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不得不承认,郑和下西洋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可是很多人只知道这件事情却并不是郑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寻找建文帝

  我们都知道朱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造了自己亲侄子的建文帝的反,不过虽然后来建文帝兵败,可是他自己也从此下落不明,而且在当时始终流传着建文帝不但没死,而且流亡海外的传说,清朝张廷玉编纂的《明史》里这样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除了炫耀国力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到自己失踪的侄子。

  二、宣德柔远,经贸互利

  毕竟朱棣的皇位可以说是来历不正,所以朱棣自己也担心一些残兵败将逃到附近的海国,然后勾结当地土著,对自己的疆域进行侵犯,所以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不但是为了安抚诸国,还有一点就是宣扬大明的仁义道德,促进双方和平友好的关系。

  三、抓捕鲛人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一直有着关于鲛人的神话故事,鲛人善吟唱,每当唱到家乡歌谣便泣泪不止,鲛人的眼泪不溶于万物,低落便成珍珠,这种珍珠非晶非石,被称为鲛珠。

  据说有方士向朱棣进言说若能使鲛人泣血,其血泪可化作血鲛珠,血鲛珠的功效更胜鲛珠百倍,若能服食三万六千粒,便能长生不老。于是朱棣不断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到鲛人,来实现自身长生不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