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
(首发)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

《上博七·武王践阼》一篇,整理者已经指出其内容又见于今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 》。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1简到第10简为一部分,讲师尚父以丹书之言告武王,武王因而作铭;这部分下有脱简,并非全篇,其原貌当与今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 》全篇近似。第11简到第15简为另一部分,讲太公望以丹书之言告武王,与《大戴礼记· 武王践阼 》前半段亦相近似,唯主名不同,也没有武王作铭的记载。简文这两部分的抄写风格不同,应为不同书手所抄,因此也可以视为甲乙本。下面我们就分甲、乙两本,分别作释文注释。
一、甲本
【释文】
[武]王𦖞(问)于帀(师 )上(尚)父曰: “不智(知)黄帝 、耑(颛 )琂(顼 )、尧、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以)得之,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以)守之, 亓(其 )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以)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以)兽(守 )之, 亓(其 )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以)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以)兽(守 )之,及 于身。”武王 𦖞(闻)之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何琳仪读为“愤懑”, [6]谓“‘忿’与‘愤’音义均同(《集韵》), ‘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与‘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声系亦通(《说文》 “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读若蛮”)。《文选·报任少卿书》‘僕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简文意谓‘抑止愤怒,改正忌胜,此人主所应留意。’”周凤五、顔世铉说略同。[7]读为“忿戾”,谓“‘忿戾’是古书常用的字。”[8]陈伟从之,[9]引《论语·阳货》“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何晏注引孔安国说“恶理多怒”为证。按读为“忿戾”之说似可从。《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以“连”与“忿” 对举,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连读音相近,表示的应是同一个词。王逸注:“惩,止也。忿,恨也。《史记》连作违。”王念孙《读书杂誌·余编下》以爲“连”字当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违”,“违”有“恨”意,其例见于《诗》、《书》。结合简文来看,王说恐不确。古“连”声字可与“列”声字、“厉”声字相通(看《会典》212页“连与烈”、“莲与裂”条, 630页“列与厉”条, 631页“裂与厉”条。古帝王“烈山氏”,古书或作“厉山氏”、“连山氏”。又《说苑·谈丛》:“猖蹷而活,先人余烈。”马王堆汉墓帛书《称》作:“商阙而栝,先人之连。”皆其证),“厉”又可与“戾”相通(看《会典》537页“戾与厉”条),“列”声字也可与“ 戾”声字相通(《会典》537页“戾与冽”、“悷与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条),故《怀沙》“连”字与简文 “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字可读为“戾”。
据此,简文 “忿 连”当读爲“忿戾”。
[24] 简文“卣”可读为“牖”。铭文讲得位、得士,则铭于“户牖”之上的可能性要比铭于酒器“卣”之上的可能性大。
[25] 简文“位难得而易失”,《新书·修政语》有“故夫天下者,难得而易失也”之语,与此句意近。“位”字,《大戴礼记》作“名”,二者或係出自不同来源。
[26] 简文“
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0240上博七之《武王践祚》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09.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