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

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零识三则


(首发)
一、《弟子問》5號簡釋文:
子曰:“小子,來,取余言,……”
按,“取余言”文意難明。同篇15號簡所記也是孔子之語,其云“回,來,吾告汝,……”,整理者指出可與5號簡互參。從原簡照片看,所謂“取”很可能是從“耳”從“口”,但“口”旁下還有筆劃。與15號簡的文例相比較,我懷疑此字當釋為“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
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其“口”旁下的筆劃或是羨筆。“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
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聽)余言”和“吾語汝”語意相當。
二、《弟子問》11号簡释文:
宰我問君子,曰:“予,汝能慎始與終,斯善矣,……”
原簡“子”下有一短橫“-”,從釋文看,整理者認為是表示句讀的符號。
按,上引語句是一段文字的起始。按照《論語》的文例,同一段文字內,凡孔子答弟子問,第一次的答語“曰”前都有“子”字;以後的答語前或省略“子”,如: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   《憲問》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顏淵》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雍也》
兩相比較,我懷疑此簡“子”後的“-”是表示重文的符號。同篇19號簡以雙短橫“=”表示重文,但不能證明這裏的“-”一定不是重文符,郭店《老子乙》就是以“=”、“-”兩種符號表示重文。那麼,此簡的釋文或許當改為“宰我問君子,子曰……”。
三、《三德》5號簡釋文:
變常易禮,土地乃坼,民乃囂死。
“囂死”的讀法整理者存疑。
今按:“囂死”疑當讀為“夭死”。古音“囂”是曉母宵部字,“夭”是影母宵部字,非常接近。《大戴禮記·易本命》云:“故王者動必以道,靜必以理。動不以道,靜不以理,……人民夭死,五穀不滋,六畜不蕃息。”湖北隨州孔家坡漢簡日書《歲》篇云“七月並居申,以行秋氣,必寒;溫,民多疾病,五穀夭死。”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90.html

以上是关于君子-《上博(五)》零识三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