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


陈子戈“造”字小考
何星
古文字中各类写法的“造”字、“造”字的构形及其声旁“*告(造)”的来源等问题,经陈剑先生《释造》一文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弄清楚了。 [1] 但是战国文字中还有个别字形奇诡的“造”,尚未被大家所普遍认识,值得继续探索。
齐国兵器陈子戈(《集成》11038)[2] 铭云:
陈子□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作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钟铭文中的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应该是由“口”被填实后进一步简化而来的。羊角戈“艁(造)”字作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的中间环节。陈子戈最末一字的左半,跟羊子戈后一种写法的“艁(造)”的声旁显然是一个字,只不过前者“*告(造)”的中间一竖与下部的“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相连,讹变得更加厉害而已。
此字右半的形体十分怪异,颇疑是“辵”旁的讹写。君子□戟(《集成》 11088)中“戟”上一字作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从字形轮廓和用法看,这个释读爲“造”之字跟陈子戈的最末一字当爲一字。1978年在山东省新泰市放城乡南涝坡村出土一件战国时代的戈,其铭云:
陈□(此字不识)造鈛(戈)。(《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2期109页图二)
“造”字作如下之形: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就是君子□戟“造”字的右半。仕斤徒戈的“徒”或作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敦“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形。上引陈丽子戈“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字右下的“口”,与“止”形极近(莒公潮子钟 “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造)”字右下爲正常的“口”,见《近出殷周金文集录》1.9),亦可作爲“止”、“口”、“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形互讹的旁证。上文已说,“口”形可简省爲 “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形。君子□戟“造”所从“辵”的下部“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很容易被误认作“口”之省,因而转写爲“口”。这种 “辵”旁的中间折笔若向右转正,加以规整,就有可能变成陈子戈此字的右半。上述讹变可图示如下: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造”(《集成》11129、11260)、“子赏(商)子造”[7]、“淳于公之乔豫造”(《集成》11124、11125)等兵器铭文的格式来看,陈子戈的这个字没有问题可径释爲“造”,全铭当读爲“陈子□造”。
最后附带谈谈上举君子□戟的时代问题。《集成》定君子□戟的时代爲春秋晚期,[8]从有关情况看似不够準确。董珊先生把此戟“君子”下的人名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罩/䍜)”上加注“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钟铭文考释》,《着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67~68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6]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17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9月(按此书所摹“造”的字形与原形出入较大,失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六卷,395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16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七册, 590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4月。
[7] 此戟铭见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202页引。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七册,6228页。
[9] 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第五章《齐国题铭》,200、201页。
[10]陈剑:《楚简“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字试解》,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四辑,144~14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
[11]黄组卜辞中的地名“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字试解》,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四辑, 145页。
[12]“召”声、“寿”声有间接相通之例,参看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780页【裯与帱】、【裯与袑】条,【惆与怊】、【
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0734陈子戈“造”字小考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49.html

以上是关于何星:陈子戈“造”字小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