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孙子》译序(连载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地形-《孙子》译序(连载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孙子》译序(连载三)
(首发)
(连载一)(连载二)(连载四)
[7重复简军争] 第七篇 军 争[1]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2]。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3]。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4]。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5]。举军而争利则不及[6],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7]: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8];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9]: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10],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11]则亡。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12]。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13]。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14]。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15]。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16]?曰[17]:先夺其所爱,则听矣[18]。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19]。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20],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21],掠乡分众廓地分利[22],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23],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24]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25]。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26]。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27]。人既专一[28],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29]。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30]。是故[31]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32];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33];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34];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35]。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36],饵兵勿食,锐卒勿攻,佯北勿从[37],归师勿遏,穷寇勿迫,围师必阙 [38]。此用兵之法也[39]。
注释
[1]军争——军队的争夺,即军事争夺。军,军队。争,争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军争”在当时已是一个特指概念。军事争夺的对象是战略要地、要道、要津和战役要地、要道、要津,以及其他的战略资源和战役资源。
本篇主要从战略角度,同时也从战役角度论述了军事争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用兵之要。同时于本篇从针对自己、针对敌人两个方面,集中论述了一般的用兵之道。
[2]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将受命于君:将领从国君那里接受命令。受,接受。命,命令。于,从------。君,国君。合军:集合军队。合,会合、集合。聚众:聚集人马。聚,聚集。交和而舍:两军面对地扎营,即两军对垒。交,交对。和,和门,军营的左右门。舍,扎营。莫难于军争:没有比军事争夺更难的。莫,虚指代词,没有(人、事、物)。于,介词,表示比较,引出被比较的对象。
[3]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迂为直:把迂回作为捷径。迂,迂回。直,直径,捷径。以------为,把------作为。以患为利:把不利作为有利,即现在的说法:把不利变为有利。患,不利。利,有利。
[4]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迂其途:迂回其途径。途,途径。诱之以利;用敌人觉得有利的东西去引诱敌人。利,指(敌人觉得)有利的东西。后人发先人至:在敌人后面出发在敌人前面到。后人,在敌人后面。先人,在敌人前面。迂直之计:把迂回作为捷径的策略。迂直,指代以迂为直。计,策略。者也:判断句式的一种。者,------的人(事、物)。也,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5]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为:通“唯”。为------为:(唯------唯),既------又。利:有利。危:危险。[原文是:军争为利众争为危。“众”,于文意不符,于文理也不符;据《十一家注孙子》校之。]
[6]举军而争利则不及——举军:整个军队。举,全部、整个。而:连词,来、去。争利:争夺战略要地。争,争夺。利,有利的东西,结合后面的“廓地分利”来看,这个“利”指的是战略上的有利军事条件,是指“兵家必争之地”、战略要地。不及:赶不上、赶不及。
[7]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卷甲而趋:卷起盔甲来赶路。卷甲,卷起盔甲。趋,赶路。处:停留。倍道兼行:多条路同时走,形容加快行军,现已作为成语。擒:捉,这里是被捉、被俘虏。三将军:三军将领。古代打仗一般把军队分为左、中、右路三军,故如是说。
[8]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劲者:有力的。先:在前面。疲者:疲劳的、没有力气的。其法:指前面说的去争利的方法。十一:十分之一。至:到,赶到。
[9]蹶上将军——蹶:本义是跌倒,这里指折损,是一种习语。上将军:前锋统帅。
[10]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军:委托部队,指派出轻装部队。委,委托、托付。捐:丢弃。
[11]委积:储备(这是一个复合词,委、积,皆是积聚的意思),指给养。
[12]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智者之虑:高明人的考虑。必:一定、必定。杂于:兼顾到。杂,兼顾。于,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利害:有利的和不利的。
[13]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杂于利:兼顾到有利的一面。而:连词,就、才。务:要作的事情。信(音shen申):通“伸”,伸展、施展。杂于害:兼顾到不利的一面。患:隐患。解:解除。
[14]古之善用兵者------兵合而不齐——古:从前。之:语气词。相及:相互联系。众寡不相恃:主力部队和非主力部队不能相互依靠。众,兵力多,这里作名词指兵力多的部队,即主力部队。寡,兵力少,这里作名词指兵力少的部队,即非主力部队。恃,依靠。贵贱不相救:爵禄高的部队和爵禄底的部队不能相互救援。贵,爵禄高,这里指爵禄高的部队。贱,指爵禄底的部队。上下不相收:上级和下级不能相互靠拢。收,收拢、聚集。卒离而不集:部队分散而不能集中。卒,士兵,这里是把它作为作战主体而指代军队,与后面的“兵”是一个意思。离,分散。兵合而不齐:军队会合在一起而不能步调一致。合,会合。齐,一致,指步调一致。
[15]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条件有利就动,条件不利就不动。合于利:符合(条件)有利。合,符合。利,(条件)有利。止;不动。而------而:连词,就------就。
[16]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敢问:试问。敢,谦辞。众整:兵力众多而严整。整,严整。而,连词。将:带领。待之若何;如何对付它。待,对付、对待。若何,如何。
[17]曰:说,指会说。
[18]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夺:夺取。所爱:想要的东西,指军争的对象、战役中的有利军事条件(要地、要道、要津等)。听:顺从,指就范。矣:了,表示完成。
[19]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兵之情:军事的特点。情,指特点。主速:以快为主。不及:赶不上。由不虞之道:从意料之外的途径。由,从。虞,意料、预料。不虞,意料之外。所不戒:没有戒备的地方。戒,戒备。
[20]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兵:军事。以诈立:因欺骗而成立。以,介词,因为。立,存在、成立。以利动:因条件有利而行动。利:指代“合于利”,条件有利。以分合为变:以分散和集中为变化。分合,分散和集中。变,变化。者也,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21]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其:指军队。疾:快。徐:慢。侵掠:侵略。掠,义同略。阴:阴天。晴天是太阳在外面,阴天是太阳被遮住,这里的指意是阴天里的太阳(看不见)。雷霆,指雷霆的震撼。
[22]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掠乡:夺取一地。掠,夺取。乡,古代的地方单位,一万两千五百户为一乡。分众:意思是把众人分配给部队。分,分配。众,众多的人。廓地:扩大地盘,指占领一方。廓,扩大。分利:意思是把战略要地分配给部队据守。利,指战略要地,
[23]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悬权:挂秤砣,意指权衡(利害)。先:指悬权而动之前。知:知道、懂得。者:指示代词,指代(归结)整个前面所说。
[24]《军政》:更早时期的军事典籍。
[25]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言:说。不相闻:听不到。闻,听到。相,偏指。故为之:因此用。为,用。之,语气词。金鼓:锣鼓。金,指铜锣。金、鼓,古代用来指挥作战的器具,击鼓而战鸣锣收兵。视:看。不相见:见不到。旌旗:旌,在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装饰的一种旗子。旌、旗,同样是用来指挥作战的器具,军事上有旗语。
[26]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夜战:夜晚的战斗。多:多用,省略“用”。火鼓:指火炬和锣鼓。昼战:白天的战斗。所以:------的原因。变人之耳目:使人的视听得到变换,指适应人视听要求的变化。变,变换,这里是使动,使变换。耳目,视听。
[27]所以一人之耳目也——用来统一人的视听的。所以,用来------的东西。一,动词,统一。耳目,指视听。
[28]人既专一——人:指代“人之耳目”。既:既然。专一:统一。
[29]此用众之法也——用众:指指挥军队作战。用,使用。众,指军队。
[30]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队可使其丧失斗志,将军可使其丧失意志。三军:指整个军队。夺:使丧失。气:士气、斗志。斗志是士气的实质,故泛指的时候译为士气,确指的时候应译为斗志。心:心理,这里是指意志。[“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而有复杂的概念。它是指自然界的阴晴冷暖、人和动物身体的机能运转、人的精神状态等内在的机质,是万物生命(包括非生命物质)的原在力。“天人合一”更是认为有生命的物质气息都是相通的。本篇提到的“气”只是借用其词,都是指人的精神状态。]
[31]是故——因此、那么。它是整个后面一段与前面这句话的联结语。
[32]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朝气:指士气处在朝气的时候。朝,早上。锐,锋锐。昼气:士气处在昼气的时候。昼,白天。惰,懈怠。暮气:士气处在暮气的时候。暮,晚上。归,返回,指衰竭。惰归:斗志懈怠和衰竭,这里是指斗志懈怠和衰竭的时候。治:管理,指掌握。
[33]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介词,用。治:“乱”的反义词,安定。待:对待、对付。静:安静,哗:喧哗。治心:掌握心理。
[34]力:指体力。
[35]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无:通“毋”,不、不要。邀:迎候,指拦截。正正之旗:严整的旗帜,指旗帜严整的军队。正正,严整的样子。堂堂之阵:雄壮的队列,这里指队列雄壮的军队。堂堂,雄壮的样子。阵,队伍的行列。变:应变、权变。
[36]高陵勿向,背丘勿逆——陵:大土山。向:向着、朝着,指面向山上作战。背:背对着。丘:小土山。这里不强调大小,与“陵”同意。逆:回头。(这是基于掌握体力)
[37] 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佯:假装。北:败退。从:跟随、追随。锐卒:指处于朝气、士气旺盛的军队。卒,步兵,这里泛指军队。饵兵:作为诱饵的军队。食:吃,指去攻击。(这是基于掌握权变)
[38]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归师:回家的军队。遏:阻拦。围师:被包围的军队。围,指被围。阙:通“缺”,缺口,这里作动词用,留缺口。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寇,称侵略者为寇,泛指敌人。迫:紧逼。(这是基于掌握心理)
[39]此用兵之法也——这是对“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以下的归结。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用兵方法是孙子,和孙子所要求要从“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整体指导思想上去把握的。
但凡用兵的方法,将军从国君那里接受命令,聚集部队和人马,两军对垒,没有比军事争夺更难的。军事争夺之难在于要把迂回作为捷径,把不利变为有利。那么迂回其途径,用敌人觉得有利的东西去引诱敌人,在敌人的后面出发而在敌人的前面到达,这是懂得把迂回作为捷径策略的。
军事争夺有有利的一面,军事争夺也有危险的一面。整个军队去夺取战略要地则赶不及。那么卷起盔甲来赶路,日夜不停、倍道兼行,行百里去夺取战略要地,三军将领都会被俘获:有力的跑在前面,疲顿的落在后面,用这样的办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赶到;行五十里去夺取战略要地,则会折损前军统帅:用这样的办法只有一半人能赶到;行三十里去夺取战略要地,则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赶到。委托部队去夺取战略要地,辎重又会丢下。那么军队没有辎重则亡:没有粮食会亡,没有给养会亡。那么高明人的考虑必定兼顾到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兼顾到有利的一面要作的事情才能得以施展,兼顾到有害的一面隐患才能解除。
从前会打仗的能使敌人前后不能相互联系,主力部队和非主力部队不能相互依靠,爵禄高的部队和爵禄低的部队不能相互救援,上级和下级不能相互靠拢;部队分散而不能集中,军队会合而不能步调一致。条件有利就动,条件不利就不动。试问:敌人兵力众多而严整地带领来,如何对付它?答:先夺取军事上的有利条件,就会使敌人就范。军事的特点是以快为主,乘敌人赶不到,由意想不到的途径攻击其不曾戒备的地方。那么军事以欺骗敌人而成立、以条件有利而动、以兵力的分散集中而变化,因此其快象疾风其慢象树林,侵略象火不动象山,难知象阴天里的太阳行动象雷霆的震撼,夺取一地把人员分配给部队,占领一方把战略要地分给部队据守;权衡利弊再行动,之前先懂得把迂回作为捷径之策略,如此才能取胜。这是军事争夺的方法。
《军政》上说:说,听不到,所以用锣鼓;看,见不到,所以用旌旗。之所以夜晚的战斗多用火炬和锣鼓,白天的战斗多用旌旗,是为了适应人视听要求的变化。锣鼓、旌旗,是用来统一人的视听的。人的视听既然统一了,勇敢的就不会独自前进,怯懦的就不会独自后退。这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
军队可以使其丧失斗志,将军可以使其丧失意志。那么,士气处在朝气时锋锐、处在昼气时懈怠、处在暮气时衰竭,善于用兵的避开其锐气,攻击其士气懈怠和衰竭之时,这是掌握士气;以安定对付混乱,以安静对付喧哗,这是掌握心理;以近便对付迂远,以力蓄对付疲劳,以饱对付饥饿,这是掌握体力;不去堵截旗帜严整的队伍,不去攻击阵容强大的军队,这是掌握权变。那么用兵的方法,不要向山上仰攻,背靠山丘不要回头;佯装败退的敌人不要去追,士气旺盛的军队不要去攻,作为诱饵的军队不要去贪;回去的军队不要去阻拦,被包围的军队必须要留其缺口,无路可逃的敌人不要去紧逼。这是用兵的方法。
[8重复简行军] 第八篇 行 军[1]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2]。绝山依谷[3],视生处高[4],战隆无登[5],此处山之军也[6]。绝水必远水[7],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8];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9]。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10];视生处高,无迎水流[11],此处水上[12]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13];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14],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15],此处平陆之军也。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16]。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17];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18]。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19],此兵之利地之助也[20]。军行有险阻、潢井、蒹葭、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也[21]。
凡处军相敌[22]。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23]。其所居易者利也[24],无约而请和者谋也[25],来委谢者欲休息也[26]。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半退者诱也[27];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28]。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29];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30]。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31]。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32],奔走而陈兵者期也[33],少而往来者营军也[34]。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35];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36]。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37]。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38])。
注释
[1]行军——本篇论述了行军之要,指出了在四种环境中处置军队的方法。并指出处置军队要审判敌情,例举了种种对敌情的判断。
[2]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好高而恶下:喜欢处在高的地方而不喜欢处在底的地方(高、下是相对作战双方而言)。好,喜欢。恶(音wu务),讨厌、不喜欢。贵阳而贱阴:以地形凸出的地方为贵而以凹进去的地方为贱。阳、阴,是指对丘陵、堤防等地形而言。这类地方在平面线形上会形成凸出来的地方和凹进去的地方,凸出来的地方为阳,凹进去的地方为阴。处在地形凸出的地方,特别是丘陵地带,进退自如;而出在地形凹进去的地方,地形成钳形,一退就会被逼住。(阴、阳,以往的解释是向阳和背阳,文意上不通。)养生处实:给养不断处于充实状态。养,给养。生,指连续,不断。处实:处于充实状态。处,处于。实,充实。百疾:任何毛病。百,是虚指,任何。疾:缺点、毛病。是谓:这叫着。必胜:必定取胜,指保证取胜。(“是谓必胜”,现在的说法是:这样才能保证取胜。)
[3]绝山依谷——穿越山地要依傍山谷。绝:穿过、渡过。依:沿着、依傍。谷: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
[4]视生处高——视生:视野通畅。视,指视野。生,通畅。处:居住、停留,这里指扎营。高:高处。
[5]战隆无登——战隆:在山坡上作战。隆,山峰。无:通“勿”,不要。登:向上爬,指仰攻。
[6]此处山之军:这是处在山地的军队。处,处于。
[7]绝水必远水——渡过河流一定要远离河流。水:指河流。远:动词,远离。
[8]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欲战:打算作战。附于水:靠近岸边。附,靠近。迎客:迎候敌人。迎,迎候。客,先到为主,后到为客,指敌人。
[9]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迎:指迎战。之:指代敌人。于水内:在水中。令:让。半渡:渡过一半。半,指渡过的军队。利:有利。
[10]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上雨:上游下雨。上,指上游。水沫至:水上有漂浮物下来。沫,本指液体表面漂浮的水泡,这里是泛指漂浮物。涉:过河。待其定:待水流稳定。其,指代水流。定,稳定。
[11]无迎水流——无迎水流:不要迎着水来的方向,指不要扎营在河流的下游。
[12]水上:岸上。
[13]绝斥泽,唯亟去无留——斥泽:沼泽。斥,盐碱地。泽,积水之地。唯:只有。亟去:赶快离开。亟,急、赶快。去,离开。无:勿,不要。留:停留。
[14]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交军:两军交战。依:沿着、依傍。背:背靠。众树:多树的地方。
[15]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平陆:平原。处易:扎营在道路平坦的地方。易:平坦,指平坦的地方。根据文意是强调道路的平坦。右背:右面、后面。高:指地势。(右背高:背高,是从体力的角度考虑的,士兵从下面往上打比从上面往下打体力要消耗得多。右高,是从士兵格斗的角度考虑的,士兵的格斗一般是右手拿武器左手拿盾牌,刺杀时由上往下的力量自然大一些,由下往上的力量自然小一些)前:指敌人(可能)来的方向。后:指后方。死:阻塞、不通,与“生”相对。这里强调的是不通畅。生:通畅。
[16]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四军之利:这四种处置军队的有利方法。凡,表示概括。四军,指上面四种军队的处置。利:指有利方法。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是黄帝用来战胜(其他)四帝的东西。四帝 :与黄帝同时的其他部落首领,不详。史料有黄帝战炎帝、蚩尤、獯鬻(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的传说,后来同成为中华五帝之一的颛顼可能也是所指四帝之一。所以:用来------的东西。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7]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绝涧:指两岸壁立象是被断开一样的的山涧。绝,断开。涧,两山之间的水沟。天井:指四周高峻如同井中的地形。天,天然的。天牢:指四面不畅如同牢狱的地形。天罗:指荆棘丛生,进去后如同被罗网罩住的地形。罗,捕鸟的网。天陷:指容易陷进去,如同天然陷阱的泥沼之地。陷,陷阱。天隙:指似在墙缝当中一般的狭窄谷地。隙,墙体交界处的裂缝。
[18]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我远离它,而让敌人靠近它;我面对它,而让敌人背对它。迎:指面对。
[19]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处:处在。阳:地形上凸出来的地方。而右背之:并让它(丘陵堤防)在右面或背面。右背之,使动句式。[20]此兵之利地之助也——这是军事上的有利条件,能得到地形上的帮助。兵:军事。利:指有利条件。地之助也:是地形上的帮助。地,指地形。助,帮助。
[21]军行有险阻、潢井、蒹葭、林木、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也——军行:军队行进中。险阻:险隘。潢井:积水坑。潢,积水坑。蒹葭:芦苇,芦苇丛。林木:树林。翳荟:翳,遮蔽。荟,草木茂密。指草丛。谨覆:小心伏兵。覆,伏兵。索之:搜索它。伏奸:藏奸,指藏奸设伏。伏,藏。奸,指奸计。所:地点、地方。
[22]凡处军相敌——凡处置军队要审视敌情。处,处置。相,仔细看,审视(今保有相面一词)。敌,指敌情。
[23]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静:不动。恃:依仗。其险:指有险可据。其,指示代词,指拥有的。险,险要、险阻。欲:想,希望。之:语气词,带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法功能。进:往前、前去。[原文为“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据《十一家注孙子》校之——从这里来看,“凡处军相敌”这一简应是六个字“凡处军相敌敌”]
[24]其所居易者利也——其所居:其所处的地方。其,指敌人。所居:所处的地方。易:险的反义词,对应的是险要,指无险可居。者:代词,归结它前面所指。利,利诱。
[25]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无约:没有谈判条约。约,指谈判的条约。请和:求和。谋:计谋,阴谋。(这是指开战前)
[26]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委谢:推辞,指提出停战要求。委、谢,推辞。欲:想。休息:休整,与“与民休息”的“休息”是一义。(这是指开战中)
[27]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半退者诱也——辞卑:言辞谦卑。益:增加、加强。备:准备。进:进攻。辞强:言辞勉强。强(音qiang抢),勉强[与“强词夺理”的“强”是一个意思]。进驱:往前追赶。驱,追赶。退:撤退。半进半退:一进一退。诱:引诱。
[28]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军队。怒而:气势汹汹地。相迎:迎战。相,偏指。久而:长久地。合:交战、交锋。相去:离开。相,偏指。谨:小心。察:看清楚。之:它,指代敌人(的意图)。
[29]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众树:指树丛。来也:是有敌人来了。众草:指草丛。障:遮蔽。疑:可疑。
[30]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伏也:是有藏匿。伏,藏匿。覆也:是有伏兵。覆,伏兵。
[31]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锐:尖、细。车:指战车。卑:低。广:宽。徒:步兵。条达:(呈)线条状。樵采:樵夫打柴。樵,打柴的人。采,指打柴。
[32]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轻车:战车。居其侧:占在旁边。陈(音zhen阵):阵,队列,这里是作动词,指阵兵、列队。
[33]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奔走:奔跑。走,跑。陈(音zhen阵)兵:阵兵,列队。期也:是要作战。(期,原意是约会,在这个意义上把去与敌人作战称为期。)
[34]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少:指少数人。往来:来回走动。营军:军队扎营。营,军营,作动词,扎营。
[35]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集:聚集。虚:空虚,指军营空虚。呼:呼叫。恐:惊慌。扰:扰乱。不重:指威不重,没有威信。
[36]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旌旗:指主旗。动:指晃动、摇摆。在古代主旌旗是不可以晃动的。乱:混乱。怒:生气、发脾气。倦:不耐烦。肉食;吃肉。(反过来说,是语言习惯,现在还有“素食”一词)
[37]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杖,动词,拄杖,这里是比喻,指拄着东西。汲:打水。利:好处。劳:疲劳、没有力气。悬:挂。缶:盛酒的器皿。舍:住的地方,指军营。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穷,走投无路。寇,本指侵略者,后成为一般对敌人军队的称呼。
[38]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数:多次,频繁。窘:处境困难。困:义同窘。谆谆翕翕:说话恳切、和顺的样子。谆谆,说话恳切。翕翕(音xixi西西),说话和顺。徐:慢、慢慢地。失众:指失去了众人的拥护。暴:凶狠。不精之至也:是太不精明了。精:精明。至,极。
译文 第八篇 行 军
一般军队喜欢处在高处而不喜欢处在低处,以地形凸出的地方为贵以凹进去的地方为贱;给养不断处于充实的状态,军队没有任何毛病,这样才能保证取胜。穿越山地要依傍山谷,扎营高处、视野开阔;在山坡上作战不要向上仰攻。这是处在山地的部队。穿过河流一定要远离河流,打算作战不要贴近岸边来迎候敌人。敌人过河而来不要在水中迎战,让其渡过一半再攻击它有利。上游下雨有漂浮物下来,打算过河要等待水势稳定。扎营高处、视野开阔,不要扎营在河流的下游。这是处在岸边的部队。穿越沼泽地,只有赶快离开不可停留;如果两军交战于沼泽地中,一定要依傍水草而背靠树多的地方。这是处在沼泽地中的部队。平原要扎营在道路平坦的地方,右面和背后地势高,前方来路难行、后方通畅,这是处在平原的部队。这四种处置军队的有利方法,黄帝曾用来战胜过其他四帝。
凡有两岸陡峭的山涧、四周高峻如同井中、四面不畅如同牢狱、荆棘缠身如同罗网、泥泞难行如同陷阱、如在墙缝中般的狭窄谷地等地形,一定要赶快离开它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人靠近它,我面向它让敌人背对它。丘陵和堤岸必须处在地形凸出的地方,而使右面或后面以之为依托[注],这是军事上的有利条件,能够得到地形上的帮助。行军途中有险隘、水坑、芦苇丛、树林、草丛,必须谨防伏兵而对其搜查,这是容易藏奸设伏的地方。
凡处置军队要审视敌情。敌人离得近却不动是有险可恃,离得远却前来挑衅是希望人前去。其所处的地方无险可居是利诱,没有谈判条约而求和是阴谋,前来提出停战是想得到休整。言辞谦卑却加紧准备是要进攻,言辞勉强地往前追赶是要撤退,进一下退一下是要引诱;军队气势汹汹地前来迎战,久不交锋又不离开,一定要认真地了解它的意图。
树丛摇动是有敌人来了,草丛多有遮蔽那就可疑。鸟惊飞是有藏匿,兽骇跑是有伏兵。尘土高而尖是战车来了,尘土低而宽是步兵来了,尘土散乱呈条状是樵夫在打柴。战车先站两边是要列队,奔跑着列队是要作战,少数敌人来回地走动是军队要扎营。鸟雀聚集是空营,晚上呼叫是惊慌,军中骚乱是将领没有威信。旌旗晃动是混乱,军官发脾气是不耐烦,把马杀了吃肉是军中没有粮食。拄着东西站立是饿了,打水的自己先喝是渴了,看到好处而不前去是累了,挂着酒罐不回军营是绝望的敌人。频繁地赏赐是没别的办法,频繁地惩罚同样是没别的办法,轻言细语慢慢地与人说话是失去了部下的拥护(先粗暴而后又惧其部下,是极不精明的)。
[9重复简地形] 第九篇 地 形[1]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2]。我可以往彼可以来[3]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4]。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半出而击之利[5]。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6]。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7]。远形者,势均[8],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9],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10]。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11],料敌制胜计险恶远近上将之道也[12]。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13],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14]。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15];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16]。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17]。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18]。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19]。知吾卒之可以击[20],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21]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22]。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23]。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24]。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25]。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26];卒强吏弱,曰弛[27];吏强卒弱,曰陷[28];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29];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30];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31]。凡此六者败之道也[32],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33]。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34],不可不察也。
注释
[1]地形——本篇提出了六种类型的战斗地形及应对,并指出地形在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本篇结合对地形的应对,提出了将领在战争和军事中应自觉的一些东西。
[2]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通形:通畅的地形。通,通畅。挂形:去了就会象被钩住一样的地形。挂,勾住、牵绊。支形:都有支撑的地形。支,支撑,指都有所支撑。隘形:狭隘的地形。隘,狭窄、狭隘。险形:高下悬殊的地形。险,不平坦、高下悬殊。远形:地理上相距较远。
[3]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我可以去,对方可以来。(注意:虽然古代和现代的说法是一样,都是这么说,但要清楚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它指的是:我可以从这里到对方去,对方可以从这里到我方来。)
[4]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居:占据。高阳:地势高和地形凸出的地方。利:便利,作动词用,使------便利。以:在------的时候。
[5]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都有所支撑的地形,敌人即使利诱我,我不要出动。虽:即使。利:指利诱。无:勿,不要。
[6]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引:退却。去之:离开此地。令:让。半出:出来一半。利:有利。
[7]隘形者------不盈而从之——盈:字义本为满,这里指在狭窄处用兵力把两头封住,形成完整的封闭。待:等待。后面一个“盈”,指两头封住了。从:跟随。
[8]势均:兵力相当。势,指兵力。
[9]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凡:表示概括。凡此六者:这六种对地形的处理。地之道也:是由地形所决定的。地,地形。道,即前面说的传统的“道”的概念,指存在的客观规律所规定、所要求的。
[10]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至任:责任重大。至,极(大)。任,责任。察:看清楚,即认识清楚。
[11]兵之助也——是军事上的辅助因素。兵,军事。助,辅助,这里作名词指辅助因素。
[12]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料敌:判断敌情。料,预测。制胜:制定取胜的策略。制,制定。胜,指取胜的策略。计:考虑。厄(音ai爱):通“隘”。上:上等的,指水平高的。道:方法,
[13]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军令.素:一向。行:指得到执行。教:教导。民:指士兵、部下。其:代词,指代命令者下面的。
[14]与众相得也——众:众人,指“其民”、部下。相得:和谐、关系融洽。(今有“鱼水相得”、“相得益彰”之词。)
[15]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士兵。未:还没有。亲附:亲近和依附。亲,亲近。附,依附。难用:难以使用。
[16]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罚不行:惩罚不能得到执行。不可用:不能用。
[17]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之以文:用非惩罚性的手段来命令士兵。令,命令。之,指代卒。以,用。文,指非惩罚性的手段。齐之:使之(行为)规范一致。齐,整齐、一致。武:指惩罚性的手段。是谓:这叫。必取:必定取得成效,指能保证取得成效。必,必定。取,指取得成效。(“是谓必取”,现在的说法是: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成效。)
[18]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视:看待。溪:山谷。爱子:疼爱的孩子。爱,疼爱。子,儿女。俱:一起。
[19]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爱:疼爱。令:命令。厚:厚待。使:使唤。乱:动词,捣乱。治:管制。骄子:宠惯的孩子、骄纵的孩子。不可用也:是不能用的。
[20]知吾卒之可以击——知:知道。吾卒:我的士兵。卒,士兵。之,语气助词,在语法上具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功能。可以击:可用来攻击。以,用来。击,攻击。
[21]胜之半也:指只有一半取胜的可能。
[22]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知兵者:懂得军事的人。动:行动。举:举动。动、举,是一个意思,对举。而------而:对举之连词。迷:迷惑。不穷:无穷(指方法)。
[23]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时地胜乃可全——胜乃不殆:取胜才不会有危险。胜,取胜(这个实际指的是求胜。虽然古今说法一致,但要明白其真实含义)。知天知地:了解天时了解地利。天,指天时。地,指地利。胜乃可全:取胜才能保全。胜,取胜。乃,才。全,保全。
[24]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兵:军队。走:逃跑。弛:松散。陷:攻破,指容易被攻破。乱:混乱。崩:崩裂、分裂。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25]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这六种军队,不是天地带来的灾难,是将领的过失。过,过失。
[26]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夫:语气词。势均:兵力相当。以一击十:用一成的兵力去攻击十成的兵力。(与“北”不同的是,“走”是就局部战斗而言。)
[27]卒强吏弱——卒强吏弱:士卒勇猛而军官柔弱。强,指勇猛。弱,指柔弱。
[28]吏强卒弱——军官勇猛而士卒柔弱。
[29]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大吏:高级军官。怒,生气。怼:怨恨。自战:独自为战。自,自己、独自。其能:能怎么做。能,能够把事情做到、做好。
[30]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不严:没有威信。严,上对下的威严,也就是威信。教道不明:教导方法不明确。教道,教导方法。明,明确。无常:没有正常的关系。常,指正常的关系。陈(zhen)兵:兵阵、队列。陈,通阵。纵横:竖的竖、横的横,稀稀拉拉的。(注意,这个“陈兵纵横”不是从布阵的角度而是从士兵的士气这个角度来说的)
[31]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料敌:判断敌情。以少合众以弱击强:以兵力少的军队与兵力多的军队交战、以弱小的军队攻击强大的军队。合,交战,这里是与------交战。击,攻击。兵:军队。选锋:挑选出来的前锋。锋,指前锋。北:打了败仗往回跑。(这是就交战整体而言,这里的“北”指的是被打回老家。)
[32]败之道也——是注定要失败的。道:传统“道”的概念,指在(失败)的规律中。
[33]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五危:五种危险。必死:一味拼死。必:指抱定、一味。可:会。杀:被杀。必生:一味求生。虏:被俘虏。忿速:指容易急躁、爱急躁。忿,怒、发恼。速,快。侮:被欺侮、被挑逗。辱:被侮辱。爱民:同情部下。爱,同情。民,指下面的士兵。烦:被烦扰。
[34]覆军杀将必以五危——覆军:军队被覆灭。覆,覆灭,这里是被覆灭。杀将:将领被杀。杀,被杀。必:一定、必定。以:因为。
译文 第九篇 地 形
地形有通畅的,有勾拌的,有都有所支撑的,有狭隘的,有高下悬殊的,有相距较远的。我可以去对方能够来,叫通畅形。通畅形的地形,先占据地势高和地形凸出地方,使粮道便利,战斗起来有利。能够去难以回,叫勾绊形。勾绊形的地形,敌人没有防备,可出击战胜敌人;敌人如果有了防备,出击而不能取胜难以回来,不利。(都有所支撑),我出击不利对方出击也不利,叫支撑形。支撑形的地形,敌人即使利诱我,我不要出击;退而离开此地,让敌人出来一半再打它有利。狭隘形的地形,我先占据,必须用兵力封住两头而等待敌人;如果敌人先占据,封住了两头不要追随,没有封住可以追随。高下悬殊形的地形,我先占据,必须占据高处和地形凸出的地方来等待敌人;如果敌人先占据,退而离开此地,不要追随。相距较远形,兵力相当时,难以挑战,战则不利。对这六种地形的处理,是由地形本身所决定的,将领的责任重大不能不了解清楚。
地形是军事上的辅助因素,判断敌情、制定取胜的战策考虑到险隘远近,是高水平将领的方法。懂得这个来作战必然取胜,不懂得这个来作战必然失败。
军令一向得到执行而教导部下,则部下服;军令不能一向得到执行而教导部下,则部下不服。军令能一向得到执行,是与部下的关系融洽。士兵还未亲近和依附而惩罚他就会不服,不服则难以使用;士兵已亲近和依附而惩罚不能得到执行,则不能使用。那么用非惩罚性的手段来命令士兵,而用惩罚性的手段来使士兵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成效。看待士兵如同看待婴儿,因此能够跟随赴深谷;看待士兵如同看待疼爱的孩子,因此能够跟随一起去死。疼爱而不能够命令,厚待而不能够使唤,捣乱而不能够管制,譬如宠惯了的孩子是不能够用的。
知道我的士兵可以用来攻击,而不知道敌人是不可以去攻击的,取胜只有一半的可能;知道敌人是可以攻击的,而不知道我的士兵是不可以用来攻击的,取胜只有一半的可能;知道敌人是可以攻击的,知道我的士兵是可以用来攻击的,而不知道地形是不可以作战的,取胜还是只有一半的可能。那么懂得军事的人行动起来不会有迷惑的地方,做起来会方法无穷。那么说:了解对方了解自己,取胜才不会有危险;了解天时了解地利,取胜才能保全。
那么作为军队,有逃跑的,有松散的,有易被攻破的,有分裂的,有混乱的,有被打回老家的。所有这六种军队非天地之灾,是将领的过失。兵力相当,却用一成的兵力去攻打敌人十成的兵力,是逃跑的军队。士卒勇猛而军官柔弱,是松散的军队。军官勇猛而士卒柔弱,是容易被攻破的军队。高级军官有气而不服,遇到敌人因怨恨而独自作战,为将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是分裂的军队。将领柔弱没有威信,教导方法不明确,官兵没有正常的关系,阵容不振,是混乱的军队。将领不能判明敌情,以兵力少的军队去与兵力多的军队交战、以弱小的军队去攻击强大的军队,军队没有挑选的前锋,是被打回老家的军队。这六种军队是注定要失败的,为将的责任重大,不能不了解清楚。
那么作为将领有五种危险:一味拼死会被杀死,一味贪生会被俘虏,容易急躁会遭挑逗,爱惜名节会遭污辱,同情部下会遭烦扰。所有这五种危险是将领的过失,是军事上的祸患。导致军队覆没将领被杀,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险,不能不了解清楚。
[10重复简九地] 第十篇 九 地[1]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2]。诸侯自战其地者[3]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4]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5],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6]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7]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8],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9],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地。疾战[10]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11]。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12],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13]。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14],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15]。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16];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17],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18]。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19]。
注释
[1]九地——九种环境。地:场所,环境。本篇归纳了九种战场环境,指出了对这九种战场环境的一般应对方法。同时指出了在敌国作战的一般方法和领兵之要。
[2]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散地:指作战中士兵会恋生死恋老小、心志不专一,人心散乱之地。散,散乱。轻地:进入他国不深的轻浅之地。轻,轻浅。争地:指都想得到、谁得谁有利的军事上的争夺之地。交地:指的是国土交界的区域,(如有名的“三八线”地带)。交,指接壤。衢地:衢,交通之地,指多国接壤的地方。重地:指进入他国较深的深重之地。重,指深重。圮地:难行的地域。圮,音pi ,毁坏、坍塌,指地面不好。围地:指呈包围状的地域。围,包围。死地:指没有出路、难以生还之地。
[3] 诸侯自战其地——诸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
[4]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我可以从这里到对方国家去,对方可以从这里到我国来。往,指到对方国家去。来,指到我国来。
[5]诸侯之地三属——诸侯的国土多连在一起。三:虚指多。属:音zhu ,连接。
[6]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先至:先到。得天下之众:指得到众诸侯国的支持和帮助。[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和政治、外交穿插在一起的。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并不是说先到了,就能得到诸侯的帮助,而是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得到诸侯的支持,进入衢地后,能得到众诸侯国主、客观的帮助。]
[7]背城邑多——穿过的城邑多。背,背离,指穿过。
[8]山林、险阻、沮泽——山林:指高山和树林。因为高山和树林常在一起,所以放在一起说。险阻:险,指高低悬殊;阻,指障隘。因为“险”本身往往成为障隘或阻塞,所以放在一起说。沮泽:沮,低湿地带;泽,积水的洼地。因为相近,所以放在一起说。
[9]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所由入:进去经过的地方,即进去的路。由,经过。入,进去。隘:狭窄。所从归:出来经过的地方,即出来的路。归,指出来。迂:假借“圉”(音yu御),本意是圈马的地方,作动词为阻拦,这里是被阻拦。
[10]疾战:激战。
[11]是故散地------死地则战——无战:不要作战,指避免在散地作战(不要把战场放在国内)。无止:不要停下来。无攻:(指敌人已占据了),不要从正面去攻打。无绝:(指进入了“三八线”)不要被敌人阻隔、分断。绝,分断。合交:全面结盟。合,副词全、整个。交,指结盟。掠:抢掠。行:指迅速通过。谋:指想办法去利用(对此处一直以来的解释是,陷入围地被包围后要想办法脱险。这种解释是不对的。一是陷入围地被包围还有什么好办法可想,与军事谋略更是相去甚远,一是与后一篇“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之宗旨相背。——之所以会有这种解释,可能是因为前面对“围地”的解释“------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地”而造成,其实这只是对围地进行描述的一种说法而已,不可拘实)战:与上面“无战”之“战”所指是一个意思,指把这里作为真正的战场,展开殊死的战斗。(“死地则战”的理在于:一是只有拼死一战才有出路,一是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士兵能够释放最大的战斗潜力。关于这一点,孙子在后一篇将会说到)。
[12]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为客,指在敌国作战。道,方法。深入,指深入敌境。专,专一,指士兵的心志专一。克,克制,指能抵挡。
[13]运兵计谋为不可测——运兵:运动军队。运,运行、运动。计谋:谋划战策。计,谋划。谋,指战策。为不可测:做到不能预料。为,做到。测:估计、预料。
[14]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将军之事:带领军队的事情。将,带领。静以幽:冷静而深沉。静,冷静。幽,深沉。以,连词,而。正以治:庄重而安定。正,庄重。治,安定。
[15]能愚士卒之耳目------不得虑——愚:愚昧,这里是使------愚昧,蒙蔽。耳目:视听。无知:没有知觉。知,知觉。易其事:改变其做的事情。易,改变。革其谋:改变其策略。革,改变。谋,策略。无识:没有记忆。识(音zhi志),记忆。易其居:改变其营地。居,住的地方,指营地。迂其途:迂回其途径。不得虑:不能思考。不得,不能够。虑,思考。
[16]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期:率领他们一同赴战。帅,率领。与,一同、一起。期:赴战。登高而去其梯:登上高处后拿开梯子。意思是只能上不能下。
[17]而发其机:才扣动扳机。这是比喻,指才露出(告诉)真正的意图。
[18]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若驱群羊:象赶羊群。群羊,羊群。驱而往驱而来:赶过去,赶过来。莫知所之:没有人知道到哪里去。莫,没有人。所之,去的地方。
[19]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聚集军队众多的人马,把他们投入到危险的地方,这(正)是将军(要做)的事情。众:众多的人。险:危险,指危险的地方。事:事情。
对于阅读和翻译古汉语,还存在着一些障隘性的东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语法上,一个是语言习惯上。
在语法上:1语序。起源语言有一些共同特点,一个是语序与思维平行对应,在语言高度成熟以后,才有了不拘泥于思维语言自身的一些演变。这样也就形成了现代汉语的语序与古代汉语语序的不同。2。词性。由于语言有了高度的发展,就不得不强调语言自身的规则,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规范。相对现代语言规则,古代的词性变化就灵活多了(如名词转换成形容词、副词、动词直接充当定语、状语、谓语成分,动词转换成名词充当其他成分等)。这就给我们“规则”中的人读古汉语带来了一点麻烦。3。其他。如判断句式、使动句式等古汉语存在性的语法。
在语言习惯上:1。省略。古代汉语的省略对阅读者来说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它可以省略介词、宾语等语法成分和要素,甚至还可以省略主语和谓语。特别是省略偏正结构中的主语(主词)成分,和副词修饰谓语的动词(谓语)成分,在当时的语境中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给我们今天的阅读造成十分的困难。2。时语。当时的特殊说法、指称、专有名词、“时髦语言”等。对于时语,一般读者是无法解决的,只有专业人士来解决。
译文 第十篇 九种环境
用兵的方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在自己的国土作战,叫作散地。进入别人的国土不深,叫做轻地。我得到也有利,对方得到也有利,叫做争地。我可以从此到对方国家去,对方可以从此到我国来,叫做交地。多个诸侯国接壤的地方,先到达而能得到众诸侯国的帮助,叫作衢地。进入别人的国土深,穿过的城邑多,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所有道路难行的地方,叫做圮地。进去的路狭窄,出来的路被阻拦,对方兵力少的部队能够攻击我兵力多的部队,叫做围地。激战才能生存,不激战就会灭亡,叫做死地。那么不要在散地作战,轻地则不要停顿,争地则不要从正面去进攻,交地则不要被敌人阻断,衢地则全面地结盟;重地则抢掠,圮地则迅速通过,围地则想办法加以利用,死地则展开殊死的战斗。
一般进入敌国作战的方法,深入则士兵意志专一,敌国无法抵御;抢掠于富饶的田野,军队粮草充足;重视休整而不要疲劳,蓄气积力;运动军队谋划战策,做到敌人无法预料。
带领军队的事情,要冷静而深沉,庄重而安定。能蒙蔽士兵的耳目,使其无法知觉;变动其任务、改变其部署,使其无法记忆;变换其宿营的地方、迂回其路线,使其无法思考。率领他们一同赴战,好比登高后拿掉梯子;率领他们一同深入敌境才告知真正的意图,就象驱赶羊群,赶过去赶过来没有人会知道到哪里去。聚集军队众多的人马把他们投入到危险的地方,这是将军要做的事情。
[11重复简九变] 第十一篇 九 变[1]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2],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3],无所往者死地也[4]。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5],轻地吾将使之属[6],争地吾将趋其后[7],交地吾将谨其守[8],衢地吾将固其结[9];重地吾将继其食[10],圮地吾将进其途[11],围地吾将塞其阙[12],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13]。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14]。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15]。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16]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17]。敢问: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18]也,当其同舟济[19]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20]也。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21]。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22]。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23]。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令而信,不约而亲,不求而得[24],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25]。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26],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27]。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28]。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29],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30],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31]。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32]。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33],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34];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35]。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36]。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37]。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38]。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39]。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40]。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41]。是故屈诸侯以害,趋诸侯以利,役诸侯以业 [42]。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43];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44]。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45]。
注释
[1]九变——九种应变,指对九种环境的应变。变,指行为的变化,即应变。
本篇是收结篇,以强调九种应变为中心,对军事予以整体的归结和论述。——首先提出对九种环境的应变,接着对士兵(作战的主体)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心理进行分析,论述、指出了“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在对军事要点进行整体的概括与总结后,指出掌握九种环境的应变和御兵之术在军事中的突出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霸战思想。
[2]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去国越境而师者:离开国土穿过边境而出兵的地方。去,离开。越,穿过。师,动词,出兵。绝地:国土界断之地,也就是交地。绝,指界断。
[3]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固前隘:前隘后险。固,地势险要,这里指被险要的地势阻塞。隘,关隘,这里同样是指被险要的地势阻塞。
[4]无所往者死地也——无所往:没有去的地方,指没有退路。所往,去的地方、去的方向。
[5]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将:就要。一其志:使其思想统一。一,统一,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统一。志,思想。之,指代士兵。
[6]轻地吾将使之属——使之属:使部队紧紧跟随在一起。属(音zhu瞩):跟着,指紧紧跟随主帅。之,指代部队。
[7]争地吾将趋其后——趋其后:前往到敌人的后面。这里是说争地已被敌人占据了,不要正面去攻,而是要另辟溪径绕到敌人的后面。趋,奔向、前往。其,指代敌人。
[8]交地吾将谨其守——谨其守:小心敌人的防守。意思是两国交界之处必有防守,防守的军队和防守的策略,要注意敌人的防守布置。谨,小心。其,指代敌人。
[9]衢地吾将固其结——固其结:使与衢地相连的国家之结交牢固。固,牢固,这里是使牢固。结,结交。其,指代与衢地相连的国家。
[10]重地吾将继其食——继其食:使部队粮草连续。继,连续,这里是使连续。食,吃的,指粮草。其,指代部队
[11]圮地吾将进其途——进其途:向前赶路。进,指往前赶。其途,指要走的路。
[12]围地吾将塞其阙——塞其缺:封住其缺口。塞,堵塞,指封住。阙,缺,缺口。其,指代围地。
[13]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示之以不活:把不准备活让士兵看。示之,让士兵看。之,指代士兵。以:用。不活:指不打算活,不活了。
上面整个这一段与前一章似有重复。这时因为,“九地”之说乃孙子所提,其中“交地”等名词是孙子所创,对其内涵的解释不得不加以重复;而后半段的重复,正是“九变”的内容,是本篇要进行强调的中心。
[14]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为客之道:在敌国作战的规律。为客,在敌国作战。道,规律。深:指深入敌境。专:专一,指心志专一。浅:指浅入敌境。散:指心散。
[15]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兵士:士兵。甚陷:陷入较深,指陷入战争久了。惧:怕。固:指坚强。入深:进入敌境深了。拘:受约束。不得已:没有办法、势不得已。斗:拼斗。
[16]常山:恒山。对此有两说:一说是为规避汉文帝讳,改恒山为常山;一说指今浙江常山县之常山。以前一说为可取(所举故典的内容,一般的蛇都会有这种反应。为什么会偏举率然呢?它最大的可能是兵家的沿用。孙武是客居吴国伊始的北方人,这类兵家的故典只能是听之于北方。而况常山乃越境深处,即使能有途径听到越人的典故,孙武又何必要取吴国的仇国之典呢?)。[此处可作错简底本在汉代形成之一证。只有在汉代,且是自文帝登基后的修撰才需要规避文帝名讳。]
[17] 俱至:一起到。俱,一起。
[18]相恶(音e饿):关系不好。指敌对、仇视。
[19]同舟济:同船过渡。济,过河。
[20]不得已也:是(利用)不得已的情势。
[21]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无:没有。余:多余的、多的。财:财产。恶(音wu 务),讨厌、不喜欢。货:钱财。命:寿命。寿:指长寿。
[22]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巾,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令:命令。发:发出。坐者:坐着的。涕:眼泪。沾襟:打湿衣襟。襟,衣裳前面的部分。偃卧者:躺着的。偃,仰卧。交颐:淌满面颊。交,交汇。颐,面颊。投之:把军队投入。无所往:没有去的地方,即没有退路。诸、刿之勇也:有着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诸,专诸,吴国人,曾在吴公子光(即阖庐)设的宴席上,用藏在鱼腹中的剑刺杀死吴王僚,自己也为卫兵所杀。刿,曹刿,鲁国人,曾用匕首胁持齐桓公于盟坛上,迫使齐与鲁签约,返还被其侵占的鲁国土地。
[23]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且:还,都。北:往回逃。死焉不得:不能死在那里。焉,在那(这)里。士人:士兵们。
[24]故兵不修而戒,不令而信,不约而亲,不求而得——兵不修而戒:军队不用整治而遵守纪律。兵,军队。修,整治。戒,遵守纪律。不令而信:不用强调命令就会服从。令,指的是强调命令。信,信从。不约而亲:不用约束而团结。约,约束。亲,指团结。不求而得:不用要求而做得好。求,要求。得:事情做对了。
[25]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禁祥:指形势上不允许你考虑吉凶。禁,形势上不允许(今有“形格势禁”一词)。祥,吉凶的预兆(古代迷信),这里指代考虑吉凶。去疑:祛除犹豫。去,祛除。疑,犹豫。无所之:没有去的地方,指没有别的路可走。
[26]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方马埋轮:把马系在一起,把车轮埋掉(以绝退路)。方,并在一起。未:不。足;足以。恃:依靠。
[27]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齐勇:都勇敢。若一:象一个样。政(音 zheng真):通“征”,征伐。刚柔:指在不同环境下士兵的不同心理。得:掌握、把握。地:环境,这里指应对环境。道、理:皆指合乎规律、应该的做法
[28]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知:知道、了解。谋:谋略,指的是政治谋略。豫交:参与结盟。豫,通“预”,参与。交,指结盟。春秋时期特别是中后期,诸侯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针对他国,经常形成一些暂时性的联盟,此句是针对此而言。沮泽:沼泽。形:指地形。乡导:向导。“向导”本由“乡导”而来。
[29]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为兵:指打仗、用兵。为,古人称作什么事叫“为”。兵,军事。在:在于。顺详敌之意:了解敌人的意图,根据敌人的意图顺势而为。顺,指(根据敌人的意图)顺势而为。详,详细地了解。意,意图、想法。
[30]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途:路。所不由:不经过的。由,经过。君命:国君的命令。所不受:不接受的。受,接受。
[31]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并敌一向:集中(力量于)敌人的一个方向。并,集中(力量)。是谓:这叫。巧能成事:用巧办法能成事。巧,指用巧办法。
[32]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兵之情:士兵的心理。情,指心理。御:抵抗。斗:拼斗。过:超过一定程度,指进入敌境一定程度。从:服从,指自然地服从。
[33]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犯之以事:用任务来约束他们。犯,假借字,“范”,本意是铸造器物的模子,指约束。事,指任务。以,用------。勿告(之)以言:不要用言语与他们解释。(告后省略了“之”)勿,不要。告之:指与之解释。以言,用言语。犯之以利:用利益来约束他们。利,利益、好处。勿告(之)以害:不要把坏处告诉他们。以,把------。害,坏处、不利的地方。
[34]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施无法之赏:给予没有规定的奖赏。施,给予。法,法令、规定。悬无政之令:颁布法令中没有的军令。悬,指颁布。政,政策、法令。无政,没有法令(指法令中没有)。令,指军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约束军队众多的人马象用一个人。三军,整个军队。众,众多的人(士兵)。使,用。
[35]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把他们投入到危险、绝望的环境中,最终才能让他们生存、活下来。对举句。投之与陷之对举,投之,把他们投入。陷之,让他们陷入。亡地、死地,指危险、绝望的环境。“死、亡”与“生、存”对举。然后,这样------才。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士兵陷入对自己不利的处境,这样才能拼出胜负。众,指士兵。陷于,陷入。害,指对士兵自己不利的处境。为,指拼。
[36]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九地之变:九种环境的应变。变,变化,这里指做法的变化(而非指九地的变化),即应变。屈伸之利:能深能屈的得益之处。屈伸,指上面的“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屈),君命有所不受(伸)”。利,好处、益处。人情之理:士兵心理的规律。人情,指士兵心理。理,规律。
[37]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通:精通。于:介词,引出(动词)对象。九变之利:九种环境应变的有利方法。九变,指代“九地之变”。 利,指有利的方法。知用兵矣:就懂得用兵了。知,知道、懂得。矣,了,表示已经。
[38]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虽知地形:即使了解地形。虽,即使。知,知道、了解。治兵:管理军队、统领军队。治,管理。知:知道、懂得。九变之术:九种应变的御兵之术。术,方法、手段[在古代“术”往往是带着偏指心术的意思。此处亦是如此,指的是御兵之术]。五利:指代前面提到的五种权变(军有所不击,城有所------)。得:掌握。人之用:士兵的使用。人,指士兵。用,使用。
[39]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四五者:指上面所提到的几点(九变之利、九变之术、地形、五利、及其关系)。一不知:有一点不明白。知,明白。霸王:春秋中后期诸侯争霸天下,诸侯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形成不同的结盟,霸王即盟主。曾先后出现过五个较大的盟主,即“春秋五霸”。这是当时的政治环境。所以但凡有实力的,没有不期望作霸王的。
[40]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兵:军队。伐:攻打。众:指其军队。聚:聚集。威:指兵威、强大的军事力量。加于敌:施加于敌人。加,施加。交,指盟国。不得合:不能联合。指慑于威力不敢出兵。合,联合。
[41]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不争天下之交:不争天下的盟国。交,指盟国。不养天下之权:不侍奉天下的权势。养,侍奉。权:权势。信己之私:施展自己的力量。信(音shen伸),通“伸”,伸展、施展。私,指自己的私有力量。拔,攻取。隳,毁。
[42]是故屈诸侯以害,趋诸侯以利,役诸侯以业——屈诸侯以害:用对其不利来使诸侯屈服。屈,屈服,这里是使屈服。害,指对其不利。趋诸侯以利:用对其有利使诸侯前来依附。趋,前来,指依附,这里是使前来、使依附。利,指对其有利。役诸侯以业:用盟约规定的义务来役使诸侯。役,役使。业,事、事业,指的是盟约规定的义务。
[43]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政举之日:政令发出之日。政,政令,指打仗的决定。举,发出。夷关:撤掉关口。夷,除,指撤掉。关,进出的关口。折符:毁掉符节。折,毁。符,符节,指进出关口的凭证、通行证。无通其使:不与敌国通使节。无,不、不要。其,指与敌国之间的。使,使节。厉于廊庙之上:激励(将士)于朝廷之上。厉,激励。廊庙,朝廷。以诛其事:而责成其事(即下达任务)。以,连词。诛,要求。其,代词,指定下来的。
[44]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其事——开阖:敞开门,指敞开门户。阖,门。亟:急,赶快。先其所爱:先占据其军事上的有利条件。先,指先占据。所爱,指军事上的有利条件。微与之期:暗自准备与敌人的军队作战。微,暗自、暗地里。期,去与敌人作战称为期,指准备与敌人军队作战。之,指代敌人的军队。践墨随敌:象在墨线上下锯一样根据敌情而动。践墨,指木匠在画好墨线的材料上下锯,这是比喻。随敌,随敌情而动。以决其事:而决定战事。以,连词。决,决定。其事,指战事。
[45]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始:开始。处女:未嫁的姑娘。开户:敞开门户。户,门。脱兔:脱手的兔子。脱,脱逃。不及拒:来不及抵挡。
译文 第十一篇 九种应变
离国越境而出兵的地方叫交地,四通八达的地方叫衢地,进入较深的地方叫重地,进入较浅的地方叫轻地,背有险固前有阻隘叫围地,没有退路叫死地。那么散地我就要使士兵的思想统一,轻地我就要让部队紧紧跟随在一起,争地我就要迂回到敌人的后面,交地我就要注意敌人的防守,衢地我就要巩固与诸侯的结盟;重地我就要保证部队粮草不断,圮地我就要快速行进,围地我就要封住其缺口,死地我就要让士兵看到决死信念。
一般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深入则意志专一,浅入则斗志涣散。士兵陷于战争久了就会不怕,没有退路就会坚强;深入敌境就会受约束,势不得已就会拼搏。那么善于用兵的好比率然。率然是恒山的一种蛇,打他的头尾巴就会过来,打他的尾巴头就会过来,打他的中间头和尾巴就会一起过来。请问能使军队象率然一样吗?答:能。吴国人和越国人是相互敌视的,当他们同船过渡而遇大风,其相互救援就象人的左手和右手。那么善于用兵的使大家携手象用一个人,正是利用迫不得已的情势。
我的士兵没有多的财产不是不喜欢钱财,没有多的寿命不是不喜欢长寿。命令下达之日,士兵坐着的眼泪打湿了衣襟,躺着的眼泪淌满面颊;把他们投入到没有退路的环境,就会有象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把他们投入到没有退路的环境,死都不会逃;不能死在那里,大家就会尽力。因此其军队不用整治就会遵守纪律,不用强调命令就会服从,不用约束就会团结,不用要求就会做得好;顾不了吉凶、抛去犹豫,到死没有别的路可走。因此方马埋轮[注]是不足以依靠的;使大家都一样的勇敢才是征伐的方法,士兵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心理都能把握才是应对环境的要略。
那么,不了解诸侯各自揣的九九不能参与其结盟,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不能行军,不用向导不能得地利。那么用兵之事在于了解敌人的意图顺势而为。路有不去经过的,军队有不去攻击的,城池有不去攻打的,地有不去争夺的,君主命令有不去接受的;集中兵力于敌人的一个方向,千里而夺帅,这叫用巧办法方能成事。那么士兵的心理被围困就会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拼斗,进入敌境深了就自然会服从。用任务来约束他们不要与之解释,用利益来约束他们不要告之不利的地方,给予没有规定的奖赏、颁布法令中没有的军令,约束军队众多的人马象用一个人;把他们投入到危险之中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生存,让他们陷于到绝望之中这样才能够使他们活下来。士兵们陷于到对自己不利的处境,这样才能拼出胜负。九种环境的应变、能屈能伸的有益之处、士兵的心理规律,不能不了解清楚。
那么将领精通了九种应变的有利方法,就懂得用兵了。将领不能够精通九种应变的有利方法,即使了解地形不能得到环境之利;统领军队不懂得九种应变中的御兵之术,即使懂得五种权变不能掌握士兵的使用。所提到的这些东西有一点不清楚,就算不上霸王的军队。
霸王的军队攻打大国则其军队不能够聚集,强大的军事力量施加给敌人则其盟国不会联合。因此不去争天下的盟国,不去事奉天下的霸权;施展自己的力量,强大的军事力量施加给敌人,那么其城可拔、其国可毁。那么用对其不利来使诸侯屈服于我,用对其有利来使诸侯趋附于我,用盟约规定的义务来使诸侯为我做事。那么决定开战之日,闭关毁符不与敌国通使节,在朝廷上激励三军并下达任务;敌人敞开门户必迅速进入,先占据其军事上的有利条件暗自准备与敌人军队作战,象随墨线下锯一样随敌情而动来决定战事。因此先静如闺中的姑娘,敌人敞开门户;后动如脱出的兔子,敌人来不及抵御。
[注]方马埋轮:把马系在一起把车轮埋掉。(以绝后路)。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872.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地形-《孙子》译序(连载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