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
(首发)
《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第三简有“亩纆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短),田纆长,百粮箽(钟)”句,[1] 涉及齐国的田制和田税制度,试说如下。
从字面来看,“亩纆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短),田纆长”是说用于丈量“亩”的绳索短,丈量“田”的绳索长。简文的“亩”是土地的单位面积。田,《说文》云:“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简文的“田”应是指阡陌,亩小田大,自然是“亩纆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短),田纆长”。
东周时期正值井田制瓦解,各诸侯国的田制或保留周制,或另立新制。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吴问》有韩、赵、魏三国田制的记载:“……韓、魏制田,以百步為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畹),以二百步為畛,……趙氏制田,以百廿步為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畹),以二百𠦌步為畛……”。[2]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颁布的《为田律》规定,“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百亩为顷,一千(阡)道……”。一“则”是三十步,“八则”是二百四十步,为一亩。[3]由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可知,齐国也存在着大亩、小亩,[4] 但不能确知其面积大小与划分规则。
从上文所列各国田制来看,“亩纆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短),田纆长”还可进一步理解为土地(田亩)的划分与丈量,是东周时期齐国确立田制的反映。《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对此有一些记载:[5] “量土地肥膮(硗)而立邑建城,以城爯(称)……三相爯(称),出可以战……”;“五十家而为里,十里而为州,十乡<州>而为州<乡>。州、乡以地次受(授)田于野,百人为区,千人为或(域)。人不举或(域)中之田,以地次相”。田制的确立,对保证国家税收来源、征发徭役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简文中列为重大政事。
“百粮箽(钟)”是讲农夫所受田地的税负,意为百石粮食纳税一钟。类似的说法见于《管子·霸形》“使税者百一钟”尹知章注:“假令百石而取一钟。”[6] 钟是齐国四量(豆、区、釜、钟)中最大的,等于十石。[7] 齐国农田的产量见于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岁收:中田小亩亩廿斗,中岁也。上田亩廿七斗,下田亩十三斗,大(太)上与大(太)下相复(覆)以为𧗿(率)。”百亩之收二千石,每年应纳税二百石,即二十钟,相当什一之税。
附带说一句,《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第三简的内容与《管子·霸形》篇的一段多有相似,可参考:“桓公曰:‘寡人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命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大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编者按:[1]《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页。“纆”、“
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短)”从何有祖君释,见《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试读》,简帛网2006年2月19日。断句依陈剑先生《谈谈〈上博(五)〉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簡帛網2006年2月19日。“亩”,从徐才国先生释,见《上博五文字考释拾遗》,简帛网2006年2月27日。“箽(钟)”,从刘信芳先生读,见《上博藏五试解续》,简帛网2005年3月20日。
[2]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残简释文•吴问》,《文物》1974年第12期。
[3]四川省博物馆等:《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文物》1982年第1期。胡平生:《青川秦墓木牍“为田律”所反映的田亩制度》,《文史》第19辑。
[4]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文物》1984年第4期。“一人而田大亩廿[四者王]……”;“……岁收:中田小亩亩廿斗,中岁也。”学术界多认为《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记载的是齐国制度。
[5]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文物》1984年第4期。
[6]《管子(附校正)》,《诸子集成》第五册,中华书局1954年,139页。
[7]杜预认为,八釜合一钟(《左传·昭公二年》注);孙诒让认为,十釜合一钟(《左传齐新旧量义》)。本文取后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23.html
以上是关于试说“亩纆短,田纆长,百粮箽”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