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葛剑雄:边界谈判——历史揭示的经验与教训

历史-葛剑雄:边界谈判——历史揭示的经验与教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葛剑雄:边界谈判——历史揭示的经验与教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葛剑雄:边界谈判——历史揭示的经验与教训


不要以为历史有多么的了不得的地方,我举个例子——研究历史用的最多的例子——有人说,中国地图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宋朝时,与辽国发生领土争执,沈括出使辽国谈判,最后他拿出地图来,你看历史地图在这里。辽国人哑口无言了,退回去多占的领土。这是假象。当时辽国跟宋朝正好势均力敌,辽国没有兵力发动新的军事战争,所以才会承认地图上的历史边界。如果辽国很强大,他干脆把地图撕了,照样打过来。我曾经亲自问过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司长,解放以后的边界谈判,有没有哪一次是根据历史地图把领土收回来的?他想了一会说,这倒是没有。
比如说,中朝谈判划定两国边界,大家知道长白山上有白头山、天池和十多个山峰。最高峰我们叫白头山,朝鲜人说是金日成诞生的地方,听说现在经历史学家考证,还是女神生下金正日的地方,所以他们把白头山改名将军峰。根据史料和事实,白头山和天池当然都是中国的,哪里是朝鲜的?但当时我们政府定下了标准,让谈判代表按事先规定去划界,最后把百分之六十多的天池湖面划给朝鲜,十四个山峰中十一个山峰——包括最高的白头山—划给朝鲜,你说历史起什么作用?
对北部湾的渔业纠纷,我国的态度似乎不软不硬,越南人还在那里巡逻,我们好像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问题的根源是在1958年,毛主席决定把最靠近越南的白龙尾岛送给越南。结果怎样呢?这是海南岛,这是越南大陆,这是白龙尾岛,白龙尾岛离海南岛远,离越南近。本来我们跟它划界,可以划在白龙尾岛和越南大陆之间。但现在这个岛是它的,界线要划在白龙尾岛与海南与之间,北部湾历史上传统的中国的渔场就要归越南,数十万渔民都将失业。读判划界时双方是有默契的,传统的渔场如何划分,应该另外通过谈判来解决,但现在越南方面就要按照新的海界来控制这些渔场了。
以前越南对付中国的一个办法就是,如果中国弱,它就强一点;如果中国强大,它就求你。比如明清之际,趁中国内乱的时候,越南人占领中国边界30里的地方。清朝发现了,它一直不还。雍正皇帝派军队出关,准备以武力收回,此时越南国王赶快上表,说他对中国一直很恭顺。说我们蕞尔小国,你天朝大国,这点地方在你们算不了什么,对我们却不可或缺,真要收回我们一定自动退出,不劳天朝出兵。雍正很高兴,说越南国王态度很好,30里不够,再给你20里吧。
清朝在西北地区勘界时,由于很多地方人迹罕至,我们没有详细准确的地图,划界的时候在局部地区被俄国人占了不少便宜。另外一大损失是外蒙古。内外蒙古本来连成一体,但是在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在俄国人的策划下开始搞独立。当然中国内部要检讨,的确是有问题的。清朝实行新政,搞改革,本来都是好事,建立银行,设警察,铺铁路,架电报线,但是都成了强制的行政命令,中央又不拨款,地方向老百姓征税,使蒙古人的赋税负担加重。另外,从1860年放垦以后,大批汉人迁到内蒙古,汉人租土地,蒙古人的牧地减少了。贵族发了财,一般的牧民却感到生存空间受到抑制,很害怕汉人继续迁到外蒙古。在这个时候,俄国人给予种种表面的好处,独立就闹起来了。
袁世凯和北洋政府一直没有承认,派远征军去征服。加上国际压力,俄国在得到实际利益后,让外蒙古放弃独立。第二次俄国策动蒙古人民党,发动人民闹革命,又一次宣布独立,驱逐了中央政府的代表,但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跟蒋介石商议战后格局。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希望在未来的联合国,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中国要作五大国之一。因为美国认为,不可能在亚洲长期驻扎军队,也不可能只依靠自己发挥作用。当时日本是战败国,印度还没独立,只能够扶植中国,所以他就坚决支持中国作常任理事国。斯大林提出条件,中国作常任理事国,就要承认外蒙古独立,承认前苏联在东北的权益,旅顺军港继续归前苏联使用,中长铁路归前苏联管。罗斯福和丘吉尔都同意,因为他们希望斯大林对日宣战,出兵东北,减少盟军的损失。现在不必判断蒋介石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事实就是蒋介石出于他的考虑同意了。随后履行了一个给中国充分面子的手续,在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但国民政府派去的代表只能观察。投票的结果是99.7%赞成独立,外蒙古就此正式宣布独立。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与前苏联的关系和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就与蒙古建交了。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是在法律上,我想不宜再提出改变。有的人提出要收回,这不是收回的问题。这件事也不是简单的“卖国”,中国当时不得不权衡利弊,而且从1921年以后外蒙古早就独立,一直在前苏联的控制范围内。但唐努乌梁海地区归属前苏联,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没有任何法律手续。唐努乌梁海是在外蒙古和俄罗斯中间,由于外蒙古独立,它跟中国隔断了。但是它也没有宣布过独立,一直到1947年,最高苏维埃宣布接纳图瓦共和国参加前苏联,单方面通过法律把这个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据了。
回顾历史,有什么经验教训呢?
首先,中国的疆域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汉族起主体作用。汉族的人口最多,经济文化发达,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形成稳定疆域。特别是汉族有很好的传统——融合各个民族。历史上凡是从北方进入汉族地区的民族,绝大多数都融入到汉族之中。比如留在北方的匈奴人、鲜卑人、羌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大部分都已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比如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就是中亚移民的后代,早已被作为中国杰出的诗人了。这样的例子很多。
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一个汉化的历史。他们在经济地位和文化程度提高以后,觉得被称为蛮子不好,就编造一段历史。尽管以今天的眼光看,是民族不平等的产物,但是有这个传统跟没有这个传统是不同的。世界上很多民族过分强调血统,结果造成无休止的民族仇杀,而哪怕你是高鼻子蓝眼睛,只要你接受汉族文化,或者自称是汉族后代,汉族都接纳。就可以很快地融合起来,这对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少数民族的贡献。因为很多边疆地区的开发都是靠少数民族做到的。比如台湾最早谁开发的呢?应该承认是当地的民族,我们称为高山族,台湾现在称为原住民。他们首先开发,应该承认他们对建设中国边疆、对中国疆域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中国疆域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农业区的形成发展有利于中国疆域发展。因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衡量一个地方能不能作为自己的疆域,就看能不能种地,能不能打粮食,所以中国中原统治者一次一次到达蒙古高原,但基本上都没有设置行政区,因为那里没有什么人可以统治,也不能打粮食。游牧区的形成也是这样。牧业民族鉴别自己能不能放牧,这是主要条件。所以他们到了汉族地区,一度也希望变农为牧,后来才知道种粮食比放牧还有利,所以慢慢改变了。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也很大。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统一基本上都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完成的。第一次是隋唐,从东汉开始游牧民族内迁,已经影响到统治阶层。第二次是元朝,统治层就是牧业民族。第三次是清朝,因为满族最早也是牧业民族。因为牧业民族懂得牧区的价值,所以它愿意把牧区和农区联合起来,而农业民族往往不懂得牧区的价值,认为牧业对我们没有什么作用,边疆扔掉也没有什么关系。一直到清朝后期,对于要不要收复伊犁,收复新疆,还有不同意见。但随着牧区的发展,牧民向边疆扩张,很多地方都是牧业民族首先建立自己的部族政权,然后统一到中国来的。这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发展就需要更多的地方。
第三,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农业民族和牧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的结果。随着民族间的交流,生活水平的提高,牧业民族开始需要汉族的纺织品、茶叶、酒、生活用品、农具、工艺品等。同样,汉族对牧业民族牧业地区的需求也是逐步增加,这样双方相互就有一种依赖关系,内地边疆也逐步相互依赖。特别到近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发展,内地对边疆的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反过来,边疆对内地的工业品、内地的文化教育等也有一定的依赖性。
第四,地理障碍的克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清朝能够统治那么大的地方,跟清朝建立了完整的道路交通设施有关。一直到唐努乌梁海等最远的边疆之间都建立有台站,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站。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系,是没有办法统治的。相反,有些边疆地区不巩固,跟地理障碍没有克服也有关系。比如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时要到西藏去,都是先坐船,或者坐飞机到印度,然后从印度翻过喜马拉雅山这么走的。一个国家能这么维持自己的统治吗?所以我们现在修铁路非常重要。地理障碍的克服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统一疆域的形成。
对海洋、海岛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怪老祖宗不去海洋上扩张,其实当大陆上还有很多空闲农地时,哪个人要跑到海岛上去?如果有,大家肯定都以为这个人不正常。中国古代只是强调海洋的“渔盐之利”,就是打鱼、晒盐,谁想到底下还有石油啊?地理障碍不克服,疆域的扩大和巩固是不可能的。败的清朝绿营兵。镇压太平天国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全是知识分子,曾国藩发布的讨伐檄文主旨就是高举文化大旗——孔子、孟子的传统不能断送。本来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却演变为文化冲突,中华文化的确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五,积极的移民作用。清朝历代统治者都很注意向边疆移民,只要能成功移民,边疆就稳固。1860年后,大批移民迁入东北、内蒙古、台湾,使这些地方最终没有被外国侵占。
第六,有礼有节的对外政策,并不是片面强调自己的领土。比如乾隆对本国疆域到什么地方,基本有一个限度,因为疆域占领容易,统治就难了,特别是民族地区,还是要有礼有节。比如《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并没有把原来属于清朝的地方完全要回来,而且适当做出了一些退让。
历史上我们领土的丧失除了因为落后以外,还有腐败、闭关锁国的影响,根本不了解外国的情况。东北的封禁也是很大的教训。康熙皇帝很英明,但在这件事情上太糊涂。规定汉人不许迁到东北的封禁区,如果没有外敌,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俄国人一方面签订条约,另一方面不断派人沿着黑龙江一路进来,由于大多是无人区,俄国人如入无人之境。到《瑷珲条约》签订的时候,这些地方早已被俄国人占据了。直到1860年宣布开放东北封禁,这才保住了东北,否则的话,东北三省也就没了。日本、俄国都曾想占据东北,但是日本人不敢直接占领东北,它只能建立傀儡国,因为已经有3000万同胞在那里。日本控制东北以后,就实行一个蒙满拓殖计划,准备把100万日本人迁到东北和内蒙古来,幸而到抗战胜利还来不及实施。
(摘自《葛剑雄演讲录》 作者 葛剑雄 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著作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等及论文百余篇。
来源: 《葛剑雄演讲录》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1775.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葛剑雄:边界谈判——历史揭示的经验与教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