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数据参数简介,图片,造价(2)

  随后在1995年订购第二批22架,其中16架单座,6架双座。

  生产

  1996年12月6日,中俄双方政府经过长时间的谈判达成协议,由俄国提供技术与飞机零件,协助沈阳飞机公司在中国生产最多200架苏-27SK战斗机生产许可证的合同,总价值25亿美元(一说60亿美金),协议中并且限制中国不能对第三国出口。协议规定首先由阿穆尔共青城制造厂提供全套部件,由中国组装然后再逐步国产化。引进后中国改称的机型称为歼-11飞机,该机是一型双发动机、重型、远程及全天候制空战斗机。

  根据合同,中国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112厂)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年产约14架),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KnAAPO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由中国航空工业根据俄罗斯转让的全套工艺文件自行制造,但俄罗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机载武器。如果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可以要求俄罗斯生产。

  1998年9月1日首批苏-27SK由俄罗斯人员试飞成功。1998年12月16日,沈阳飞机公司组装的苏-27成功试飞,由首席试飞员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执行。军委领导亲自观摩了首飞过程。这标志着仿制苏-27工作的第一个胜利。

  1998年年底至2002年9月,沈飞公司获得国产苏-27的主导权。根据协议,俄方分3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组装,并且按照20%的年进度将苏-27国产化。由俄方提供技术支援与人员培训,并且与中方合作改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沈飞公司先后打通了总装、试飞、预总装、部装及零件制造生产线,用近4年时间,建立了一整套第三代重型歼击机的研制生产线,并且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的总验收。苏-27与全国产化的歼-11战斗机苏-27的国产化分为多个途径发展,开始时进行进口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仿制雷达及发动机,以至全面实现国产化。最初将采用散件组装的形式,至2002年根据传媒报道,组装已得成功。此后进而谋求提高国产化程度,逐步加入自己的产品和改进,例如比较俄罗斯相应产品更为优秀的国产电子设备等,最终彻底地提高了国产歼-11的技术水平。从俄罗斯订购的SK成品机在80架左右,整个协议的金额约60亿美元,关于苏-27的中俄协议分两部分,一是改造沈飞引进生产线仿制;二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SK的成品及散件,总数量为200架。先引进24架苏-27SK成品,后由中国组装进口散件。

  1999年9月后,苏-27开始交付部队。

  1999年12月,中国第三次与俄罗斯签订合同,购买28架苏-27双座机。此决定缩短了中国航空装备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步伐。

  2003年12月6日,从苏联解体后,中国从俄罗斯订购的苏-27系列战斗机75%以上都是由加加林共青城飞机生产联合公司(KnAAPO)制造厂生产的。中国苏-27的订货不仅拯救了该厂,还带动了为该公司配套的生产链,也帮助中国完成了苏-27的部分组装工作。

  1998年9月1日国产化的苏-27首飞,12月16日由付国祥驾驶完成正式定型试飞。诚然,这批产品的国产化范围仅限于组装,但已能叫上歼-11。传闻99年1月到2000年12月,沈飞共生产了14架苏-27。1999年,中国再度进口28架苏-27UBK双座歼教机,到2002年底全部交付。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某型发动机大修线竣工。该配套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启动,2001年5月竣工。614所通过三年努力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之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财务决算审计、节能、大修线验收、档案管理等各单项验收工作。据信此项目即AL-31F的大修线。

  同时,国产的苏-27/歼-11模拟器也已经由沈阳某学院研制成功。据称采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2003年4月,经过100小时安全飞行验证之后,完全依靠解放军自身力量对进口苏-27进行的大修顺利通过质量检验。这标志着空军航空修理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苏-27自主修理、持续保障的能力,开始了由主修第一、二代机向修理第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空军航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别是三代机等新型装备服役时间的延长,客观上要求自主修理、持续保障能力与之相匹配。

  2003年12月6日,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试飞,标志着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新11改型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航电系统与苏-27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雷达火控武器均采用了更为优秀的国产产品。至此国产歼-11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功告成,只欠国产涡扇即可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

  2006年末,在国产化歼-11基础上继续深入发展的歼-11B开始公开露面。该机外观上与歼11A最大的区别是雷达罩从苏-27的向上开启,改为向侧面开启。因此雷达罩外形及连接方式有明显变化。此外,该机可携带国产新型空空武器,例如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以及霹雳-8格斗导弹。

  歼-11A

  是我国直接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SK,以及引进苏27SK零部J11AB两型对比件和生产线组装成的战斗机。没有或只有少量的中国生产零部件。

  歼-11B

  歼-11新型号由毕红军驾驶完成测试飞行,经过中国自行改良歼-11B,其机体寿命比较苏-27提高了1万个飞行小时,发动机换装太行发动机,推力比AL-31系列更大,电战武器系统及雷达国产化。该机外观上与歼11A最大的区别是雷达罩从苏-27的向上开启,改为向侧面开启。因此雷达罩外形及连接方式有明显变化,如上图所示。

  J-11B原型机共制造了6架,除了第一批次歼-11B继续装备AL-31以外,其他批次都换装了涡扇10。

  歼-11BS

  歼-11B的双座型。

  装备配置  苏-27SMK型战斗机由苏-27S型战斗机发展而来,根据有些客户苏-27S所提出的要求,苏-27SMK飞机做了三方面的改进。

  中国空军SU27/歼11战机挂弹

  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

  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

  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改进效果

  通过上述改进,飞机的作战效能有很大提高,由于可使用空对地导弹,对点状目标的作战效能提高了23倍。

  服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

  媒体评述法媒称歼11最大规模“空战”逼真程度与美军类似

  空军信息化条件下双跑道多机种综合保障试验演练日前在西南某机场举行,10余型近百架战机拉开了中国空军作战保障模式向基地化转变的帷幕。图为战机在双跑道机场快速起飞(11月29日摄)。

  中国空军近日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空战对抗演习引发众多关注。法国“宇航防务”网站5日称,这显示中国空军“正从一支装备陈旧、训练水平让人怀疑的部队成为一支21世纪高素质现代化的空军”。有分析认为,中国空军最近的大规模演练不但表明训练越来越贴近实战,同时也证明其已经具备组织一场复杂环境下的高强度空中战役的能力。

  “宇航防务”网站称, 11月19日到30日,在中国西北部沙漠中的一处试验训练基地,来自中国空军的14个航空兵旅团的超过100名精英飞行员驾驶自己的战机进行了空战演练,其规模和强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报道称,这是近年来中国空军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对抗性空战测试评估,内容包括电磁干扰反制和在没有导引的情况下快速接敌、格斗。

  “空战”双方从超视距一直打到近距离格斗,甚至使用机炮进行“白刃战”。报道称,为了让空战更加激烈、逼真,这次演习专门拟制“交战”规则,成立由电子对抗、雷达、导弹、空战专家组成的综合评估组,视频、飞行参数、导弹攻击、空战演练仪器数据等记录都是评估的依据。据称,这次空战考核的唯一条件设置就是要贴近实战。香港《南华早报》则透露,参加对抗演练的战机囊括中国空军主力机型,包括歼-10、歼-11等。

  据一名匿名中国军事专家介绍,中国空军这类对抗演习类似美国“红旗演习”,参演双方相互扮演敌手展开对抗性训练。为尽可能提高演习的逼真程度,美军在“红旗演习”中有专职扮演假想敌的“入侵者”中队。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中国空军也有三支蓝军部队,用于在训练中扮演敌方。

  有分析认为,这次大规模演习表明中国空军已从之前的科目训练转变为任务训练,并从现代空战的实战需求出发,组织多要素、多机种、多平台参与的空中战役。由于飞行员、飞机都很多,各种科目的安排紧凑,对指挥员和后勤、装备保障提出的要求会更高。中国空军最近举行的代号“长空行动-2012”的“空军信息化条件下双跑道多机种综合保障试验演练”,由10余型近百架战机参加,要求单个机场同时保障多个机种、机型,指挥、保障更复杂。这次演习也表明了空军有能力组织、保障大规模、高强度空中战役。

  五角大楼认为,中国空军近年在装备、训练模式以及激励飞行员战斗精神方面取得突出效果。有分析认为,从中国空军此次大规模对抗演习来看,中国空军在训练理念、训练方式和手段上都有较大进步。从训练理念上看,更注重尖子飞行员的培养,更贴近实战。这种将尖子飞行员云集一起进行对抗的方式,有助于培养、锻炼尖子飞行员,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经验。战争经验表明,80%的飞机是被20%的飞行员击落的,因此各国都非常注意培养尖子飞行员。同时通过这种竞赛,从精神上鼓励刺激飞行员的训练热情。西方以往认为中国空军数量庞大但装备落后、飞行员训练素质不佳。但中国空军通过设立“金头盔”等最高职业荣誉,激励飞行员的好胜心和战斗精神,并配合新型训练模式,使其正在成为一支21世纪高素质现代化的空军。

  据专家介绍,空军在这次对抗演习中进行了取消高度差的“自由攻击训练”,表明中国空军的训练日趋实战化,它是目前空军强国的主流方式,能极大提高实战能力。同时中国空军的数字化训练场地和设施也解决了对抗结果的科学、精确评估的问题。西方空军主要依靠空战演练仪器系统等先进设备来评估模拟空战结果。该系统由吊舱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吊舱外形类似导弹,能实时回传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姿态、位置、武器系统等信息数据。地面站接收数据后,可将飞机的真实动态显示在屏幕上,并实时判定空战的结果。目前中国空军也已经运用了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