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明英宗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明英宗在明代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皇帝。他历经过土木堡的惨败,被瓦剌也先俘虏到了北方的草原,在瓦剌生活一年之后又被明朝的使者迎接回到了北京,但是再回来时,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已经继承皇位,朱祁钰把明英宗囚禁在南宫,这一囚禁就是七年,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才使得明英宗成功复辟,成为大明朝的皇帝。
这种异于寻常皇帝的遭遇使得明英宗的心里发生了极大变化,虽然在政治上明英宗也没有多大的改观,但是在为人的基础上确实多了几分仁慈和念情,可以说明英宗变成了一个好人。
明英宗在重登帝位进行了一些善举,这几个善举表明了明英宗的好人特性。
善举之一:对待他人多有宽容。
景泰帝对待兄长明英宗并不怎么好。景泰帝朱祁钰为了保住帝位,多番阻止明英宗回国,直到百官承认自己的皇位已定,这才派人前去瓦剌迎接明英宗回到北京。但是明英宗回来的时候,景泰帝还和大臣胡濙,王直等人发生了争执,大臣认为应该隆重的迎接明英宗,但是景泰帝却不赞同。争议的结果是景泰帝派人带着轿一乘,马两匹前去迎接明英宗,礼节浅薄至极。
明英宗回到北京后,明英宗又被景泰帝囚禁在南宫,南宫是永乐年间朱棣为孙子明宣宗修建的太孙府,位置在紫禁城外的东南方向,规模不小。明英宗却过得很差,景泰帝对于明英宗死防严守,当时大臣胡濙请求在元旦和明英宗生日的时候前去庆祝,明代宗都不允许。《明史》记载:
濙请帝明年正旦率群臣朝延安门,不许。上皇万寿节,请令百官拜贺延安门,亦不许。
此后景泰帝又搞出了金刀疑案,把南宫附近的树木全部砍光,以至于明英宗在夏天出来乘凉,结果看到树木都没有,心里十分恐惧。
但是明英宗复辟之后,对于景泰帝并没有打击报复,虽然在继位的诏书里面对于景泰帝大肆诋毁,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为难景泰帝,景泰帝最后是病重而亡。《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夺门之变后明英宗还说过:
“弟昨日食粥,颇无恙。”
可见明英宗对于弟弟景泰帝并没有为难,景泰帝去世后,景泰帝的遗孀汪皇后和两个女儿都允许在郕王府生活,这些人都生活到了明朝正德年间。
除此之外,明英宗还宽恕很多人。
明英宗给自己的父亲明宣宗的废后胡善祥追任谥号,修缮了她的陵墓。胡善祥无罪被废后,当时的士民都十分同情胡善祥,明英宗此举顺应民心。
明英宗释放了被朱棣囚禁在凤阳广安宫的建文帝次子朱文圭,朱文圭自幼年被朱棣囚禁之后,一直被锁在宫殿的高墙之内,出来的时候,连牛和马和马都不认识,变成了一个傻子,明英宗释放了朱文圭,也是好事一件。
善举之二:废除了人殉制度
人殉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设立的,他在临终之时下令妃嫔殉葬。其实人殉制度在中国的上古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流行,不过在两汉时期就被废除了,所以朱元璋的重新下令殉葬,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上的退步。
而且这种殉葬也是残酷的,朝鲜《李朝实录》中记载了明成祖去世之后,妃嫔殉葬的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三十名宫人殉葬。首先是太监在大殿外摆上了宴席,让宫人吃最后一顿饱饭,随后向明仁宗告别,她们之后进入殿内。大殿之内,已经放好了三十多张小木床”,梁上悬下三十条结实的绳子,末端打好了一个个绳结。妃嫔“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按照《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明太祖太祖时四十六妃陪葬孝陵,成祖时十六妃陪葬长陵,明仁宗五妃陪葬,明宣十妃宗陪葬,可以说人数也是很少的。
但是这种制度终究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到了明英宗临终之时,他废除了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并且在遗诏让子孙不得再进行人殉,到了明宪宗时期这一决定被再次实行,从此以后人殉在明代终结。
善举之三:自我反省
明英宗在复辟之后,开始了自我反省。进步当然没有历史上的明君那么大,但是在一定程度对于明朝的中期政治有一定的修复,比如让李贤担任内阁大学士,主导了明英宗天顺后期的政局。除此之外,明英宗本人也发生了改变。
在天顺年间,明英宗相比较于自己第一次当皇帝的正统年间,他在物质享受上的变化很大。《皇明通纪》记载明英宗复辟后,既能进膳,饮食随分,未尝拣择去取,衣服亦随宜,虽着布衣,人不以为非天子也。同时也多方听取意见,采纳大臣的建议,然后实施,在《明英宗实录》里面也有记载:凡事不肯轻易即出,必召问其可否。可以看到明英宗自己的努力改变,虽然受制于自身的才能,在天顺年间明英宗还是纵容门达,逯杲等锦衣卫的横行,但是自己已经收敛很多。
而且明英宗也关注民生,他也废除了大量的铺张浪费的行为。在天顺年间,太监阮忍建议按照旧例在苏杭处织造缎匹七千,明英宗以人民窘迫废除。光禄寺请敕工部,要求制造龙凤花素瓷器万余件,明英宗也以劳民伤财拒绝。同时明英宗也大力轻徭薄赋,按照《明通鉴》记载:明英宗在天顺四年发生大灾,三月免除南畿受灾,五月免除畿内和浙江的税收,六月免除湖广的税收,八月免除天下的税收,九月就免除了江西的税收。也可以看到明英宗的进步。
明英宗心理变化的原因探析
明英宗九岁登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少年天子。在明英宗早年,他的很多行为也显得很幼稚,最明显的就是明英宗对于太监王振依恋。
王振在明宣宗时期自宫进入皇宫,后来有机会一直在服侍太子明英宗身边。年长的王振对于幼年的明英宗影响很大,以至于明英宗居然以“先生”称呼王振,不过可以想见明英宗的无知。历史上有汉灵帝年轻时称呼张让为父、赵忠为母,也有唐僖宗称呼田令孜为“阿父”。而且王振仗着自己对明英宗的影响,开始在朝廷部署自己的党羽,同时对于明英宗施加影响,但是明英宗在自己成年之后,依旧对于王振言听计从,对于明朝的政治造成很大的伤害。
尤其是瓦剌入侵时,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其实明英宗自己也自负不已,憧憬明成祖朱棣亲征蒙古,明宣宗亲征蒙古的壮举。最后明英宗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轻易发动亲征,最后全军覆没,自己被俘,明朝差点南迁。
这种幼稚和浅薄在明英宗被俘北狩,南宫被囚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随之而来是老练的独裁君主,只不过手段没有这么高明。
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杀死于谦以示天下,又为了稳固统治,指使锦衣卫诬告石亨谋反,最后杀死石亨和石彪。结果石亨的死酿成了曹钦和曹吉祥的谋反,但是这场叛乱最后被平定。我们可以看到明英宗为了统治的残酷。
而明英宗的善举也是可以看做两个方面。作为一个历经磨难的人,明英宗成熟了很多,他对于人和事也很宽大,这是人性中善良一面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明英宗也自我反省的结果。但是在另一方面,明英宗复辟之后,作为一个给国家带来巨大政治灾难的皇帝,他需要给收买人心稳固统治,所以他在复辟之后的天顺年间做了许多善举。
作为一个君主,明英宗在天顺年间先是清理了景泰帝时期的大臣王文,于谦等人。然后又对于夺门之变形成的功臣进行了大清理,最后把自己的亲信提拔以此稳固统治。这也是他作为封建君主的老练,不惜大肆制造冤狱,使用特务锦衣卫治国。
结语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它总是两面性,明英宗的行为也是这样。他确实在天顺年间做出了许多善举,看上去是一个改过自新的人,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他是好人的原因。但是在实际上,这些善举也是明英宗为了稳固统治的举措,而这一系列的变化正是他心理的改变的外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