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余庆-杨琳:历史只供借鉴不能比附

田余庆-杨琳:历史只供借鉴不能比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田余庆-杨琳:历史只供借鉴不能比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杨琳:历史只供借鉴不能比附


一身素净的着装,鹤发几乎爬满了头顶,背影中透露着有力与从容。2010年6月在北大拍摄的一张背影照片是田余庆教授的最爱,他希望在自己离世后的告别仪式上使用这张照片,认为这样才能走得“潇洒”。魏晋风骨中的潇洒自得似乎已经内化到他的气质当中,但潇洒的背后,也存在些许遗憾。2014年12月25日,他离开人世,其代表作《东晋门阀政治》再版时,由于健康原因,他未能将一直想增补的《温峤与江州》一章补进去。
田余庆并非是著作等身的学者,但他留下的《东晋门阀政治》《拓跋史探》《秦汉魏晋史事探微》3本著作,均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无法绕过的里程碑。


青少年时期的田余庆,恐怕不会想到自己会与魏晋南北朝结缘。与鲁迅一样,他早年学医,在抗战时期,内心卷入到现实的洪流之中,“当时一心就要是要认识社会,认识当前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他抱着认识中国现实的目的,进入西南联大政治系学习,后发现政治系所学均为西方内容,与中国社会并无关系,于是转到历史系,从纵向探索中国。
在北大文科研究所做助教时,魏晋南北朝不经意间闯入了他的生活。由于教授魏晋南北朝的一名老师去世,田余庆被递补上去,从此开始了与魏晋南北朝历史相交、相伴的岁月。
试图了解中国现实的田余庆做起了古代中国的学问。然而,现实终究还是会“登门拜访”。在政治运动此起彼伏之时,他难得有宁静治学和独立思考的条件,不得不跟着风向折腾一番。“反右”之际,他被列入所谓“党内专家”,他发现手上恰好有一篇文稿适合批判的需求,便赶紧偷偷烧掉。为了汇报心得,他还写了一篇调子很高的歌颂农民战争的文章,幸运的是,由于舆论降温,这一在扭曲心态下的违心之言,没有付梓。“如果发表出来,将会是我永远的内疚。”
在“文革”中,他谨慎从事,通过理性判断方向,避开了一些风浪。几番政治运动的冲刷让他体会到,学术不可能不受政治风向现实的制约,但也不能一刻放弃独立思考,要永远对自己的文章负责,不能只顾眼前,留下后世污名。“历史与现实是两码事,只供借鉴,不能比附。”
“文革”让他损失了读书人最能出成果的10年。“文革”后,五十多岁的他自觉还有余热可供挥洒,便一刻不耽误地重新走上了学术之路。“我秉承的理念,是求实创新。”在田余庆看来,华而不实、无独立见解、无思想内容、趋俗猎奇之作应该避免。1989年,他出版了《东晋门阀政治》一书,2003年,又出版了《拓跋史探》一书,这些都成为魏晋南北朝研究的经典之作。

“王与马,共天下”,这是《东晋门阀政治》中的著名语句,王即士族琅邪王导,马即晋朝皇族司马氏。士族门阀是魏晋的关键词,士族与皇权在东晋时期究竟呈现怎样一种关系?在书中,田余庆将东晋的权力运行模式归结为皇权和士族共治时代,是皇权政治在特殊时代下出现的一种变态。东晋之后,南朝又恢复了皇权政治。即使是在东晋,士族门阀和皇权之间也在发生着互动。他认为,并无充分史料证明中国曾出现过西方式的“贵族政治”,即使是东晋门阀政治,也并未真正偏离皇权政治传统,“专制皇权可能一时式微,可能一时旁落,但是不能须臾缺失。”
为何唯独在东晋出现了门阀政治这种皇权的变异形式,田余庆认为,这包含3个客观条件,东晋有一个成熟的有影响力且掌兵的士族存在,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皇统存在,有民族矛盾尖锐的外部因素。这三者成犄角鼎立之势,致使东晋先后经历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代士族。随着士族通婚范围狭窄,以及崇尚清谈、轻视事功的倾向出现,士族门阀人才凋零,而司马氏皇族愈加昏聩,淝水之战后北方重入混乱泥潭,外部压力变小。士族与司马皇族共治天下的局面最终被流民领袖刘裕打破。南朝后,政治模式重新回归到皇权时代,士族还拥有社会、文化上的影响力,但再无与皇权并肩而行的能力。
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刀光剑影的政治权谋取代了魏晋风流的惬意快活。在田余庆的笔下,制衡的道理无处不在。门阀政治之所以延续百年,重要的就是在各个门阀之间实现实力平衡。东晋一直表现为上游与下游、中央和方镇之争,一方门阀坐镇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方以方镇形式出现,以外制内,凌驾中央。东晋天子只有在各家士族门户地位平衡、利益均沾的条件下才能自存,如果某一士族在这两种形式的角逐中都占有压倒优势,那就会出现倾覆的局面,而这是门阀政治所不能允许的。其政局的发展,就是几家门阀士族势力由平衡进入不平衡,随后再度平衡。
有些历史人物注定要等待他的挖掘者,田余庆将此前论史者不曾瞩目的郗鉴浓墨重彩,以此为例诠释了东晋的制衡局面。在东晋王、庾两大门阀水火难容之际,镇守京口的士族郗鉴在上下游之间的重镇京口折冲樽俎,维系了两大派系的平衡,使双方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江南因门阀内斗而化为齑粉。

南方门阀士族之间的互相制衡对于南北关系也起到了重要影响。正因为有北方少数民族强敌白刃在侧,门阀才能够暂时搁置隔阂,同舟共济防御外敌。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南方不可能征服北方,一旦某门阀北伐成功,立下补天之功,皇权和其他门阀便失去了均沾权力的资格,因此在南方内部是不可能允许某一家门阀克服中原的,这也是桓温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
田余庆认为,不仅局势不允许南方统一北方,北方统一南方也不具备客观的可行性。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功亏一篑便是最好的体现,当时北方各民族依然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各民族还未充分融合,苻坚仅是各民族共主。各个部落势力之间暗流涌动,淝水之战成为他们乘机叛乱自立的导火索。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完成鲜卑拓跋部的一系列改革后,北方民族进一步大融合,北人固定于中原土地之上,稳定于中原的农耕生活,南北方文化逐渐趋同,统一的大势才会降临。
为何由北魏拓跋部来完成历史的重托,形成融合和统一的雏形?“野蛮孕育文明”,他在《拓跋史探》中敏锐地将残忍的北魏子贵母死制度与建立集权统治联系在一起。北魏道武帝之前,君位传递无序,母家后族部落实力强大,与拓跋部不相上下。道武帝为了建立超越联盟的专制君权,通过子贵母死制度使拓跋部摆脱无序继承的纷扰,进一步消除外戚部族干预拓跋事务的可能,更为根本的是拆散了各部族,使拓跋部首领从部落联盟共主蜕变为专制皇帝,把部落联盟带入文明社会,这也是结束五胡十六国混乱局面的关键一步。随后,拓跋部扛起了民族融合的重任,完成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雏形。当然,这一制度也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野蛮孕育文明”也留给世人无尽的思考。历史并不温情脉脉,火与剑经常成为它的使者。
东晋门阀政治从琅邪王氏始,自太原王氏终。“王与马,共天下”仿佛谶语般完成了百年轮回。而青年时热烈关注中国现实的田余庆最终踏入古代历史的长河,晚年的他沉浸于书斋之中,淡泊名利,很少出席社会活动,以关注现实始,以研究历史终。但此话又不尽然,他在书斋中给史学界回馈了3部著作,并将独立思考、从实做起的理念传递给现实中人。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1969.html

以上是关于田余庆-杨琳:历史只供借鉴不能比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