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汉人在中原的王朝称周围的少数民族为东夷、南蛮、西狄、北戎。然而就在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汉人王朝的核心周边生活这一个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被称为陆浑戎,这个少数民族已经存在了数代之久,一直对汉人的王朝构成着威胁。
西周初年,由于分封制的实行,各个诸侯国开始不断对外扩张地盘,从而不可避免地与周边的民族进行或战争、或和平的交流。到了周幽王时期,这个"烽火戏诸侯"的君王对于褒姒宠爱有加,并废立了原本的王后(申侯之女)与太子宜臼,引发申侯的不满。于是,申侯就联合犬戎一起攻陷了镐京,而陆浑戎(居住秦岭一带,时为戎族别部)也是联军中的一支。
随后,申侯等人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因镐京残破,遂东迁至成周洛邑。当时,周平王混的不咋地,除了自家外公之外,很少有人前来护送,秦襄公是为数不多的诸侯之一。而周平王到了洛邑后,允诺秦国可以向西方拓地千里。而在向西开拓的过程中,秦国却碰到了陆浑戎这个硬茬子。无奈之下,秦穆公只想把他们"礼送出境",而机会很快就来了。
邻国晋国在献公时大乱,公子夷吾、重耳纷纷出逃。其中,夷吾逃到了秦国,后被姐夫秦穆公率先送了回去,即晋惠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不免要了许多好处,比如割地什么的。不过,晋惠公回国之后就不认账了,结果就爆发了秦晋之战,不占理的晋国输了后又被强加了一个条款:把陆浑戎弄走!
于是,陆浑戎就在秦晋两国的威胁下,从秦岭迁到了陆浑一带,依然是"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还保留着一定的军事战斗力,并再次给了秦国一个难忘的教训。秦穆公得知中原霸主晋文公死后向东进攻郑国,途中被晋国和陆浑戎的联军击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
不过,随着晋国在中原的扩展,保留陆浑戎在洛阳一带已经起不到"监视周王室"的作用了,遂在一次借口去三途祭祀的过程中,派兵攻灭了陆浑戎。其后,陆浑戎遂与汉人融合在一起,衍生出陆、鲁、卢等姓,今陆浑水库一带即为其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