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29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他削平了叛乱,逐步统一了青藏高原。松赞干布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710年(景龙四年),唐金城公主又携带着锦缯各数万匹、多种工匠以及一个龟兹乐队进入吐蕃,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729年(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
除了和唐朝友好往来以外,吐蕃也和唐王朝进行着长期的军事斗争,是突厥灭亡之后唐王朝最主要的对手。松赞干布以后,吐蕃开始与唐朝进行了激烈的角逐。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不仅完全控制了西域,而且夺走了唐河西和陇右地区。763年(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唐都长安。在8世纪下半叶,吐蕃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
不过到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由于频繁的战争,内部的分裂,严重地削弱了吐蕃的国力,进入到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至达玛赞普继位后,严酷镇压佛教,他下令禁止臣民信佛,焚毁佛经,关闭佛寺,这引起了信佛派贵族的不满。公元846年,信佛派贵族拉隆贝德射杀了达玛,后逃往西康。达玛死时只有遗腹子,吐蕃贵族们分别挟持达玛的遗腹子欧松和大妃领养的儿子永丹,连年争战,争夺赞普的宝座,最终使吐蕃王朝崩溃。自此以后,西藏再也没有建立起强大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