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首发)
《上博五》之《鬼神明之 融师有成氏》篇是曹锦炎先生整理的,篇题亦整理者所加。[1]其中《鬼神明之》在论述“鬼神有所不明”时举了两个例证,涉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文字非常简单,写作“五子疋”,即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简文说他是“天下之圣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另一个人物写作“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除了“公”字,其余文字稍为复杂,简文说他是“天下之乱人”,我们怀疑就是宋穆公。
为了讨论方便,下面先把有关论述引录出来(一般直接用通行字):[2]
及五(伍)子疋(胥)者,天下之圣人也,鸱夷而死。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长年而没。如以此诘之,则善者或有不赏,而暴3[者或有不罚],[3]故吾因加(假?)鬼神不明,[4]则必有故。其力有至焉而弗为乎?吾弗知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抑)其力古(固)不能至焉乎?吾或(又)弗知也。[5]此两者歧,吾故4[曰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此之谓乎?5
简文“五子疋”,曹先生指出即“伍子胥”,这是很正确的。虽然称其为“天下之圣人”,古籍未见,但其“鸱夷而死”的故事仍可跟《史记》等古书相印证。
关于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二字的释读,曹先生隶定作“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他说: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的释读,有两种可能,一即“縢”字异体;一即“送”字繁构。无论释“縢”或“送”,疑当读为“荣”。古音“縢”为定母蒸部字,“送”为心母东部字,“荣”为日母耕部字,韵部为旁转关系,有通假的可能。“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从山,从矛,字亦见于郭店楚简《老子乙》(今本相对应字作“勤”,有别)。“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公”,疑即“荣夷公”(或作“荣夷终”),为厉王执政,实行“专利”,引起国人反抗。也有可能,“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公”指“荣夷公”与“傅公夷”两人(从矛得声的字与“傅”字古音相近可通,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赞同曹先生以为此字是“送”字繁构的说法,但改隶作“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本篇7号简文有“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曹先生释作“索”;李锐先生说:“此字非‘索’字,与简3‘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辵内之形相近(唯‘纟’省作‘幺’)。‘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上部与郭店简《尊德义》简1、4‘尊’字上部所从相近,刘国胜、沈培先生对于此字有仔细分析。简文及简3之具体释读,有待进一步研究。”[6]关于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右上角部分的形体和相关的音韵关系,沈先生的文章《上博简〈缁衣〉篇“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解》已经作了详尽解释,[7]我们这里只想重复沈文引过的一条“有意思的”材料,那就是《说文·人部》:“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送也。从人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声。吕不韦曰:有侁氏以伊尹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女。古文以为训字。”,而所从的“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声即后来“送”字所从的“关”。《说文·辵部》:“送,遣也。从辵,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省声。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籀文不省。”“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现在通常写作“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简文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跟“送”字籀文的区别只是一个从“幺”,一个从“人”,它们应该是异体关系。所以简文“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可以看作“送”的繁构。《说文·宀部》:“宋,居也。从宀从木。读若送。”据此,“宋”读若“送”,而“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送)”亦可读作“宋”。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如曹先生所说,见于郭店简《老子乙》,但此字与今本对应的“勤”字是怎样一种关系,现在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其从“矛”声当无问题。[8]“矛”是明母幽部字,“穆”是明母觉部字,幽、觉两个韵部是阴入对转关系,所以从“矛”声的“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可读作“穆”,“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公”即“宋穆公”。
上面是从字形和音读方面来说的。下面我们从宋穆公是否“长年”来进行说明。曹先生说“长年”即长寿,“长年而没”即长寿而终。而《左传·隐公三年》云: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
今人杨伯峻注“得保首领以没”说:“此当时套语,谓得善终。”[9]从宋穆公能从容交待后事这件事和他自己说“得保首领以没”这句话来看,其得善终是相当可信的,而善终和“长年”不会有太大差别。又根据《史记·宋世家》所说:
十八年,武公卒,子宣公力立。宣公有太子与夷。十九年,宣公病,让其弟和,曰:“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为穆公。
宋穆公不是他父亲武公而是他哥哥宋宣公临终前让他继位的,可以想见,他继位时很可能已经有了较大年纪。所以他善终的年纪也会较大,这跟简文说“长年而没”是吻合的。
再说宋穆公是否是“天下之乱人”。根据上引《左传》和《史记》,宋宣公让位给宋穆公是承传商殷“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传统,所以他也没有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冯,而是传给他哥哥宣公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与夷,自己的儿子则使“出居于郑”。对于宋穆公传侄不传子,《左传》的立场好像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春秋公羊传·隐公三年》云:
癸未,葬宋缪公。葬者曷为或日或不日?不及时而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过时而日,隐之也;过时而不日,谓之不能葬也。当时而不日,正也;当时而日,危不得葬也。此当时何危尔?宣公谓缪公曰:“以吾爱与夷,则不若爱女。以为社稷宗庙主,则与夷不若女,盍终为君矣?”宣公死,缪公立。缪公逐其二子庄公冯与左师勃,曰:“尔为吾子,生毋相见,死毋相哭。”与夷复曰:“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将致国乎与夷,此非先君之意也。且使子而可逐,则先君其逐臣矣。”缪公曰:“先君之不尔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摄也。”终致国乎与夷。庄公冯弑与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引文中的“宋缪公”即“宋穆公”。宋穆公驱逐自己的儿子而传位给侄子,连作为直接受益人的他的侄子都不怎么认同。而《公羊传》的态度,显然是没有称赞他的;相反,通过“宋之祸,宣公为之也”这句话,宋穆公也要承担责任的。再看《春秋繁露·玉英》:
非其位而即之,虽受之先君,春秋危之,宋缪公是也。
“非其位而即之”,这不是“乱”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汉人董仲舒的观点。但宋宣公、宋穆公所承传殷商旧朝这一套显然跟当时的正统格格不入,他们被春秋战国时候的一般人视为“乱人”是很自然的。大家知道,燕王哙和子之也曾搞过让位的闹剧,结果受齐国、中山国等讨伐,被打得一塌糊涂;说其“不顾大义”、“臣宗易位”的话还被刻于中山王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壶上。再加上宋人为殷商后代,备受周人歧视,如见于《孟子·公孙丑上》的“揠苗助长”和见于《韩非子·五蠹》“守株待兔”的故事,其主人公都是“宋人”。宋人常常被拿来编故事取笑,类似于现在被拿来编段子开刷。所以宋穆公被战国人称之为“天下之乱人”一点不奇怪。
再从“宋穆公”的名称来看,“穆”或“缪”为谥号。《周书·谥法篇》:“名与实爽曰谬。”蔡邕《独断》:“名实相反为缪。”“谬”与“缪”、“穆”皆相通。《史记·蒙恬传》:“蒙毅曰:‘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故立号曰缪。’”《论衡·福虚篇》:“且近难以秦穆公、晋文公,曰:夫谥者,行之迹也,迹生时行以为死谥。穆者,误乱之名;文者,德惠之表。”可见,“宋穆公”这个名称本身已经蕴涵了“乱”的意思。
总之,从简文形体、文义以及有关史实看,“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公”应该是“宋穆公”;“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是战国人很自然的看法。
(編者按:[1]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05~329页。
[2]不另注者皆用曹锦炎先生的意见,见注[1]第316~320页。
[3]原补无“有”字。
[4]原疑读为“嘉”,我们怀疑读作“假”(古书“加”与“假”以及从“加”声的“嘉”均与“假”相通,参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669页),当假设讲。《墨子·小取》:“假者,今不然也。”《鬼神之明》跟《墨子》密切相关,尽管它是否是《墨子》佚文还“存在一些疑点”(参看李锐:《读上博五札记》,简帛研究网站,2006年2月20日。),大概其用“假”一词也并非偶然。
[5] “抑”、“固”、“有”诸字从陈伟先生读,见《上博五〈鬼神之明〉篇初读》,简帛网,2006年2月18日。
[6]见注[4]李文。
[7]沈培《上博简〈缁衣〉篇“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字解》,廖名春编《新出楚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第210~214页;饶宗颐主编《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第68~74页;谢维扬、朱渊清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32~136页。
[8]汤馀惠先生主编的《战国文字编》直接隶作“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
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26页),李守奎先生的《楚文字编》则置于“嵍”字下(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50页;即使如白于蓝先生的文章认为此字为“岑字之会意初文”而读作“勤”(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第58~59页),以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幽侵二部密切的关系(参看《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裘锡圭先生文),属幽部字的“矛”仍可充当属侵部字的“岑”的声旁。
[9]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第一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29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55.html

以上是关于宋穆公-说上博简“宋穆公者,天下之乱人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