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施谢捷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吉金斋古铜印谱》、《十钟山房印举》14a.50等着录下揭一汉穿带印: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附在“艸部”之后(1.21 “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栏);《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则改归附录(1650页)。
捷按:汉代文字中,作爲偏旁的“𦣞”或讹作“匠”形,如汉印“茝喜”(《黄宾虹藏古玺印》)、“侯茝·臣茝” (穿带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印续集三》269)中的“茝”字作“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简49、75、77、83、86、94 、100),并其徵。原释“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之字所从“匛”实爲“匠”形的进一步省讹,“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当亦是“茝”字异构。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作爲不识字处理(附录2.A5 栏),[12] 显然受了该书的影响。近年出版的《中国篆刻全集》2.205重新着录此印时,亦释印文爲“毕产”二字。诸说均误。今谓“田革产”,“田”爲姓氏,“革产”爲人名,与汉印常见人名“革生”、“更生”取意相同。汉印中以“革生”爲名者,如“侯史革生”(《吉金斋古铜印谱》、《十钟山房印举》26.11)、“诸革生印”(《十钟山房印举》18.19)、“张革生”(《十钟山房印举》17.22)、“王革生”(《十钟山房印举》17.50)、“吴革生”(《齐鲁古印攈》;《徵》3.14“革”栏)、“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颜)革生·臣革生”(《十钟山房印举》14b.2)等,以“更生”爲名者,如“赵更生”(《徵》3.21“更”栏)、“茆更生”(《徵补》 1.6“茆”栏)等,是其例。又《双虞壶斋印存》、《十钟山房印举》17.56等着录一汉私印“李长产”: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1.7“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栏)。
捷按:此印人名字作“从艸从盐”,原释爲“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显然是正确的。《汉印文字徵》引录见于汉私印“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之“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相同,秖是所从“盐”的写法上稍有差异,亦当隷定爲“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汉私印“盐尚信印”(私人藏印)之“盐”作“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知汉印“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字亦当视爲“蓝”字异构。《首都博物馆藏古玺印选》着录下揭一汉“李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穿带印: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乃“盐”之省形,犹如“䀋”(“盐”之俗体)或可省作“𪉩”(《集韵》平声·二十四盐韵),例同。“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即“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之省,亦是“蓝”字异构。以“蓝”爲姓氏者,汉印有“蓝少孺”(《徵补》1.3“蓝”栏);[16] 以“蓝”名字者,汉印有“弁蓝之印”(《徵》1.10“蓝”栏、《徵》 8.20“𡭪”栏)、“肠蓝信印”(《徵补》4.4“肠”栏)等,可比照。

《故宫玺印选粹》86、《玺印源流》78页、《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图录》161等着录一汉子母印: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附录5.A3栏)。
捷按:汉代文字裏作爲偏旁的“坴”、“丮”往往可作“圭”形、“凡”形,例多不赘举。实际上“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不妥。“去热”是秦汉时常用的名字,取意与习见之“去疾”、“去病”、“去伤”等相类。汉印有“赵去热”(《徵补》10.3“热”栏),亦以“去热”爲名,是其比。或写作“去炅”,[22] 如秦印“田毋辟·臣去炅”(穿带印。《尊古斋印存》六集)、“潘去炅”(《魏石经室古玺印景》),汉印“閵去炅”[23](《王氏集古印谱》5.13)等,均其例。《澂秋馆印存》着录秦汉之际私印“与炅巳(已)·肖形”(穿带印),以“炅已”爲名,显然也应该就是“热已”,汉印中有名“热已” 者,如“周热巳(已)”(《徵》10.9“热”栏),即其例。
十四
《双虞壶斋印存》、《十钟山房印举》14b.16等着录下揭一汉穿带印: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归在“附录”(1717页)。
[13] 另“𦞅”隶变后作“胃”,与“卤”字省简方式亦近似。
[14] 参看姚孝遂先生《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3年,67页。
[15] 《汉书·地理志下》金城郡属县“临羌”,莽曰“盐羌”。按“盐羌”,诸本同,并无异文。(此承谢秉洪兄查检幷指示,谨此致谢。)王念孙《读书杂志四·汉书杂志七》“盐羌”条曰:“‘ 盐羌’当依《水经注》作‘监羌’。凡县名上一字称‘临’者,王莽多改爲‘监’。”《地理志上》左冯翊属县“临晋”,莽曰监晋;颍川郡属县“临颍”,莽曰监颍;齐郡郡属县“临朐”,莽曰监朐;东莱郡属县“临朐”,莽曰监朐;武陵郡属县“临沅”,莽曰监沅(参看王念孙《读书杂志四·汉书杂志六》“监原”条);蜀郡郡属县“临邛”,莽曰监邛;巴郡郡属县“临江”,莽曰监江。《地理志下》安定郡属县“临泾”,莽曰监泾;西河郡属县“临水”,莽曰监水;朔方郡属县“临河”,莽曰监河;郁林郡属县“临尘”,莽曰监尘,均其例。不过,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监”或借“盐”字爲之来看,很可能《汉书》作“盐羌 ”不必爲误字,而是保留了汉时的书写原貌,亦属“盐”、“监”相通之例。
[16] 我们过去曾举《徵》1.10“蓝”栏引录“蓝田之印”官印作爲以“蓝 ”爲姓氏之例(看施谢捷《汉印文字丛释》“六、释‘
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条,《西泠艺丛》1990年第1期),说大误。
[17] 赵平安:《汉印複姓的考辨与统计》,121页。
[18] 民国十五年(1926)故宫博物院重辑《金薤留真》时就已经发现此问题并予以纠正。
[19] 《汉印文字徵补遗》12.6“𣞣”栏重出。
[20] 《古玺彙编》4199着录“瘥敬事”也属于这一类,“瘥”(原作从左)爲人名。
[21] 刘钊:《古文字中的人名资料》,《吉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后收入《古文字考释丛稿》,岳麓书社2005年,371页。
[22] 秦汉文字“热”或写作“炅”,可参看裘锡圭先生《考古发现的秦汉文字资料对于校读古籍的重要性》,载《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34-35页。
[23] 此印“去炅”二字,《王氏集古印谱》释文误以爲一字,阙释。
[24] 说参看裘锡圭先生《〈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读后记》,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503页。
[25] “杨姑遇之”,亦可能是姓“杨”名“姑”字“遇之”。参看上文第七则所举相关印例。
* 引用诸印谱的详细情况参看拙撰《古玺彙考》之附录一《集辑古玺印印谱知见目录》,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此不具列。
点击下载 word文本:
0007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335.html

以上是关于汝南-施谢捷:汉印文字校读札记(十五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