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中兴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云:「申成公△其子虎[1]未蓄髮[2],命之遣」[3],其中「△」字,原篆写作: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原考释者隶作「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认为是成公之名,史籍未见。[4]苏建洲师释为「溡」,见于《集韵》,但无说。[5]曹方向先生疑读为「待」,有「认为」、「考虑到」一类的意思。[6]网友「家兴」疑此字构形为从「水」、「疐」省,读为「质」,无说。[7]张崇礼先生赞同释作「溡」,似应读为「时」,理解为「趁着」。[8]
谨按:「△」字下部从「水」旁应无疑问,而楚简「时」字多见,写作「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9],上从「止」声。因此,「△」字仍可释作「溡」。其次,楚简确定「疐」字写作「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上博六.申公臣灵王》9)[11]、「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上博六.慎子曰恭俭》1)[12]、「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字,《上博六.用曰》16)[14],尤以第一与第二个字例,该形若省去下部「止」旁,形体与「△」字上部相同。不过,高佑仁先生曾胪列战国文字中的「《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字,其下部所从的「止」或「《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旁未见省略。[15]以这个角度考虑,「△」字从「疐」省的机率极低。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战国文字经常出现前所未见的讹变形体,亦不能完全排除省略形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字可释作「溡」,或可将构形理解为从「疐」省,故以此二说为立论基础的诸说都须列入考虑。
简文云:「申成公△其子虎未蓄髮,命之遣」,以汉语语法来看,「△」字应为动词用法,故原考释者主张为成公之名,不能成立。其次,读「待」说乃援引《管子.大匡》:「今若杀之,此鲍叔之友也,鲍叔因此以作难,君必不能待也,不如与之」为证,其中「待」字,尹知章注曰:「犹拟也」。然而,在训诂学术语中,「犹」表示「训释字与被训字之间,本来意义是不相同的,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其意义却也辗转可以相通」。[16]换句话说,用「犹」训解字义乃是在特定语境下才可辗转相通。因此,「待」有「拟」义只能存于《管子.大匡》文句之中,脱离特定语境之后,不宜轻易认定「待」可直接训作「拟」。关于读「质」说,「质」作为动词时,有「典当」、「抵押」、「盟约」、「质问」、「验证」、「评断」等义项[17],置于简文文意,并不明畅,故此说成立的可能性不高。至于读「时」说,该说乃援引《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为证,认为「时」可理解为「趁着」。然而,刑昺注疏此句云:「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也」。[18]由此可知,《论语.阳货》之「时」要读为「伺」,训作「伺候」、「等待」,其词义与「趁着」不同,故此说援引《论语》为证,并无实质的证据效力。
笔者虽不赞同读「待」、「时」二说,但其说对于简文文意的理解有其道理,申成公考虑到(或「趁着」)其子年幼,才命他前往,原因在于申成公不认同楚王的做法,但在楚人的势力下,不得不为之,于是申成公知道其子年幼,命他前往,不会被楚人刁难,亦可回应楚人的命令。因此,笔者认为「△」字可释作「溡」,读为「识」,「时」从「寺」声,「寺」从「之」声,「之」为章纽之部,「识」为章纽职部,声同韵对转,且传世古书与出土文献皆有「之」声与「戠」声通假之例,故「溡」读为「识」应可成立。[19]或有另一种理解方式,即「△」字从「止」声,「止」亦为章纽之部,包山简有从「戠」之字写作「《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简243)、「《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
《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简248),苏建洲师指出上从「止」旁,乃是增添音符。[20]由此可知,「止」与「戠」声音相近,故「△」字仍可读为「识」。「识」应训作「知道」,如《说文》:「识,知也」,《诗经.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简文「申成公溡(识)其子虎未蓄髮,命之遣」,意谓「申成公知道其子虎年幼,命令他前往」。
附记:本文承苏建洲师与高佑仁先生、洪宏铭先生详加指正,谨致谢意。
(编者按:[1]「虎」字採用网友「汗天山」之说,参阅「简帛论坛」,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23、平三王研究》(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2011),页383。
[16]胡楚生:《训诂学大纲》(台北:华正书局,2000),页145。
[17]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页1518-1519,「质」字条。
[18][ 魏 ]何晏集解、[ 宋 ]邢昺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页192。
[19]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页23。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页47。
[20]苏建洲师:《《上博楚竹书》文字及相关问题研究》(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8),页141。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561.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九.灵王遂申》2号简「溡」字试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