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书法欣赏

王献之书法

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他不仅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而且在书法上的成就一点都亚于他的父亲,因此他和自己的父亲也一起被称为“二王”,他们父子两人也和张芝、钟繇因为在书画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被并称为“书中四贤”。虽然王羲之一家都十分擅长书法,但是只有王献之最具天赋,大胆创新,不被父亲的风格和盛名所拖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字体。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

王献之学习书法应该是在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第一任老师自然是身为书法家的父亲。他自小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甚至超越父亲的书法大家,因此他每日都十分勤奋刻苦地练习,也留下了很多的趣事典故。他最出名的书法字体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在草书方面的代表作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但是流传到现在的都是唐朝时期临摹的版本,他的真迹都已经失传。他的《鸭头丸帖》一共有十五字,清代的学者吴其贞在他的著作《书画记》中对这副作品非常推崇,认为它字体雅正,雄峻秀美,有天然的妙趣,是无上的珍品。而他的《中秋帖》,一共二十二个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为世间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这副字帖收入了《三希帖》中,将它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一起并列为体现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

王献之还曾经创造了“一笔书”,改变了他的父亲上下不相连的草书风格,其气势豪迈雄壮,被世人所推崇。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是中国历史上富有盛名的一位书画家和诗人。他自小便十分喜好,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己的父亲,有“书圣”之名的王羲之的悉心教导,很快就在书法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的书法风格不仅采纳了各家的长处,而且还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字体。而关于他如何练习书法,还留下来很多的典故,比如说“王献之依缸写字“的故事。

王献之画像

王献之画像

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专心致志练习书法的王献之背后,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笔,结果因为献之抓笔套牢固,王羲之没有拔掉。于是王羲之便称赞自己的儿子将来必成大器。

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王献之子认为他的书法已经写得很好了。于是他便跑去问父亲:“我现在的水平只要再练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在一旁的母亲摇着头说还差远了。献之于是又问那五年总可以了吧。结果母亲仍旧是遥遥头,献之终于急了,问究竟要多久才能练好字,他的父亲便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里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许你的字就会练好了。

于是王献之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这一练就是五年。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给父亲看,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献之见父亲没有说话,闷闷不乐地带着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很久之后,说道:“我儿练了这么久的字,只有这一点像你的父亲。”献之一看,母亲指的那一点竟然就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那一点。献之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不知经过了多长的时间,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王献之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成就,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不停地努力这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