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没能成功的真正原因

叛乱之前的大背景

天宝年间,因为开元年间的财富积累,唐朝国富兵强,于是乎,“玄宗始有吞并四夷之志”。在军队部署上,唐朝的军队主要集中于西北和东北。西北方面军队,一是在西域(今乌兹别克斯坦等几个斯坦国)和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作战,主要将领就是高仙芝。高仙芝是高丽人,但在唐朝立了很大的军功,爵位很高。二是在青海和吐蕃作战,主要将领是哥舒翰,唐吐两方面各有胜负,处于拉据状态。东北主要是范阳、卢龙节度使管辖的地方,军队主要是跟回纥作战,主要将领安禄山、史思明。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因此,中原腹地,常年没有战斗,军队十分羸弱,老百姓也比较文弱。

过度宠爱导致安禄山野心膨胀

玄宗对安禄山的爱,简直是无以复加。只要安禄山来长安,玄宗便对其赏赐不断,而且可以随意出入宫掖:玄宗还经常在华清池接见安禄山,甚至于经常有丑闻从禁宫传出。此外,玄宗还给安禄山在长安修豪宅,“不计成本,极尽奢华之美”。

因此,安禄山也有一种道德负罪感,他曾想等玄宗驾崩以后再反。但是朝廷里面的权臣李林甫和杨国忠,对安禄山是嗤之以鼻,十分不满。故而,安禄山起初造反的名义就是清君侧:诛奸臣杨国忠。因为此时李林甫已经死了。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李林甫实际上是唐朝远房宗室——李渊兄弟的后代。本来唐朝的惯例是,大将在外带兵打仗,建功立勋,回到朝廷就可以拜为宰相(唐朝的宰相就是同平章事,而不是丞相,笔者前文曾写过,丞相在东汉是被废除的,但过程一直反复。)。

但李林甫担心因此失势,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游说玄宗,最终阻碍了很多边塞大将的宰相之路。边塞大将不能当宰相,就只能呆在边疆打仗,征发的军队也便由此变坏,府兵制逐渐瓦解。武将立了功勋,又不能只赏钱,因为人都是想青史留名的。于是,官爵还是要给的,当不了宰相怎么办呢?就是让一个武将兼任多处地方的节度使。这就破坏了唐朝的惯例,也就为安禄山造反创造了契机——安禄山曾经兼任三处军事重镇的节度使。

安禄山要造反,已经成为朝廷很多大臣的想法。但玄宗不信。终于这一天很快到来了。天宝十年,高仙芝在西北和大食国大战,几乎全军覆没。高仙芝被调回朝廷。


天宝十四年农历十月,安禄山反了。安禄山的军队是一只劲旅,一路南下,沿途基本没有碰到有力的抵抗,因为唐朝的军队布置在四夷,中原很空虚。几个月之间,攻占了洛阳。安禄山称帝了,自称大燕皇帝。于是不自己带兵亲征了,派军队攻潼关,长安。

玄宗慌了,匆匆忙忙要往四川跑。因为走得突然,很多大臣都不知道。于是跟随的大臣和军队很少,有人建议坚壁清野,一把火烧了长安的积蓄。但玄宗嘱咐不准烧府库,“勿使贼臣再殃及长安百姓”,还把钥匙留给了留守的大臣。长安城破以后,留守的京兆尹降了叛军。

至于为啥要选择跑到四川去呢?那是因为杨国忠此时是剑南节度使,那边的军队负责对云南那边的蛮夷征讨。随后发生的马嵬驿政变此处不赘述。

缺乏高人点拨,错失良机,朝廷得以调动资源平叛

称帝的安禄山却没有远谋,这估计也就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安禄山的军队和将领,占领了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后,只知道把金银财宝往范阳老家运输。

范冰冰饰演的杨贵妃

范冰冰饰演的杨贵妃

——这哪里是争夺天下的胸怀!就像当年努尔哈赤、皇太极(本来是黄台吉)攻北京的宣传口号就是什么七大恨,民族仇恨等等,这一看就不是要争夺天下的样子。争夺天下者,必胸怀天下,岂能以睚眦为旗帜?不过,有些电视剧大言不惭地给努尔哈赤配上很牛逼的台词,说自己不久将统一天下。

安禄山这个时候实际上可以分兵追击,一路直接尾追玄宗,一路直攻灵武。此时,只要时机抓得紧,唐朝必然倒台。玄宗被抓,肃宗被抓,正统失灵,则唐朝大势已去。

可是,安禄山的将领都忙着抢钱抢女人。给肃宗纠集军队留下了较为充裕的时间,郭子仪被启用了,很快郭子仪的手下李光弼、仆固怀恩也被启用,都成了独挡一方的大将,而且还从西域调兵、回纥借兵入援平叛。

天命无常,内讧消耗,缺乏战略

安禄山称帝没多久,身体逐渐不行,眼睛瞎了,脾气又暴躁,喜欢打人。文武大臣、侍从太监和儿子都是被打之列,自己的大儿子安庆绪,他又不喜欢,而是喜欢在老家范阳的小儿子,这一点和后来的史思明很像。于是安庆绪、严庄和李猪儿反动宫廷政变,杀了安禄山,安庆绪自己称帝。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还不到两年,天宝十四年农历十月——天宝十六年年农历一月。

安庆绪的才能和威望远不如他爹,史思明对安庆绪也不服气。于是现场局面逐渐反转,官军很快攻克了洛阳,安庆绪北退至邺城。此时,在范阳老家的史思明开始投降朝廷,安庆绪已成孤家寡人。邺城攻防战,安庆绪只好向史思明服软,说救兵来了,他会退位,奉史思明为帝。

于是,很快史思明又和唐朝翻脸,翻脸简直如翻书一般。——这其实和朝廷的安抚策略失误有关,派去刺杀史思明的大臣不够老辣,露馅儿被杀。史思明南下帮助安庆绪守住了邺城。但紧接着安庆绪的承诺却一直不兑现:禅让给史思明。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帝,此时距离安庆绪称帝不到两年。


朝廷的大好局面再次陷入晦暗

史思明的军队很凶猛,郭子仪、李光弼多次失利,山西现场逐渐被史思明主导,洛阳再次被史思明攻破。但就在这势头上,史思明又有废长立幼之想法,并多次说要杀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史朝义在身边将领的撺掇下,打动政变,杀了史思明,自立为帝。此时距离史思明称帝不到两年。史思明死前正在上厕所,听到有政变,“逾垣而走”,但还是被抓住了,但一开始不知道是谁叛变,得知真相后感叹,“何不待我攻破长安后,再行此不晚?”

但此时,史朝义军队内部大分裂,互相杀伐。范阳内部势力相互杀了一个月,才停下来。——精锐军队内耗,何以对抗官军?

唐朝内部也不是很安稳,太上皇玄宗和肃宗两个月之内相继驾崩,代宗继位。——君臣尚有猜忌,司徒郭子仪交出兵权,回归朝廷。

李光弼、仆固怀恩掎角之势,拖得史朝义焦头烂额。

史朝义退军固守范阳,但很快仆固怀恩攻破。史朝义出逃,后来在山林中自缢而死,“传首长安”,安史之乱终结(7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