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研究竹简的归属,不仅仅要对字迹进行比较,字迹所依託的书写材料更爲重要,在对比过竹简的形制后,才能进行字迹的分析比较。而对于残简的归属,字迹的分析就是最爲重要的一个因素了。
利用字迹特徵考察文本,不仅可以分离出文本中所含的不同抄手,还可以考察出由同一抄手书写的文本中字迹的细微差别。这样,根据这些差别也就可以分离出同一抄手书写的不同文本。
已公布的上博七《吴命》共有11支简,其书写均由同一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特徵的差异性观察,这11支竹简中有两支简与其他九支简的字迹略有不同。
我们把《吴命》中具备不同字迹特徵的简进行分组,其中有9支简爲同一抄手同一时期书写,这些简是:简1、3、4、5下、6、7、8上、8下、9(下文中我们把这一组字迹简称作其他9支);其中简2具备《子羔》一类字迹特徵;[1]简5上具备《竞公疟》一类字迹特徵。[2]这些简是按照以下方面进行分组的:
一、文字布局
简5上长二十四·三釐米,容字33又半字。比较其他几段简,除简3容字33又半个残字外,简4、6、8上、9简首位置相同长度的容字至多爲31又半字(简8上)。相较而言,简5上比其他简文字布局密集。
二、风格
9支简中文字书写笔锋明显,起收笔笔画尖细,且弯笔弧度较大。简5上文字较其他9支简中文字书写笔锋均匀,如其他9支简的“之”字横画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简1);简5上的“之”字横画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2笔画均匀,笔锋不如其他9支简明显,多用折笔处理弧笔,如简2中“唯”字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左边的笔划先竖折后,又折笔竖直书写;而其他9支简中“隹”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9)左边的笔划在折笔处作弧笔,后又弯笔撇出。
三、字形书写
我们将可以对比的典型文字列表如下:
表一:
9支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9
简5上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1、简5上的“心”符底部不封口,左边笔画向右撇出,均写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如: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其他9支简中“心”符底部封口,均写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6),如: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1)、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3)。
2、简5上的“贝”符里作两斜笔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如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其他9支简中“贝”符里作两横笔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如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6)。
3、简5上的“也”字下端笔画转折处呈折角,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其他9支简的“也”字下端笔画转折处略有弧度,呈弯角,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或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
表二:
9支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9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5下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5下
简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9支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9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5上
简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1、简2“而”字下边两个笔画相对作弯笔,如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其他9支简中“而”字下边一作弯笔,一作竖笔,如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2、简2“社稷”两字于简5下“社稷”两字字符位置不同,简2“社”字从“示”从“土”; 简5下“社”字从“示”从“木”从“土”。简2“稷”字写作从“示”从“田”从“女”; 简5下“稷”字写作从“示”从“田”从“止”。
3、简2“则”字左边字符写作从“目”从“火”,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简3中“则”字左边字符均写作从“目”从两横的写法,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对比,我们认爲《吴命》中简2、简5上的字迹虽爲同一个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差异上看,这两段简不应该属于《吴命》一篇。
过去,已有学者指出《吴命》与《彭祖》、《竞公疟》属一个抄手所写,[3]我们把简5上与《彭祖》、《竞公疟》中字迹对比后发现,《吴命》简5上的文字写法与这两篇最爲接近。见下表:
表三:
《吴命》5上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竞、彭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竞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彭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彭7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竞12
儘管《吴命》简5上的文字写法与《彭祖》、《竞公疟》多有相合,但就其文字布局上看,《彭祖》、《竞公疟》较《吴命》简5上布局疏朗,字形也比《吴命》简5上较长些。从文字风格来看,《吴命》简5上与《彭祖》、《竞公疟》也是有区别的,如上文提到的“简5上文字书写笔锋均匀”,而《彭祖》、《竞公疟》两篇文字书写笔锋明显,落笔较重、收笔轻提,造成起笔粗末笔尖细。
表四:
子羔类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鲁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1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6
吴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从上表可见,《吴命》简2与《吴命》其他9支简有区别的代表文字,多在《子羔》、《鲁邦大旱》中有所对应。并且,文字风格也是趋于一致的,都是在转弯处用折笔书写。儘管如此,《吴命》简2仍有一些代表字是不能归入上述两篇文本的,如“则”字在《吴命》简5上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右边所从笔画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在《子羔》、《鲁邦大旱》中,右边所从笔画均写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另外,《吴命》简2的“中”字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这与《子羔》简5的“中”字作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文字书写上也有略微不同。我们认爲《吴命》简2也不属于《子羔》、《鲁邦大旱》这组文本,不过从字迹的相近性上看,《吴命》简2应该距《子羔》等篇的抄写时间相近。
综上所述,我们认爲《吴命》中的11支简系同一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差异上看,简2与简5上应该剔除该篇文本。其中简2具备《子羔》一类字迹特徵;简5上具备《竞公疟》一类字迹特徵,这正可以反映出该抄手在不同时间内所抄写的文字差异性。[4]
(编者按:[1]此条由冯胜君师提出,我们完全赞同这一说法。李零先生曾指出《子羔》、《鲁邦大旱》、《孔子诗论》系同一抄手所写。参看李零:《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页5-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我们这里指的“《子羔》一类字迹”就是这三篇文本的字迹。沈宝春先生也指出:“若以字体结构与书写方式仔细检验,《吴命》更接近《孔子诗论》与《子羔》、《中弓》篇。”参看沈宝春:《试论上博七〈吴命〉简的抄手与底本的时代地域特徵》,“战国秦汉出土文字资料和地域性──汉字文化圈的时空和构造”会议论文集,日本女子大学,2009年9月19日。不过沈先生并没有注意区分《吴命》内部两支简与其他9支简的字迹差异。
[2]飞虎(网名)引一上示三王(网名)的意见已指出,简5上半段不应归入《吴命》篇,参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77,文后飞虎(网名)2009年1月12日的发言。又,冯胜君师曾指出上博《缁衣》、《彭祖》、《竞公疟》系同一抄手所写,参看冯胜君师:《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页251-254,綫装书局,2008年;又,冯胜君师:《从出土文献看抄手在先秦文献传布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页419,《简帛》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由于《缁衣》与《彭祖》、《竞公疟》两篇书写风格略有不同,故下文不举《缁衣》中文字爲例。
[3]如复旦读书会言:“从书法风格上看,此简(松儒按,指《吴命》)当与上博一《缁衣》、上博三《彭祖》爲同一抄手所写。”参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77。又如海天(网名)言:“看起来也应该与上博六景公疟同一书手”,参看《〈上博七·吴命〉校读》后2008年12月30日海天(网名)的发言。
[4]关于《彭祖》、《竞公疟》等篇与《子羔》、《鲁邦大旱》等篇爲系同一抄手及抄写时间差异的讨论笔者将在《上博简字迹研究》中做详细的论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098.html

以上是关于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