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小军:《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

冀小军:《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冀小军:《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冀小军:《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


《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
冀小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今本《礼记·缁衣·苟有车》章云:
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
此章的难点是前两句中的“轼”和“敝”。自汉代以来,很多学者对此作过解释,但他们的说法牵强处多,并不能让人满意[1]。直到郭店简和上博简相继问世后(二者皆有《缁衣》[2]),情况才出现了转机。经过学者们反复讨论,对前一句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简文中与“轼”相当的字应该读为“辙”[3]。这时人们才知道,今本中的“轼”原来是个错字。
本文要讨论的是“敝”字。与“辙”不同,“敝”字本身没有问题,只缺一个合理的解释。简文“辙”字的释出,并未给它带来更多的希望,几乎所有的旧说都有人在支持,也有人反对;此外还有新的说法出现,所以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局面。下面扼要介绍一下各家的观点:
1.败衣说
此说出自东汉郑玄。《苟有车》章郑注云:
言凡人举事必有后验也。见其轼,谓载也。敝,败衣也,衣或在内,新时不见。
今人从之者有涂宗流、刘祖信(2000)、王世骏(2009)、单育辰(2010)。关于此说,王念孙云:“此言行之必见其成,而以衣之必败为喻,则为不伦。”[4] 季旭昇(2008)也指出:“‘凡人举事必有后验也’应该是正面的叙述,怎么会用一个负面的例子来对比呢?‘苟有衣,必见其敝’,只能让人联想到‘苟或言之,必闻其恶’、‘苟或行之,必见其败’这一类负面的叙述。”(154页)
2.衣袂说
此说出自清人王念孙父子。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下》云:
“敝”音布蔑反,谓衣袂也。《广雅》:“
冀小军:《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 1042冀小军:《礼记·缁衣·苟有车》章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