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存在哪些争议?此战的战场在哪里?马陵之战,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在今河南范县城西,原属山东省)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但未全歼魏军。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
战争争议
马陵之战的相关争议非常多。
首先是因为《史记》中对魏惠王和齐威王徐州相王后改元记载错误,改元后的年号当成新王年号,结果导致马陵之战时间被记载为魏襄王和齐宣王之时,这也导致对于马陵之战时间点争议颇多。
其次是将领争议,马陵之战双方交战的主要将领究竟是孙膑和庞涓,还是田盼和太子申,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因为《竹书纪年》记载魏国攻打韩国的是襄疵,而攻打齐国的是太子申,所以《孙子吴起列传》中所说,庞涓领兵攻打韩国,被孙膑偷袭后方而回师也就存疑了。
第三是动机争议。魏国是被偷袭后方而从韩国回师抵抗齐国入侵,这一战明确叫做“马陵之战”,而马陵地点根据一些说法,应该在卫国濮阳以北,在齐国都城临淄和魏国都城大梁之间的要道上,当时属于齐国,而不属于魏国,且远离大梁。魏国抵御齐国入侵又怎会在齐国境内,魏国完全有可能是要出兵惩罚不服自己称王的韩、齐两国,在战胜韩国后又出兵攻打齐国,而非被齐国偷袭后方,所以最终战场也在齐国境内。
另外,太子申领兵与齐国交战前,曾路过宋国外黄,被外黄徐子规劝不要出战,而外黄是今商丘民权县,在今开封的大梁以东,从大梁出兵前往马陵并不需要路过外黄。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争议,那就地点争议。
关于马陵地点的另一种说法,在山东郯城,当时属于齐国城阳都,魏国抵御齐国不可能到如此远的地方,而且这里也不在临淄和大梁之间。但如果魏国是主动去攻打齐国城阳都,那出兵时经过位于大梁城东的宋国外黄也就都合情合理了。《史记 魏世家》中就有“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的记载,表明此一战的目的是攻打莒县,从河南开封到山东南部的莒县,确实可能路过郯城一带,却不太可能路过马陵之战其他争议战场地点。郯城境内的马陵道遗址,也确实符合《孙子吴起列传》中所说的“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而其他争议地点却多在平原地区。
因为争议过多,所以古今学者甚至有人认为马陵之战根本不存在,可能是司马迁找到两份年代相近,过程也相近的齐魏交战史料,但两份史料不同点也颇多,所以拆分成两战处理,这便是史记中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战场争议
范县说(与濮县说、莘县说、鄄城说、濮州说系同一种说法)
东晋虞喜在《志林》述道:“马陵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六十里,有陵,涧谷深峻,可以置伏。”唐代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用虞喜之说,并加:“按:庞涓败即此也。”由此产生了马陵战址鄄城说。为纪念马陵之战,保护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2005年莘县于此修建了马陵之战纪念馆。
元城说
晋刘宋人徐广在《史记音义》述道:“马陵,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徐广的说法源于晋杜预《春秋左传注疏》。杜注:“卫地,阳平元城县东南有地名马陵。”后林尧叟又在杜注后加注:“史记,马陵道狭,而旁多阻碍,可伏兵。”从而将元城马陵与马陵战址联系在一起。史记三家注的另外两家即刘宋的裴骃(撰《史记集解》)和唐代司马贞(撰《史记索隐》)都引用徐广说“在元城”,于是在史记三家注中就形成了鄄城说与元城说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