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研究竹简的归属,不仅仅要对字迹进行比较,字迹所依託的书写材料更爲重要,在对比过竹简的形制后,才能进行字迹的分析比较。而对于残简的归属,字迹的分析就是最爲重要的一个因素了。
利用字迹特徵考察文本,不仅可以分离出文本中所含的不同抄手,还可以考察出由同一抄手书写的文本中字迹的细微差别。这样,根据这些差别也就可以分离出同一抄手书写的不同文本。
已公布的上博七《吴命》共有11支简,其书写均由同一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特徵的差异性观察,这11支竹简中有两支简与其他九支简的字迹略有不同。
我们把《吴命》中具备不同字迹特徵的简进行分组,其中有9支简爲同一抄手同一时期书写,这些简是:简1、3、4、5下、6、7、8上、8下、9(下文中我们把这一组字迹简称作其他9支);其中简2具备《子羔》一类字迹特徵;[1]简5上具备《竞公疟》一类字迹特徵。[2]这些简是按照以下方面进行分组的:
一、文字布局
简5上长二十四·三釐米,容字33又半字。比较其他几段简,除简3容字33又半个残字外,简4、6、8上、9简首位置相同长度的容字至多爲31又半字(简8上)。相较而言,简5上比其他简文字布局密集。
二、风格
9支简中文字书写笔锋明显,起收笔笔画尖细,且弯笔弧度较大。简5上文字较其他9支简中文字书写笔锋均匀,如其他9支简的“之”字横画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简1);简5上的“之”字横画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2笔画均匀,笔锋不如其他9支简明显,多用折笔处理弧笔,如简2中“唯”字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左边的笔划先竖折后,又折笔竖直书写;而其他9支简中“隹”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9)左边的笔划在折笔处作弧笔,后又弯笔撇出。
三、字形书写
我们将可以对比的典型文字列表如下:
表一:
9支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9
简5上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1、简5上的“心”符底部不封口,左边笔画向右撇出,均写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如: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其他9支简中“心”符底部封口,均写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6),如: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3)。
2、简5上的“贝”符里作两斜笔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如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其他9支简中“贝”符里作两横笔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如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简6)。
3、简5上的“也”字下端笔画转折处呈折角,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其他9支简的“也”字下端笔画转折处略有弧度,呈弯角,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或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
表二:
9支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9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5下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5下
简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9支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9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3、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5上
简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1、简2“而”字下边两个笔画相对作弯笔,如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其他9支简中“而”字下边一作弯笔,一作竖笔,如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2、简2“社稷”两字于简5下“社稷”两字字符位置不同,简2“社”字从“示”从“土”; 简5下“社”字从“示”从“木”从“土”。简2“稷”字写作从“示”从“田”从“女”; 简5下“稷”字写作从“示”从“田”从“止”。
3、简2“则”字左边字符写作从“目”从“火”,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简3中“则”字左边字符均写作从“目”从两横的写法,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对比,我们认爲《吴命》中简2、简5上的字迹虽爲同一个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差异上看,这两段简不应该属于《吴命》一篇。
过去,已有学者指出《吴命》与《彭祖》、《竞公疟》属一个抄手所写,[3]我们把简5上与《彭祖》、《竞公疟》中字迹对比后发现,《吴命》简5上的文字写法与这两篇最爲接近。见下表:
表三:
《吴命》5上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竞、彭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竞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彭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彭7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竞12
儘管《吴命》简5上的文字写法与《彭祖》、《竞公疟》多有相合,但就其文字布局上看,《彭祖》、《竞公疟》较《吴命》简5上布局疏朗,字形也比《吴命》简5上较长些。从文字风格来看,《吴命》简5上与《彭祖》、《竞公疟》也是有区别的,如上文提到的“简5上文字书写笔锋均匀”,而《彭祖》、《竞公疟》两篇文字书写笔锋明显,落笔较重、收笔轻提,造成起笔粗末笔尖细。
表四:
子羔类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鲁1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1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6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羔6
吴2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
从上表可见,《吴命》简2与《吴命》其他9支简有区别的代表文字,多在《子羔》、《鲁邦大旱》中有所对应。并且,文字风格也是趋于一致的,都是在转弯处用折笔书写。儘管如此,《吴命》简2仍有一些代表字是不能归入上述两篇文本的,如“则”字在《吴命》简5上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右边所从笔画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在《子羔》、《鲁邦大旱》中,右边所从笔画均写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形。另外,《吴命》简2的“中”字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这与《子羔》简5的“中”字作
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文字书写上也有略微不同。我们认爲《吴命》简2也不属于《子羔》、《鲁邦大旱》这组文本,不过从字迹的相近性上看,《吴命》简2应该距《子羔》等篇的抄写时间相近。
综上所述,我们认爲《吴命》中的11支简系同一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差异上看,简2与简5上应该剔除该篇文本。其中简2具备《子羔》一类字迹特徵;简5上具备《竞公疟》一类字迹特徵,这正可以反映出该抄手在不同时间内所抄写的文字差异性。[4]
(编者按:[1]此条由冯胜君师提出,我们完全赞同这一说法。李零先生曾指出《子羔》、《鲁邦大旱》、《孔子诗论》系同一抄手所写。参看李零:《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页5-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我们这里指的“《子羔》一类字迹”就是这三篇文本的字迹。沈宝春先生也指出:“若以字体结构与书写方式仔细检验,《吴命》更接近《孔子诗论》与《子羔》、《中弓》篇。”参看沈宝春:《试论上博七〈吴命〉简的抄手与底本的时代地域特徵》,“战国秦汉出土文字资料和地域性──汉字文化圈的时空和构造”会议论文集,日本女子大学,2009年9月19日。不过沈先生并没有注意区分《吴命》内部两支简与其他9支简的字迹差异。
[2]飞虎(网名)引一上示三王(网名)的意见已指出,简5上半段不应归入《吴命》篇,参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77,文后飞虎(网名)2009年1月12日的发言。又,冯胜君师曾指出上博《缁衣》、《彭祖》、《竞公疟》系同一抄手所写,参看冯胜君师:《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页251-254,綫装书局,2008年;又,冯胜君师:《从出土文献看抄手在先秦文献传布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页419,《简帛》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由于《缁衣》与《彭祖》、《竞公疟》两篇书写风格略有不同,故下文不举《缁衣》中文字爲例。
[3]如复旦读书会言:“从书法风格上看,此简(松儒按,指《吴命》)当与上博一《缁衣》、上博三《彭祖》爲同一抄手所写。”参看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1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577。又如海天(网名)言:“看起来也应该与上博六景公疟同一书手”,参看《〈上博七·吴命〉校读》后2008年12月30日海天(网名)的发言。
[4]关于《彭祖》、《竞公疟》等篇与《子羔》、《鲁邦大旱》等篇爲系同一抄手及抄写时间差异的讨论笔者将在《上博简字迹研究》中做详细的论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098.html
以上是关于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