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赵家栋
南京师範大学文学院
摘要:结合敦煌写本原卷影印资料、中土文献和佛经材料,运用训诂学、音韵学及汉语俗字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汉语词彙史的角度对敦煌文献中“磓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以石投下。或从追。”《无常经讲经文》:“垒珍珠,磓白玉,满库陵(绫)罗有千束。”唐李白《上崔相百忧章》:“火焚昆山,玉石相磓。”宋梅尧臣《乙酉六月二十一日》诗:“南庭莆萄架,万乳纍将磓。”宋苏轼《东坡志林·游白水书付过》:“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爲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磓”与“塠”通,而“塠”又是“堆”的异体,故失译(附梁录)《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作“堆压”(T14/367b)。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乃‘霏霏’之俗体。”“云练”,《辑释》录文作此。此为赞词,为韵文,“霏”与“练”皆为韵脚字,然与赞词用韵不协,出韵。故《释录》录文当误。爲了便于论述,我们不妨将完整的赞词引录如下(在韵脚字下标出它的韵):
大圣雄尊(平魂),化迹多门(平魂)。高明四智,下晓重惛(平魂)。慈云叆叇,法雨霏霏(平微)。三乘方便,舟济泛沦(平谆)。苾刍潜建,量达超群(平文)。白珪无玷,玉洁贞淳(平谆)。妹尼妙施,轨範严身(平真)。埃尘不染,尅意修真(平真)。兄随妹顺,思保四恩(平痕)。罄捨真(珍)财,贸招工人(平真)。镌龛图素,罄设云练(去霰)。宗亲考妣,福荐明魂(平魂)。迎(因)兹片善,霑洒无垠(平真)。宣毫藏事,万岁千春(平谆)。劫石拂而有尽,兹(资)福海而长存(平魂)。
通过对以上韵脚字比较,这则赞词当押真、谆、文、魂、痕韵,而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真、谆、文、魂、痕已经合流。然作为韵脚字“霏”、“练”分别为平声微韵和去声霰韵,与韵语不协。今核对原卷图版,“霏”、“练”对应的图版字形分别为“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壹领,黄画被子一条,三事共一对。……绿绫裙壹腰,红锦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壹领,黄画被子壹条,三事共一对。……又红罗裙壹腰,红锦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壹领,黄画被子壹条,三事共一对。”
P.2880《饮食名目钞、绫绢名目钞》:“碧绫裙壹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紫绵绫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一礼,黄画丕⑥子一条,三事共一对。……青绣裙一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红锦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一礼,两事共一对。”
P.4975《辛未年三月八日沈家纳赠历》:“黄画被子七尺,白绵绫一丈。”
S.2472V《辛巳年营指挥葬巷社纳赠历》:“半幅黄画帔子通计二丈四尺;……黄画帔子、绯绵绫共计一丈三尺。”
S.6050《年代不详(公元10世纪)常住什物点检历》:“氾家娘子黄画帔子一条,……青晕罗帔子壹。”
S.5680《公元997年前后(?)纳赠历》:“黄画领巾一,白毡一领。”
P.4958《年代不明付绢练物等历》:“法界:黄罗帔子一七尺。……善胜:黄画帔壹条。王义恩:淡绣帔子一。”
按:上揭诸例中的“黄画”很容易被理所当然地理解为黄色文采或图案,其实非也。敦煌文书中,描述某一服饰,一般是用“色彩+丝织品类+服饰名”格式,如“碧绫裙”、“紫绫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绿绫裙”、“红绢衫子”等。上揭例中“黄画~”常与“碧绫裙”、“紫绫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绿绫裙”、“红锦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裆”、“红罗裙”等相并列,其描述的格式当都为“色彩+丝织品类+服饰名”,“ 黄画~”又常与“黄罗帔子”、“青晕罗帔子”等相对为文,故“画”当与“绫”、“锦”、“罗”所指应为同一类,皆为丝织品类也。
我们还可以将其与敦煌文书中其他关于“色彩+丝织品类+披/帔/被/子”进行类比。
P.3250《纳赠历》:“僧道政:紫绣被子壹捌尺,又黄罗披子玖尺。”
P.2567V《癸酉年(793)二月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紫银尼罗被子一……紫绢衫子一,晕⑦绢被子一。”
P.2680V《纳赠历》:“白练帔子八尺,紫绣故帔子六尺,绯绵绫七尺。”
P.2706《年代不明某寺常住什物交割点检历》:“故红罗披子壹条。”
P.2583V《申年比丘尼修德等施捨疏》:“红蕴⑧披子一,施入合城大众。”
所以我们认为“画”当为某种丝类名称,然具体指哪种丝呢?再比照吐鲁番文书一例:59TAM305:8《前秦建元廿年(384)缺名随葬衣物疏》(1-3):“手脚爪囊各一枚,白絓被一领。”此“白絓被一领”当指“白絓帔子一领”,据此我们推测“画”可能为“絓”的音借字,“画”与“絓”,《广韵》皆有“胡卦切”,读音相同,可得相借。“絓”指从废茧中抽缫出的粗丝。《说文·糸部》:“絓,茧滓絓头也。”段玉裁注:“谓缫时茧丝成结,有所絓碍,工女蚕功毕后,别理之为用也。”《急就篇》卷二:“绛缇絓紬丝絮绵。”颜师古注:“紬之尤粗者曰絓,茧滓所抽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絓,案:缫茧丝未尽者,互相连结,抽其粗绪,织为绵紬,故颜注《急就篇》云‘紬之尤粗者曰絓,茧滓所抽也。’”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习见用“絓”製服饰。如59TAM305:8《前秦建元廿年(384)缺名随葬衣物疏》(1-3)中的“絓覆面”、“白絓裈”、“缥絓袴”、“白絓袜”、“帛(白)絓怀袖囊”等。
【齐辛】
P.3718《范海印和尚写真赞并序》:“亦乃六亲号叫,牧童睹而齐辛;九族哀鸣,举世耆徒悼咽。缁流顾恋,恨师揜逝他乡。”(辑释:417)
按:“齐辛”当校读为“齑辛”。齐与齑,古今字也,又作荠、虀、齑。敦煌文献中见有“荠”与“齑”异文用例。P.2578《开蒙要训》:“葅荠鲊脯。”S.705、S.1308皆作“虀”,“虀”即为“齑”之异体。
齑为用醋、酱拌和,切成碎末的菜或肉。《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葅、三臡实之。”汉郑玄注:“齐,当读爲齑……凡醯酱所和,细切爲齑。”孙诒让正义:“齑爲切和细碎之名,故菜、肉之细切者通谓之齑。”《集韵·齐韵》:“齑,郑康成曰‘凡醯酱所和细切为齑’,一曰擣辛物为之。通作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齐,叚借为齑。”《礼记·曲礼上》:“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齑,以授相者。”郑玄注:“齐,酱属,”孔颖达疏:“齐,酱葅通名耳。”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遇炙谁先噉?逢齑即更吹。”宋朱敦儒《朝中措》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裏黄齑。”“齑”亦可指作调味用的姜、蒜、葱、韭等菜的碎末。《说郛》卷二引唐张鷟《朝野佥载》:“昂至后日屈瓒,屈客数百人,大设,车行酒,马行炙,挫碓斩脍,硙轹蒜虀。”
辛,借指葱蒜等含有辛辣味的菜蔬。《文选·嵇康〈养生论〉》:“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李善注:“《养生要》曰:‘大蒜勿食,荤辛害目。’……薰与荤同。”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杯度》:“度不甚持斋,饮酒噉肉,至于辛鲙,与俗不殊。”《宋史·孝义传·顾忻》:“(忻)十岁丧父,以母病,荤辛不入口者十载。”
“齑”为酸,“辛”为辣,“齑辛”指酸味和辣味,其构词同“酸辛”,故“齑辛”与“酸辛”当义同,“酸辛”引申有“辛酸、悲苦”义,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四:“对酒不能言,悽怆怀酸辛。”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微生霑忌刻,万事益酸辛。”“齑辛”也当有“辛酸、悲苦”义。
【假设虚施】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假设虚施皆不用,真言实语唱将来。”(校注:637-9)
按:此处“假设虚施”与“真言实语”相对,“假”、“虚”义同,“设”、“施”义同。“假设虚施”也就是“假为施设”。《降魔变文》:“然我佛法之内,不立人我之心,显政摧邪,假为施设。劳度叉有何变现,即任施张!”“施设”义同“施展”,为显示本领。《汉语大词典》:“【施设】施展。宋苏舜钦《大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施展”在《降魔变文》亦有用例,云:“长者再奏,八日泰(太)迟,兔入狗突,熟食谁能久耐。明日即须施展,请促八日之期。”此处“假设虚施”义为装模作样不能显示真本领。佛经中有“假设施”、“假想施设”。如唐窥基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若说有识生已安住,体是真实补特伽罗名为食者,不应立识为其食性。未曾见有补特伽罗还自能食补特伽罗,乃至广说,故知食者但假设施。”(T45/321c)又同卷:“无有少法生已安住,亦无有我能食所食。然唯约与未生诸法作生缘理,唯法引法说为食义。但由法假于其识上,假想施设补特伽罗。”(T45/321b)又有“虚施设”,如北宋守坚集《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一:“师云:‘错。’问:‘从上古德以心传心。今日请师将何施设。’师云:‘有问有答。’进云:‘与么则不虚施设也。’”(T47/545b)
然陈秀兰先生在其《敦煌变文词彙研究》“敦煌变文中的新义”一节列有“施设”一词,释义与“施展”同义,皆为显示本领之义。而又认为“虚施”是敦煌变文中的一个义待考的新词。可见陈先生将“假设虚施”割裂开来,把“假设”理解为“假如”义,从而导致判定失当。
【荐迁】
P.2970《阴善雄邈真赞并序》:“常乐贵县,国之要冲。睹公良能,荐迁莅职。故得仁风载扇,政风远闻⑨。”(辑释:475)
按:“荐迁”之“荐”,原卷字形作“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当指“晕繝”,《集韵·焮韵》:“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染间色也。”《类篇·衣服类·糸部》:“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王问切,染间色也。”《集韵·襇韵》:“繝,锦文也。唐有大繝锦。”“晕繝”为流行唐代的一种彩条纹锦。
⑧按,“蕴”当读为“緼”,《集韵·魂韵》:“緼,赤黄间色。”
⑨“闻”字,《辑释》录文作“流”,按,原卷字形作“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似录为“闻”为正。《校录并研究》录文正作“闻”。
参考文献:
[1]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2]黄 徵 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黄 徵.《变文字义待质录》考辨[A].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第一辑)[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黄 徵.敦煌俗字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6]陈秀兰.敦煌变文词彙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7]陈祚龙.中华佛教文化史散策四集[M].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8]姜伯勤 项楚 荣新江.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M].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
[9]曾 良.敦煌文献字义通释[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原刊《敦煌学研究》2009年第2期。
本文原刊《敦煌学研究》2009年第2期。
点击下载附件:0842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718.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赵家栋:敦煌文献疑难字词释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