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说袁世凯卖国 他做了什么事情

袁世凯卖国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被骂“窃取革命果实”,背负了“窃国大盗”的骂名,之后又因签订“二十一条”又多了个“卖国贼”的称号,然而袁世凯执政期间的屈辱外交真的称得上是外国吗,背负如此骂名,是不是有点冤。

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在政治立场上一直与日本交恶,在外交上也一直依赖欧美帝国抵制日本,一战爆发后,欧美帝国深陷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亚洲利益,此时正是日本宰割中国的好时机,如此背景下,日本驻华公使公然违背外交惯例,越过外交部直接将“二十一条”密约递交给袁世凯,此条约大致内容旨在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附庸国,向完全剥夺中国政府自主管理的实权,并且在递交时威胁袁世凯,尽快答复,文件纸张有无畏舰及机关枪的水印,以示威胁,中国政府若不能表示友好证明,则不能保证阻止革命党人扰乱中国。

此时的袁世凯态度并非教科书上所说主动接受“二十一条”,在此过程中,袁世凯极力在外交谈判中与日方据理力争,争取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寻求美英俄的支持,希望借助势力牵制日本。但随着中国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国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在自身利益,反而逼迫中国立刻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袁世凯虽然在对日交涉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修改了众多条约内容,但仍无法避免签订《民四条约》,袁世凯在此次事件后将5月9日定为国耻日,足见其无能为力,蒙受屈辱的绝望感。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风雨一生,最高竟爬到了帝国皇帝的位置,但高处不胜寒,袁世凯精明一世,唯独做错了称帝这个决定,导致其深陷万劫不复的境遇。

袁世凯照片资料

袁世凯照片资料

1915年,中华民国已建立四年,一切规章制度看似都在逐渐步入正规,就在此时,袁世凯在一片称帝谣言中正式宣布复辟帝制,帝号“洪宪”,如此举动,震惊全国。

回顾袁世凯宦海生涯,一向处事谨慎,为人圆滑,才使其一路平步青云,全身而退。为什么如今却亲手将自己推入了火坑,如此以身犯险,推翻共和重建帝制的行径,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袁世凯很清楚,过去的君主专制已成为历史,复辟帝制是逆着民众和历史背道而驰,是万万不会有好下场的,然而历史留给袁世凯的时间太短了,辛亥革命后,反封建运动并不彻底,中国的现状仍旧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致使袁世凯身边鼓动其称帝的不轨之人比比皆是,尤其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最为野心勃勃,制造出中国境内最大的外侵势力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迷惑袁世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众多原因推着袁世凯一步步走向末途。既然推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即使曾经是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也压制不住内心的贪婪。

袁世凯与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占领武昌,革命军大获全胜,革命气焰鼓舞了众多观望者,一时间南方新军多数倒戈革命,随即引起了清廷的恐慌。

辛亥革命博物馆照片资料

辛亥革命博物馆照片资料

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率领北洋军去镇压革命。袁世凯夹在清廷与革命队伍的中间,打起了如意算盘,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逐步掌控政权,袁世凯采取的办法就是权衡两边势力,一方面不让清廷立刻垮台,另一方面阻碍革命军势如破竹的劲头。袁世凯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给清廷施压,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进一步抑制革命党人的力量,11月27日,北洋军队攻陷汉城,武昌岌岌可危。袁世凯与英国公使朱尔典密谋后,提议南北双方停战议和,逼迫革命党人向其妥协,同时从经济上切断临时政府的财政来源。在各种力量的压迫下,革命党人被迫同意以清帝退位,袁世凯支持共和的条件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