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

中国古代史-“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

“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
岸本美緒
台北中研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之覆案的歷史——檔案考掘與清史研究》,第357~393頁
中国古代史-“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
中国古代史-“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
摘要:本文以明清兩代的《實錄》和經世文編為主要史料,對有關國家關係的語詞(比如,“中國”、“天朝”、“夷狄”等)加以定量分析,同時通過對記述史料的分析,來闡明這些語詞的使用法之時期性變化。
總結起來,有明一代,“中國”和“夷狄”這一對對比概念比較醒目,特別在明末時期,基於對外危機感的排外論調高漲起來。從清朝入關到雍正時期,“中國”、“天朝”、“夷狄”、“外夷”等語詞都很少出現,作為外來王朝的清朝對這些語詞的用法沒有形成明確的態度。進入乾隆年間,伴隨著乾隆皇帝的所謂十全武功,“天朝”和“外夷”這一對語詞的使用急速增加。乍看之下,明代“中國——夷狄”的對比和清代中期“天朝——外夷”的對比頗為相似,但前者的對比以種族為準,後者的對比以某種道德能力為準,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中國——外國”的獨臂取代“天朝——外夷”而成為主流,這一現象往往被認為是從傳統世界觀向近代世界觀的轉變,但所謂的傳統世界觀當中的時期性變化也是不應忽視的。
关键词:中國、天朝、夷狄、外國、梁啟超
全文阅读:《“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pdf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8824.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中國”和“外國”——明清兩代歷史文獻中涉及國家與對外關係的用語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