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首发)
筆者對於《曹沫之陣》莊公問“為和於陣”一段的編聯有若干心得,盼能與學者專家討論。編聯後的簡文如下:
…莊公又問(23下):“爲和於陣如何?”答曰:“車間容伍,伍間容兵,貴(24上)位、重食使爲前行。三行之後,苟見短兵,什(30)伍之間必有公孫公子,是謂軍紀。五人以伍,一人(26)有多,四人皆賞,所以爲斷。毋尚獲而尚聞命,(62)所以爲毋退。率車以車,率徒以徒,所以同死(58)生,其志者寡矣。…(59)
【簡24上】接【簡30】這是陳斯鵬先生、邴尚白先生的創見[1],不過兩位先生對於這樣的編聯方式都沒有解釋,“貴位”一詞見《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不得志,不安貴位”,“貴位”的意思與“重食”相近。【簡30】最末字為“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字作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學者對此字的講法很多,原考釋者李零先生隸定作“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以為“疑即『枚』字”[2],陳劍先生隸定作“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以為“(審?)”,表示尚存疑[3]。李銳先生〈新編釋文〉“讀作(什?)”[4],不過〈釋文重編〉則改作“(審?)”[5],。蘇建洲學長據《郭店˙語叢四》簡15徐在國先生釋作从攴、十聲的意見,將△字通假成“協”[6],孟蓬生先生則讀作“慎”[7]。學者大多往“十”聲方向思考,正確可信,但是由於本簡過去尚不確定與何簡連讀,因此△字的讀法莫衷一是。筆者以為李銳先生讀作“什”的意見較佳,不過李銳先生將【簡30】接【簡52】[8],似可商,我們現在知道【簡30】應與【簡26】連讀,“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五之間”讀“什伍之間”,“什”、“十”都是定紐、緝部字,可以通假。“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
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字从攴,《曹沫之陣》簡26“伍”字作“敔”亦从“攴”,可證。“什伍”一詞在古兵書及古籍中多見,如《吳子》:“鄉里相比,什伍相保。”,《尉繚子˙制談》:“士有什伍,車有偏列”,《禮記˙祭義》:“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韓非子˙定法》:“連什伍而同其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漢書.晁錯傳》:“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孔子家語˙正論解》:“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悌達乎軍旅矣”。出土文獻中亦見“什伍”一詞,如《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36》云:“屯長、什伍知弗告,貲一甲。”,《馬王堆˙經法˙10》:“號令者,連為什伍”,銀雀山《尉繚子˙兵令》:“使什伍相連也”可見此處讀作“什伍”確實有可能。
另外,【簡26】+【簡62】+【簡58】此為陳劍先生的創見[9]。【簡58】、【簡59】李零先生分為兩簡,並於【簡58】下云“下文應接『生』字。”[10],筆者以為此二簡應綴合,並於“死”字下補“生”字[11],讀作“同死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讀服烏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可證古籍有其例。
總結上述編聯,其實曹沫的每一句話其實都緊扣著“為和於陣”立說,“車間容伍,伍間容兵,貴位、重食使爲前行”此談陣隊的排列。三行之後,如果遇見、看見短兵,則什伍之間必須有公孫公子來指揮領導,這叫做“軍紀”,也就是讓陣勢能井然有秩序的方法,而做到“為斷”、“為毋退”、“同死生”自然“(士兵)其志者寡矣”(士兵有個人意志的空間甚少),“士兵”個人意志的空間越少,應戰時“陣隊”的和諧性就越高,這就是曹沫“為和於陣”的方法。另外,透過這些編聯可知,《曹沫之陣》簡“三教”討論後,緊接的應是曹沫對於“一出言三軍皆懽,一出言三軍皆往卷”的討論。個人不成熟的意見,請學者先進不吝批評指教。
2006.2.25寫竟
[1]參陳斯鵬先生:《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曹沫之陳〉釋文校理稿》: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2月20日。邴尚白先生:《上博楚竹書〈曹沫之陳〉注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十一期,2006年,第10頁。
[2]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62頁。
[3]陳劍先生:《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2月12日。
[4]李銳先生:《〈曹劌之陣〉釋文新編》: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2月25日。
[5]李銳先生:《〈曹劌之陣〉重編釋文》,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5月27日。
[6]蘇建洲學長:《〈上博(四)·曹沫之陳〉補釋一則(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2月25日。
[7]孟蓬生先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3月6日。
[8]李銳先生:《〈曹劌之陣〉重編釋文》,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5月27日。
[9]參陳劍先生:《上博竹書〈曹沫之陳〉新編釋文(稿)》,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5年2月12日。
[10]參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頁281。
[11]從縮小圖板來看,簡58、59確實存有添一“生”字的空間。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頁13。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83.html

以上是关于谈《曹沫之阵》“为和于阵”的编联问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