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君子之战(易中天笔下的春秋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君子之战)

战争通常意味着杀戮,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更是充满这血腥和不择手段的阴谋。而著名大师易中天先生认为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别于后期的战争。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高级的约架,双方遵守相应的规则,称为君子之战。那么被易中天先生推崇的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都有哪些呢,小编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是礼仪之战。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要开战,则必须先下战书。如果对方接受挑战,则制定相应的交战规则,双方都认可后即可开战。参加的人员基本上是贵族,开战的方式基本上是一场高级竞技。

这种礼仪之战更多的是一种争霸,目的是使对方屈服,并不是灭国之战。所以春秋时期有几十个诸侯国林立,小国都 能得以生存几百年就是这个原因。

二、交战双方都遵守交战规则。

如果双方决定好了交战规则,则必须加以遵守。交战规则一般都有:不斩来使、不以隘阻、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这几条规则,在春秋大部分时期都被遵守。

总的意思就是不杀使臣,在开阔地光明正大的打,一方没有摆好阵势另一方不得出击。如果对方屈服不进行二次伤害,不能俘虏老人,不追击败退的敌人。规则一旦制定,双方必须遵守。

三、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属于贵族战争。

贵族之间的战争,讲究的就是遵守战争规则。宋襄公就是因为遵守了上述规则,没有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军,结果导致宋国大败。宋襄公因此被后人贻笑千年,但是他的贵族风格还是令人尊敬的。

或许正是从宋楚之战中得到了教训,春秋后期的战争基本上开始讲究策略和阴谋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发展成了抢地盘和人口的灭国战。

综上所述春秋时期的战争,易中天先生称为君子之战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人都鼓吹欧洲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是贵族之战,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就是贵族之战。

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君子之战,到了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逐渐取代了对道德的尊重,战争逐渐从高级竞技,演变成了对权力的扩张和财富的掠夺。

自此君子之战不复存在,贵族之战也演变成了平民战争。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演变成了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战争。交战双方之间拼实力,搞阴谋诡计,目的就是让自己生存消灭敌人。

春秋之后的战争变成了:兵者诡道也。但是春秋时期的君子之战,对于今天我们反思战争形态,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战争并不一定意味着杀戮,或许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君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