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首发)
李恒光
上海交通大学
二〇〇四年四月至六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的古井中,发掘出一批东汉时期的简牍。二〇〇六年四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的《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一书,公布了此批简牍的图版和释文。释文及图版公布之后,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形成了许多成果。由于时代久远,部份简牍漫漶严重,有些字形难以辨识,释文未有着录。但有些字形依据文意,尚可隶定,今择取几则,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今月五日初,卒为耶风所中,头身□□”中“□□”当爲 “寒热”二字。
东牌楼简九(出土编号为一一四一)《熹平五年骑吏中风文书》释文认为“头身”后二字残缺,我们经过仔细辨认图版,认为其后二字为“ 寒热”,其字形为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我们认为该文书性质属于病书[1] ,在其他汉简中也可以看到病书如:
① 元康二年二月庚子朔乙丑,左前万世隧长胡敢言之候官。即日疾心腹,四支不举。《居延汉简释文合校》5 ·18+255·22
② 庚午朔辛巳,吞远士吏戎敢言。
③ 伤汗寒热头痛,即日加烦懑,四支。《居延新简——甲渠侯官》EPT59·49A
④ 建武三年三月丁亥朔乙丑,城北隧长党敢言之。乃二月壬午,病加两脾雍肿,匈胁丈满,不耐食。《居延新简——甲渠侯官》EF22·80
由以上例子可以知道,病书要对病情进行描写,而“寒热”二字正是对病情的大致描写,合病书体例。
《伤寒论》就“中风”有如下描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据清孙星衍、孙冯翼所辑《神农本草经》:“云母味甘平。主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轻身延年。”又:“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山谷。”又:“麻黄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二医书所记载症状与文书相似,为之佐证。
所以我们认为“今月五日初,卒为耶风所中,头身□□”中“□□”当爲“寒热”二字。
二、“□房□六门文书、主事典录文书、科筴、乐器什物、阔不试”第二个□当为“诣”。
长沙东牌楼简一九(出土编号一一八五)的简牍释文第二行第三字作“ □”,原简牍图版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而同材料其他处“诣”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居延汉简有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处”在流沙坠简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如释文所说,“四字为隶书,与正文为草书不同,似为习字。”我们无法从文意上来求证,但该字上部从“虍” ,最后一笔捺的上挑还是可以清楚辨识的,从字体的轮廓中我们可以推定该字为“处”。
四、□□当作“再拜”
长沙东牌楼汉简简三八(出土编号为一一四五)的简牍背面第二行释文作:“府□□:□□□义无□”中前两个□□当为“再拜”。
如释文注释所言“府□□”三字为粗笔大字,并且该三字位于本木牍首部,与其他字相叠,从墨迹来看当为先写之字,今据图版可识“再拜 ”二字,故□□当作“再拜”。图版较模糊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弃”字在银雀山汉简中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在敦煌汉简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罢”字居延汉简作
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0760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879.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李恒光:东牌楼汉简文字补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