。同一问题的评论,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摘录的评论截止2011年1月31日。
由于本文为本站首次製作的网摘,考虑到学术和技术层面的一些具体情况,摘录标準较之《实名讨论制度细则(试行)》的规定略有放宽。今后的网摘会依照《细则》严格执行,请网友们在以后的评论中注意遵守相关规定,特别注意评论中行文的规範和上传字形资料的完整
欢迎网友们在网摘评论中对网摘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欢迎网友们以其它形式将意见和建议告知本网。本网不会製作网摘之网摘,因此请勿在网摘后进行学术性评论
由于本站编辑水平有限,摘录中错误不可避免,敬请读者谅解!如摘录中存在曲解评论人原意之处,责任概由摘录编辑负责。

壹、《尹至》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尹至〉、〈尹诰〉研读札记(附:〈尹至〉、〈尹诰〉、〈程寤〉释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简1


1.
张崇礼:“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如隶定无误,或可释为“暮”。明母和来母关係密切,铎屋旁转。

简2—简3


1.
李松儒:《尹至》简2第一字是“不”字,参简3、简5等的“不”。
2.
梁月娥:简2“氒志亓仓”的“氒”字《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及复旦读书会皆隶定为氒。其实此字是“氏”字,应直接隶定为“氏”,释读为“氒”。裘锡圭先生《谈谈上博简和郭店简中的错别字》(原载《华学》第6辑,2003年,收入《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2004年,第310页)已指出“氏”是“氒”的误字。苏建洲先生《“君子为礼”简七字词考释二则》(复旦网,2009年11月2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98)也指出“氏”、“氒”常常因形近而混,并举出上博简和《保训》中共四个实例说明。有学者见告,“氏”、“氒”形体相近,很可能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不太熟悉“氒”字,故以形体相近的“氏”字代替。
3.
张新俊:这句话中最后一个字〖编辑按:指《尹至》02.10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如果释作“寒”可信,怀疑可以读作“涣”,乃离散之意。
秦桦林:按:楚文字中的“仓”字通常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上博简《容成氏》简1),清华简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盖古文字形体左右无别。《尹至》简文中的“仓”,当读为“戕”。“仓”属精母阳部,“戕”属从母阳部,二字旁纽叠韵。从“仓”得声之字可与“戕”字通假,如《庄子·在宥》:“乃始脔卷獊囊而乱天下也。”《经典释文》:“獊,崔本作戕。”《书·盘庚》:“汝有戕则在乃心!”伪孔传:“戕,残也。”周秉钧《尚书易解》:“戕则,戕害也。……汝等又怀恶意在汝心!”(岳麓书社,1984年,第104页)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戕则’为伤毁贼害之意。”此句译为:“倘使你们心中有了毒害的念头。”(中华书局,2005年,第914、951页)《尹至》:“其有后厥志其仓(戕),龙(宠)二玉,弗虞其有众。”句意盖为夏桀心有恶意,宠二女,不虑其民。
沈培:鄙意简文“仓”当读为“丧”。《诗·桑柔》:“不殄心忧,仓兄填兮。”毛传:“仓,丧也。兄,滋也。填,久也。”郑笺:“殄,绝也。民心之忧无绝已,丧亡之道滋久长。”《释文》:“兄音况。注同。本亦作况。”虽然后世多不同意毛传之释,如《正义》说:“仓之为丧,其义未闻。”又有解“仓兄”为“悲”、“病”等义者(参看《故训汇纂》第129页“仓”第(二)类义项),但“仓”可通“丧”,大概问题不大。“丧德”、“丧志”为常语。《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左传》昭公元年:“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祐。”(经文暂依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1221页读,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杜注“惑以丧志”:“惑女色而失志。丧,息浪切。”又,《潜夫论·忠贵》:“晋平殆政,惑以丧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祸。”简文下文即言“宠二玉”,正是说夏桀惑女色而殆政之事,可见“氒志其仓”读为“厥志其丧”是合适的。又,“氒志其丧”前可能当点断。其前“余美其有夏众不吉好其有后”作一句读。“越今昀=”前也当标句号,不与上句连读,整理者似误解“越,及也”之解中的“及”为“及至”义,复旦清华简数据库的读法是正确的,显然也知其误。“昀=”的读法还可以讨论。
4.
孙飞燕:《尹至》简2的“沇”字,亦见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六韬》:“沇(允)才(哉)!日不足。”《六韬》的“沇”读为“允”,《尹至》的“沇”也可读为“允”,意思是诚然。《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郑玄笺:“允,信也。夕阳者,豳之所处也。度其广轮,豳之所处信宽大也。”
5.
张崇礼:从身童声之字,似可释作僮,指未成年的奴僕。暴僮即侵淩僮一类的社会弱势群体。
高佑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这个字似乎直接隶定作“僮”即可,字又见于包山.3、包山.237等。
6.
孙飞燕:劄记第一则所引的简文,说的应该是夏桀的恶行。似可断句并读为:惟灾虐、德暴、童忘典。“德暴”即“暴德”,古书中常见桀和纣“暴德”、“昏德”的说法。“童”即“童昏”之“童”。“忘典”与《书·西伯戡黎》“不迪率典”的含义近似,指不循法则。说详见另文。
7.
刘洪涛:《尹至》3号、《尹诰》2号用爲“曷”的字并不是揉合字,后者就是“害”字,前者爲从“心”从“害”之字。包山楚简有从“夫”从“害”之字,163号写法与此“害”完全一致,47号“害”的右上角则作一横。我们知道,战国文字往往在竖笔顶端加一斜笔(李家浩《传遽鹰节铭文考释》),47号的一横即此例。古文字书写一横往往向下拽,如果再回笔就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笔画,清华简“害”右上的笔画就是这么来的。古文字“角”的演变与此相同,可以参照。《皇门》也有两个从“害”之字,13号之字就作一横向右下拽一点,是演变的中间环节。

简4


1.
孙飞燕:《尹至》简4“率若寺”,李学勤先生读为“率若时”,读书会引李锐先生读为“率若诗”,李学勤先生的读法是正确的。“若时”即“若是”,典籍常见,如《书·雒诰》:“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无逸》:“朕之愆,允若时。”“率若是”指的是上文伊尹对夏朝状况的叙述。《吕氏春秋·慎大》读为“诗”,才是误解本意。
孟蓬生:同意李、孙等先生说,读“寺”为“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率允古音相通,可以通借。故此篇“民沇曰”应理解为“民率曰”,“沇”假借为“率”(範围副词)。《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那个“率”字大概是一直管到“曰”的。而“率若寺(时)”即《无逸》之“允若时”,则是“率”字假借为“允”(确认副词)。允声与盾声相通。太子中允或作太子中盾,是其证。《诗·大雅·绵》:“率西水浒。”毛传:“率,循也。”《尔雅·释诂上》:“率,循也。”。是率之于允,犹率之于循也。
刘云:“民沇曰”与“民率曰”同见于本篇简文,读“沇”为“率”似不妥。
2.
刘洪涛:《尹至》5号、《尹诰》2号整理者释为“捷”的字,我在《叔弓钟及镈铭文“剗”字考释》(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64)的一个注中曾谈到:
按:该文认爲甲骨金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也表示翦灭之“翦”。此字与三体石经“捷”字古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应爲一字之异体。《说文》戈部:“截,断也。从戈,雀声。”出土文献中从来没有见过从“戈”、“雀”声的“截”字(《小屯南地甲骨》2232有一个从“戈”从“雀”的字,跟《说文》小篆大概只是同形关係),《说文》的篆形可能存在讹误。“捷”、“截”古音极近,疑“截”字应该分析爲从“隹”、“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声。“韱”字有一种异体作“韯”,见于《玉篇》韭部。“韱”、“捷”古音亦近,疑“韯”字所从之“𢦏”也应该是“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之变,用作声符。三体石经古文“捷”字所从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从“戈”从“木”,则甲骨金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所从之“屮”应是“木”或“艸”字的一半,疑此字本象以戈斩断草木之形,应该就是截断之“截”的本字。《诗·大雅·常武》:“截彼淮浦,王师之所。”此“截”爲翦灭之义,应由截断之义引申而来。文献中表示翦灭一类意思的还有“㦰”、“歼”、“咸”、“减”等字,跟此“截”字记录的应该是同一个词。所以,甲骨金文中表示翦灭义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该释爲“截”字初文,读爲歼灭之“歼”。说详另文。
所谓另文,还没有写出来,不过大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据此,这个字应该释“截”,读为“歼”。

简5


1.
苏建洲:《尹至》简5:“夏料民内(入)于水,曰:‘嘼(战)!’。帝曰:‘一勿遗。’”笔者以为“料”可读为“劳”,二者皆来纽宵部,中古四等开口。《说文》曰:“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读若辽。”而【劳与尞】古籍常见通用,见《声素》223页。可见“料”读为“劳”没有问题。典籍常见“劳民”的说法,如《管子·形势解》:“纣之为主也,劳民力,夺民财,危民死,冤暴之令,加于百姓。”而且“劳民”偶而与军事行动有关,如1.《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贾捐之》:“今关东大困,仓库空虚,无以相赡,又以动兵,非特劳民,凶年随之。”2.《艺文类聚·卷第一百·灾异部·旱》:“君持亢阳之节,暴虐于下,兴师旅,动衆劳民,以起城邑。”3.《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依整理者的说法“水”地是夏桀兵败逃亡之地,简文读为“夏劳民入于水曰战”意思是说夏桀劳动民力到“水”地準备背水一战。所以下句商汤说:“一勿遗”,“一”者“皆”也,楚简跟典籍都有这种用法,“一勿遗”可以比对《集成》2833禹鼎“勿遗寿幼”。“寿幼”当然指老百姓了。

贰、《尹诰》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尹至〉、〈尹诰〉研读札记(附:〈尹至〉、〈尹诰〉、〈程寤〉释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简1


1.
张崇礼:“唯尹既及汤咸有一德”之“尹既”当读爲“伊尹”。郭店《缁衣》第5简作“尹允”,整理者读爲“伊尹”,或有不同意见,现在看来也应以读“伊尹”爲是。由于未见到清华简原书,不知整理者对“尹既”是如何注释的,姑记于此。
2.
张崇礼:爲什麽“乃致众于亳中邑”?因为“非民亡与守邑”。由此可知“夏自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其有民,亦惟厥众”应该是指夏不允许其民众居于邑中。如果此推断成立,则“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或即屏绝、隔绝之“绝”。
3.
张新俊:“自”后之字〖编辑按:指《尹诰》01.2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有可能从“弦”得声,怀疑可以读作“捐”。捐者,弃也。
苏建洲:释为弦,笔者意见相同。没有刷页面,刚才看到张新俊先生的说法,就做个补充吧。原文如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释文读爲“绝”,但是字形右旁有弓形,应释为弦,弦字形体见下:《包山》192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三德》0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用曰》12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史记·夏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则弦,匣纽真部或可读为虔,群纽元部。王引之认为“咸”、“刘”皆灭也,而“咸刘”犹言“虔刘”,可见“咸”、“虔”、“刘”三者意思相去不远,“虔”亦有杀、翦除、灭绝的意思。《汉书·律厤志》引《武成篇》并云“咸刘商王纣”的说法可以参考。〖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苏建洲《〈清华简〉考释四则》(本网2011年1月9日发表)。〗
4.
刘洪涛:《尹诰》1号简末有一句话,疑应读作:“夏自绝其有民,亦隹(惟)氒(厥)众,非(彼)民亡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守)邑。”“氒众”为“绝”的宾语,这句话是说夏绝其民其众。“非”疑应读为“彼”,是说夏的民众也不跟同一起守御城邑。跟下文“氒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是相呼应的。

简2


1.
张崇礼:“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当断为“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君作怨于民,民报复他,所以君民离心。
2.
张崇礼:“我克协我友。今惟民远邦归志。”当断为“我克协我友,今惟民,远邦归志。”我能协和我友,今唯不能协和于民,如能协和于民,则远邦归心,天下太平。所以下文汤曰:“呜呼!吾何作于民,俾我众勿违朕言?”

简3—简4


1.
张崇礼:“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即楚文字中常见之“李”字,亦即“理”,读为“赉”,恐不可从。
刘洪涛:这个字确实是“李”,加了三个饰笔而已。不过读爲“赉”还是有道理的。整理者已指出,“赉”有异文作“理”,“李”、“理”又通,则“李”可以读作“赉”。读爲“赉”,同下文“舍(予)”下对应,都是赐予的意思。这句话是伊尹教给汤如何做人民才听他的话:赐予夏民!赐予什么呢?有夏之人金玉满玉,不需要赐给他们这个,赐给他们吉言。跟《尹志》中的“吉志”差不多。
张崇礼:同意读为“赉”的意见。
2.
张崇礼:“后其理之。其有夏之金玉日(牣)邑,舍之吉言。”“理”犹“顺”也。汤曰“俾我众勿违朕言”,意即如何使民顺从于我,但伊尹告诉他,君主您怕是要顺着民众吧。在“李”字的释读上,我反复考量,还是觉得读为“赉”有问题:伊尹在深入总结夏灭亡的历史教训之后,却仅仅提出了一个赏赐民众而使民众顺从的办法,不可理解。统观《尹诰》全文,伊尹总结夏灭亡的教训,主要是夏自绝于民众,失去了民心。爲什麽失去民心呢?因为君作怨于民,民报复他,所以君民离心。伊尹告诫汤要以史为鑒,现在汤也不能协和于民。汤于是问如何使民众顺从于他,伊尹说恐怕还是君主您顺从民众吧。夏金玉满邑,但放弃了善言,故导致灭亡。也可以说夏是藏金玉于邑,而不藏民于邑。君主不和民众生活在一起,就不能了解民情,也就不得闻善言。所以汤採纳伊尹的建议,“乃致众于亳中邑”。这样全文似乎更合乎逻辑。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我觉得应该特别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绝”和“离心”,二是“邑”。“非民亡与守邑”、“金玉日(牣)邑”、“乃致众于亳中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繫:夏的灭亡是由于君民离心,君主只知道搜刮金玉,而不知採纳善言,汤则汲取历史教训,“致众于亳中邑”。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所谓“民”与“众”的具体身份,我觉得文中所指主要应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下层民众,不包括上层贵族,所以他们不得居于国都之中。伊尹说“我克协我友,今惟民,远邦归志。”“民”也是和“友”相对,“友”大概是指贵族统治集团。我国历史上经常强调所谓“询于刍荛”,文中恐怕也是这个意思。
3.
刘洪涛:读书会认为,“裘锡圭先生指出,‘人邑’、‘仞邑’之‘人’、‘仞’当读爲充实、充牣之‘牣’,‘入邑’、‘大邑’之‘入’、‘大’乃‘人(牣)’字之讹,‘剙’可能是‘仞(牣)’之误。‘金玉日邑’之‘日’也以读作‘牣邑’之‘牣’爲佳。”据此,上博简《凡物流形》“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炎(?)?其人中,奚故小⾫彰䜴”的“人中”似应读爲“日中”。
苏建洲:《凡物流形》“人中”读爲“日中”已见于宋华强:《上博简〈问〉篇偶识》,简帛网2008年10月17日。
刘洪涛:失检了,宋文没有举出例证,此条权作宋文的补充吧。
4.
陈剑:《尹诰》简4所谓“日”字,放大细审实乃“田”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此字误认遂致原文难通,故研究者多歧说,不具引。伊尹之语“后其李(赉)之其有夏之金玉、田邑,舍之吉言”,意本甚明。“李(赉)之”、“舍之”两“之”字皆指商民,盖伊尹劝商汤既赏赐商衆以自夏人处所得财物与田地城邑,复予商衆善言即以善言告诫(“赉”、“舍”之解略从廖名春先生说,见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722、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liaomingchun002.htm)。此即物质与精神并重,冀以此为手段“俾我衆勿违朕言”也。商汤全採纳之,故下文仅言“乃致衆于亳中邑”而全文毕,以致衆即行此所言赏赐训诰之事,已不必複言。
5.
张崇礼:“乃致衆于亳中邑”是“以致衆即行此所言赏赐训诰之事”,还是用这种方式致使民众来到亳中邑,亦即通过赏赐和训诰的方法使得民众亲附,还是值得考虑。我倾向于后一种理解。“非民亡与守邑”,汤採纳伊尹的建议,最终使得民众来到亳中邑,前后正好照应。
6.
刘云: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在对《诗·周南·葛覃》“施于中谷”的注解中提到:
凡《诗》言“中”字在上者,皆语词。“施于中谷”犹言施于谷也,“施于中逵”、“施于中林”犹言施于逵、施于林也。“中心有违”、“中心好之”、“中心藏之”,凡言“中心”者,犹言“心”也。又《诗》“瞻彼中原”、“于彼中泽”、“中田有庐”之类,“中”皆语词。《式微》诗“露”与“泥”皆邑名,诗言“中露”、“泥中”,两“中”字亦语词。推之,《礼》言“中夜无烛”,《易》言“葬于中野”,“中”字亦皆语词。
鑒于上揭马氏之说,我们认为《尹诰》“乃致众于亳中邑”之“中”亦为语词,“乃致众于亳中邑”即为“乃致众于亳邑”。
7.
黄杰:关于《尹诰》篇末“句(后)亓(其)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赉)之,亓(其)又(有)夏之【3】金玉日(实)邑,舍之吉言。”乃至(致)众于白(亳)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中)邑”,陈剑先生以为:
原释为“日”之字其实是“田”字,并读为“后其李(赉)之其有夏之金玉、田邑,舍之吉言”……故下文仅言“乃致衆于亳中邑”而全文毕,以致衆即行此所言赏赐训诰之事,已不必複言。
其说固然可通,但从《清华简》原书末所附文字编的黑白照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230页)看,此字并非“田”字。所以我以为还是读为“舍之(廖名春先生已指出“舍”当读为“予”,训为给予),吉焉”比较好。〖编辑按:宋华强已指出文字编图版经过处理,不可据信。〗

叁、《程寤》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除特别注明外,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尹至〉、〈尹诰〉研读札记(附:〈尹至〉、〈尹诰〉、〈程寤〉释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简1


1.
孟蓬生:《程寤》首简“大姒梦见商廷隹棶”,“隹”当训“有”。参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二“为”字条及卷三“惟唯维虽”字条。古音为声、隹声相通。《诗·小雅·天保》:“吉圭为饎。”《周礼·蜡氏》郑注引作“吉蠲”《礼记·丧大记》:“素锦褚,加伪荒。”郑注:“伪当为帷,或作于,声之误也。”《周礼·缝人》:“缝棺饰焉,衣翣柳之材。”郑注:“《丧大记》曰:素锦褚,加伪荒。”《释文》:“伪荒,郑注《礼记》改伪为帷。”贾公彦疏:“云加伪荒者,伪即帷也。既覆棺以褚,乃加帷加荒于上。”《玉篇》:“惟,为也。”古音为声、有声相通。《孟子·滕文公》:“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小人焉。”赵注:“为,有也。”《孟子·尽心》:“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赵注:“为间,有间也。”《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閑之维则。”王引之《经传释词》:“言閑之有法也。”《尚书·太甲》:“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惟”与“罔”相对为言,“惟”即“有”也。惟之于有,犹为之于有也。
2.
周波:《程寤》从门从外之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还是从今本读为“间”比较好。《说文》“闲”字古文同此。上博《容成氏》简6“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即用为“间”。

简2


1.
张崇礼:“俾灵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祓。”当断为“俾灵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祓。”俾,使;灵,巫;名,评说;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兇;祓,福。使灵巫说说是凶是福。沈培先生认为第一次贞问一般都是广义的求福,第二次贞问是在得祟的前提下,提出具体的祭祷方案,目的在于除祟(《从战国简看古人占卜的蔽志》)。《程寤》简文印证了沈先生的意见:先是“祓”,即一般性求福;后是“敝告”,“敝告”之后都是具体的祭祷方式。
2.
孟蓬生:崇礼先生句读应该是是对的,但句意还可以讨论。我昨晚成札记一则,把主要观点贴在这里:
我们认为,“卑霝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作一句读,不当逗。“霝名”与下文“祝𢗹”、“𠳄率”、“宗丁”文例相同,均为大名冠小名结构。“霝”为通名,“名”为私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音当同“葼”,借为“总”,为动词,有“统领”之义。
凶声囱声相通。《郭店楚墓竹简》所收《五行》及上博简《容成氏》“聪”字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或“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形见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第32、33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考释见何琳仪《郭店楚简选释》,原载《文物研究》总12辑,黄山书社,1999年;又黄德宽等《新出楚简文字考》,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裘锡圭《释古文字中的有些“悤”字和从“悤”、从“凶”之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是其证。
《荀子·哀公》:“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杨倞注:“总要,犹统领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王聘珍《解诂》:“总,统。”简文所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祓”即“总领祓事”或“主持祓事”之义。换句话说,这场祓除和祭祀活动的负责人或主持人是“霝名”。

简4—简5


1.
袁莹:原简“梓”、“松”后面都有重文符号,使得该句理解起来很不顺畅,这两个重文符号很可能是误加的。同篇9号简中“𨒥〓戒”的“戒”字缺一重文符号,可见该篇的写手比较粗心,也说明此处“梓”、“松”的重文符号误加是有可能的。原整理者也有同样的意见,但是对“柞”的重文符号的理解与我们不同。原整理者认为“柞”的重文号也是误加,并且“㯱”的位置应该放在“柞”的后面,简文应是“棫柞覆”。我们认为复旦读书会将“㯱”读为“包”的意见更好,“包”有丛生的意思,如《书•禹贡》:“草木渐包”。我们认为“柞〓”即“柞乍(作)”,“作”有生的意思,如《诗•小雅•采薇》:“薇亦作止”。所以我们认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朋棘寿(雠)梓,松柏副,棫包柞乍(作),化为雘”。“棫包柞乍(作)”讲的是棫丛生,柞生长,比喻庸人得志,和前面的“松柏副”相对。“朋棘寿(雠)梓”的结果是,松柏这些良材被破开,棫柞这些薪火之材却茂盛生长。至于“化为雘”,大概可以理解成“棫柞”被用作良材,涂以丹雘。“丹雘”本是应该涂在梓松柏一类栋樑之材上的,如《尚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棫柞”本是用作薪火之材的,但是这里“松柏”被破开用为薪火,而“棫柞”则用为良木製作良器,并涂以丹雘。这样理解,正与后文“树因欲,不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材)”相对应。〖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袁莹《清华简〈程寤〉校读》(本网2011年1月11日发表)。〗
2.
袁莹:“树因欲,不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材)”句,“欲”与“容”声旁相同,“欲”无疑可以读为“容”。“容”有法则的意思,《广雅·释诂一》:“容,灋也。”《韩非子·喻老》:“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因随物之容”正与简文“因欲(容)”相当。“树因欲(容),不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材)”即要依循树木本身的使用规律,即它的功用,不要违背树的材质。正因为前文“松柏副,棫包柞乍(作),化为雘”违背了松柏棫柞的材质,所以这里文王才告诫太子发“树因欲,不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材)”。〖编辑按:此观点后有更改,可详参袁莹《清华简〈程寤〉校读》(本网2011年1月11日发表)。〗
4.
广濑薰雄:简4“朋棘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梓松,梓松柏副,……”,按“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疑当读为“雠”(清华简《耆夜》6号简即有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雠”之例),“朋棘雠梓松”的意思是以棘为朋,以梓松为雠。这是用人失当的比喻。“梓松柏副”的意思待考。
邬可晶:循广濑老师的思路,《程寤》“朋棘雠梓=松=柏副棫㯱柞=化为……”疑可断读爲“朋棘,雠梓、松、柏,副棫,㯱柞,柞化为……”“梓松”下的重文号疑爲误加。“朋棘”、“雠梓、松、柏”、“副棫”、“㯱柞”语法结构相同。臆测之辞,供批判。〖编辑按:本则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程寤〉简序调整一则》(本站2011年1月5日刊载)的文后评论,链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3。〗
4.
袁莹:《诗经•大雅•皇矣》“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可见“柞棫”和“松柏”在文献中应是对立的两个意象。“柞棫”是灌木或小树,“松柏”则是高大挺拔的大树;“柞棫”用作取火之材,而松柏则是栋樑之材。《诗经•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兑矣”,简文“如棫柞亡菫(根)”,说明“棫柞”应是低劣的树。根据以上论述,我们认为简文可以释读为:“朋棘寿(雠)梓松,梓松柏副,棫包柞乍(作),化为雘”,“棫包柞乍(作)”讲的是棫丛生,柞生长,比喻坏人得志,和前面的“梓松柏副”相对。“包”有丛生的意思,如《书•禹贡》:“草木渐包”。“作”有生的意思,如《诗•小雅•采薇》:“薇亦作止”。另外,正是因为梦中梓树化为的是“松柏棫柞”,而不全是“松柏”,所以太姒才会“寤惊”,王才会心有惊惧而不敢贸然占卜,而是举行一系列祓除不祥的祭祀之后才敢在明堂占卜。〖编辑按:本则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程寤〉简序调整一则》(本站2011年1月5日刊载)的文后评论,链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3。此说可详参袁莹《清华简〈程寤〉校读》(本网2011年1月11日发表)。〗

简7


1.
单育辰:《程寤》简7“隹(虽)容纳棘,抑【7】欲惟柏。”“容”前之“隹”应读爲“虽”。〖编辑按:此说可详参单育辰《佔毕随录之十三》(本网2011年1月8日发表)。〗
2.
袁莹:我认为“卑(俾)行量亡乏”之“量”当是法度準则的意思,《管子·牧民》:“上无量,则民乃妄。”《韩非子·诡使》:“守度奉量之士,欲以忠婴上而不得见。”“奉量”即简文中的“行量”。 〖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袁莹《清华简〈程寤〉校读》(本网2011年1月11日发表)。〗

简6


1.
周波:《程寤》简6“言”后一字(用A表示)〖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有可能是从古文“蔡”得声。《玺彚》1815、2883从古文“蔡”之字写法与之接近(后一字亦从“辵”)。唐兰先生曾指出,古文“蔡”本从“大”,可信。《程寤》A所从的“大”这种写法见于曾侯乙编钟铭文和齐系文字,而尤以齐文字为常见。如果此字确实是从“辵”从古文“蔡”,那么《程寤》此字是否是受到了齐系抄本的影响,是可以考虑的。
2.
苏建洲:《程寤》简6“言”后一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似乎跟楚墓卜筮祭祷简的一个神衹名作从大从卜形接近,只是卜形写在下面而已。此字如何释读众说纷纭,李零曾说这些字与蔡字形体相近,李家浩认为从大卜声,董珊认为就是大字读为厉。
《包山》215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山》21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新蔡》乙二20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秦家嘴》99-14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再补一例证,《玺彙》2205为齐玺,其“蔡”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3.
周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还可以联繫中山方方壶读为“列”或“肆”之字(辞例为昭A皇功)、《集成》器2915、《集成》4863、《集成》11372-11373、11376、《玺彚》3546、《玺彙》1688这一类字形。董珊认为上述写法与上举楚简之字为一字,是从“大”分化出来的一个字,音与“大”亦近。我们曾怀疑兵器铭文中此字可能当读为列氏之列。燕戈从木A声之字(《集成》4863)可能即“杕”之异体(“杕”见杕氏壶、公厨左官鼎)。晋玺有从“辵”A声之字(《玺彙》1688),可能即“迾”或“迣”之异体。
张崇礼: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该就是见于郭店简《五行》第21和34简的字。帛书本与之相对应的字作“迣”,李零先生读为“肆”。
4.
苏建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跟鞭形也很类似,如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慎子曰恭俭》02.08、02.15。
5.
张崇礼: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从字形看,似是“射”字。
周波:《程寤》简6“言”下第二字〖编辑按: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左旁从“弓”,右旁读书会怀疑为倒矢形,可能是对的。则此字当即古文“射”字。这种写法的“射”见于鄂君啓节、包山简、郭店简。
6.
袁莹:“明武𥚸(畏),女(如)棫柞亡堇(根)。”我认为“堇”应该读为“榦”。“棫柞”是灌木,虽然低矮,但是还是有根的,而灌木的特点是枝条丛生而无明显主榦,所以“棫柞亡榦”更为合理。“堇”是群母真部,“榦”是见母元部,二者可通,《孟子·尽心下》:“然而旱乾水溢”,《周礼·春官·大宗伯》贾疏引“乾”作“暵”。“乾”与“榦”声同,“暵”从“堇”声。“𥚸”应如整理者的意见,读为“威”。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扬武力之威,并不能得民心,不是治国之主要措施,所以说“明武威”,就像棫柞没有主干一样。

简9


何家兴:《程寤》简九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爱日不△(足)”。正如整理者指出的,“日不足”习见于先秦古书,“爱日不足”即惜日之短。该字见于其他楚简资料中: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曾乙137“紫△之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山162“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新蔡零193“……之□之不△取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觠……”。白于蓝先生认为包山简该字即《说文》“趑”。《集韵·脂韵》:趑或作𨀥。(转引《十四种》82页))《楚文字编》(P80)从之。从用字习惯的一致性考虑,皆应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足)”字。包山简为人名,新蔡简儘管残缺,但“不足取于……”还是文意顺畅的。〖编辑按:本则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程寤〉简序调整一则》(本站2011年1月5日刊载)的文后评论,链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3。〗

肆、《保训》


暂无网摘。

伍、《耆夜》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除特别说明外,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耆夜〉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7。

简2


1.
陈志向:读书会文中说——“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简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隶定从“𦣞”,不确。楚简“颐”字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的“𦣞”字与此字绝不相同。此字当从“泉”,也见于包山简85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用爲人名。“泉”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的写法,可以参考《集成》453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的“泉”旁。——补充一下,关于楚系文字“泉”字的写法,可参看吴振武先生的《燕国铭刻中的“泉”字》(《华学》第二辑)和《〈燕国铭刻中的“泉”字〉补说》(《古文字学论稿》230-235页,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简3


1.
高佑仁:关于“王夜(举)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爵)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酬)縪(毕)公”,补个简帛“夜”、“与”声系通假的例证,上博《周易·夬》38:“莫誉又戎”,帛书本作“莫夜有戎”,今本作“莫夜有戎”。
王宁:《耆夜》之“夜”,裘锡圭先生读为“举”,夜、举可通假,应该没有问题,在文中也可通读。不过,窃以为如果从其篇名来看,读为“举”似乎还有可商量的余地。整理者读为“舍”,殆即古之“告庙”时“舍爵策勛”,《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战还饮至,舍爵策勛,是一种固定的礼制。《耆夜》如果读为“耆舍”,乃言戡耆战还饮至,舍爵策勛之事,合乎通篇内容,也符合古代礼制。如果篇名读为“耆举”,“举”为举爵,总觉得无法涵盖全篇内容,而且有不辞之嫌。个人理解是:舍爵策勛为告庙礼制中一项,其具体行为就是参与者互相敬酒称贺,记其功勋。《耆夜》文中每言某人夜爵酬某人,“夜爵”当爲舍爵,亦即置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爵中倒满酒;“酬”,《说文》:“醻,献醻,主人进客也”,段玉裁注:“如今俗之劝酒也”。舍爵醻某人就是爵中斟满酒向某人敬酒劝饮。这种礼数至今沿用,在酒桌上常听到的话就是:“我倒满,敬大家一杯”。所以,个人觉得把《耆夜》读为《耆舍》更为合理一些。

简5


1.
刘洪涛:“虘士奋刃”的“虘”读爲“作”,兴起也。
2.
鹏宇:《耆夜》第5简中的“人”字写法作一顿笔,然后一勾〖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这种写法在《清华简一》中还见于《金縢》。《字形表》“人”字条中漏收了《耆夜》此简的字形。
苏建洲:依此观之,则《苦成家父》简9“出内库之囚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而予之兵”的字形正是人字,“囚人”典籍常见,如《潜夫论》“幽隐囚人”。〖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苏建洲《〈清华简〉考释四则》(本网2011年1月9日发表)。〗

简6


1.
苏建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作)诃(歌)一夂(终)曰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补个字例,《香港简》简7“晏婴”的“婴”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耆夜》的字形省去女旁。2.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读为“英”,读书会疑之。如果不读为英,是否可读为耕部的“盛”,《耆夜》简9【盈作城】,而【盈与井】、【婴与井】可以通假,见《声素》549、567页,所以【婴与盛】可以通假。古书常见盛服的说法,则“盛盛戎服”应有可能。〖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苏建洲《〈清华简〉考释四则》(本网2011年1月9日发表)。〗

简7


1.
刘洪涛: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欲)惪(德)乃救,整理者读为“裕德乃求”,整理者的意见可从。
2.
刘云: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读为“浮”。“浮”有罚酒的意思。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二》:“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礼记·投壶》:“薛令弟子辞曰:‘毋怃,毋敖,毋偝立,毋踰言。若是者浮。’”陆德明《释文》:“浮,罚也。”《淮南子·道应》:“魏文侯觞诸大夫于曲阳,饮酒酣,文侯喟然叹曰:‘吾独无豫让以为臣乎?’蹇重举白而进之,曰:‘请浮君。’君曰:‘何也?’对曰:‘臣闻之,有命之父母,不知孝子;有道之君,不知忠臣。夫豫让之君,亦何如哉?’”高诱注:“浮,犹罚也。”
《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浮,谓满爵罚之也。”“我忧以浮”的意思是:我因为在欢庆的酒宴上面有忧色,而被罚酒。周公在欢庆的酒宴上面有忧色,是其居安思危思想的表现,这一表现完全符合周公在历史上的形象。因为周公被罚酒了,所以他喝高了,所以诗中紧接着又说“既醉又侑”。
刘洪涛:“王有旨酒,我忧以浮”,可跟《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合观。“浮”从“风”,跟“飘”从“风”,或作”漂“从”水“同例。“忧”可能读爲“悠”或“游”。
郭永秉:我以为,此句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联繫上博竹书《吴命》6号简“宁心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忧”和楚帛书“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奠四极”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来解释。此前我们网站论坛曾有一帖讨论后两个“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的问题(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PageIndex=1(歇)行。”一句,原读可疑。古书多讲“月盈而匡”(《国语·越语下》),“月盈而亏”(《淮南子·道应》)等,似乎“月有盈缺”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第一,从用字上讲,似从未见用“成”(或“城”)为“盈”和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缺”之例,而郭店《老子》乙组14号有用作“缺”的“叏”和用作“盈”的“浧”,《太一生水》7号“一块一浧”即“一缺一盈”,都説明此处的读法当存疑;第二,整理者所说后世常言的“月有盈缺”往往隐含的是人生无常、聚散不定的话(着名的如苏轼《水调歌头》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与古人说“月盈则亏”的意思其实是很不一样的,放在周公祝王万寿的诗中,恐更不合适;第三,“㓷(歇)行”似也难以理解。我有一不成熟的看法,写在这裏供大家参考、批判。我以为这两句话似可读成“月有成辙,岁有臬行”,意思是月亮有它既定的轨辙,岁星有它恆常的道路。“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是“辙”的声旁,故可相通,郭店《语丛四》11号“车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研究者多已指出当读“车辙”,是其证。辙字古虽多表示车辙即车轮之痕迹,但引申表示月亮运行的轨迹,似乎也不是不可以的。“彻”字古也有“轨”、“道”一类意思,其义当亦来自“车辙”之“辙”(看《故训汇纂》767页“彻”字下50—60诸项)。“成辙”之“成”,即“成法”、“成命”之“成”。清人多已指出“臬”字古有极、準则、标準、法度之义,字亦作“艺”(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贡之无艺”、文公六年“陈之艺极”、《礼记·礼运》“故功有艺也”等),“臬行”即标準恆常的道路的意思,“成辙”、“臬行”正相对为文。这句诗反映的大概就是古书中多见的“天道有常”、“天道无亲”的观念。

简10


1.
陈志向:简10“跃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于堂”,“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原释文作“降”,整理者在注24中指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降’之异体,亦可能是‘陞’字。”蒙广濑薰雄先生见告,此字应读为“陞”,即整理者在注中提出的第二种意见。“升堂”之语典籍常见。从文意看,饮是在堂上,只有蟋蟀升于堂,周公才可能看到并因此而作歌。可参考包山简中“陞/阩门又败”中“陞/阩”字的写法:
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不过楚简中的“降”字确有类似写法,见《容成氏》简48。〖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简11


1.
陈志向:简11“是隹(惟)良士之䢍〓(方)”,应作“是隹(惟)良士之䢍〓(方方)”。
2.
刘云:周公所作之《蟋蟀》中,11号简的“是惟良士之䢍”的“䢍”字下,13号简的“是惟良士之愳”的“愳”字下,14号简的“是惟良士之愳”的“愳”字下,各有一个类似重文符号的符号。整理者认为它们是重文符号,但是又认为其与一般的重文符号用法不同,指该句应重複读。复旦大学读书会认为这几处符号与一般的重文符号无别。我们认为这几处符号恐不是重文符号,而应是章节号,表示诗的一章结束了。《蟋蟀》共分三章,每章均以“蟋蟀在某”起始,以“是惟良士之某”结束,体例谨严,而这几处符号都是在“是惟良士之某”的“某”字之后,其为章节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陈志向:简11中的“良士之䢍〓”和简13、14中的“良士之愳〓”,我们也曾经考虑过“〓”可能只是句读符号而不是重文号。不过从通篇来看,其他位置的重文号都表示将某字读两次(个别的还要读四次),所以这裏的重文号似乎也应该这样理解。整理者怀疑“䢍〓”中的“〓”与一般的重文号用法不同,是因爲整理者将“䢍”读爲名词“準则”之“方”,所以“方”是不可能重言的。但是如果不从整理者的读法,而将“䢍〓”和“愳〓”看作是形容词,就没有窒碍了。《唐风·蟋蟀》中形容良士的“瞿瞿”、“蹶蹶”、“休休”都是这种用法。“良士之䢍䢍”和“良士之愳愳”,句法结构同“氓之蚩蚩”也是一样的。因此本篇中的“愳〓”就可以读爲《唐风·蟋蟀》中的“瞿瞿”。“䢍〓”则或可读爲“旁旁”或“彭彭”,但《诗经》中“旁旁”或“彭彭”多用来形容车马之盛,是否也可以用来形容良士,我们还不敢肯定,所以我们的释文并没有反映这个想法。又《小雅·谷风·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毛传云“彭彭然不得息,傍傍然不得已”,“彭彭”“傍傍”之义与《唐风·蟋蟀》中训“动而敏于事”的“蹶蹶”义近。“䢍䢍”按此义读似乎也颇爲合适。但从《诗经》中的其他辞例看,毛传此处大概是随文注释,“彭彭”“傍傍”恐怕还是以盛貌解之爲宜。

简12


1.
刘洪涛:“岁聿员茖(落)”,“茖”没必要读爲“莫”,读“落”,日落就是日莫,岁落就是岁莫。
2.
刘洪涛:“日月其蔑(迈)”,由此可知梁十九年鼎的“万”应读“蔑”:“穆穆鲁辟,徂省朔方,信于兹行,历年万(蔑)不承。”
网友评论(id“环保地球”):万蔑通假早有先例,不待清华简。如竹书曹沫之沫的异体便是。
3.
苏建洲:《耆夜》简12的朝恐怕也是从潮的初文,读书会说跟简10的跃写法不同,我实在看不出哪里不同。〖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本条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楚居〉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详参网摘第九节《楚居》部分。〗

简14


1.
陈志向:简14“则终以愳”,我们读作“衢”,但释文误作“则夂(终)以愳〓(惧惧)▃”,应改爲“则夂(终)以愳(衢)▃”,特此说明。

陆、《金縢》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金縢〉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4。

简1


1.
李锐:清华简《金縢》武王克商三年,比传世《金縢》多一年,武王于此年死,符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定(虽然其依据是郑玄的四年说,但却不用李学勤先生的成王当年改元说,径作三年)。

简2


1.
刘云:古文字中的“亶”字作如下之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十钟3.38)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秦印)。《金縢》中的“坛”作如下之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将上揭古文字中的“亶”和“坛”字略加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坛”字除去“土”旁之后剩下的部分,其实就是“亶”字,只不过比起正常的“亶”字有所简省变形而已,即将正常的“亶”字所从的“㐭”省减为“尔”,也就是说该“坛”字依然是个从“土”“亶”声的字。根据我们对《金縢》中这个“坛”字构形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郭店简《老子》甲27号简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清华简《皇门》中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的关係,以及两者构形的认识。刘洪涛先生已指出前两者是后者的简省,现在看来,此说应该是正确的。不过其认为后者从“尔”,恐怕是不正确的。根据古文字中“亶”字的演变,以及《皇门》中此字下部与“㐭”更加相似来看,《皇门》中此字从“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简3


1.
高佑仁:简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隶定“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遘)”,隶定宜从攴。

简5


1.
苏建洲:《金縢》简5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隶定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读作许,当然没错。不过,从构形上来看,这两个字应该是糅合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祭公》16)、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民之父母》9)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御,《郭店·缁衣》23)。如同《曹沫之阵》42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学者指出糅合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昭王与》06)。
2.
陈剑:简5“尔之许我,我厌璧与珪。尔不我许,我乃以璧与珪归”句,今本出入较大。原整理者无说。宋华强先生以为:“今本两句话盖属误倒,原本可能是:‘尔之许我,我其屏璧与圭。尔不许我,我乃以璧与圭归俟尔命。’”并读“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厌)”为“赣”,谓“今本‘屏’与简本‘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相当,当亦表示贡献之义,疑当读爲‘奉’”。(皆见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0)按简本与今本下文大不同,当分别作解。整理者已经指出,简本较今本少卜于三王一段,且祝告之辞中亦无今本“今我即命于元龟”句。今本之意是说,三王是否答应周公以己代发之请,其命令需通过占卜反映出来。故祝告之辞意谓:你们(通过龟卜下达命令)答应我的请求,我即带着珪璧回去等着你们随时取我性命罢——圭璧当然也就到时跟着我一併带到天上奉献给你们了(孔疏解为“我死当以珪璧事神”);你们不答应,那就拉倒,我也就要把圭璧藏起来不奉献给你们啦!简本并无占卜一段情节,其祝告之辞自然说法也就不一样——你们答应我,我就奉上圭璧;不答应,我可就要带着圭璧回去啦!那怎么知道三王是“许我”了呢?从后半句看,应该是祝告完毕当场就得取了周公性命,不然他就带着圭璧跑掉啦!这也真够难为三王的,犹豫得稍久岂非就被认为“不我许”了?当然,不管如何,我们知道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的:周公没死,武王的病也好了。至于简本跟今本的这个显着差别应该怎么认识,那就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简6


1.
苏建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恐怕就是绫字,夌朕有通假例证,见《声素》83页,故可以读为縢。〖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苏建洲《〈清华简〉考释四则》(本网2011年1月9日发表)。〗
苏建洲:《金滕》的“滕”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其右旁与《尊德义》14释为“陵”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右旁同形,此笔者释为“绫”。其次,《说文》11下“𣎎”曰:“仌出也。从仌朕声。诗曰:‘纳于𣎎阴’”。凌,𣎎或从夌。《段注》曰:“夌声也。”(11下8)此可以证明【朕与夌】可以通假,自然简文“绫”可以读为读为今本的“縢”。关于《说文》的这条资料,笔者翻阅诸家说法,未见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如《说古文字诂林》9册307页、《说文解字诂林》11308-11310页、《说文解字考正》454页、《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758页、何九盈《〈说文〉段注音辨》(《语言丛稿》205页)。宋华强先生从音理上反对上面的说法〖编辑按:说见宋华强《清华简〈金縢〉校读》,简帛网,2011年1月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0〗,但我们知道音例重于音理,如果音例上可以成立,加上又可以对应今本,为何要捨弃此说,偏偏挑选从未见过的异文同义字呢?宋文说简本《金縢》和今本《金縢》的某些异文属于同义或近义关係,不属于通假关係,如简本“克殷”,今本“殷”作“商”;简本“未可以戚吾先王”,今本“吾”作“我”;简本“遘害虐疾”,今本“害”作“厉”;简本“乃有备子之责在上”,今本“在上”作“于天”;简本“乃流言于邦”,今本“邦”作“国”;简本“周公宅东”,今本“宅”作“居”;简本“祸人乃斯得”,今本“祸人”作“罪人”。这些说法当然是合理的,但是这些异文都很常见。不过“金滕”未见作“金綳”,其所举例是“绷之”作“缄之”,这就难免让人起疑了。
刘云:用为“縢”的这个字应该就是“縢”的异体。“縢”以“糸”为形旁,该字也以“糸”为形旁,两字声旁古音也是相近的。
宋华强:“淩”和“朕”通是舌音之间的关係,“冰”和“朕”通是唇音和舌音之间的关係,二者关係不同。“𣎎”字中的“仌”是义符,“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中的“仌”是音符,二者也不相同。包山简的材料确实可以说明“仌”与“夌”通。不过小文的意思是,“夌”是来母,和唇音、舌音、喉牙音相通都是正常的,所以可以写成“仌”声、“朕”声,等等。这跟“仌”声、“朕”声是否能够相通是两码事。小文读“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爲“縢”,只是提出另一种可能性而已,欢迎苏兄、刘兄继续批评。
苏建洲:1.既然《包山》153的“陵”可作《包山》154的从“仌”之形,则《金滕》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何不能直接释为“绫”字?既然【朕与夌】可以通假,则《金滕》的“绫”为何不能读为今本“滕”?2.【“𣎎”字中的“仌”是义符】跟我的论证没有关係,请宋兄再仔细看一下。
何有祖:苏建洲先生举《金縢》简6的字形会更像些〖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2.
高荣鸿:“就后武王力”,此处力(来职),可读为殁(歾)(明物),声纽为複声母,韵部为通转,殁(歾)皆可训为“死”,《吕氏春秋·杂家》:“二子西行如周,至于岐阳,则文王已殁矣。”
3.
侯乃峰:原整理者读爲“陟”,对“力”的解释还是有道理的。又《楚居》注【二二】“宾于天”,整理者引《楚辞·天问》“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爲说,以为“宾于天”就是死的婉称。结合《金縢》篇的“力”来看,可以推测《楚辞·天问》“启棘宾商<帝>,九辩九歌”的“棘”应该与《金縢》篇的“力”是同一个词,就是指死而言。《楚辞·天问》的“棘”字,传统说法或训爲“陈”,或训爲“急”,恐都未得其义。也就是说,《楚辞·天问》中的这句话应该读成:“启陟宾帝,九辩九歌。”《天问》是说:夏启死后宾于天帝,然后如何如何。——《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启“十六年陟”。陟字,《竹书纪年》极常见,“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几乎每个人王下都要用到“陟”字。
王宁:《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宾)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好像不是说夏后啓死了,否则怎麽能从天上“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又能在天穆之野歌《九招》?可能夏后啓的“宾帝”和赵简子的梦宾于帝所闻钧天广乐的情况相类,并不是死了。
侯乃峰:也许应该这样理解(屈原在《天问》中所质问的正是这个意思):夏啓既然都死了上天宾于天地了,怎麽还能得到《九辩》、《九歌》传给下界呢呢?

简8


1.
刘云:“周公石东三年”,是去征伐东国,所以我们怀疑此处的“石”字当读为“宕伐”之“宕”。

简9


1.
苏建洲:《金縢》简9“周(鸱)鸮”之“鸮”的“号”旁写法值得关注。依此写法,则老簋“渔于大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张光裕、张富海先生以为从“号”是对的,此字读法以前曾闻陈剑先生有“沼”之说。此外高青陈庄引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乃御”,“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左旁也是这一系列的写法。“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李学勤先生释为“敬”,董珊先生根据上引李家浩先生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下从“也”的说法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释为“施”。今可知“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释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则可读为“效”。李学勤先生解释“御”说:《吕氏春秋·贵卒》注:“御,犹使也。”在此指王的使命。则“效乃御”,也就是典籍常见“效命”之意。有趣的是上引《古研》26李家浩先生文章提到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体说:“(5)的写法〖编辑按: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形体〗目前古文字中尚未见到,是我们根据上述古文字形体演变特点虚拟的。”今由鸮字的写法证实李家浩先生“料字如神”,有先见之明。同时曾侯乙编钟铭文“某律之在某国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某律”还是如裘、李两先生释为“号”为上。
2.
陈剑:简9“王亦未逆公”,原注仅出异文:“今本作‘王亦未敢诮公’,《鲁世家》‘诮’作‘训’(剑按作“王亦未敢训周公”)”。萧旭先生引诸家注后断云:“‘诮’训让,与此简作‘逆’义合。”是以“逆”为拂逆、悖逆之“逆”(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5)。按简本无“敢”字甚可注意。此“逆”字就应按其常见之训为“迎”者义理解,即后文简12“惟余沖人其亲逆公”、“王乃出逆公”之“逆”。《史记·鲁世家》“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句《正义》引孔安国云:“周公以成王未寤,故留东未还。成王改过自新,遣使者逆之,亦国家礼有德之宜也。”孔说合于简本(《正义》以孔说为非)。所谓“于后周公乃遗王诗曰《鸱鸮》,王亦未逆公”,盖其时周公尚在东国、遗王诗以微喻之而王未悟、未有逆周公之念也,必待天动之以威、见周公自代之说始知悔而悟当逆公。简本文脉清晰,远胜今本,“诮”必为误字。但“逆”、“诮”形音悬隔,何以致误颇难质言。大胆推测,古“逆”、“御”、“迎”三字音义皆近,本有同源关係,且多见异文互作者。此“逆”字或有作“御”之本,而“御”又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在本篇简5即两见,皆用为“许”,字应即“许”之繁体。但其声符部分实为“御”字简体,且《皇门》简16“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应即“许”之繁构而用为“嬖御”之“御”,可见当时“许”、“御”多通,“御”字曾在有的本子中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完全可能。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形即与“诮”形极近而易致误。至于“训”字,或如萧旭先生所引钱大昕说曰“诮从肖,古书或省从小,转写譌为川尔”,或逕视作以义近字代换,似皆可。“逆/御”字既误,复加“敢”字于其上,文意遂与原貌大不同。
3.
何家兴:清华简《金滕》简9:“天疾风以雷,禾斯妟(偃),大木斯拔。”今本《金滕》作:“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起。”清华简《金滕》简11:“天反风,禾斯起。”今本《金滕》作:“反风,禾则尽起。”两例“斯”字,今本皆作“尽”,文意较顺。疑“斯”读“澌”,《说文》水部:澌,水索也。徐锴《说文繫传》:索,尽也。《方言》卷三:澌,尽也。
蔡伟: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42页)已经说了。
4.
苏建洲:拔字〖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13)〗中间所从与《性情论》1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同形,可见黄德宽、徐在国先生将后者释为誖是对的。誖拔音近可通。

简10


1.
陈剑:简10“【王□】弁,大夫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释文隶定为右半从“𠅞/乘”,注释以《左传》成公五年之“乘缦”说之。读书会改隶定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甚是。其字从“糸”、“䄌”声,应即“缀”之繁体。此句《金縢》作“王与大夫尽弁”,《鲁世家》作“成王与大夫朝服”,其字虽无对应之文,但其义不难推知。按字当读为“端冕”、“玄端”、“端委”、“端章甫”等之“端”,正与“弁”皆为“朝服”。“缀”与“端”声母相近、韵部月元对转,两字相通,犹“瑞”之从“耑”声也。

简11


1.
蔡伟:关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信)。殹(噫)公命,我勿敢言”句读问题,王念孙也有说——《书·金縢》曰: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释文》曰:噫,马本作懿,犹亿也。家大人曰:噫、懿、亿竝与抑同。信爲一句,噫公命我勿敢言爲一句,言信有此事,抑公命我勿敢言之也。(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34页。)
2.
单育辰:《金縢》简11:“王捕书以泣”,“捕”,整理者读爲“布”,复旦读书会读爲“搏”。按,应读爲“把”。捕,并纽鱼部;把,帮纽鱼部,二字古音至近。如包山简中的“郙”,李学勤先生释爲“巴”,甚确。参看李学勤:《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四川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5-8页;又,李学勤:《包山楚简郙即巴国说》,《中国文化》第2004年第1期,第14-17页)。“把”有握、持之义,如《逸周书·克殷》“周公把大钺”、《说苑·杂事第二》“不知公子王孙,左把弹,右摄丸”、《战国策·燕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章》“臣左手把其袖”等。〖编辑按:此说可详参单育辰《佔毕随录之十三》(本网2011年1月8日发表)。〗
3.
李锐:简11从亟从止的字〖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很可注意,这是又一个明确的亟字。
梁月娥:清华简《金滕》简11的“泣”字从“亟”声值得注意。《上博六·竞公疟》简2的“二子泣”的“泣”字从“及”声(刘建民《上博竹书〈景公疟〉注释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指导老师:李家浩教授)。“泣”是溪母缉部,“及”是群母缉部,“亟”是见母职部。三字声母同属牙音,韵部职缉通转。沈瑞清在《小议翼的上古韵部》(复旦网,2009年3月1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19)一文中认为商代时“翼”、“翌”曾经和“立”一样属于同样收p尾缉部,至周代转入职部,周代“翼”以“异”表示(大盂鼎),说明西周早期“翼”的读音已在职部。沈氏后来又留言说这样解释是为了“使这个例子以后不被用为职部和缉部相通的证据”(参沈文后署名为“但求小悟”的留言)。按现在从“泣”字的三个形体(从“立”、从“及”、从“亟”)看来,缉部的“泣”是可以以职部的“亟”为声符的。可证甲骨文“翌”(职部)字所从的“立”(缉部)的确是“翌”的声符。

简12


1.
周波:“今皇天动畏(威)”,“畏”〖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改释为“鬼”。上博《鬼神之明》简5“畏”字所从“鬼”旁下方亦加两横为饰笔〖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上字同。
刘洪涛:12号简“动威”之“威”应释为“鬼”,只是把所从“人”字形变爲“壬”字形而已,古文字习见。上博简《子羔》11号等简有从“宀”从此字的字〖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李学勤先生释爲“鬼”,读爲“怀”,陈剑先生释爲“垔”,读爲“娠”现在看来李先生的意见应该是正确的。
苏建洲:此字不从止,确实不能释为畏,鬼畏二者形体有别,参楚文字编628、684。此字亦见于《祭公》简15寅字右上〖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释为鬼。至于垔上从西,《尹至》简1有此字〖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中山王方壶垔旁写法相同,也见于《说文》古文垔、烟,哀成叔鼎也有禋,以上诸字皆从西,看来《子羔》11号简从“宀”从此字的字释爲“垔”真有问题。
高佑仁:特殊写法的“鬼”字亦见《仲弓》附简首字〖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陈剑先生认为似从今从垔,其“鬼”旁写法与《金縢》写法完全相同,简上残,如何释读仍有困难。另外,刘洪涛兄所谓“只是把所从“人”字形变爲“壬”字形而已,古文字习见。“很有道理,那么《恆先》简3两个“鬼”旁人形上加一横的写法〖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则可以视为“人”演变至“壬”中间的桥樑。
网友评论(id“金滕”):陈剑先生已把此字做不识字处理,见《简帛》3辑,89页。除非从上博找到残简对应,否则此字肯定释不出来。
2.
苏建洲:《金縢》简9、12三个“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值得关注,可以联想到《慎子曰恭俭》简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友以载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或释“迀”,或释“逆”,现在看来后者是对的。这种写法亦见于包山87。

柒、《皇门》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皇门〉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45。

简1


1.
施谢捷:“隹(惟)正〔月〕庚午,公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格)才(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库)门”,《逸周书》本对应的作“维正月庚午周公格左闳门会羣门”。据简本,“左”或许是“在”的形讹。原读“库”之字作“从老省、古声”,或许是“胡寿”之专字,过去在齐系文字中出现多次,或作人名,或作为複姓“胡毋”之“胡”。以习惯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门”释读为“胡门”(胡,大也。)与“闳门”正相对应(闳,亦大也。)。《逸周书》本孔晁注:“路寝左门曰皇门。闳,音皇也。”而“皇”字在战国文字中往往作“上古下王”之形,甚是有趣。
林文华:今本“闳门”,简文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李学勤先生认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从“古”声,属见母鱼部,可读为溪母鱼部的“库”,库门是周制天子五门的第二道门。按:西周初年尚未见有所谓天子五门的礼制,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库”作连结似乎有待商榷。考古文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实为“耆”字,如《滕侯耆戈》、《包山楚简》皆有此字,《说文》:“耆,老也。”《尔雅·释诂下》:“耆,长也。”今本作“闳门”,“闳”、“长”皆有大之意,可谓明堂宗庙之大门也。古代明堂宗庙合一,“耆门”同“王门”、“南门”、“庙门”。“格”字在甲金文中多与祭祀有关,其形象神灵自上降临之状,金文言“格于大庙”、“格于大室”、“格于某宫”者凡数十百见,所谓格者皆祀神之事。“格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耆)门”即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门(明堂宗庙之大门)举行祀神之事,以求先祖之福祐。
网友评论(id“金滕”):上说两处问题,1.“西周初年尚未见有所谓天子五门的礼制”,此说不确,学者早有讨论。最近一篇可见马楠《西周五门三朝刍议》《出土文献》第一辑。2.“考古文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实为‘耆’字”,案此字早见于楚文字,非“耆”字,见《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3以及郾客铜量。
林文华回覆评论:1.“学者早有讨论。最近一篇可见马楠《西周五门三朝刍议》《出土文献》第一辑”,案:目前考古发掘似乎尚未见到西周早期有五门三朝的建筑遗址,至于所谓学者早有讨论,恐怕也只是以较晚期建筑以及文献推论,尚未成为定论。2.“此字早见于楚文字,非‘耆’字,见《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3以及郾客铜量”,案:《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3的那字并非从“老”,而是从“禾”从古,季旭昇释为“故”,林志鹏训为常故。倒是《包山简·文书》68简有从老从古的此字,陈伟先生释读为“耆”,简文作“耆州”,并说180号简有“尚君新州”,“耆”指老,正与新相对。(参《包山楚简初探》92页)
网友评论(id“刘呈缇”):《皇门》中与这个“从老省、古声”之字同简的,就有正常的“从老省、旨声”的“耆”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怎么可能会是“耆”字呢?
林文华回覆评论:楚简或古文字中同字异形的现象所在多有,或因避免重複或其他因素所以书写不同形体,金文例子可参见徐宝贵《商周青铜器铭文避复研究》。至于楚简文字亦颇有其例,如孟蓬生《“牪”疑》一文曾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如下:
答曰:同篇异字,甚或同简异字,所在多有,盖不足致疑。即以《曹沫之阵》而言,同一“使”字,而或用“囟”,或用“史”,或用“思”。第24简:“凡贵人囟(使)处前位。”(115页)第36简:“陈功上贤,能治百人,史(使)伥(长)百人;能治三军,思(使)帅。”(127页)是其证也。
林文华:如果简文此字同于《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简3以及郾客铜量,则确实并非“耆”字,范常喜将其改隶定为从禾从古,上部并非从老。(参见《简帛网》2006年3月2日以及2006年3月6日文。)因此,《上博1-5文字编》隶定为从老从石显然有待商榷。刘信芳、季旭昇、陈伟等也赞同范常喜之隶定,此字确实非耆字,而是从禾从古之字。但如果简文字形与《包山简》那字相同,从老从古,读作“耆”是可能的。(参见陈伟《包山楚简初探》以及《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因手边尚未取得清华简原书,姑作猜测之词。
王宁:从老从古的那个字,在下赞成施谢捷先生的看法,应该释为“胡”。《诗·周颂·载芟》:“胡考之宁”,毛传:“胡,寿也”。这个从老古声的字应该就是“胡考”之“胡”的本字。
高佑仁:所谓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隶定无误,除诸位先生所揭示的材料外,前几年所发表的左冢漆棋局中也出现过它的蹤迹: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十字线上第三栏)。原整理者释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拙见认为“当是一个上从“老”,下从“古”声的字,可以隶定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28)
2.
苏建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虑),字形〖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用曰》14“毋事縸(漠)縸(漠)。强君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政,扬武于外”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相同。李锐先生则以为从“虍”得声,释为“虑”。李锐:《〈用曰〉新编(稿)》(简帛网,2007年7月13日)。
何家兴:《用曰》第14简:“强君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政”。关于该字,有很多种观点,何景成先生认爲该字“应依整理者分析爲从‘木’从‘虎’。我们认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的‘虎’形应该和B2一样,是‘虒’之省形。字应分析爲从木从虒省,即‘榹’。《说文》:‘榹,盘也。从木虒声。’在简文中读爲‘施’。‘虒’属心母支部字,‘施’属书母歌部字。”(何景成:《试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中国文字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我们认为《皇门》该字也应读为“施”
刘云:疑《皇门》中所谓的“虑”字当释读为“据”。“据事”的意思是定事,和其后的“屏朕位”意思相关。“据”有定、安的意思,如《方言》卷六:“据,定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用曰》中的该字释读为“据”亦通。“强君据政(征),扬武于外”的意思是强大的君主依靠征伐,扬武威于国外。
孙飞燕:窃以为,“虑”当读为“御”,二字古音相近。“蔑有耆耇御事屏朕位”与《书·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文意近似。《用曰》的“强君御政”,即强君治政,“御政”的说法典籍常见。
袁莹:《皇门》中所谓的“虑”字可能和甲骨文中上从“虍”,下从“木”的那个字是一个字,该字亦见于战国玺印文字,还有可能和甲骨、金文中从“木”,从“虎”的那个字是一个字。
施谢捷:从虎从木的字其实应该是“虡”的异构,字形演变的理据可参看“乐”字字形的相关变化。《说文》:“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唐写本木部残卷作“象鼓鼙之形。木,其(虚)[虡]也。”〕《逸周书》本作“据”,说明当时还是识得此字的。
3.
袁莹:《皇门》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包山楚简》120号简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很可能是同一个字,从“视”与从“目”同。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何琳仪、刘钊等先生都释为“䀘”,可从。在《皇门》中,“䀘”读为“开”。“䀘”从“幵”声,“岍”亦从“幵”声,“岍”与“开”可通,如《书·禹贡》:“导岍及岐”,《释文》:“马本作‘开’”。另,《龙龛手鑒·见部》收有一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也可能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一字。

简2


1.
孙飞燕:不共于卹,整理者读“共”为“恐”,与哲王忧念国家的行为不符。“不”当读爲“丕”,语助词。这一用法古书习见,如《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遐”。“共”读爲“恭”。“不共于卹”即“丕恭于卹”,是恭敬于忧国的意思。

简3


1.
刘洪涛:训为助的“惠”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等〗,整理者上部隶定作“卉”字形,大可不必,直接隶作“惠”即可。这种写法的“惠”到汉代仍然存在,可看伊强先生《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文字考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
刘云:子汤鼎中有如下之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此字显然就是《皇门》中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之偏旁。这样看来,《皇门》中此字可以分析为从“力”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力”多作形旁,且《皇门》中此字在传世本中的异文为“助”,“助”以“力”为形旁,所以,《皇门》中此字可以分析为从“力”,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声,可能就是“助”字异体,也就是说,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助”古音相近。
刘洪涛:刘云兄请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344页注13。我们今天写的“惠”上部只有一个“屮”字形,实际上是金文中三个“屮”字形的省写,伊强文中所引马王堆一号汉墓简158是省作两个“屮”,所引三号墓简185是省作一个“屮”。葛陵楚简也有作二“屮”的“惠”字,看宋华强《新蔡葛陵楚简初探》417页注2。这个字应如你所说,分析爲从力,余下部分爲声(从肉惠声),是惠助之“惠”的专字。今本作助,与这个字同义关係,而不是异体关係。最说明问题的就是《说文》古文“惠”字。《说文》说“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古文惠,从芔”,也是不对的,实际上是“惠”的笔画断裂的结果(当然也不能排除有意改造成“芔”声的可能)。
苏建洲:正準备发个评论,洪涛兄先得我心了。惠与助古音相距颇远。我猜想此惠助之“惠”由于写法繁複,后来被淘汰,后世只流行秦文字的助。或是此字从西周传下来也曾在早期秦地流行,与助字同存,后来被助字淘汰了。类似陈剑先生指出的:金文一般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爲“司”,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世先秦古书的用字习惯,大部分是承袭秦文字而来的。由此可以推断,秦文字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一定经历了一个由少用到完全不用的逐步被淘汰的过程。在秦公钟、簋等所在的春秋早期时,用爲“司”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不说已被淘汰(春秋战国间的石鼓文《作原》石尚有“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至少也已经不是主流常见的了(所以后来完全不用、被淘汰,古书中就看不到了),因此春秋早期秦器中改以“事”字来表示“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参看谢明文先生《金文札记二则》)。
刘洪涛:建洲兄,所举“司”与“事”的例子恐怕不能同“惠”与“助”类比。前者的性质是一个字的用法被另一个同音的字吞倂了,因此造成这个字的废弃。这是一个整体的现象。而清华简的这个字就是“惠”字,很大程度上是随文改字,或为助这一义项而新造的区别字,后来没有通行,只能是合倂到“惠”这个字当中。这个助字跟惠同义,应该跟司马迁写《史记》所用《尚书》相似,是用浅近的文字代替难懂的生僻字,俗称翻译。
2.
苏建洲:简3𦟤字的写法〖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以证明上博简《性情论》简3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实应该释为𦟤,过去直接对应郭店简而释为“敬”大概有问题。此字形亦见于《玺彙》1020、《陶彙》3.1317,徐在国先生《古玺文字八释》(《吉林大学古籍所15周年文集》112-113页)曾释为𦟤,现在看来还是对的。
网友评论(id“许门第一小混混”):《汉书》数见“羞用五事”,清儒或以为“羞”是古文“茍”之讹,或以为是古文“敬”之讹。这样看来,似乎《汉书》所据《尚书》本当是由“敬”字错成了“羞”的异体“𦟤”,后来才被改成“羞”。
3.
刘云:我们上文的跟帖中说“‘无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达’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似可直接读为今本的‘允’”,如果此说正确的话,今本的“允”与简本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似都可以读为从“允”声的“𡴞”。“允”与“𡴞”有通用的例子,如《说文·夲部》:“𡴞,进也。从𠦍从屮,允声。《易》曰:‘𡴞升大吉。’”徐锴《繫传》:“‘𡴞’,今《易》作‘允’。”据《说文》所载,“𡴞”有进的意思,这个意思用在今本“罔不允(𡴞)通”与简本“无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𡴞)达”中,是很合适的,因为“𡴞”与“通”或“达”搭配使用,意义正相贯。庄述祖认为今本“罔不允通”的意思是“无不进达”,其没有具体讲解“允”的含义,但无疑其已经将“允”理解为“𡴞”这个词了。〖编辑按:此说可详参刘云《说清华简〈皇门〉中的“賏”声字》(本网2011年1月23日发表)。〗

简5


1.
张崇礼:从隶定字形看〖编辑按:指《皇门》05.03,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是习见之“柔”字,不知为何括注为“扰”。百姓万民因此无不柔顺亲附于王廷,意思上也很顺啊。
2.
高佑仁:此字〖编辑按:指《皇门》05.39,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不宜直接隶定作“备”,当释作从糸、备声,“糸”旁居于构形右下与“备”旁若干笔画共笔,楚简一般写法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山丧葬24号签)。

简7


1.
郭永秉:7号简“彝”字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此为“彝”字在楚简中首见,上从羊头、中从二幺,下从又,右从犬。现在想到的可以联繫的字形有二,一为郑太子之孙与兵方壶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尚非标準的“犬”形,与熊章镈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王子午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稍似),一为竞之定铜器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簋)。竞之定器下所从的“丌”形,大概是从两手形讹变而来的。然简文“彝”头上的形体来源如何,有待研究。
高佑仁:《汗简》与《古文四声韵》的“彝”字都收有一种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的写法,右旁从素,而古文字中“素”(或“索”,素、索一字分化)的偏旁即从“^^”形,《玉篇》“彝”字异体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皇门》字形疑这些传钞古文的“彝”字有关。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镈,集成271;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254。
高佑仁:《说文》“彝”字古文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惠栋《惠氏读说文记》已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联繫,又引后汉刘熊碑的“彝”字,认为《说文》古文“米”旁右半的部件为“素”(《说文解字诂林》页12817)。

简9


1.
林文华:简9“戎夫”,疑为王侯随从之“武夫”,古代王侯从事田猎时身边之护卫近臣。《诗》:“纠纠武夫,公侯干城。”《逸周书·皇门》:“乃方求论择元圣武夫,羞于王所。”“戎夫”一词又见于《逸周书·史记》:“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俾戎夫言之”。
施谢捷:“戎”“农”固通,不过秦汉印中作爲人名的“戎夫”,还有多例,恐怕还是应该读如字,指戎狄之“戎”,不必牵合读为“农夫”。与此“戎夫”取名方式类似的还有“翟夫”(读“狄夫”)。另有人名“戎人”、“戎客”(类似的有“翟(狄)客”)、“戎臣”、“戎奴”等,均指戎狄之“戎”。
2.
刘云:“乔用从肣(禽)”,读“乔”为“骄”,看着似乎可通,但总感觉隔了一层。我疑“乔”当读为“檋”,“檋”或作“梮”。从“乔”得声的“桥”可以与“檋”相通,如《史记·河渠书》:“禹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之“桥”,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檋’”。“檋”是一种山行用具,即有锥之屐。《集韵·烛韵》:“檋,山行所乘,以铁如锥,施之屐下。”《史记·夏本纪》:“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檋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以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譬如戎夫,檋用从禽,其犹克有获?”的意思就是:就像戎夫,穿着檋田猎,他还能有所猎获吗?檋下部有铁锥,利于山行,但田猎多于空旷之原野举行,所以于田猎之时穿檋,只能使人行动不便,难以有所猎获。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用错工具,就会一事无成,这个意思正和上文所说的,君主用错人,以致无依无助,有密切联繫,这完全符合这段文字使用譬喻的特点。

简10


1.
林文华:简10:“卑(譬)女(如)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夫之又(有)𢘅(瞀)妻”,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此字应可读作“执”,除了左上口形与右下古形之外,字形与古文字“执”字相近,可参见《多友鼎》、《中山兆域图》以及《郭店·老子甲》、《上博·缁衣》、《上博·容成氏》等。
何有祖:传世本此处作“匹夫之有婚妻”,匹夫与昏妻相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夫,读作圉夫,似更与传世本作“匹夫”接近。, 《说文》:“圉,囹圄,所以拘罪人。……一曰:圉人,掌养马者”。文献多见圉人。
孟蓬生:“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所从之“古”当为声符,“㚔”声与“古”声相通,为谈鱼通转,说详拙作“虍㚔字音释”(未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可读为“妒(妬)”。古声户声相通。《楚辞·九章》:“夫唯党人之鄙固兮。”《史记》:“夫党人之鄙妒兮。”《楚辞·天问》:“鲮鱼何所。”《考异》:“所,一本作居。”“譬如妬夫之有媢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由此可见古人行文之活泼。
刘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疑是“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的讹变,该字所从的所谓“古”形,其实是羡符。
张新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如果是从“古”得声,似乎可以读作“瞽”。
高佑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左半楚简习见,一般都读作“梏”(《鬼神之明》简7、姑成家父简9),梏、古同为见纽,韵部幽、鱼旁转,“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的“古”可能是后添的声符。
林文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左半,确实为楚简“梏”所从,也见于《郭店·成之闻之》:“言语A之”,A字即此形,裘锡圭先生以为乃“囋”之或体,训为语相呵拒;李零先生以为疑读为“嘷”,指言语争吵。“古”确实为添加的声符,高佑仁所言甚是。“古”又可通“固”,楚简多通假之例(参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典》102页)。疑“固”乃“婟”,《尔雅·释鸟》郭璞注“今婟泽鸟”陆德明释文引《广雅》:“婟,妬也。”又《逸周书·祭公》:“毋以嬖御固庄后”,王念孙:“固读为婟,音护。《说文》:‘婟,嫪也。’《广雅》作‘嫭’,云:‘嫉、嫪、嫭,妬也。’是婟与嫉妬同义。”因此,简文应该读为“譬如固(婟)夫之有媢妻”,上文回帖孟蓬生先生之言大致得之,婟夫搭配媢妻,二者皆善妬之人。
侯乃峰: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夫,此处读为“愚夫”似乎更好。愚夫,乃典籍常见词。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从“古”声,古音见母鱼部;圉,疑母鱼部;愚,疑母侯部;古音鱼、侯二部关係密切。三个字声韵接近,所以应该可以读为“愚夫”,意同“匹夫”。郭店《语丛四》:“佖(匹)妇禺(愚)夫,【10】不智(知)亓(其)向(乡)之小人、君子。【11】”,“匹妇”与“愚夫”并列,可见,若单提及其中一个时,说成“匹*”或“愚*”都是有可能的。
米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以分析为从古声,𣇛和丮都是意符。我认为揣度文义,是不是可以读为“固”。《论语》学则不固。集解引孔注:蔽也。《礼记·曲礼》君子谓之固。注:谓不达于礼也。《素问·至眞要大论》诸厥固泄。注:谓禁锢也。“固夫”可以用来指固执的、刚愎自用的人。去周不远的商纣就是这样的“固夫”《史记·殷本纪第三》言纣“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释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爲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固夫之有媢妻”意思上还是很通顺的。
2.
孟蓬生:“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恐当以整理者所说读为“媢”为胜。“余蜀(独)备(服)才(在)寝”即余独自服侍于寝之义,也就是“专寝”或“专夜”之义,不允许别的女人侍寝,这难道还不算是“妬妇”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夫”掩盖善夫,就象“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妻”一样,使贤人不能进用于王所,这难道还不是“妬夫”吗?
张传官:第六条我们将简10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妻”读爲“瞀妻”,“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夫”读爲“瞀夫”,仔细考虑之后,觉得是不正确的。这两处仍当从整理者说,分别读为“媢妻”和“媢夫”。《说文·女部》:“媢,夫妒妇也。”此外,“媢”字也可泛指男女关係以外的嫉妒,文献中用例不少(参见《故训汇纂》页531)。从简文文意上看,“媢”比“瞀”更爲合理、自然。此外,《清华壹·祭公》简9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12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皆可读爲“懋”,后者今本《逸周书·皇门》作“茂”。更可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读爲“媢”是没有问题的。今本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夫”相对的是“媚夫”,王念孙《读书杂誌》卷一“媚夫食盖”条引王引之说,并根据典籍异文将“媚夫”改爲“媢夫”(这一条《清华壹》整理者原注56中已经引用。我们考察“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妻”时,只注意到注53,未能注意到注56,这是极不应有的疏失。谨向原整理者致歉)。同时,简本“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妻”,今本作“婚妻”,王念孙《读书杂誌》卷一“婚妻自露厥家”条读爲“昏妻”(我们的文章中已有引用——但未引具体条目)。“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妻”读爲“瞀妻”,则王说恐怕是不正确的。原注53已指出“媢”与“婚”形近致误,则今本“婚”字当爲“媢”字讹误而成。这样看来,我们的论述纯属给学术界“添乱”的文字,在此谨向各位读者致歉。此文与本文无关但值得一提的是,上引《读书杂誌》卷一“媚夫食盖”条已将今本“食盖”改爲“弇盖”,而在清华简中,此语对应的正是“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弇)盍(盖)”。这爲王念孙的说法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
孟蓬生:“自𩂣(露)”之“露”字本身无“败”义,其训为“败”,当为“殬”之假借。《说文·歹部》:“殬,败也。”各声与睪声同在铎部,可以相通。《后汉书·张衡传》:“惟盘逸之无斁。”李注:“斁,古度字。”度实从石声。《左传·哀公十二年经》:“公会吴于橐皋。”《国语·吴语》注引同,《旧音》橐或为落。《山海经·北山经》:“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橐驼即骆驼。
4.
秦桦林:第2简:廼隹(惟)大门宗子埶(迩)臣,楙(懋)昜(扬)嘉悳(德)
第10简:𢘅(瞀)夫又(有)埶(迩)亡(无)远,乃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弇)盍(盖)善〓
按:此二“埶”,当从孙诒让读为“暬”,《国语·楚语》:“居寝有暬御之箴。”韦昭:“暬,近也。”“暬臣”犹云“近臣”(参见《逸周书彙校集注》(修订本)页547)《诗·雨无正》:“曾我暬御。”毛传:“暬御,侍御也。”朱熹集传:“暬御,近御。”“𢘅(瞀)夫又(有)埶(暬)亡(无)远”,今本作“媚夫有迩无远”,“埶(暬)”与“迩”当是同义关係。“迩”为日母脂部,从“埶”之字多属书母(或心母)月部,二者音韵上稍隔,似不必必通转假借。
陈志向:古文字中“远迩”之“迩”写作“埶”或从“埶”之字的例子不算少吧。从甲骨文到楚简都能看到。似乎“音韵上稍隔”并不妨碍“通转假借”。楚简“脜”从首得声,首是书纽,但楚简中就常常读为日纽的“扰”,说明日纽和书纽的关係也不是隔得十万八千里的。日纽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日纽的“耳”可以作为“耻”的声符也可以说明这点。传世文献中既见“亵臣”如《礼记·檀弓》“君之亵臣也”,又见“迩臣”如《左传·昭三十年》“使其迩臣从之”。郭店《缁衣》简21的“埶臣”,今本就作“迩臣”。

简13


1.
袁莹:整理者将“凄”读为“济”,并引今本卢文弨注“济,渡也”,来训释此处的“济”,即将“济”理解为渡水的意思。我们认为整理者的读法是正确的,但对“济”的理解恐怕是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将此处的“济”理解为渡口更好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和前文的“险”相对应。“济”有渡口的意思,如《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郑玄笺:“匏叶苦而渡处深。”
2.
高佑仁:《字形表》编号531的4个“卹”字中的第4例(简13)〖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其“卩”讹作“肥”的右半,陈剑先生已指出二者构形不同,此处当是书手的手民之误。另,清华简亦有“肥”字,见页218编号438〖编辑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居》简1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居》简16)〗。陈剑先生指出:“肥”字在战国文字中右旁所从上端填实,跟“卩”不同,一直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仍多如此。(〈释《忠信之道》的“配”字〉)

捌、《祭公》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4。

简1


1.
苏建洲:简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哀)余少(小)子”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哀)”写法可以留意,由此可知天子建州甲9、乙8的字确实应该释为哀。同时也知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形与传钞古文“宁”形混了,前者从心旁不能排除由口旁讹变而来。

简2


1.
刘洪涛:所谓“见”作立人形,应该释爲“视”,今本作“余惟敬省”,“视”和“省”同义。
沈培:黄杰《读清华简笔记(二)》(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6,简帛网,2011年1月9日)已指出所谓“见”当释为“视”。

简3


1.
刘云:李家浩师认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有两个来源,如下图所示:
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流”字的右旁,本从上下二“虫”,后在二“虫”之间加了一个“〇”,即“圆”字初文,作声旁,遂与“毓”字右旁逐渐合流。如果李师的说法是正确的话,《祭公之顾命》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很可能就是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流”字右旁)的异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只是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流”字右旁)所从的“〇”声改为更为常见的“员”声而已。这样看来,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以直接释为“流”字的右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简4


1.
袁莹:简4:王曰:“于(呜)虎(呼),公,縢(朕)之皇且(祖)周文王、剌(烈)且(祖)武王……”简10:“皇天改大邦殷之命,隹(惟)周文王受之,隹(惟)武王大败之。”这两处的“文王”都被称为“周文王”,颇为奇怪,子孙称呼自己的先祖,按理来说不应该加上国号,本篇称呼先王的例子不算少,其他地方都没有加国号,甚至包括其他地方出现的“文王”。传世文献这两处无“周”字,很通顺,颇疑此处当以传世文献为是,“周”字应是书手误加。简4将本应该加在“文王”之后的断句号,加在了“皇祖”之后,简6“兹迪袭学于文武之曼德”中,“于”字之前多写了一个断句号,可见当时书手书写该篇的时候,应该是比较恍惚的。另外,称呼先祖的情况,还可参看金文中的相关例子,如《史墻盘》中的“曰古文王”等等,都是不加国号的。
2.
苏建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陈—甸)周邦”,以楚文字用字习惯,是否改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阵-甸)周邦”较好?

简6


1.
刘洪涛:曼德,即《君奭》的“蔑德”,《祭公》只作“蔑”。“曼”、“蔑”音近古通。
2.
苏建洲:关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其实最接近的字形是《性情论》1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黄德宽、徐在国、冯胜君先生已将后者释为誖,现在看来是对的。参看《对比研究》224页。

简7


1.
苏建洲:《祭公之顾命》简7、14两个“商”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下部声化为嘼(单)。《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周礼·春官·大司乐》郑注引“赏”作“殚”。(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第205、206页)“赏”、“商”同为书纽阳部,可知“嘼(单)”与“商”音近可通。或是可以理解为“商”与“嘼(单)”的糅合。同时,《民之父母》简8的“商”也应该如此理解〖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其上三个圈形,学者已指出来源于传钞古文“商”,其下也是“嘼(单)”。
2.
林文华:简7: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乂)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家)。”“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是“孽(櫱)”字,训为襄助、辅弼。《上博五·三德》:“孽”字从“辛”从“月”。又简17:“自寺(时)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中)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乂)万邦,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该也是“孽”字。又简20: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读书会说此字有可能是“辟省声”,其实此字也是从“辛”的“孽”字。王国维先生曾指出《说文》训为“治”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乃孽字之讹。裘锡圭先生也指出“辛”、“乂”初象刀类之工具,后来加艸会意成为除草的“艾”,“乂”、“孽”古音极近。(参《古文字论集》)因此,“孽”由除草引申为治也,更引申出襄助、辅弼之意。
3.
黄杰:《祭公》简8:“飏成、康、卲(昭)宔(主)之烈”。“宔”字释读误。该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读为“考”。《皇门》简13“祖考”;《金縢》简4“丂(巧)能”。郭店《老子》甲1“绝(巧)弃利”。由于楚简中“主”作为偏旁与偏旁“丂”易混,所以整理者有此误。如郭店《老子》甲6“以道佐人宔(主)者”,写法与此处“宔”几乎完全一样。
高佑仁:楚简“主”、“丂”写法几乎一模一样,但“主”字上面的“宀”在此也应具有偏旁制约的效果。《史记·赵世家》“于是肥义侍,王曰:‘简、襄主之烈,计胡、翟利。’”
黄杰:我刚在简帛论坛回复了宋华强老师的意见。链接: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2589。至于先生所说的“偏旁制约”,就像庞朴先生分析郭店中从“心”旁的字一样,有道理,但不具有普适性。很多情况下,某个字在句中的意思与其所从的偏旁的意义毫无关联,这时就不能考虑所谓偏旁制约。所以这个原则是有时似乎可以考虑,而很多情况下不能考虑,那麽我们以爲这个原则不如不用的好。也可以换个说法:楚简文字中存在衆多一字多形的不规範(不统一)现象,所以很多构件可能没有什麽意义,我们分析楚简文字不能像许慎分析小篆那样干,不宜将其中某个(些)偏旁太当真,拿来说该字从这个偏旁得声或意思与这个偏旁相类,这样不一定能被引向真实。楚简文字中偶然性太多,应当灵活处理。小子大胆、不知甘苦之言,敬请大家批评。
金滕:宋华强先生回复其实已经将黄兄的问题说明清楚,端看你接受与否。主丂形同,李守奎先生早已指出,《古文字学论稿》346页。二者唯一差别在于“宀”旁,此所谓偏旁制约。黄兄所举心旁云云,与偏旁制约并不相关,因爲其无制约的功用。其次,宋先生说:“成康”不称“祖”,何以“昭”王称“考”呢?此话一语中的,你所举《逸周书•成开解》:“以昭文祖,定武考之列”不正说明这种体例吗?金文部份最明显的就是墻盘,可以参看。我们要反过来质疑是否今本将“主”误认爲“考”。
黄杰:其实我在读简文的过程中一开始并未注意到今本文句,不是依据今本来套从而认为当读为“考”的,主要是读为“主”似乎在《尚书》、《逸周书》中没见过,金縢兄可曾在哪见过有“文武成康昭穆”等字后面加“主”的么?如有,盼惠予指出,不胜感谢。

简8—简9


1.
林文华:简文8-9“愻(逊)惜(措)乃心”与简文1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氒(厥)心”以及今本《逸周书·祭公》“宽壮厥心”意义应该相近。简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释文作“宣”,疑可读作“桓”,有“和”之意,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乃臧,有“美”、“善”之意,今本“壮”乃“臧”之误。其次,《书·无逸》有“宽绰厥心”,《书·康诰》有“康乃心”之词,“宽”,和也;“绰”,缓也,“宽绰”即和缓之意。“康”亦有“和乐”之意,与“宽绰”相近。至于简文“愻措乃心”,“逊”乃谦和之意,“愻措”可能也是谦和、和缓之意。
2.
刘洪涛:简九“乃召毕桓、井利、毛班。”今本“乃召毕桓于黎民般。”只有一个名能完全对上。“般”、“班”音近古通,“民”、“毛”字形相近,“民般”当即“毛班”。“利”、“黎”古音亦近,惟“井”、“于”对不上号。我们猜测,当时的竹简上“井”字就很不清楚了,所以认不出这个字。而又不知道这是三个人名,把“毛”误认作“民”,“利民”读爲“黎民”,“般”读爲“班”,训为“列”(看俞樾的解释),根据这种理解把“井”字臆测成“于”字了。看来古人校书也就那么回事,没资料谁都没辄。

简10


1.
苏建洲:“皇天改大邦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殷)之命”,“殷”的写法值得注意〖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此字亦见于《曹沫之阵》44〖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以往多从李零先生释为启,如《上博文字编》606页、张新俊先生《上博楚简文字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6月,页13)。现在知道应该释为“殷”了。其实此字早见于晋玺2581〖编辑按: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2578〖编辑按: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744页释爲“啓”,不确,徐在国先生《上博竹书(二)文字杂考》(简帛研究网,2003年1月14日)已释为殷。又见于银雀山《六韬》简686-687:“今彼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殷)商,众口相惑”,简74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殷)民……”。

简11


1.
侯乃峰:劄记的第六条,其实原整理者已经指出:“【二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读为“媺”(美),今本“先王”之“先”疑即“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之讹。”(第177页)——同时此条也是自乱体例,因为每条劄记基本都是先引出整理者意见,再给出我们的意见;此条没有引出整理者意见,导致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实在不该,谨向原整理者及读者致以歉意!

简12—简13


1.
邓少平:简12—13“我亦上下卑于文武之受命。”卑,整理者读为“譬”。按:今本与“卑”对应之字为“辟”,孔晁注:“辟,法也。”(黄怀信等撰:《逸周书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933页。)简文“卑”似当依今本读为“辟”。“卑”“辟”相通,参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478页。
2.
邓少平:简1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方邦”,今本作“大开方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读为皇,训为大。按:该字原形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又见于者𣱼钟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採自《古文字类编(增订本)》第302页),其“宀”下部分为楚简“往”字所从,可以音近读为“广”,如上博《孔子诗论》第10、11号简“《汉广》”、《容成氏》第31号简“济于广川”之“广”即为此字。《祭公之顾命》此字亦当读为“广”,广也是大的意思。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读为㽎,并引《广雅·释训》解为“盛”。按:整理者之说可疑。我们认爲,此字可能是《尹至》第5号简“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异体,亦读为“戡”。广堪方邦,与史墻盘“广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荆”、禹鼎“广伐南国东国”、多友鼎“广伐京师”、不其簋“广伐西俞”等用词相似。
邓少平:简帛网有网友“汗天山”说“清华简《祭公》篇13简:‘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方邦’一句,刚看到时也曾想读为“广戡”,不过感觉文意不大顺,一时也没找到类似的表述。”因这样一句,我没有看到,抱歉!

简15


1.
李松儒:简15所谓的“寅”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是从寅从垔从皿,寅,喻纽真部,垔,影纽真部,二字古音相近。这个字是个双声字。
2.
邓少平:按:今本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对应之字正好脱漏,简本可补其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读为“灾”,已见于《上博二·从政甲篇》简八“而不知则逢灾害”(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22页)。戾、灾并称,见《汉书·食货志》“古者天降灾戾”。简文以戾、灾、辠、辜并列,指称各种不好的行爲。
3.
邓少平:简15“丕则A言哉”,A(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整理者隶定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认爲“从寅声,读为寅,《尔雅·释诂》:‘敬也。’”其说可信,但我们认爲A字右上所从应是“畏”字。清华简《金滕》简12有字作B(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形,整理者将其释为“畏”,读为“威”,可从。A(我们建议将其隶定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右上所从显然就是B字,这种写法的“畏”字在以前的楚简中似乎没有见过。将A右上之字释为“畏”,可以更好地理解A字造字的含义。古书中“畏”有“敬”义,如《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祭祀而不畏”,王聘珍曰:“畏,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畏天而敬人”,王聘珍曰:“畏,亦敬也。”(参《故训汇籑》第1484页)由此可知,A所从的“畏”充当了表意的作用。〖编辑按:有网友(id“金滕”)反对此说——“《金滕》简12当隶定爲‘鬼’,读爲‘畏’,《祭公》15‘寅’右上当是‘鬼’无误,此二者在《〈金縢〉研读札记》文后评论中已有苏建洲、刘洪涛等学者联繫在一起了”。后就此问题有反复辩论,读者可参看。〗

简16


1.
邓少平: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今本与之对应之字为“丧”。在《上博三·周易》简三二即读为“丧”,简文此处似也可依今本读为“丧”。
2.
郭永秉:16号简原隶定从言从午从卪之御字本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右下实为从“又”。此字可证《民之父母》9号简同一形体之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整理者的隶定是对的,释读为“辩”大概是有问题的。
张新俊:情况可能比较複杂。“又”、“卩”形体比较接近,容易致误。《民之父母》简8中“夙夜基命有密”的“命”〖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本来应该从“卩”,却写成了从“又”。
苏建洲:16号简与《民之父母》9号简同为“御”没有问题,其字形与从“鞭”的“辩、辨”不同,后者见柬大王19〖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三德03〖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御”、“辩、辨”二者写法与用法皆有别。
3.
侯乃峰:读书会文中“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原释文读为理”当改为“原释文读爲“士”,我们怀疑读为“理”。”

简18


1.
李松儒:简18第三字应从糸从司从厶从心,可隶定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读爲“怠”,相关之句似可读爲:“汝毋怠贤蕩蕩”。是不要懈怠贤人的意思。
2.
刘洪涛:十八号简句应作“汝毋兹(?)坚坚(原从力)康康(原从心)”,“坚”下有一重文号,整理者漏释。今本作“泯泯芬芬”,亦可证。“坚坚”一词亦见于秦骃玉版文,我曾写过一则札记,转引于下:“蜸蜸”,李零读爲“䃘䃘”,又作“硁硁”,《论语•子路》“硁硁然小人哉”,郑玄注:“小人之貌。”皇侃疏:“坚定难移之貌。”曾宪通读爲“贤贤”,认爲指善良或辛劳;又读爲“简简”或“柬柬”,《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毛传:“大也。”连劭名读爲“乾乾”,《易•乾》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王辉读爲“掔掔”,又作“几几”,《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舃几几”,认爲“几几”意爲拘束忠厚的样子。按“蜸蜸”是描写“烝民”的重言形容词,从下文“孰敢不敬”来看,它的意思确如王辉所说,跟忠敬有关。但是据毛传、郑笺,“几几”应训爲“盛貌”,没有“忠厚”的意思。《楚辞•离骚》“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王逸注:“謇謇,忠贞貌也。《易》:‘王臣謇謇,非躬之故。’”上古音“蜸”属溪母元部,“謇”属见母元部,二字韵部相同,声母都属牙音,音近可通。则“蜸蜸”很可能应该读爲“謇謇”。从好的方面看是坚定不移,从坏的方面则是顽固不化。此处大概用的是坏的方面的意思。
黄杰:“坚”下符号似是墨鈎,并非重文号。

简19


1.
李松儒:清华简《祭公》篇简1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整理者释爲“没”,不过经我们仔细观察该字右边所从应爲“心”字。参看该篇简15中的“沁”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见,简19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简15的“沁”爲同一字。简15中与“沁”字相关的句子作:“旣沁,乃又(有)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履)宗,不(丕)隹(惟)文武之由。”与简15的“旣沁”对应的字在典籍中作“旣毕”,“沁”正对应着“毕”,可见简19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相关的话应作:“我亦惟以毕我世。”当然,简15与简19的“沁”也有都读爲“没”的可能。

简20


1.
林文华:简20“皆缶(保)舍一人”,“舍”疑为“余”字,当读为“余一人”。
2.
周忠兵:简20康字之后的字从才从子,是一双声字,“康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之”即等于文献中的“康子之”,其中的“子”似可读为“慈”。
林文华:同意此说。今本作“康子之”,“子”、“慈”可通,《郭店·老子甲》:“民复季子”,今本作“民复孝慈”。
3.
林文华:简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伓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孽(乂),乃襄助、辅弼之意,“伓”则可通“附”,如《上博五·鲍叔牙》:“狄人之伓(附)者七百邦。”“伓”亦可通“傅”,“伓”“附”“傅”三字古音相近,“傅”有保傅、辅相之意,“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伓”乃有保傅、辅相之意,今本相应文句作“攸保”,“保”亦有保傅、辅相之意。
4.
林文华:简18-20“公曰:“天子,参(三)公,余隹(惟)弗起縢(朕)疾,女(汝)亓(其)敬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哉。兹)皆缶(保)舍一人,康□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伓之,肰母夕。”今本相关文句作:“呜呼,三公!予维不起朕疾,汝其皇敬哉!兹皆保之,曰:康子之攸保,勗教诲之,世祀无绝。”两者对读,简文或可读为:“公曰:天子,参公,余惟弗起朕疾,汝其敬哉。兹皆保舍(余)一人,康子(慈)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孽、乂)伓(傅)之,然母(毋)(无)夕(怿)。”

玖、《楚居》


本节所录学术观点均摘自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清华简〈楚居〉研读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的文后评论,链接均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3。

简1—简2


1.
蒋文:《札记》第一则引简号“简1~2”当作“简2~3”。“整理者认爲并与之通婚,是很有可能的”一句当删去。所附释文后当括注“厉”而非“列”。第五则引整理者说“月阳同转,音近可通”,“同转”当作“通转”。本文行文中的错疏恐怕还有不少,这些都是极不应有的错误,在此向大家致歉。
2.
刘云:《楚居》中整理者释为“前”的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简中常见的“前”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郭店《老子》甲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郭店《穷达以时》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上博《子羔》1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上博《昔者君老》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上博《周易》10。两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楚居》中所谓的“前”字,其实与常见的“前”字并不相同。《楚居》中此字增从“辵”可以理解,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楚简中确定无疑的“前”字没有从“辵”的,而且其所从的所谓的“舟”形与常见“前”字所从的“舟”形相比,方向不同,且笔画也略显怪异。如果将此字所从的所谓的“舟”形,与楚文字中被学者释为“潮”的初文的字作一比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比较相似。《耆夜》中从“潮”的初文的“跃/趯”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大家可以参看。我们认为该字也是从“潮”的初文的,并且以之为声旁,为《耆夜》中“跃/趯”的异体。不过,该字比《耆夜》中的“跃”字更古老一些,因为其保留有“跃/趯”字会意初文的遗迹。该字除去“彳”旁之后的形体。像一只脚在上,一只脚在下跃上某物体之形,该物体已声化为“潮”的初文。《说文·走部》:“趯,踊也。”“跃/趯”与“踊”意义相近,其构形特点也比较相似,该字的这一构形特点,与陈剑先生曾考释出的古文字中比较原始的“踊”字的构形特点十分相似,大家可以参看。该字在《楚居》中应该就是用为本字的,“趯出于骄山”大概就是从骄山中走出来的意思,山路艰险,树木茂盛,用一“跃/趯”字,很是形象。另外,包山文书简简193中有一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学者亦释为“前”,不确,此字与《楚居》中的“跃/趯”字无疑为一字,亦当释为“跃/趯”。此字所在的简193中有“前”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此字不同,亦可为证。陈剑先生释为“踊”的甲骨文,和形体比较原始的金文,似也有释为“趯/跃”的可能。
高佑仁:包山185亦一例,字形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刘洪涛:同井人佞钟的前很像。
网友评论(id“金滕”):《楚居》、《包山》185、193第一字经由偏旁制约来看只能释为前。至于刘云先生所列193第二字是延,非前,《楚居》已有例证可证明。
刘云:谢谢高、刘、金三位先生提醒。井人佞钟的“前”字和此字差别很大吧?金滕先生说“只能释为前”,恐怕证据不足吧?《楚居》中的“延”字,和包山简中的“前”字差别很大,无由证明其为“延”字。《楚居》中的“舟”旁,以及与“舟”同形的偏旁,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中间所从不同,亦可证明该字所从不是“舟”字。《楚居》中从“舟”旁,以及从与“舟”同形的偏旁的字如: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5)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2)。陈斯鹏《读〈上博竹书(五)〉小记》,http://www.bsm.org/shou_article.php?id=310:“a、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古玺彙编》3313)b、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山86)……这几个字都用为人名,难以判定其音义。a、b应该是以“潮”字初文为声符,二者有可能是一对异体字。”陈先生将这两个字释为异体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看来这两个字应该释为“跃/趯”。下列“朝”字所从的“潮”的初文,可以与这个“跃/趯”字所从的“潮”字初文合观: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山文书简145)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郭店《穷达以时》5)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上博《昔者君老》1)。
苏建洲:这些朝从潮的初文没有问题,上博文字编348-349页有类似说法。最明显是《武王践阼》13号朝字偏旁。甚至《耆夜》简12的朝恐怕也是从潮的初文,读书会说跟简10的跃写法不同,我实在看不出哪里不同。
刘洪涛:我们知道,这种写法的“朝”字右旁后来变作“舟”了,这说明所谓的“潮”之初文跟“舟”字字形很近。包山简之字所从歬的“舟”旁变作跟“潮”之初文的形状相近,也就不奇怪了,所谓字形讹混嘛。既然是讹混,就有可能是舟字,也可能是“潮”字,如何判断呢?金縢兄特别标亮“偏旁制约”四字,是想说从文字系统考虑这个字应是“舟”变来的,而不是“潮”字变来的。我喜欢“偏旁制约”这四个字,能解决很多问题。
网友评论(id“金滕”):洪涛兄所说正是我前文的意思。〖编辑按:详参《祭公》简7.3的讨论。〗考释文字偏旁制约很重要的,如《楚居》简一那个字整体形体就是“前”,书手写了随意,我们不能认真起来说是跃。反过来说,这几个跃字哪一个上面还有止旁呢?一个都没有啊。所以不会很难判断。
刘洪涛:那个延字的考释〖编辑按:详见本节《楚居》简6的网摘〗,也是偏旁制约,因为下面从月(全都从月,不能说是讹体),不从舟,就不能说是前,不能说是“前”上面也就不是止了,那就只能是延了。
3.
苏建洲:《楚居》第一简乔山的乔以及第六简侨多的乔〖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上为尤形,此种写法接近《楚文字编》630页所列曾侯乙简乔旁的写法〖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文字编》594页所列从尤的乔实非从尤。此尤似不能排除作声符的可能。盖写作上九下高,九本爲声符,而九尤声韵皆近,或是替换了声符。
4.
高佑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居》1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曹沫之阵》5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侯马156:4。楚简“之”字有一种很少人留意到的特殊写法,其构形重複了右上的那一笔,单独看的话会以为是书手的误写,整个蒐集起来才能略显端倪。在《曹沫之阵》发表后,曾有学者拿侯马盟书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认为《曹沫之阵》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是受到晋系文字所影响,现在看来没什么必要,这就是战国时期“之”字的异体。
苏建洲:佑仁兄说此字我曾注意到,起先我也以爲是笔划,但比对《楚居》其他13个“之”字后,现在比较倾向于是竹简断痕或纹理等等的,情况类似《武王践阼》简10“户”误认爲“卣”,也是受纹理的误导,参刘洪涛先生文章。又兄所举后两例多一笔的位置与《楚居》有所不同。供兄批评。
高佑仁:谢谢苏老师的意见,断痕也有可能,但很难判断,只能请清大方面再查考了。另外,《曹沫之阵》出现63个“之”字,也只见这么一次,所以才说是特殊写法。至于《楚居》纵使真的是笔迹,方式稍与后二种有异(一种是V种是//),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想说的是,它们都是繁複了右上的笔划。不妥之处再请苏老师指正。另外,原书文字编这个字的图形是将该笔画纳入的。(页227)
苏建洲:说不準,在下不坚持己见。
网友评论(id“心玉”):佑仁学长的看法不知是否与魏宜辉博论指出“者字的上部(引者按:如《郭店·唐虞之道》简17‘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止’旁加饰点而成”(页34)的想法相同?
高佑仁:谢谢心玉学妹提供的意见,我这是卑之无甚高论。对这类齐系写法的“者”没有细追,所以不敢多说。另外,我这谈的是“之”不是“止”喔。
5.
孟蓬生:“秉兹率相”即“秉兹俊相”。《说文·人部》:“俊,材千人也。从人,夋声。”小徐本作“材过千人”。古人爱把一些抽象的形容词落实为具体数字,其实这往往是不可信的。“俊”实来源于“峻”,本义为高,引申为出类拔萃的意思。《汉语大字典》解释说:“出色,卓越不凡。”甚是。过去多为描写材智的,其实并不限于材智。“秉兹俊相”即“凭着她那出众的相貌”的意思。整理者解为“秉慈爱之德”云云,盖求之过深,反失其真也。《说文·夊部》:“夋,行夋夋也。一曰倨也。从夊,允声。”其实夋字只是允字下部多画了脚形而已。前两天我已把《尹至》“民沇曰”读为“民率曰”,“率若寺”读为“允若时”。(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与此可以互证
王宁:率或可读爲类。《周礼·天官·大宰》“赋贡以驭其用”注:“赋口率出泉也。”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爲赋。”《释文》“率,徐刘音类,戚音律。”王弼《周易略例》:“率相比而无应。率,音类,又如字。”《尔雅·释诂》:“类,善也。”《诗·大雅》:“克明克类”,笺:“类,善也。”率相即类相,也就是是善相,相当于孟先生所说的“出衆的相貌”。
6.
单育辰:詈由,疑读爲盘游。《尚书·五子之歌》“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言,疑纽元部;盘,并纽元部。由、游并喻纽幽部。故“詈由”可读爲“盘游”。〖编辑按:此说可详参单育辰《佔毕随录之十三》(本网2011年1月8日发表)。〗
蔡伟:詈由,似读爲历游。詈、历古音相近。《释名•释言语》“詈,历也。以恶言相弥歴。”历、游皆行也。
苏建洲:简2“詈由四方”的由〖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隶定作从曰,但此字下部并不从曰,恐怕是类似上博《缁衣》11冑下从目形之讹变〖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应释为冑,读为由﹝游﹞。
7.
刘云:整理者将“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读为“聘”应该是正确的,但其将“聘”理解为媒聘,恐怕是有问题的。“季连闻其有聘”之后是“从,及之盘”,两者应有语义上的关联。我们知道“从”是跟从的意思,跟从的一个前提是被跟从者必须是行动的,但是按照整理者的意见,简文“季连闻其有聘”不能提供这个前提,使文气不贯。我们认为该“聘”字应理解为聘问。“聘”有聘问的意思,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侯使荀吴来聘”,《礼记·曲礼下》:“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将“聘”字理解为聘问之后,“季连闻其有聘”与其后的“从,及之盘”就有了语义上的密切联繫。我们的这一说法如果是正确的话,简文向我们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在季连的时代,女性可以担任外交使节,从事后世被男性垄断的政治活动。女性可以从事政治活动,这种现象在商代是存在过的,后世罕见。据守彬先生研究,季连“至迟也应是商代以前的人物”,可见,在季连的时代,女性担任外交使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根据上揭观点,单育辰、蔡伟二位先生将“詈胄四方”读为“盘游四方”或“历游四方”,明显比整理者读为“丽秀四方”要好。如果“詈胄四方”真是单、蔡二位先生说的这种意思的话,整理者将“秉兹率相”读为“秉慈率相”的观点,似也应重新考虑。“秉兹率相”描述的似当为妣隹的政治才能。
另外,守彬先生将“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羊”理解为“他们的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是很有道理的,但其将“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羊”读为“毓长祥”,将“毓”理解为生育,恐不确。我们认为应读为“毓(育、胄)长永”。“羊”是喻母阳部字,“永”是匣母阳部字,两字古音极近。“羕”是个双声字,“羊”、“永”皆声,亦可证“羊”、“永”音近。“毓”与“育”本是异体关係,有后嗣的意思,如《书·盘庚》:“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文献中或用通假字“胄”来表达“毓\育”的这一意思,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是四岳之裔胄”。“长永”是久长的意思。文献中无“长永”,但是有“永长”,意思当相近,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享国永长”,《魏书·灵徵志》:“子孙永长”。“毓长永”就是说子孙后嗣绵延久长。“其”指妣隹。整句话可以翻译为:季连听说妣隹有访问其他部落的外交活动,于是跟从她,并在盘追上了她。“秉兹率相”描述的似当为妣隹的政治才能,是我根据我的推测所作的推测,没多少根据,
8.
王宁:“毓长羊”的“长羊”,读为“长祥”,与《商颂·长发》“长发其祥”的意思或有关係。长为久长,祥为祯祥。
9.
苏建洲:楚居简2“穴酓遟(迟)徙于京宗”的“遟”应该隶定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楚文字常见,如《吴命》07、《新蔡简》更常见(《葛陵楚简文字编》50页)。

简3


1.
高佑仁:简三的“妻”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很有趣,一般“妻”字下半都是从女,但此处第一时间书手将下半写成“又”遂使构形近似“弁”字,发现错误后再硬补两笔,勉强还像是“妻”字的写法。

简5


1.
苏建洲: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艾)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亦见于《古玺彙编》2281“薛义”的“薛”,是一方典型楚玺。汤余惠先生主编的《战国文字编》第27页收入“薛”字下甚是。
2.
刘洪涛:据读书会的意见,《楚居》中没有熊康(改释成熊艾了),这说明以前认爲他早死不得立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特此指出。

简6


1.
刘洪涛:数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说〈上博五·弟子问〉“延陵季子”的“延”字”(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51),首次把用作楚王熊元名字的过去释爲“前”的字改释爲从“月”从“延”,有学者支持,如白于蓝先生《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李守奎先生《上博一至五文字编》,也有学者反对,如宋华强先生。我自己后也放弃,曾两次在公开场合检讨自己的这个观点。今天看到《楚居》熊挚之弟熊延的“延”字写法,证明我过去的观点是正确的。因爲这个字“止”字形下部还有一横画,正是“延”的标準写法。上述小文是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能有幸成立,欣喜万分,特此志之。
苏建洲:小文《〈上博五·弟子问〉“延陵季子章”新释》,“2010简帛资料文哲研读会成果发表暨全国简帛资料研讨会论文”(台北:台湾师大国文系,2010.12)也是赞同释为“延”之说,并详加论证。其实《包山》193就是很好的例证,简文中正好有前与脠字,可以比对。
2.
苏建洲:简6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读为熊雪。亦见于《包山》185“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适”,就应读为“熊雪适”。此外,《采风曲目》0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氏”,如何释读待考。

简7


1.
何家兴:《楚居》简7有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至焚(蚡)冒酓△自箬(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徙)居焚。”整理者隶△爲“帅”,“酓帅,‘帅’字形近西周金文彔伯簋,参看《金文编》(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第五四八—五四九页)。《国语周语》:‘及平王末……楚蚡冒于是乎始啓濮。’韦昭注:‘蚡冒,楚季紃之孙,若熬之子熊率。’‘帅’与‘率’同音相通。”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认:“为按字形严格隶定当爲‘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我们认为读书会的意见是正确的,古文字中的“帅”从寻,从巾或巿。《楚居》该字也见于齐系文字: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山东金文集成104《司马楙编镈》。张振谦先生认为:“此字应从‘阜’,‘巿’声,隶定为‘𨸲’,读为‘尃’。……与‘亦𨸲刑灋’文意相近之句,亦见叔夷钟‘中尃盟井(刑)’,孙诒让曰:‘言执中以布明刑也’。”(342-343)我们认为张说可从,楚简中的“帅”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率)”。“焚(蚡)冒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史记楚世家》作“蚡冒熊眴”,《国语》韦昭注引作“熊率”,可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讹作“帅”可能由来已久。
苏建洲:简12帅〖编辑按:当作简7〗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山东金文集成104《司马楙编镈》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同形,董珊先生早已释为帅,文曰:朕吝(文)考懿弔(叔),亦帅刑(型)灋则。“帅”、“刑(型)”、“灋”、“则”四字义近连用;或者理解爲“帅刑(型)”是谓语动词,“灋则”是其宾语。(董珊《试说山东滕州庄里西村所出编镈铭文》复旦网,2008年4月24日,http://www.gwz.fudan.edu/SrcShow.asp?Src_ID=408。)
2.
程少轩:里耶简、张家山简等秦汉简牍文献中多次出现“销”,周振鹤、晏昌贵等先生曾撰文讨论。里耶简J1⒃52记载了销的详细位置:鄢到销百八十四里,销到江陵二百卌里,江陵到孱陵百一十里,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索到临沅六十里,临沅到迁陵九百一十里。□□千四百卌里。(载《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期。按,据《里耶发掘报告》图版,“二百卌里”当为“二百卌六里”。)“至宵嚣(敖)酓鹿自焚徙居宵”,此“宵”地有可能就是秦汉简中多次出现的“销”。
3.
冯峰:“熊鹿”见于包山楚简246(“与祷荆王,自熊鹿以就武王”),目前一般认为是熊丽,学者推测熊丽至武王因居荆山而被称为荆王。清华简《楚居》,使这一认识发生了动摇。在清华简中,熊丽被称为丽季,熊鹿却是霄敖的名字,整理者据此认为包山简中的熊鹿即霄敖。应该是根据新材料得出的合理认识。“鹿”和“丽”在楚文字中看来确实有区别。《史记》楚世系为若敖—霄敖—蚡冒,《楚居》则作若敖—蚡冒—霄敖,当以后者为是。整理者已做出这种调整。《国语郑语》韦昭注“蚡冒,楚季紃之孙,若敖之子熊率”(整理者已引及),实际早已正确指出若敖与蚡冒之关係,《左传》等文献多若敖、蚡冒并称,有其根据。将霄敖定为武王前一位楚君,有一定意义。《韩非子》两次提到“楚厉王”,从关于和氏璧的一段记载可知他是武王之前的一位楚王,因文献载武王继蚡冒为君,因此多推测蚡冒即楚厉王,现在再对应,可知厉王应是霄敖。儘管《韩非子》年代较晚,但其说当有一定根据,可以说楚厉王是先秦文献记载的第一位被称为王的楚君;从楚简看,熊鹿是荆王之首,也是目前所知首位可称“王”者,值得注意。
苏建洲:“鹿”和“丽”在楚文字中未必全不可通,刘信芳先生认爲镈钟铭文内容涉及童丽公(古锺离国之先公),并可由此确证舒城鼓座铭文“童鹿”亦应释为“锺离”。并联繫凤阳锺离古城遗址曾出土汉代“锺离丞印”封泥,知先秦地名“童丽”、“童鹿”至汉代已写作“锺离”(刘信芳《安徽凤阳县卞庄一号墓出土镈钟铭文初探》,《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3期)。所以《容成氏》41“鹿族”读为“离族”,以及《天子建州》10“男女不语鹿”读为“男女不语离”或是“男女不语丽”,旧使用熊鹿=熊丽的证据应放弃,但不影响他们的结论。
冯峰:关于丽和鹿两字可通,李家浩先生已经论证过,我很信服。但当时觉得两字儘管可相通,也有文献证据可通,但在楚文字中可能分别比较明显。自己掌握材料少,说话有些随意,这种说法可能有些问题。不过钟离从凤阳卞庄和蚌埠双墩的材料看,基本写作童丽,个别铭文保存不佳,所谓省略很可能是磨损所致;鼓座铭文本就模糊不清,童下之字是否一定是鹿,似乎还有疑问,但看原始拓片,我感觉鹿上面好像还有笔划(《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4.
苏建洲:简“7至武王酓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自宵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徙)居免”;简8“衆不容于免”;简9“免郢”,三免字应释为大。免字其向冠冕的笔画都会往内弯,但楚居的字形没有这种现象,故知应释为大。大,地名。〖编辑按:此说可详参苏建洲《〈楚居〉简7楚武王之名补议》(本网2011年1月13日发表)。〗

简8


1.
高佑仁:“乃渭(溃)疆浧之波(陂)而宇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焉)氏(抵)今曰郢。”,“焉”字应该作下读,本简焉字都作句首连接词用,本处不应例外。
2.
单育辰:楚简中常见“戚郢”,而若依清华简《楚居》整理者的释文,“戚郢”在其中未尝一见,似乎可疑。其实,《楚居》中是有“戚郢”的,但被整理者释爲从水从禾从水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在清华简中凡五见,见于简8“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13“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简14“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从简13和简14第一字看,此字两水所夹之字爲一上下构形的字,和禾通常的写法有一些区别。整理者所释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其实就是“黍”,新蔡零415的“黍”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之类似,但改爲水点居于上下而已。新蔡甲3.414+412亦有此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宋华强先生已疑其爲“黍”参看宋华强:《新蔡葛陵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449页。)。“黍”与“戚”古音可通,如“戚”与“叔”都从“尗”得声,“戚”,清纽觉部,“叔”书纽觉部;而“黍”,书纽鱼部,鱼、觉二部是有通假条件的,比如《诗·邶风·雄雉》“自诒伊阻”,“阻”,《左传·宣公二年》引作“慼”,“阻”,庄纽鱼部(所从之“且”,清纽鱼部),通清纽觉部的“慼”。故书纽鱼部的“黍”与“戚”也可相通。〖编辑按:此说可详参单育辰《佔毕随录之十三》(本网2011年1月8日发表)。〗
苏建洲:替上引单育辰兄补个通假例证:《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左传·宣公二年》引“阻”作“慼”。而李学勤先生在《郑人金文两种对读》(《通向文明之路》192页)认为洛阳玻璃厂M439的铜鼎(哀成叔鼎)“亦弗其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获嘉”,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从“黍”声,读为“助”。而“助”从“且”声。所以【慼与且与黍】可以通假。

简9


1.
刘云:《楚居》中用为“庄”的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能是个从“土”,以“筐”的初文为声旁的一个字,读为“庄”。《从政》中那个与该字字形相近的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当是该字的讹体。“筐”的初文在古文字中屡见,不过多见于偏旁。以其为偏旁的字或读为“庄”。
苏建洲:上引刘云兄的说法可溯源自“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二形偏旁,锺柏生先生以为象盛物之编织器,是由金文“甹”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班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番生簋)的上部分演变而来。(锺柏生《释“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及其相关问题》,《中国文字》新24期,页14)李守奎先生亦以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是某种器物,即“有荷臾而过孔氏之门”之“臾”(即“蒉”)的本字。(李守奎《〈说文〉古文与楚文字互证三则》,《古文字研究》第廿四辑,页471)陈斯鹏先生则分析为从贝“凷”声,“凷”象以器(蒉)盛土之形。(陈斯鹏《说「凷」及其相关诸字》,《中国文字》新28期,页166)
蒋玉斌:刘云、苏建洲两位先生所说的筐形之字,还可再上溯至殷墟黄组卜辞中“△正/戋(某方)”之字〖编辑按:△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诸形〗。旧多释“甾”,非是。我的看法跟刘云先生一样,觉得该字为“筐”之象形初文。
刘云:补充一些与之相关的字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玺彙3087)、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庚壶)、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毛公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虢季子白盘)、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师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玺彙176)、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玺彙152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郭店·语丛三》简9)、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旂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静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令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合集6812)。〖编辑按:原评论形式为word文档附图,所附字形较多,此处仅摘录了部分典型字形。〗
张崇礼:上博简《从政》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似当读作“鞭御”
周波:包山木牍有一个从糸从A的字〖编辑按:字形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A与上举《从政》之字写法相合。
2.
高佑仁:清华简的“改”字都从“巳”不从“己”(《祭公》1、《楚居》9、《楚居》13),“巳”、“己”虽然在偏旁中常常替换(如“起”),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字,原书文字编也区分二字,所以还是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改)”为妥。

简15


1.
何家兴:“柬大王……复于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其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隶释不确,可参看吴良宝先生《战国楚简地名辑证》192页。

简16


1.
苏建洲:简16“邦大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读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瘠。不过以用字习惯来说,楚竹书本有“瘠”字,如《君子为礼》3、《季康子问于孔子》18写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笔者以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以考虑读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次、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可以通假,如上博《三德》简4:“毋诟政卿于神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次)”,又“忧惧之闲,疏达之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次)”,上博《周易》简7:“师左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次)”,简53:“旅既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次)”。段玉裁说:“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之言“疵”也。换言之,简文「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就是「疵」,病也。《尚书·大诰》:“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
2.
刘云:本篇最后一支简中的“鄩郢”之“鄩”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整理者直接隶定为“鄩”,不确。此字左部从“邑”,右部所从与上博简《孔子诗论》简16中从“寻”,从“由”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为一字,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所从的“由”讹为“古”,前者所从的“寻”中间多一撇笔。“由”、“古”形近,相讹是很容易的,如吴王光钟中的油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包山简简129中的“迪”字作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两者所从的“由”就都讹为了“古”。“寻”字中间多一撇笔也是很正常的,如新蔡简乙一12中的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所从的“寻”字中间就多一撇笔。这样看来,此字应该是一个从“邑”“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声的字,即“鄩”的异体。
高佑仁: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我第一次看到时,与刘云兄的思路可说完全一辙,怀疑它与《孔子诗论》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字同一字,不过新蔡简确实是有撇笔的,但似乎没有本处这么夸张,因此就笔势来看右半释作“旨”或许也是有道理的。比较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与《彭祖》简8的“旨”网摘:《清华一》专辑
网摘:《清华一》专辑。
刘云:此字右部所从与《彭祖》简8的“旨”字的确很像,但这种“旨”字毕竟是比较罕见的,并且就构形理据来说,此字从“旨”远没有从“由”好。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
点击下载附件:0799网摘《清华一》专辑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833.html

以上是关于网摘:《清华一》专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