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此篇残断较严重,字体明显与《孔子见季桓子》相同,当爲一人所抄,但根据整理者,二篇简长短不同。现将释文订正于下(採用宽式隶定,不做编连)。
简1:其□之。史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曰:“留也,古齐邦敝吏之子也,无如图也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2:既之以其子,子(嗣?)其身之惑也。今吏子师之、君之,择之慎矣。□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3:必危其邦家,赐<则>能贵于禹、汤,禹、汤赐<则>学自□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4:亘(亟?)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同,故教于始乎哉?始得可人而与(举?)之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5: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莫之能竖也,子以是视之,不其难与言也,且夫□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6: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也。史留曰:“何谓八?”夫子曰:“内与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幽色与酒,大钟鼎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7:美宗室,区(驱)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畋□与狱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讼>,此所以失
简8:“[何谓]敬?”夫子曰:“敬也者,信人之颜色,其为之伪,视其所欲,其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9:“曷鹿(麤)而不敬,子亦是之恻。”史留曰:“何谓强?何谓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10: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有民以来,未或能在(栽?)立(粒?)于地之上,抑或不免有祸,不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11:不可以弗戒。子之事行,百姓得其例,邦家以㾕(?),子之事不行,百姓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12:“闻子之言,大惧,不知所为。”夫子曰:“善哉!临事而惧,教(?效?)不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简1“史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的史为史官名,在楚简中多见,如“喜君司败史善受几”(包54)、“史丑”(天卜)等等。“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可直接释写为留,《上一·缁21》:“私惠不怀德,君子不自留焉”,“留”原简作“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字楚简多读为“图”,如“公弗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图),必害公身。”(上五·鲍6)
简3的两个“则”字严格说来应为讹书,楚简的“则”右侧所从为“勿”,这两个字右所从与《清壹·保》5的“易”字同(也可能是书手所加饰笔,但不管怎么说,加了饰笔与“易”混同了)。
简4:“亘(亟?)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同,故教于始乎哉?始(?)得可人而与(举?)之
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我们之所以在“乎哉”下断句,是因为“乎哉”连用文献多见,如《礼记·檀弓下》:“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简4实际上可与《上六·孔》简9:“仁爰人而进之,不仁人弗得进矣。始(?)得不可人其与”连读。具体应为简4在前,简9在后。
简6和简7也许连读,下所列正好“八”。简7下疑接简3。简7旧释为易的字应为“此”,可参《上六·孔》简8的“此”[1]。
简8“不志所为”,“志”整理者疑读为“知”,这是正确的。“志”章母之部,“知”端母支部。之部和支部可通转,《尚书·舜典》“惟时懋哉”《史记·五帝本纪》作“维是勉哉”,“时”之部,“是”支部。文献“不知所为”多见,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
简9“曷鹿(麤)而不敬”,整理者已经指出“鹿”可读为“麤”,《说文》:“行超远也。”段注解释为引申之为鲁莽之称,即今之“粗”字。这个含义正适合简文,《吕氏春秋·仲冬纪第十一·至忠》:“何其暴而不敬也?”可以比观。
注:匆匆草成,问题很多。简帛网论坛更新太快,失引之处还请见谅。
(编者按:[1]此字陈剑先生已经释为此,见陈剑:《<上博(六)·孔子见季桓子>重编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77-178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80.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上博九·史蒥问于夫子》初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