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杜甫-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由杜甫作于广德元年春天,那一年正月里作为安史之乱领导人之一的史朝义自尽,其下属将其斩首献于朝廷,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忍不住狂喜得手舞足蹈,于是这首七言诗歌便脱口而成了。
杜甫-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一共八句,诗的开头写的是杜甫初次听闻这个喜讯时的惊喜,而下半部分描写了他自己手舞足蹈的表现,准备整理行囊返回家乡,尽显归乡心切的喜悦心情。整篇诗文语意奔放,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诗人的欣喜,痛快淋漓地表达了杜甫心情无限好的状态,更被认作是杜甫生平中的“第一快诗”。诗的后面六句全是对偶,却清晰明了得如同讲白话一般,自有水到渠成的妙意。
诗歌的大意是杜甫突然收到由四川传来的好消息,唐朝的军队已经将冀北地区收复。诗人听闻这个消息,忍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回头看看妻子与孩子发现他们身上哪里还有半点愁思,于是自己胡乱地翻起书卷随意看了起来,举家欣喜至极。他想要在白日里喝上几杯酒纵情高歌,趁着这个美好的春色与之互相结伴马上就整理包袱返回家乡去。诗人的心魂早已高飞远扬,翻山越岭穿过巴峡、巫峡,到了襄阳又直奔洛阳了!
这是杜甫的诗作中少有的喜气洋洋的诗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的激动之情,受到后代评论家们的极度推崇。
杜甫被称为什么
杜甫作为我国唐朝时期鼎鼎大名的杰出诗人,名垂千古,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如同李白被称为诗仙一样,杜甫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那么它的这个名号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
杜甫-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
杜甫 塑像
杜甫“诗圣”这样的誉称不仅仅是因为他文学造诣极高留下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绝妙诗歌,最重要是他的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流露出了他悲天悯人心怀苍生的思虑与情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中十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稳朴素,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强烈的政治倾向,社会内涵丰富。而另一个方面,杜甫的诗歌总体上可以用“抑扬顿挫”来涵盖诗风,沉郁表示的是他文章的深沉意蕴,而顿挫则是形容情感的迂回抑扬;他诗文中的语言口吻、音律节奏起伏跌宕,他的文字用词简朴通俗,十分写实,却尽显功底,综上所述,因此杜甫被后人以“诗圣”的誉号来尊称。
杜甫的生平十分坎坷,他出生于富足的士家,但生活并不顺利,晚年清贫且旧病缠身、老无所依。他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却坚决不向权贵低头,尽管早年间他也如同李白那般纵情四海的放荡轻狂,但是中年的他生活无依无靠,徒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在国家动荡身陷内忧外患之时,他日日以国家之忧而忧,以百姓之苦为苦,正是他这种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感动了古往今来的世世代代人。
杜甫号什么
“号”字在古代实在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们热衷于别号的称呼,尤其是深有学识的大家,一个人的名号除了含有自己内心的寓意之外,还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例如着名伟大爱国诗人杜甫这样的忧国忧民之人,除了他自取的一个审视夺度的号之后,后人还给他加上了不少尊称名号。
杜甫-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
杜甫 画像
据历史资料了解,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这一自号源自于其曾居住在古长安城南的少陵,而根据史料显示,大多数诗人世家都喜欢将曾经居住过的地名改之为号,大概都有一份眷恋之情,特别是杜甫,对于长安城,对于大唐和百姓,始终忧国忧民的他难免对这片土地爱之恋之,所以自称为少陵野老,世人则称之为杜少陵。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32327.html
以上是关于杜甫-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示心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