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
读《上博七》杂记(一)
(首发)
董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现在《上博七》出版,我在周公庙工地正在焦头烂额地整理08年新发掘的7000多个碎片上1500个的西周甲骨文字。看了一眼这108根新发表的上博简,很感叹,如果西周甲骨文也能这么成句(不敢奢求成版、成篇),该有多好。继而借助我这缓慢的无线网卡,看到了即将铺天盖地而来的有关《上博七》的讨论,不禁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也加入大家的讨论,掺合一下。下面是第一则。
1、《君人者何必安哉》
此拟定篇题“君人者何必安哉”之“安”应改读为“然”。
下面综合该篇甲、乙本,写出释文:
范戊曰:“君王有白玉三回(璺)而不戋(察),命为君王戋(察)之,敢告视日。”王乃出而见之。王曰:“范乘,吾韩(焉)有白玉三回(璺)而不戋(察)哉?”
范乘曰:“楚邦之中有食田五鼎,竽管衡于前。君王有楚,不听鼓钟之声。此其一回(璺)也。珪玉之君,百贞(正)之主,宫妾以十百数。君王有楚,侯(后)子三人,一人杜门不出。此其二回(璺)也。州徒之乐,而天下莫不语(娱)之,先王之所以为目观也。君王龙(隆)其祭而不为其乐,此其三回(璺)也。
“先王为此,人谓之安邦,谓之利民。今君王尽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为聚以嚣(徼)。民有不能也,鬼无不能也。民作而囟(使)□之,君王唯不荒年,何也?
“戊行年七十矣,言不敢择身。君人者何必安(然)哉!桀、受、幽、厉死于人手,先君灵王干(乾)溪(谿)云(殒)薾(匿),君人者何必安(然)哉!”
“白玉三回(璺)而不戋(察)”,“回”读为“璺”,玉之坼也,器破而未离谓之璺。“戋”读为“察”。“命为君王戋(察)之”句“命”训为“让”,其后省略宾语“我”。此句意谓,君王之行如白玉,而有三处缺点如白玉上有三道裂纹,让我指点出来,给君王看。
范乘所说的三点,都使用了对比的方式。
“有食田五贞(鼎)”指有食田采邑和五鼎这一级别的贵族。以这类贵族与“有楚”的楚邦君王为对比,前者竽管横陈于前,后者不听鼓钟之声,这是楚王的第一个缺点。
“珪玉之君,百贞(正)之主,宫妾以十百数”,是说爵为执圭的楚封君。“贞”写作“
历史-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0249读《上博七》杂记(一)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11.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董珊:读《上博七》杂记(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