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首发)
偃桐
摘要: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和考察认为,楚铜器铭文和郭店简的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即恭之异体,进而对相关简文进行了初步解读,对古文字中相关的共字形体也略作讨论。
关键词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恭 异体
寿县朱家集铜器铭文中冶师名“陈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之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旧释“共”,其原篆作:
第一组: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匕3.977[1]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匕3.978
第二组: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车饰18.12040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盘16.10158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鼎5.2795
时代大致相当的铜器铭文中“共”字作:
A组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楚王酓前鼎5.2623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金文编摹)楚王酓前盘16.10100楚考烈王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鼎5.2794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鼎5.2795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盘16.10158楚幽王
A组的上部两竖笔略微向两边倾斜,中部分别饰以两圆点。B组的两竖笔则比较直,两点已经演变成一横以贯之,整体上看起来结构比较规整。中间还当有演变的环节。C组的上部两竖笔则明显都呈向两边略敞开之势,且下部微尖。同为楚王酓前的器,鼎和盘的字体已明显呈现出新的变化,而釶鼎的字体则偏古,这由下部所从的“廾”形亦可得知。
所有这些,都与旧释为“共”者字形明显有异。前者上部所从为封口的椭圆形,上端微尖,陈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车饰和𠇝绍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匕(3.978)的字形上部虽未封口,但两笔明显有靠拢趋势,二者的分别至为明显。于是,旧释难免就让人生疑。同批铭文中的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鼎5.2794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鼎5.2795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盘16.10158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下部所从与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之上部第一组基本相同,而与第二组略异,即将前者横贯椭圆形的直横改作向上的弧形。这在古文字材料中是屡见不鲜的,二者并无实质性的差别。这也可以由同批材料中的忑字字形来证明,忑字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5.2794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之上部所从;后二例则与第二组基本相同,横贯之笔基本拉直。战国文字、尤其是楚文字中,相关的心及从心之字亦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其写法如下:

A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玺彙4501[5]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至于在铭文中怎么读,则不易确定,因为它记录的仅仅是一个人名。
表中D组字形的下部实际上和共字的上部写法相同,可能二者在当时确实有互混的情况。但上述铜器铭文中的字形当不会是混用而导致的现象。
郭店《六德》22简有字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会双手捧心之义,亦可分析为从心廾声,这样,它很可能就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字。[7]《说文》:“抟,肃也。从心、共声。”如此,此字与恭当有联系。
帛书乙8.11有恭字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很可能就是帛书恭字写法之简省,二者当为一字之异体。
《古玺彙编》着录有两方印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何琳仪(1998(2004):417)据此二例认为恭字共旁或省𠬞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与帛书乙的字形对照,此说颇有道理。
颇为有趣的是陶文中有恭字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似乎便有两种来源,一是如上引陶文,省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仔细比较,我们认为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现在看来,也颇为谨慎。
这样,将“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释作恭,在形体上似乎也没有大碍,“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即从心共省声。这种写法的恭字,目前所见仅这几例,古玺所录的两例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形体目前尚不明归属[10],而在楚铜器铭文和简帛中则有7见。
《说文》训恭为肃,古注中多解为下对上的恭敬、恭顺。恭也可用来表示上对下,《尚书·洪范》:“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伪孔《传》:“恭,俨恪。肃,心敬。”孔颖达《正义》:“郑云:‘君貌恭则臣礼肃’。”《诗·小雅·小旻》“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孔颖达《正义》:“叡、明、聪、恭、从,是君德也。圣、哲、谋、肃、乂,是臣事也。”肃亦有严意,《诗·小雅》:“肃肃谢功,召伯营之。”郑笺:“肃肃,严正之貌。”《礼记·玉藻》:“色容厉肃。”孔疏:“厉,严也。肃,威也。”是简文说“上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下之宜(义)”,与古注意思不悖。因此,将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释作恭,在简文中亦文从字顺[11]。
以上只是一种不太肯定的推测,或者正如陈伟师所言,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并不一定就是恭字。而是另外一个字,它在简文中的确切意思,也有待探索。
最后简单说说“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所从之共(省)的形体演变情况。古文字中共字的形体,大别之,有下列不同的写法: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续5.53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京都459A一期[12]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前7.3.2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后上31.6一期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后下33.3四期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林2.25.6五期[13]


西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亚且乙父己卣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牧共簋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共覃父乙簋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父癸簋[14]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楚王酓前鼎5.2623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鼎5.2794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盘16.10158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玺彙5133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4.4引汗简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汗简 目88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4.2[16]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帛书甲7.5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玺彙5139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1.13引道德经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4.4引古老子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4.4引说文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1.3[19]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1.13引王存乂切韵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1.3[20]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睡虎地24.24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睡虎地23.2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长安鋗[21]熨说文



由上表可知,共字在一期卜辞中就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这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直衍变、延续到战国晚期。第二列的字形有逐渐繁化的趋势,后又归于减省。至于在商代晚期,这两种写法之间有何种关係,我们尚不能确指,也可能它们是有共同的源头,或是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形是比较早期的写法。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列战国玺印、陶文中共字的写法,这种形体似乎是揉合了前两种形体的构形方式,杂交而成。这种写法的字体与玺彙3658所录古玺和《古陶文字征》所列陶文的形体当有一定联系[22];此外,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纯釜(16.10371)的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供(共)省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等形,似乎也可作为我们所论的一个旁证。
主要参考文献
G
高明、葛英会
1991 编着《古陶文字征》,北京:中华书局。
(宋)郭忠恕、夏竦
1983 《汗简•古文四声韵》,北京:中华书局影印。
H
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
1985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何琳仪
1998(2004) 《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北京:中华书局。
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
1998 编《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
1991 《包山楚简》,北京:文物出版社。
L
廖名春
2000=2001 郭店楚简《六德》篇校释,载廖名春编《清华简帛研究》第一辑,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后以《郭店简《六德》篇校释劄记》为题辑入氏着《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罗福颐
1981 主编(故宫博物院编) 《古玺彙编》,北京:文物出版社。
R
饶宗颐、曾宪通
1985编着 《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
容庚
1985 编着,张振林、马国权摹补《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
W
汪庆正
1988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1•先秦货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T
汤余惠
2001(2005) 主编《战国文字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X
徐在国
2006 编《传抄古文字编》,北京:线装书局。
徐中舒
1989 主编《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Z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65 编辑《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4-1994 编《殷周金文集成》(1-18册),北京︰中华书局。





[1] 见《殷周金文集成》,文中所引铜器铭文字形不再出注者均据此书。
[2] 此字下部心旁《金文编》误摹作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1.13引道德经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4.2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1.3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四声韵1.13引王存乂切韵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韵海1.3等《汗简》、《古文四声韵》等列在供字头下,其实也是共字,用作供。
[17] 《战国文字编》165页。
[18] 《传抄古文字编》262页。
[19] 《传抄古文字编》778页。
[20] 《传抄古文字编》778页。
[21]以上见《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181-182页。
[22] 《战国文字编》165、166页将此玺印和陶文归入燕系,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字分析为会意字,则“廾”旁就是音符兼意符。
点击下载附件:

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0135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22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偃桐:试说楚文字中恭字的异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